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_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背的组词-自我调节
《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教学难点】
合理、灵活的计算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准备】
学生自主学习卡片、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
们了解了一些中国的世界遗产,说一说你学会了那些数学知识?今
天我们再来解决下面的问题。(出示情
景图)
(学生回忆并交流上节课所学知识。)
1.今天我们利用所学知识继续来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问题:现代成年女子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取知识。】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讨这个
问题怎样解答。然后交流,让学生找出解
答这个问题需要的条件。集体交流。
(1)指导学生交流思路。
(2)生汇报解法,分析解题思路:
方法(一)先求现代成年女子平均身高比“北京人”高多少厘米,再求……
1
144+144× =
8
=
答:
方法(二)现代成年女子平均身高是“北京人”的多少倍,再求……
1
144×(1+ )
8
=
=
答:
问题:“北京人”平均脑容量是多少毫升?
先求“北京人”的平均脑容量是现代人的几分之几?再求……
2
1400×(1-
)
7
=
=
二、实际运用,整理提升
1.自主练习第4题。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自己探究出了一些分数计算的规律,现在我们分组来计
算自主练习第4题,
看看我们的发现是不是在分数混合运算中都可以运用。按组
每人计算2道,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先交流答案,再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
2.自主练习第4题。
先在小组内讨论:6道计算题各应该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再独立计算。全班交流。
3.想一想:整数的运算律适用于分数吗?【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进行比较复杂的分数计算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专项练习,巩固加深
1.自主练习第2、3题。
要求:先画线段图,再列综合算式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重视有效的小组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
流的能力,用数学的眼光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积极的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从
而感受数学的有
用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生活化,生
活里有数学,数学存在于生活中。】
四、综合练习,拓展提高
聪明小屋
出示题目让学生讨论:要求上层原来有数多少本?根据已知信息得先求出什
么?
五、课堂作业
自主练习1、5、6、7题。
六、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课程标准分析
教材以“中国
的世界遗产”为线索,第一个信息窗是“天坛、故宫、长城”,
呈现了天坛、故宫的占地面积,长城的全
长等相关信息,借助问题“北京故
宫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公顷”引入一般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借助
问题。
“长城中人工墙体和山险墙体共长多少千米”,引入对整数运算律推广的学习。
第二个信
息窗是“秦兵马俑”,呈现了最早发现的三个兵马俑坑的有关信息,
借助问题“2号坑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平方米”,引入对稍复杂的分数乘法问题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学习。第三个信息窗是“北京人”与现
代人的有关信
息,借助问题“现代成年女子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和“‘北京人‘平均脑容量是
多少毫升”,引入对稍复杂的分数乘法问题(两种之间的关系)的学习。第
四个问题是“颐和园、布达拉
宫、莫高窟”,,呈现了北京颐和园、西藏布达
拉宫和敦煌莫高窟的占地面积、长度、宽度等丰富的信息
,借助问题“颐和
园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公顷”,引入对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整体与部分的
关
系)的学习;借助“布达拉宫南北长多少米”和“敦煌莫高窟最大石窟的高
为多少米”这两个问题,引入
对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两种量之间的关系)
的学习。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熟悉了整数、小
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数的
意义和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继续学习百分数、比例等知识的
重要
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
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
习解决稍复杂的有关分
数问题的策略。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
br>本单元共安排了4个信息窗。教材以“中国的世界遗产”为线索,第一个信息
窗是“天坛、故宫、
长城”,呈现了天坛、故宫的占地面积,长城的全长等相
关信息,借助问题“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公顷”引入一般的分数四则混
合运算的学习;借助问题。“长城中人工墙体和山险墙体共长多少千米”,
引
入对整数运算律推广的学习。第二个信息窗是“秦兵马俑”,呈现了最早发现
的三个兵马俑坑
的有关信息,借助问题“2号坑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引入对稍复杂的分数乘法问题(整体与部分
的关系)的学习。第三个信息
窗是“北京人”与现代人的有关信息,借助问题“现代成年女子平均身高是
多
少厘米”和“‘北京人‘平均脑容量是多少毫升”,引入对稍复杂的分数乘法问题
(两种之间
的关系)的学习。第四个问题是“颐和园、布达拉宫、莫高窟”,,
呈现了北京颐和园、西藏布达拉宫和
敦煌莫高窟的占地面积、长度、宽度
等丰富的信息,借助问题“颐和园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公顷”,引入对
稍复杂的
分数除法问题(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学习;借助“布达拉宫南北长多少米”
和“敦煌
莫高窟最大石窟的高为多少米”这两个问题,引入对稍复杂的分数除
法问题(两种量之间的关系)的学习
。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熟悉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数的
意义和四则运算的
基础上学习的,是继续学习百分数、比例等知识的重要
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从学生已有的认
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
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
习解决稍复杂的有关分数问题的策略。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1.素材的选取具有现实性、知识性和教育性。
2.降低计算难度,加强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
3.加强了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教学。
4.练习素材丰富,形式多样。
■ 教学目标
1、能结
合具体情境,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正
确地进行计算。会借助线段图分析稍复
杂的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的实
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会解决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
中,逐步掌握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稍复杂实际问
题的策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历把现实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学习解决数学问题的思
想和方法,养成科学探索
问题的习惯。
■ 重点、难点
重点:
分析稍复杂的有关分数问题的数量关系及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
顺序。 难点:
分析稍复杂的有关分数问题的数量关系。
■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运算顺序。
2、注意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熟悉了整数、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数的
意义和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继续学习百分数、比例等知识
的重要
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
引导学生在解
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
习解决稍复杂的有关分数问题的策略。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1.素材的选取具有现实性、知识性和教育性。
2.降低计算难度,加强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
3.加强了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教学。
4.练习素材丰富,形式多样。
■ 教学目标
1、能结
合具体情境,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正
确地进行计算。会借助线段图分析稍复
杂的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的实
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会解决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
中,逐步掌握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稍复杂实际问
题的策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历把现实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学习解决数学问题的思
想和方法,养成科学探索
问题的习惯。
■ 重点、难点
重点:
分析稍复杂的有关分数问题的数量关系及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
顺序。 难点:
分析稍复杂的有关分数问题的数量关系。
达标测试
一、脱式计算。(能简便的要简便运算)
6611
12534
×11÷×11 10×+×2
()
777722
5645
二、列式计算。
1. 4除以2
2.
4除以2
3. 4与2
4. 4除2
三、解决问题
1
1.一根电线长
20
米,剪去一段后.剩下10.5米,问剪去了多少米?
8
11
与0.6的和,再减去,得多少?
27
11
的商,加上0.6与的积,和是多少?
27
11
的和,除0.6与的差,商是多少?
27
11
的商,加0.6后再与相乘,积是多少?
27
34
2.一辆汽车 小时行了45千米,照这样计算, 小时能行多少千米
45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学习效果分析
本课达标练习共设计了四个习题,侧重了学生基本知识、技能检测,有效落实了三维目<
br>标。既有数得组成练习,也有对数得估计练习。从学生答题的情况来看,总体较好,大部分
学生能
够做到全对,有部分学生出现知识点的错误。下面将进行逐题分析:
第一题:“混合运算。”全班48
名学生参与答题,25人全对。有13人错一个。分析原
因主要是数的组成不理解,粗心造成。7人错2
个,运算顺序做错。
第二题:“解方程。”全班48名学生参与答题,34人全对第二题错的多出现错
误,究其
原因主要是上课时开小差,没有认真听讲,做题马虎。
第三题:“解决问题。”三个题练习题,有30人全做对,少数学生对第二个题理解不够。
从
整体看,本次检测目标达成度还算是不错的。针对出现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
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练习,说、读、写。
2.加强学生的审题训练,让学生养成认真读题
的习惯。同时,重视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训
练,在课堂上多进行口头回答,抢答训练,引导学生说完整、通
顺的话。
3.强化学生的上课习惯,让学生能养成专心致志的习惯。
《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反思
本
学期,学生在学完分数乘除法后就已经将分数四则运算全部学习完了。另外学生已经具备
了整数、小数四
则混合运算的能力。所以我在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一课时,我主要
采用“自主探索教学法”,激
发兴趣,启迪思维,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知识,并重视对学生在
计算习惯方面的培养。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主
要有以下几点:
1、借助具体情境,(出示例1)让学生感受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并
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新知的学习过程中来。首先我请两名不同做法的学生上黑
板板演。第一种做法:25×18+35×18 第二种做法:(25+35)×18 当进行全班交流时,我首先请第一种做法的学生说说计算的方法和注意点。当学生提到要注意计算的运算顺序时,
我适时
引导学生回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让学生体验和理解分数四则混合
<
br>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相同的。接着,再请第二种做法的
学生说
说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解答,当学生说到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时,我又及时引导学生
观察两种方法的联系
。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很快就发现了两者的紧密联系:“第二种方法只
是第一种方法的简便算法。”我再
让学生明确这是什么运算定律?学生在理解乘法分配律这
个运算定律后,我又让学生回忆其它的运算定律
,并让学生说说每一个运算定律的意思。整
个新授环节,我不是通过单纯地说教,让学生接受这些新知,
而是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
现新知。我觉得这样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深刻理解新知。
2、关注学生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发现运算顺
序和运算
定律,掌握运算顺序,并形成合理利用运算定律进行运算的意识。精心设计练习。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
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练习主要在课内进行,练习要
有层次,有针对性,讲究方式,使全
班学生都得到较多的练习机会等。”在课堂练习中,除
基本训练打基础外,还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专项练习:1.基本训
练。2.变式练习。3.游戏练习。为学生设计多层次的尝试
思维情景,让学生看有所思,练有
所想。
在实际解题中,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对于一个六年级的
学生来讲,他们都会做,但真正
准确率很高的学生却不是很多。通过教学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提高学
生计算的准确性。
一、让学生牢记算理和法则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
解算
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才可以有条不紊地
进行。二、老师要讲清楚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运算顺序是指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演算,在
没有括号的算
式里,如果有加、减,也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
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
里面的。三、学生要牢记运算定律的意义小学教材中主要讲了加
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一个性质:
“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从这个数里依次
减去两个加数。”以及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这几个定律对于分数的运算同时适
用,用途是很广泛的。四、对学生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
练在四则混合运算中,
加强基本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加强口算教学和练习。五、对学生要有计划
地进行练
习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除了要重视算理和法则的教学,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教学,运算定律的教学,有计划地组织练习也是很重要的。基本的口算,基本的计算应该天天练,单项
的计算要
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重点练,对于学生难掌握之点易错之处要突出练。编排练习题
时,题目可按巩固基础
知识的,提高运算基本技能的,形成运算技巧的顺序进行。提高学生
的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教学
工作,除了要做好上述几项工作,还要注意做好学生的
辅导工作。课堂上,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口算、板
演、或书面作业,要及时地发现学生在计
算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使学生的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
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分析
错误原因,找出错误规律,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做题和验算的习惯,也
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