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的认识
写我自己的作文-数学家陈景润
圆锥的认识
《圆锥的认识》与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二、图形与几何(一)图形的认识1、 能通过实
物和模型辨
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等几何体。本节课要求能认识圆锥体,掌握
圆锥体几个面的特征,掌
握侧面与底面之间的关系。他有两项内容。
第一项课标要求的维度目标是结果目标,行为动
词是认识,学习水平为了解,学习内容是圆锥
的基本特征,会判断一个几何体是否是圆锥。理解圆锥体几
个面的构成。
第二条维度目标是结果目标,行为动词是能,学习水平为掌握,学习内容是掌
握圆锥侧面展
开图与底面之间的关系。
教材分析:
《圆锥的
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的认识,学生在低
年级已经感性认识了圆
锥,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一些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体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
一步探索含有曲面的几何体圆柱的基本特征,它是学生
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为下一步学习圆锥的体积积
累必备的基础知识。
学情分析:
优势: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
好奇心强,有较强的求知欲望,而且具有初步的思维能
力,对数学的喜好已初步体现;而且他们敢于大胆
地表现自己,由于这学期同学们已经学习
了圆柱的相关知识,并且学习了立体几何的相关学习方法,学生
学起来困难不会很大。
劣势:六年级的孩子空间想象能力不强,因此学习时应结合具体几何
模型,让学生多观察,
多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自己总结圆锥的几何特征教学重、难点
:
课标要求“了解圆锥的特征和侧面展开图”,教材分析中指出它是学生进一步发展空间观
念,
为下一步学习圆锥的体积积累必备的基础知识。因此,通过对课标分析和教材分析我确定本
节课的重点是:对圆锥特征的认识。
课标要求掌握圆锥体几个面的特征,掌握侧面与底面之
间的关系,但从学情分析中看,六年
级的孩子空间想象能力不强,学生思维及知识的局限,学生们还不能
准确的掌握圆锥侧面与
底面之间的具体关系。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为:侧面与底面之间的关系。<
br>
学习目标:
1、认识圆锥的各部分名称,特征和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圆锥模型。
2、
在做圆锥的活动中进一步探索圆柱的特征,体会圆锥侧面和底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
的空间观念和动手
能力。
3、体验圆锥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通过同学间合作做圆锥,共同进步,体验成功。
教学流程:
活动一、游戏导入,引出问题。(预设时间5分钟)
1、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几副图片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几何体都是什么体?
2、生活中还有许多圆锥形的物体,你能例举一些吗?(学生举手回答)
3、同学们刚刚所举的例子中有的是圆锥体有的只是近似于圆锥体,到底什么是圆锥?
(板
书课题)
【点评:观察图片和举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是激发学生
的好奇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数
学学习,吸引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同时在观察这些圆锥时也是在
头脑中建立圆锥的形象,
识别几何体是否是圆锥。在随后增加点难度后,学生也能顺利完成任务,学生
获得了成功的
喜悦。】
活动二、自主探索,求异创新
(一)圆锥体的各个面的特征
1、引导多角度观察圆锥: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拿出课前准
备好的圆锥体实物共同观察圆
柱各个面的特征,每组选出代表总结观察结果,其他同学评价。
2、师生共同总结圆锥的面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侧面的形状特点,发现圆锥的底面圆周长
与
侧面的关系
【点评:这个环节,通过实物观察,知道圆锥一共有两个面,并且能够发现圆柱
与圆锥之间
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经历了由物抽象到图的过程并且经历了几何的证明过程。“观察圆锥
的面你有什么发现”,给每个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活动平台,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可以举出许
许
多多有关圆锥面的特点,感悟几何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
3、圆锥侧面展开图的形状
(l)教师引导学生将课前准备好的圆锥模型沿着圆锥的侧面垂
直剪开,让学生他们自己观察
展开后的圆柱的两个面,重点让学生观察圆锥的侧面是什么形状。提问:“
你剪开的圆锥体模
型的底面是生么形状?”(圆形)“侧面是什么形状?”(扇形)
(2)引导学生观察圆柱的侧面和底面周长之间的关系:①引导学生将展开的圆锥再拼成圆
锥;②让学生
将底面圆在侧面上滚一滚;③引导学生说出侧面的长与底面周长之间的关系,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动图的出
圆柱的底面周长等于侧面展开的扇形的弧长这一结论。
【点评: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圆锥底
面与侧面的关系,小组讨论的出结论,这是先让学生自己
观察再集体讨论的出结论,它比教师直接告诉学
、要更加直观更加形象。】
(3)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将圆锥沿着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扇形
,并且圆锥的底面周长和侧
面展开的到的扇形的弧长相等。
4、认识圆柱的高
(1)提出问题:你能找到圆锥的高吗?动手在圆锥体的图形中画出圆锥
的高你能画出圆锥的多
少条高?
(2)谁能说说圆柱的高怎么画?(学生先尝试说说,教师再小结)
(3)在书本第18页的做一做里练画圆柱的高。
【点评:教师示范,指导小朋友认真书写,培养他们认真学习的习惯和
一丝不苟的学习精
神。】
5、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圆锥体。
(1)同学们将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木棒,看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
状
(2)组织动手操作:同桌合作,一人转动,另一人观察记录。
(3)讨论反馈:可以得到什么几何体,转动过程中有什么特点。
(4)归纳记忆旋转长方
形得到的圆柱体的特点:沿着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旋转一周得到的
圆锥体的高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边长,
底面半径是直角三角形的另一条边长
【点评:由于前面的学习让学生对于圆锥的组成已经很
熟悉,所以旋转直角三角形放手让学
生自主地动手,贯彻主体与活动教学思想,引导小朋友发现并充分肯
定小朋友的学习成果。
这样,既能抓住重点,落实教学目标,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
主动学习
的精神,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快乐的活动中解决了本课的难点。】
活动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预设时间13分钟)
1、判断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圆锥,并指出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这里有一些圆面和扇形,哪些可以搭配做成圆锥?
【点评:这个练习让学生再次明了本课的难点: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
3、完成 “做一做”的练习2,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然后交流操作的过程和想法。
4、完成数学书20页第2题和第4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想象能力。
【点评: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充分的练习,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进一步加强目标】
活动四、梳理课堂、归纳总结
1、学生对本课时的学习内容进行回忆、小结。】
2、学生说说自己本课时学习的主要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点评: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有趣、好玩、好学。
总体点评:
空间想象能力是人的
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是人对数学与几何的一般性理解。培养和发展学生
的空间想象能力,既是数学教学的
主要目标,也是《课程标准》的理念是否真正落实到教学
实践中的重要体现。《圆柱的认识》整节课创设
了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学环境,让
学生自主地认识和发现,课堂上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
的活动情景。我觉得主要可分三点:
(一)创设活动化的情境,使学生经历数学学习过程。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节课安
排了四个活动,营造了一个轻松、 愉快、 民主、
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 体现“用数学” 的理念,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节
课在学生认识圆柱各个的特
征和圆柱的侧面与底面之间的关系后,说说几何的学习的策略,引起他们的联
想:接着举出其
他几何体的研究方法如长方体正方体,进一步其他未知的几何体都可以用这种方法研究,
真
正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思想。
(三) 运用多样性的评价,使学生增
强数学交流意识。这节课杨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
的方法。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学会自我肯定,自
我反思,在评价他人中学会欣赏,学会批评,
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有利于操作表象的形
成,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也起
着重要作用。
这节课从六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
认知特征出发,整体落实教学目标,采取多种教与学的
策略培养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感,让他们在过程中
体验,在亲历中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