小学数学《四则运算》参考教案
关于朋友的诗句-聚餐
四则运算例1—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试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
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
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
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课题一 四则计算(同级运算)
一、教学内容:例1、2 ,
练习一(1至4)。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
过探究、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理解“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同
级运算的运算顺
序,并能正确进行运算。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原因。
五、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
生:滑雪、打雪仗……
师:这是北京的一个娱乐场所“冰雪天地”。(课件出示主题
图片)。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
下“冰雪天地”的情况。
师:说一说“冰雪天地”中
人们在干什么?那里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
么知道的?
生: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
师: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发现、总结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1.出示信息: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
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列式解答并指名板演。)
生:下午有多少人? ①72—44=28 28+85=113
②72—44+85=113
生:全天有多少人? 72+85=157
汇报交流:请列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的学生分别说说解答思路。
引导学生分析比较:
两者思路是相同的,只是第二位同学列出了一道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
这样写比较简单。
师:由于数目越来越大,直接写出最后得数容易出错,如果我们把第一步的计算结果记录下
来就不容
易算错了。 (教学脱式书写格式。)
板书:72—44+85
=28+85
=113(人)
练习:
① 学
校图书馆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46本,还回25本。现在图书馆有故事书多少本?
98-46+2
5
② 一辆公共汽车上原有乘客56人,到站时下去12人,又上来18人。车上现有乘客多
少人?
56-12+18
2.出示信息:“冰雪天地”三天共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师:你能根据信息列出综合算式并脱式计算吗? (指名板演)
板书:
987÷3×6 6÷3×987
= 329×6
=2×987
= 1974(人) =1974(人)
师:请你给大家说说你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这样算?
生:我先算987÷3
,再用它们的商×6,因为必须先求出平均每天接待的人数才能算出6天
的人数。
师:也就是说,这道乘除混合的算式你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做的。
练习:
①一箱橙汁48元。芳芳要买3瓶,需要付多少钱?(每箱12瓶)48÷12×3
②一套《十万个为什么?》共有12本,每本的单价相同,总价为180元。如果买8本需要
多少钱?<
br>
180÷12×8
3.总结运算顺序
师:谁能说出15-8+11和40×3÷60的运算顺序?
师:观察这几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有些题只有加、减法,有些题只有乘、除法。
生2:我发现它们都是从左往右计算的。
师:在一道算式中,只有加减或者只有乘除,一般情况下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做。
出
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
算。
(三)反馈练习,巩固提高。
1.口算。第8页 1
2.数学医院。
105÷5×3
256-67+33 106×6÷3
= 105÷15
= 256-100 = 606÷3
= 7
= 156 = 2
3.小猫和小狗共重12千克
,小猫和小马共重20千克,小狗和小马共重24千克。你能算出
小猫、小狗、小马各重多少千克吗?<
br>
布置作业:第8页 2、3、4
板书:
四则计算(同级运算)
72—44+85
987÷3×6 6÷3×987
98-46+25
48÷12×3
56-12+18
180÷12×8
15-8+11
40×3÷60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小结:在教学中老师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景,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
合作交流
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用什么
方法计算?使解题
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并问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据及表示的实际意义,
促进学生正确地概括出混合
运算顺序。 帮助学生 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课题二
四则计算(两级混合运算)
一、教学内容:例3,练习一(5至10)。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探究、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
生理解“先乘除,后加减”,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两级
混合运算试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运算。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因。
五、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一件儿童上衣48元,一条长裤比上衣便宜9元,
一条裙子又比长裤贵5元。这条裙子多
少钱?
48-9+5
2.大生用小棒摆了8个六边形。如果用这些小棒摆正方形,可以摆几个?
6×8÷4
3.某路口1小时内各种汽车通过的数量如下表:
种类
数量辆
公共汽车
98
小汽车
703
货车
594
这个路口1小时共通过多少辆汽车?(先估算,再笔算。)
98+703+594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理解、总结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出示例题图片。
师:有的同学说想知道“冰雪天地”的门票是多少钱,你知道吗?
看大屏幕:成人票:24元, 儿童票:半价
师:前两天我和两个朋友也去了“冰雪天地”,付给售票员100元买票,应找回多少钱?
(学生列式计算,指名板演。)
板书:100-24×3
= 100-72
= 28
师:前几道题我们都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的,为什么这道题先算后面的乘法呢?
生1:因为我们必须先知道买3张票花了多少钱,才能再算出找回多少钱。
生2:要
想求出找回多少钱,必须在总钱数里去掉3张票的价钱,而不是减去一张票的价钱,
所以要先算后边的乘
法。
师:也就是说,这道题是求从100里减去24×3的积,差是多少,所
以要先算乘法,再算减
法,对吗?
(2)出示信息: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
冰雪天地”游玩。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请列式解答。
(学生列式计算,指名板演。)
板书:24+24+24÷2
24×2+24÷2 24×3-24÷2
师:说一说每种解答方法的运算顺序,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师:谁能说出53+7×8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练习:
①星期天,6名学生去参观卡通画展览,共付门票费30元,每人乘车用2元。平均每人花了
多少钱?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②李师傅在服装城批发了一批上衣和裤子,一
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钱?(20件上衣900
元,35条裤子770元)
2.总结规律。
师:仔细观察第二组算式,它们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这些算式与第一组相比有什么特点?
<
br>生1:第一组的每道算式中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而第二组的算式中加、减、乘、
除法是
混在一起的。
生2:第二组算式都是先算乘或除法,再算加或减法。
师根
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在一道没有括号的算式中,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一般情况下
先算乘除、后算加
减。
出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三)反馈练习,巩固提高。
1.直接说出先算什么?
①27÷3×7 ②45+8-23 ③203—135÷9
④54÷6÷9 ⑤28+120×8 ⑥35+24+12
这些题哪些是从左到右算的,剩下的两道题是按什么顺序做的?
2.做一做
第7页 1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混合运算,重点研究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布置作业:第8页 5至10
板书:
四则计算(两级混合运算)
第一组
第二组
48-9+5 100-24×3
6×8÷4 24+24+24÷2
98+703+594
24×2+24÷2
24×3-24÷2
53+7×8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小结:三步计算的
实际问题,教学“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教学时让学生独立思考,
自主解答。教材以解决问题的
现实背景。先解决“购门票需花多少钱”,来总结“在没有括号的
算式里,既有加减又有乘除法的混合运
算”的顺序。然后再解决“你还能解决其它数学问题吗?”
鼓励学生根据情景信息,提出问题加以解决。
并总结出混合运算的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