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数学四下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图形三角形分类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边的关系四边形分类说课稿
烤乳猪是什么菜系-红梅花儿开歌词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说课稿
2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
目录
2.1《图形分类》说课稿 ......................
..................................................
.................................................
1
2.2《三角形分类》说课稿 ..............................
..................................................
..................................... 8
2.3《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一) ............................
..................................................
..................... 13
2.3《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二) ...
..................................................
.............................................. 17
2.4《三角形边的关系》说课稿(一) ...........................
..................................................
.................. 21
2.4《三角形边的关系》说课稿(二) .....
..................................................
........................................ 27
2.5《四边形的分类》说课稿(一) ............................
..................................................
..................... 29
2.5《四边形的分类》说课稿(二) ...
..................................................
.............................................. 32
2.1《图形分类》说课稿
一、说教材
《图形分类》这部分内容,是本
册教材《认识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
课。本课教材的教学是建立在之前认识了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基础
上,让学生经历具体的图形分类活动,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归类
和梳理,了解图形的类别特
征以及图形之间的关系;并在教材中安排
了实践活动,“看一看,说一说”让学生举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
形在生
活中的运用事例,接着又设计活动“拉一拉”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明白
三角形的稳定性比
四边形好以及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运用。
二、说学情
目前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体验,认
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
行四边形等这些基本的平面几何图形,并了解了它们各自的特征,对<
br>分类有了一定的基础,对本节课的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教学目标:
1.能对简单几何
体和图形进行分类,了解图形的类别特征以及图形之
间的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
第 1 页 共 37 页
2.经历观察、操作、猜想与验证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得
良好的数学情感。
3.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
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图形的类别特征以及图形间的关系,会对图形进行有规律的分类
并运
用所学知识来解释生活现象。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操作,体会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还将借助多
媒体教具来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三、说教具学具
为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突破重难点,教师在课前
认真准备了如下教具,并要求学生也准备相
应的学具。
教具准备:多媒体演示课件、各类平面图形若干
学具准备:各类平面图形若干
四、说教法与学法
现代教学的目标不只是使学生“学会”,而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
也就是达到最终目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教
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发现
问题,“创造”新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
学习兴趣,发展智慧,增长才干。在教学中,我注意采用谈
话式、讨
论式、活动式的教学,实施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力争体现如下的教
学理论:
1、主客体发展统一论。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
第 2 页 共
37 页
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自觉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是学习
的
主人。因此,教学活动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的主体地
位得到落实。
2、有目的地运用交谈和启发引导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
比较、探究、实践操作、归纳、尝
试等活动形式的学习,增强学生学
习几何知识的兴趣,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五、说教学流程
课堂教学只有目标和教具还不行,关键还是得有可行有效的教学流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本着创造性
的利用教材,按课程标准来上
课的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修改和
重组了教材,通过利用故事一条线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努
力
贯彻“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的理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
丰富有趣的数学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
中感悟,体验数学学习的愉快和乐趣,力争让学生在数学活
动中不仅
获得了知识,同时亲身经历和体验了知识获得的过程。为此,本人设
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一上课,我准备口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
而导入
新课的教学。我说“今天我在来学校的路上遇到了几个老朋友,他们
说有好长一段时间没
与我们的同学见面了,挺想咱们的。所以硬是哀
求我带它们来参加我们今天的这堂课。我那会就说了,我
们的同学可
能早把你们给忘记了,还是我回去跟他们打完招呼后,你们再来吧!
可这群老朋友就
是不听劝,它们坚信我们的同学肯定没把它们给忘记
掉。瞧,这会它们在一边等着了。同学们,你们想知
道它们是谁吗?”
这样的提问能让学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老师带来的老朋友是谁。设计
第 3 页 共 37 页
这个环节,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
心和兴趣。这样的好奇心和兴
趣是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内驱力,又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愉
悦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为下面的教学聚集动力。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课
课件依次出示这一群老朋友(教材P22说一说中的各种图形),然后
引导学生:
1
.说一说“这些老朋友的名字”(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
形、圆,还有正方体、长方体、圆
柱体和球)
2.小组合作,帮帮老朋友
在这一环节里,我通过与学生谈话来呈现问题,再让学生小组合作解
决问题。
师:知
道这群老朋友为什么这么急着要与我们的同学见面吗?原来啊,
它们是遇到了一些问题,发生了争执,想
来请我们的同学帮忙解决。
同学们,你们说我们要不要帮帮他们啊?
师:他们遇到的问题是,
它们图形王国的成员越来越多了,所以它们
想分家,但它们的国王说了,要分就得有规律的分,否则不让
分。其
实大多数的图形朋友还是分得比较合理的,它们都符合了国王的要求。
但还有这么三家被
国王给制止了,说它们还没有按规律去分清。课件
呈现有问题的家庭:
第一家:长方行、正方形、菱形和正方体
第二家:正方形、菱形、三角形和圆
第三家:正方形、菱形、三角形和长方形
师:现在小组成员间互相讨论一下,比比哪个小组帮忙解决的问题最
多。
3.小结,导出课题
第 4 页 共 37 页
在这里师生共同概括出图形分类的几种标准:按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来分,按图形是否由线段组成来
分,按组成图形的线段条数来分;并
趁势导出课题“图形分类”。
4.统筹安排,我来分
即练习,让学生对教材所给的P22的所有图形按教材的设计来进行分
类。
在这里,
教师把对图形分类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思考分类的
标准,由此引出新知识,将数学教学融入到数
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小
组合作与交流中,经历了探索的过程,对所给的图形进行有效的分类。
这
样设计,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推理和分类能力,又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使学生在民主和
谐的气氛中主动学习,既学到
了知识,又感到其中的无限乐趣。
(三)实践活动,拓展新课
在这里教师说“其实图形王国里成员间还是相对和睦的,分家只是为
了更好的管理。当然了,偶
尔一两个小鬼捣乱也是有的。就在今天来
的这群朋友里,也有两个调皮鬼,(平行四边行和三角形),它
们曾经
为争论谁的本事大发生过争执,并进行了这样的比赛过——”,通过
以上设计来导出下面
的两个数学活动:
1、第一回合“比比谁在生活中小朋友身边出现的次数多”
出示教材P2
3.1中的图片,解说完后再让学生猜猜谁会赢,自己赞同
哪一方,并帮忙举出生活中还在哪里见过运用
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
情况。最后,教师再帮忙总结说“其实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
的存
在现象都很多,是比不出个胜负的,所以第一回合双方算是打了
个平手。”
2、第二回合“比比谁的稳定性较好”
第 5 页 共 37 页
先出示P23.2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图片呈现出来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信息,<
br>并让学生猜一猜按图片中的动作实施后,图形会发生什么变化;再让
同桌同学之间互相合作,模仿
图片中的情景,验证自己的猜测,并总
结规律“三角形的稳定性比平行四边形的稳定性好”。
3、拓展应用
(1)谁能说说图的意思(教材21页第2题)。为什么现在可以坐了? (2)欣赏图片:其实在我们生活当中存在着许多我们学过的图形,聪
明的建筑师们不仅利用他们设
计出了许多漂亮的建筑,同时又利用他
们的特性设计出了不可思议的雄伟建筑。它们中有的都有好几百年
的
历史了,虽然历经风雨沧桑,但是依然完好无损保持了原样。下面就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欣
赏这些有名的建筑图片,去感受图形带来的
魅力。
(3)课外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
形的不稳定性。
(4)运用今天学过的知识加固摇晃的椅子。
(四)全课小结,结束新课
师:为了感谢我们班同学的热心帮忙,图形朋友们也给我们带来了礼
物。(课件呈现图片)
第一份礼物,用图形拼成的各种美丽的图案
让学生在欣赏图片中,同时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以及它们共有的特
征和联系。
第二份礼物,各种美丽建筑中的图形
通过欣赏生活建筑中的图形,让学生明白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特征在
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在这一环节里,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在欣赏中间接地对今天所学的
第 6 页 共
37 页
知识进行总结,把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化,加深印象,内化知识结
构。
同时将图形与生活紧密相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息息
相关,从而提升学生的
数学学习情感。
(五)、课堂练习,效果检测课本第21页第1、3题.
六、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力求简洁明了,着重体现图形分类的三种依据,使学生
更好的掌握图形的特征和分
类的标准。
板书设计
图形分类
按照图形是否是平面图形来分。按照图形是否由线段围成来分。
按照围成图形的边数来分。
平行四边形不稳定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七、说预期效果
如果能按照设计思路顺利完成
各教学环节,实现教学目标问题不大。
这些图形对学生并不陌生,类别特征也较鲜明,学生分类应该问题
不
大。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会很快体验到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大量的应用实例也会极大
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七、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是对学生学过的图形进行分类整理,使
学生学过的知识成为
一个较为清晰的知识体系。由于分类的依据不同会出现很多种不同的
分法。
只要学生能说出依据,我觉得都应该给予肯定。因此,在让学
生分组活动时,让学生说出不同的分法,我
觉得还是能够充分体现出
学生自主的理念。了解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
用
是本课时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采用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
补充生活中应用图形特性的图片,比
较有效。
第 7 页 共 37 页
由于城里学生基
础较好,思维活跃,在分类时出现了很多种分法,教
师的预见性不够,既要让学生放得开,又要收得拢,
这点处理的不够
到位。《图形分类》教材容量较少,加上巩固练习设计又较少,导致
时间分配不
是很好。
2.2《三角形分类》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27
页
至29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题。
2、教材简析
三角形分类是新课程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
容的一部分。学生在学
习此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认识,能够在物体的面中找出三
角形
,学习了角的知识,认识了常见的角,为学生研究三角形的特征,
从角和边的不同角度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做好了有力的知识支撑。三角
形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假设干个
三角形,学好这部分内容,为学习其他多边形积累了知识经验,为进
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打下了
基础。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内容及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心理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
学目标。
①学生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三角形角和边的特征,会给三
角形分类,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第 8 页 共 37 页
③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我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4、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依据«三角形分类»这一知识的地位和作用,本课设计的观察、操作
、
比较、小组讨论等教学环节都是为了使学生能按角和边的特征给三角
形分类,因此这是教学重
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归纳出各种三角形的
特征,这是学生掌握
本课知识的一个质的飞跃,因而我认为三角形分
类的教学难点是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5、教学准备
多媒课件、彩色卡纸、三角形平面图、固体胶、剪刀等。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新课程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以直观教学为主,运用观察、动手操作、分组讨论等多种方法,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
教材,让学生在想一想做一做说
一说的自主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相互
之间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培
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
在教学中,首先把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
由三角形的认识,引出课题
三角形分类。接着引导学生自学课本,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
论交流,寻找三角形分类的方法。最后让学生各抒己见,归纳出各种
三角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
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流程设计意图
复习铺垫
1、师:同学们,你们说说以前学过哪些图形?三角形是什么样的?
第 9 页 共
37 页
谁想上黑板画给大家看一看?
2、师:从同学们画的三角形中我们可以看出三角形可能存在这三个
角。〔课件出示〕
①叫角。
②三角形有三个特点,〔课件出示〕
有边,角,顶点。
让学生
复习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识,是为学习新知识做好迁移
铺垫,为突破难点打下基础。
揭示课题
在三角形这个大家族里,你假设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的角和边各有
特点,
这节课咱们根据三角形角和边的特点给它们分类,好不好?
〔板书:三角形分类〕揭示课题的同时让学
生明确了新课的学习任务,
使学生学有目标,克服了盲目性。
探究新知
动手操作,探讨三角形分类方法
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给每小组学生分一张彩色卡纸,让学生
把附页
上的三角形剪出进行分类,分类的结果贴在彩色卡纸上,让学生选代
表展示他们的劳动成
果,并说说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进行分类,然后:
①学生代表自评作品
②学生互评
③老师点评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出三角形分类方法这一话动
中,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真
正让学生动眼、动手、动口、
动脑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的自评、互评、老师的点评表达了课程标准中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环节
第 10 页
共 37 页
教学流程设计意图
探究新知
按角分类的三角形
按照教材顺序依次展示第一类锐角三角形,第二类直角三形,第三类
钝角三角,并出示相应的课件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这三种三角形的
特征。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锐角有一个角是直角
钝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
在学生动手操作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归纳出按角
分类的三角形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突
破了难点。
探究新知按边分类的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的引入
展示学生以边分类的彩色卡纸。问:学们有什么新发现?课件出示:
引导学生归纳出等腰三角
形的特征。通过学生观察、讨论、探究出等
腰三角形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2、等边三角形的教学
问:同学们再仔细观察等腰三角形都只是两条边相等吗?看不出可以
拿尺子量一量。
学生归纳:〔课件展示〕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等腰三
角形,并大胆猜想,动手测量探索、实践。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更大
程度上的发挥,动手能力、
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较大的发展。
第 11 页 共 37 页
巩固运用深化理解
1、教材28页上的第一道练习题,请个别学生到视频展台做此题,
2、游戏巩固
老师左手拿一个三角形,右手拿一张卡纸遮住三角形的两个角,只露
出一个角,让学生猜这会是什么样的
三角形?设计第一道练习题目的
在于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培养学生联系新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学生感到有些疲劳时,这时我就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采
用学生喜闻乐见
的游戏练习方式,增加题目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全课小结
大家谈收获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谈谈经过自己动手操作、小组合作
、自主探索发现的三角形分
类方法及各种三角形特征,不仅及时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训练学生
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从中感受、体验到一个探索者的成
功乐趣,从而增强学习动力与信心。
【四】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习重
点,解决知识难
点,整个黑板主要用于展示学生按角和边进行三角形分类的彩色卡纸
作品。这样
安排既便于学生观察,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 12
页 共 37 页
2.3《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一)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
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
容,它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及解决其他
实际
问题的基础,因此,学习,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具
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我从知识与技能,教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拟定了本节
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的小组活动的方法,探索
发现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并
能应用这一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
题。
2。通过把三角形的内角和转化为平角进行探究实验,渗透转化的数
学思想。
3。通
过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
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亲自动手,通过量、剪、拼、折等方法推导出三角形内角
和是180度。
难点:会应用这一规律进行计算。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教师的精心
引导和点拨,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索,通
过量一量,折一折,撕一撕,画一画,选择不同的一种或者几种
方法来验
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第 13 页 共 37 页
掌握了三角形的分类,比较熟悉平角等有关知识;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
作,主动探究的能力,他们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因此,本节课,我将重点引导学
生从猜测――验证展开学习活动,让学
生感受这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式。
三、说教学过程
1、故事引入(3分钟)
师:可是这三个家伙太好强了,一出场就争个不停,我们一起来看看
它们在争论什么?(课件演示)
师:都看清楚它们在争论什么了吗?
师:那我首先要问同学们了,你们知道什么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吗?
那什么又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呢?
师:同学们真聪明!
师:今天我们来探讨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度?
2、推导出三角形内角和(20分钟)
(1)量一量(5-8分钟)
师: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底是多少底
呢?
(用量角器去量)
师:可是那么多三角形,由于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三角形
都去量一遍,那样也很累。同学们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分组分类测量)
师:下面我们来分下组。第一组,你们先来选,你们想研究哪种三角
形?(接着其他组选择)
师:现在请大家量出你们小组所选择的三角形每个内角的度数,再把
他们加起来填到小组活动记
录表中。为了更好地测量,请同学们把你
第 14 页 共 37 页
所选择的三角形标上角∠1、∠2、∠3。组长负责记录
三角形的形状
∠1
∠2
∠3
三个内角的和
汇报结果。并板书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注意关注那些不是180度的学生。找出特例。)
师:我刚才发现一个小组的同学,他们的
结果不是180度,是……。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师:那老师就有疑问了,刚才很多同
学都发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度,但也有不是180度的,是不是这小组的同学量错了,还是误<
br>差,还是真的存在内角和不是180度的三角形呢?
师:既然没有得到统一的结果,这个办法不能使人很信服,怎么办?
还有其它办法吗?
同学们能不能不用量角器也能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度
呢?
小组先讨论下,看能想出什么办法?(引导学生回忆平角,从而想到
拼一拼的方法)
(可以把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看是不是一个平角。)
(2)拼一拼(5-8分钟)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刚才选的那个三角形,和你们的剪刀,把
三个角剪下来,拼一拼,看看有
什么发现。
(教师巡视)
师:下面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来演示给同学们看。
第 15 页 共 37 页
师:你们怎么知道它们在一条直线上呢?怎么办呢?(直尺)
师:现在终于得到了统一的结果
了,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了,
下面我在电脑上再给同学们演示一遍。
师:看来同学们还真的很厉害呢!看着同学们那么有成就感,我也不
想输给你们。
我也要给同学们介绍一种方法。想不想知道?
(3)折一折(3分钟)
课件演示
师:想不想试一试。赶紧拿出另一个三角形来折一折
(4)小结: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测量法、撕拼法、折拼法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
都是180度。
师: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大声地说: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5)介绍数学家帕斯卡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故事
师:你们多少岁啊?
我们还来了解一个故事,其实早在300多年前法国数学家帕斯卡,他
在12岁时也是用这种方法验证了
“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当他把自
己的发现告诉他的父亲时,父亲惊喜交集地流出了激动的眼泪。
师:看来我们的同学们也是未来的数学家哦。为我们这些未来的数学
家鼓鼓掌吧!
今天回去也把你们发现的这个结论告诉你们的父母,也让他们为你们
高兴高兴!
3、巩固练习
4、课堂小结
第 16 页 共 37 页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说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量
180°180°180°剪、撕
2.3《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二)
一、说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北
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探索与发现(一)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
经学
习了三角形的分类、角的度量等知识。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可以
在比较抽象的水平上进
一步认识三角形,探索新知。本节三角形的内
角和是 180°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为后面学生进
一步深入学习三
角形相关知识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本节课意在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
实验、操作
活动,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我在本节课的
教学设计上,力图遵循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
体,以学生的学位立足点
的理念。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我为本课设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直观操作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内
角的和是180°,能灵活的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经
历观察、猜测、验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
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
第 17 页
共 37 页
验数学的魅力,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加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教法和学法
课程
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
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
学的重要方式。”在此课标
指导下,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我主要采用了创设
情境和启发探究等教法。数学的课堂应该是生动充满活力的、所以我
还将采用自主探索与小组合作交流的
学法。让知识的获得渗透于过程
中;让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活动的参与中。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激发兴趣点 导入课题
(教师播放电脑课件)通过课件演示向学生提出问题:
你们认识这些三
角形吗?每个三角形有几个角?然后引出三角形的“内角”及“内角和”
的概念
,为学生进一步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做基础。
其中有一个大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所以我的三个内
角和一定比
你大。”小三角形很不甘心地说:“是这样吗?”
师:同学们,请你们给评评理:是这样吗? 引发学生思考三角形的内
角和,这时会有不同的答
案,引发矛盾。从而教师趁此导入新课并板
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
第二个环节:动手操作,探究问题
经历过第一环节,学生已经感觉到哪个三角形说的对,取决
于三角形
内角和的秘密。从而安排此环节。
第一步,量角猜想
第 18
页 共 37 页
让学生任意画三角形,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完成小组活动记录表。
例如:
三角形
∠1 ∠2 ∠3 内角和
30° 40° 110°
70° 80° 30°
90° 75° 15°
通过个人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学生就能在充足的数据基础上
,有
目的地互相辩驳、互相的吸纳,完善自己的猜想从而发现三角形的内
角和大约是180°。
对于没有量出是180°的同学,要求再次测量,找
到误差的原因。不仅让新知得到了及时的巩固,更培
养了学生对待测
量精益求精的思想。
第二步,剪拼验证
然后鼓励他们:“你发现的这个结论是不是正确的呢?你能不能想办
法验证?” 恰当的提问放
飞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小组合作,操作验
证。此时我会参与到学生小组探究中去。如果发现学生在验证
过程中
有困难,老师进行适当的提醒。如“180°是一个什么样的角呢?(平
角)根据平角的
特点,我们可不可以再想出其他的验证方法呢?”在
小组探究后,请各组派代表汇报本组的探究结果。此
时无论学生的回
答如何,我都会对其乐于参与活动勤于思考给予积极的肯定。
可能出现的情况:
A、分别撕下三角形三个角拼成平角的
B、分别剪下三角形三个角拼成平角的
C、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折成平角的
D、通过沿长方形对角线对折得到两个三角形,推理得到每个三角形
的内角和
这些方法都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第 19 页 共 37 页
第三步,演示结论
课件演示剪拼过程。
第四步,联系强化
师:现在回到开始的问题。那个大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定比小三角形大
吗?
可以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小三角板和老师手中的大三角板进行比较
来理解和探索。
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大
小、形状都没有关系。
第三个环节:巩固新知 灵活应用
此环节我设计了四个层次的练习:并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来完成。
1、 基本练习
运用新知解决课前游戏中的问题:已知两个角的度数,求第三个角的
度数。
猜一猜小动物背后藏着的角的度数吗?
2、 变式练习
教材29页
练一练的第二题。
3.灵活练习
本题答案不唯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画示意图的方式来猜测,说明可
能是什么三角形。
4.探索提高
引导学生发现四边形内角和是360°,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第四个环节 师生小结 聚焦课堂
师生互动:小结本堂课的收获,学生畅所欲言,有知识、
情感、学习
方法等等方面的体会与感受。请学生对本节所学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归
纳,我只进行补
充和完善。
第 20 页 共 37 页
五、说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
猜测——验证——结论——应用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总之,本节课我力图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充分经历一
个知识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学会数学、会学数学、爱学数学。教材为
我们提供了一
个空间,而课堂则为我们提供了一段时间,当这个空间
和这个时间相遇时,便有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世界。
2.4《三角形边的关系》说课稿(一)
一、教材分析
《三
角形边的关系》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重要
内容之一。教材先安排了一幅紧密联系生
活实际的情景图,导出所要
研究的问题,接着介绍以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三
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而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原理。
这一内容的教学,能使学生在
已经建立三角形概念和知道三角形稳定
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另一个重要特性,丰富三角形的
知
识。同时,也为以后继续学习三角形与四边形及其它多边形的关系打
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自学能力和摆弄图形的动手能力。
他们对三角形确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会画三角形,也会摆三角形,也
能根据教师的具体安排去进行动手操
作。但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
第 21 页 共 37 页
力有待于进一步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经认真研讨教材和课程标准,本节课我从知
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通过摆一摆等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
三边。
3、加深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理解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增强数
学学习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记住并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自主发现并总结得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这种关系。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贯彻直观性、实践性、
趣味性的原则。所以主要采用的教学方
法是谈话法、实验法、演示法、
发现法等。
学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
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
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化的过程。”遵循这一理念,考
虑与上
述教法相适应,突出主体性和实践性,本节课我引领学生主动
学习,自由探索,自我总结,自我运用。安
排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把课堂还给学生。
六、教学环境与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资源准备:课件、彩色木条、小棒等。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疑自探。
第 22 页 共 37 页
上课开始,复习提问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再用课件演示三角形的
画法,使学生回忆起构成三角形必须要满足的条件。
接着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让学生和老
师一起做拼三角形
的游戏。这一环节在黑板上进行,这时有的老师如愿以偿地摆成了三
角形,学
生却抓耳挠腮,左顾右盼,怎么也不能摆成三角形。换个学
生和老师比,他就会提出和老师换小棒的条件
来,这样学生就胜了。
通过这样的比试,学生就会发现用三根小棒能否摆成三角形,跟小棒
的长
短有关。
【设计意图:在这个游戏,小棒的长度没有规定,教学既无刻意“安
排”,也未设置
“陷阱”,力图真实自然,让学生积极主动。自然生成
的结果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再思考。】
(二)认真思考,解疑合探。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本
环节
为学生搭建实验探究的平台。
实验1:摆一摆,想一想这次实验以4人为小组进行合作学
习。要求
从2—14厘米长的若干根小棒中任选两根,与固定一根10厘米长的
小棒摆三角形,
看能否摆成。并边摆边填表记录结果,想一想,三根
小棒存在怎样的长度关系能够摆成三角形。
这次实验为学生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学生通过实验1对三角形边
第
23 页 共 37 页
长的特点有了初步的感知和粗浅的认识,加之猜想
和合作讨论,可能
在表中填写如下数据(见课件)。此时,我着重请在实验1中用3根
小棒没有
摆成三角形的同学来谈一谈,这一次是依据怎样的想法来摆
三角形的。
学生可能会这样汇报:(配动画演示)
老师,上次我没有摆成三角形,是因为较短两根小棒合
起来比第三根
短,所以中间连不起来。这次我把较短的一根换成稍长一些的一根,
使得较短的两
根合起来比第三根小棒长的时候,就可以摆成三角形了。
也可能这样汇报:(配动画演示)
老师,我刚才之所以没有摆成三角形,是因为较短两根小棒合起来刚
好和第三根小棒一样长,这样中间都
顶不起来了,这时只要把最长的
这根换成较短一些的,就能摆成三角形。通过上述实验,学生可能会初步得到一个结论:两根小棒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根就能摆成三角形。
为了引导学生验证这个结论的正确性,我安排下面第三个实验。
实验2:摆一摆,算一算
本次实验,我用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再次动手操作和周密思考,促使学
生获得正确认识和结论。
问题1:是不是只要两根小棒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根,就一定能摆成三
角形?问题出来后,学生可
能陷入了认知矛盾冲突,不置可否。
此时,我及时从表中选出一组不能摆成三角形的数据(1、7、1
0)反
问学生:10厘米的小棒和1厘米的小棒相加长度大于第三根7厘米
的小棒,怎么还是摆
不成三角形?这里面还隐藏着什么我们没有发现
的秘密?然我们继续动手合作去发现吧!
问题
2:将你表中每组的3个数据,分别两两相加,再与第三个比较,
看看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比较,有怎
样的大小关系?
第 24 页 共 37 页
这个问
题提出后,学生的好奇心可能再次被激发。我用课件举例一组
数据的算法,如3+8>10,3+10>
8,8+10>3。让学生照着做。
最终学生在比较分析计算的数据和电脑课件的直观演示下,可能完
整
地得到结论:任意两根小棒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根小棒,这三根小棒就
能摆成三角形。教学至此
,难点得以突破,获得完整的认识。
【设计意图:在问题引导的设计上我花了一些心思,力图扣住要害
,
抓准本质,用两个简洁的提问帮助学生搭建最终解决问题的“脚手
架”。】
通过以
上三次实验,学生在操作、猜测、计算和思考中,对于用三根
小棒摆三角形的问题有了比较深刻的体会,
该到教学总结提升的时候
了。这时我对学生说:在用小棒摆成的三角形里,小棒被看成了三角
形
的边,如果直接画出三角形,你知道三角形的边有怎样的关系吗?
能从上面的探究中得到启发吗? 让学生说一说,然后总结并板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继续谈话: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共
同学习探究的知识——三角形边的关
系(板书课题)。
(三)自主运用,巩固深化。
为了帮助学生及时巩固知识,我设计了有层次的训练,让学生在自主
运用中达到熟练。
1.辨一辨:哪组小棒能摆成三角形(教材练习十四第4题)。
2.写一写:自己写3组数,每组数有3个,构成三角形三边的长。
3.想一想:李叔叔买回
一根12米长的木料,准备截成三段,做成三
角架,如果三角架的每条边正好是整米数,那么他做成的三
角架可以
有几种不同的形式?
【这道题目有一定难度,能够综合培养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灵活运用
第 25 页
共 37 页
知识、学会有序思考、发展逻辑思维等多方面作用】
七、板书设计
三角形边的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a+b>ca+c>bb+c>a
这是我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此板书把图形、文字和算式有机
的结合在
一起,直观性和逻辑性强,能够显示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有助于突
出本节课的教学重
点和难点。
八、评价与反思
本节的教学主线是:是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我围
绕着
这一主线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围绕这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发现有的可以围成三角
形,而有的围不成。接着让学生探究在什么情
况时不能为成三角形,为什么?初步让学生感知三角形三条
边之间的
关系。然后重点研究“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从直观
观察得出“较短的两条边的和大于最长的那边”,经过讨
论验证后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这一结论。创设情景,
课件辅助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使学
生始终满怀兴趣,
而且还积累了大量的操作经验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不在于会
说出什么
是三角形,重要的是理解围成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把概念
教学有机的结合在学生操作活动并形成相应的
操作能力的过程中,为
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 26 页 共 37
页
2.4《三角形边的关系》说课稿(二)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第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
下《三角形边的关系》的内容。
我今天将从说教材(目标及重难点)、说教学策略、说学习策略、说
教学设计及规律总结、说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首先说说教材(目标及重难点)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知识的基
础上展开
的,包括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分类等。但这些知识基本都与本
节课关系不大,加
之三角形边的关系本来孩子们理解起来就比较吃力,
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由比较得出关系比较抽象。因此
,在备课的过程
中我在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基础上,对比了三个版本的教
材,最终确
定用“真探究”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索过程,知道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结合操作提高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3)经历活动中问题提出与解决的过程,渗透探索精神的培养。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探索中,理解并会运用三角形的边的关系。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依然采用了“横
向+纵向”的备课方式,在横向备
课的过程中,我分别对比了人教版、北师大版和北京版的教材。在对<
br>比的过程中,我发现人教版的情境设置更适合孩子,背景板教材的内
容更加开放。于是我利用了人
教版教材的情境和北京版教材的开放的
第 27 页 共 37 页
探究过程。
横向分析:人教版教材和北师版教材都是按照三根小棒
一组提供的学
习材料,人教版教材提供了“大于、小于、等于”关系各一组;北师版
教材多提供
了一组“大于”关系的小棒,且为探究活动设计了学习记录
单,安排细腻;北京版教材提供了9根小棒,
2厘米的3根、4厘米、
6厘米、8厘米的小棒各两根,让学生任选其中的三根摆三角形。对
比
3个版本的教材发现京版教材最开放,学生探索的空间相对较大,
其它两个版本的教材虽然让学生经历了
一个实验探究的过程,也可以
使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而且在向学生渗透科学探究方法的同时,
也可以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但站在学生的角度会这样想:为什
么要我用这几组小棒试着围三角形
?为什么每次实验都要在表中的
圆圈内填上“<、>、=”?虽然在活动之后学生可以明白,但是学生的
探究活动没有从头思考,很有可能成为机械地执行教师指令的过程。
怎样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
活动、设计问题、组织教学,使学生的数
学思维得到锻炼和发展呢?
在知识方面我对本课的理解为:内容比较重要;理解比较困难;情景
比较难找;影响比较深远。
二、说教学策略
我将设计理念总结为:1.让课堂有趣也有效2.让学生“乐学”也“会学”
;
3.让学生自己感悟并发现规律,注重规律发现的过程;4.让课堂更贴
近生活;5.让学生
学会探究规律、学会合作学习、学会表达思想。
三、说学习策略
关于学习策略本节课有如下几点侧重:
1.“情境+问题串”的呈现方式;
2.放手探究的“学本”意识;
第 28 页 共 37 页
3.着重培养孩子三种意识。
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合作意识。
四、说教学设计及规律总结
关于本课的教学过程及教学设计我已经印发给大家,在此就不赘述了。
关于规律总结我是这样想的:
1.“横向+纵向”的备课方式可能更适合;
2.“三读懂”的努力方向可能更科学;
3.“情境+问题串”的呈现方式可能更适合;
4.放手给孩子探究机会可能更“学本”。
五、说板书设计
三角形边的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依据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如下板书,请欣赏。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请予指导。
2.5《四边形的分类》说课稿(一)
【说教材】
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
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
册第二单元的一个教学内容。
2、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编排意图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已认识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
进一步
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四边形按边是否平行可分为
平行四边形、梯形和
其它四边形。教学中,我还向学生渗透“有序思
维”及“由旧知向新知的迁移思想”。进而提高学生解决
一些实际问题
第 29 页 共 37 页
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为今后学习图形与几何做好铺垫。
3、说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会按边的特征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2)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
形、梯形的概念。知道平行四边形、长方
形、正方形三者之间的关系。
(3)通过剪、拼等环节,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数学的神奇与
乐趣。
4、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难点:通过剪、拼等环节,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说教法】
1、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为主。
2、旧知迁移法。
3、总结归纳法。
4、直观教学法。
5、情境教学法。
【说学法】
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操作学习法【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四边形图片学生准备:。四边形图片、剪刀。
【说教学流程】
一、游戏热身:———找茬游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明确游戏如何玩的基础上,学会按照一定
的顺序
找不同。渗透“有序思维”。
二、复习旧知、设疑导入:
设计意图:简单了解数学学科的四大领域,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自
第 30 页
共 37 页
然而然的导入新课。
三、分类探究
活动一:分一分
(活动意图: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标准给四边形分类,在独立思考的
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并分类摆放,再说一说分类的依据
是什么。这样,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正
确或错误的分类方法,培养学生
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并通过图形的特点明确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活动二:填一填
活动三:议一议
(课件出示)小组讨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活动意图:通过复习、
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经历由旧知到新知的迁
移,进而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培养学生
的概括
归纳能力。)
课堂练习:
动手活动一:根据概念、学以致用!
动手活动二:我会图
动手活动三:我会剪、注意安全!
动手活动四:我会拼。 <
br>(活动意图:一方面: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
为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是为了培养
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渗透有序的思维方式。。
四、说总结-----谈谈说你的收获。
[设计意图:将传统教学中的总结变为谈收获,拉近
了师生距离,通
过学生自主总结梳理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并鼓励学
第 31 页 共 37 页
生回忆所学的知识,畅谈学习的方法和本课的收获。]
五、回归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再次回顾本节课的教学精要,加深学生的印象、理清学
生的学习思路。】
说板书设计:
四边形分类
没有平行的边的四边形,就叫做四边形(任意四边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一方面:剖析概念中的关键词,在比较中加深对概念的
理解;另一方面:遵循从一般到特
殊的认知规律及教学原则。】
2.5《四边形的分类》说课稿(二)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四边形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
课的内容是对四边形进行分类,通过分类让学生了解梯形的特征,
并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通过本节课
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四边形按
两组对边是否平行可分为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其它不规则四边形,意
图在于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并渗透集合的数学思想,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四边形边
的特征,能
把四边形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方面: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种类特征,培养学
第 32 页
共 37 页
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灵敏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方
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探索的意识和勇
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
行四边形。
2、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分外的平行四边形。
教学难点:
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分外的平行四边形。
二、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处于从低年级向
高年级的转化阶段,有着剧烈的好奇心,
大部分学生思维灵敏、动手能力强。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已具
有了
一定的空间观念,但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
形的特征和性质,对于
四年级学生来讲,都比较抽象,也较难掌握。
因此,在课堂上我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
做中学”,
“做中悟”,“悟中创”,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通过学生动手、动
脑、动口等
多层次的感知,多角度的思考,把四边形进行分类,概括
出特征。
三、说教法
《课
程标准》明确指出: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小学数学几何教
学的严重任务。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所接触
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
关,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根据中低年级学生
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形式的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特点,本节课
的教学我将运用直观的教具,调动学
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
将情景教学法、小组探究法、直观演示法和喜悦教学法等有机地贯穿<
br>
第 33 页 共 37 页
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引导
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
动脑、
动手、动口、动眼等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
数学课上的风趣、有
益、有用。
四、说学法
达尔文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论的知识。”这充分说
明
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严重性。在教学过程中,
以学生的学习为主,通过
师生交流、合作探究、生生交流等活动,给
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指导学生运用动手操作法、小组合作
法、观
察比较法、交流法来学习知识,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组合,使
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参
与探究新知识的过程。
五、说教具准备和学具准备
课标强调:“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
据实际情况合理的运用现代
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因此,为了体现这
一理念,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多媒体课
件辅助教学,增加了教学内容的直观
性,突破了难点,同时也提高了
课堂效益。
另外,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我
又准备了本节课所
需要的三种图形和剪刀,为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做了充分的准备,提
高了学生
的动手实践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
培养目标,
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优良
的数学教育,例
外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例外的发展。”根据课标理念和
学生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成“激趣导课
——探索新知——
第 34 页 共 37 页
巩固应用——课堂总结”四个环节。详尽教学过程如下:
围绕以上总体思路,我设计了“激趣
导课——探索新知——巩固应用
——课堂总结”四个环节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展。详尽教学过程如下:
1、激趣导课
屏显各种四边形:在四边形这个大家族里,你若仔细观察
,会发现它
们各有特点,这节课咱们根据四边形各自的特点给它们分分类。(板
书:四边形分类
)
这样,赋于数学知识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深刻的兴趣和亲
切感,促使学生主动地
去探索。
2、探究新知
通过“分一分”、“画一画”“议一议”来进行四边形分类掌握其特
征,并
探讨各类图形之间的关系。
(1)观察课前准备好的四边形。“观察-比较”是现代科
学探索中常用
方法。让学生观察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再进行比较。使学生从详
尽的实物中建
立了丰盛的表象。
(2)小组合作。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再
说一说
你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这样,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正确或错误的
分类方法。
(3)反思评价。学
生到前面黑板上演示分法,并说出每一组四边形
的特点,再给每一组四边形起一个名字。师生共同概括分
类的方法,
同时利用集合图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突
出了本节课的重
点,突破了教学难点。最后让学生看课本,体验胜利
怡悦。
3、巩固应用
第 35 页 共 37 页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发展学生思维,
我设计了画一画、剪一剪、知识
拓展(数出四边形的个数、图形的对称轴)四个练习题组,让例外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体现例外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例外的发展。人人
都获得胜利的体验。(由于时间
的关系,我将“拼一拼”这个环节作为
课后作业,分法比较多,便于讨论)
4、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把四边形分类的?
通过
学生自主总结梳理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特别对
学习方法的总结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
是发展性教学目标在课时的
体现。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教学内容的体现,
为了突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将标
题《四边形分类》彩印出来贴在黑板上,在标题的下方将平行四边形
和梯形的定义确凿的书写出来,并将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关
系用集合图的形式展示在定
义的下面。整个板书的设计突出了本节课
的重点和难点,给人直观、醒目的感觉。
总之,本节
课的设计也许不够完善,但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自主学
习的过程中,学生们会体现出极大地热情,非常
投入,获得剧烈的感
受。这是纯正靠书所达不到的。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更大的
自主空
间,不仅可以掌握相关的学习内容而且会体验到用多媒体形式
表达和组织信息的特点,逐渐掌握通过多媒
体形式学习知识的方法,
最终形成一种信息素养。以上是我的一个设计思路,有不当之处还望
各
位博友和教师多多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第 36 页 共 37 页
第 37 页 共 3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