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却鹊治病教学课件.docx
胖5-五四青年节的由来
教材分析:
主要写扁鹊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
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
病,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
这篇寓言故事耐人寻味,有着多元的寓意,从蔡桓公的身上,我们分析出:刚
愎自用、太过
固执就没有好的结果;还可以读出应该防微杜渐,把“毛病”扼杀在
萌芽状态。否则,它会像滚雪球一样
,越来越严重。
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
的阅读教学要能够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
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
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表
达的思想感情”。四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基本达到要求,因此,在理解课文的基
础上,可以根据本文是古文翻译而来的这一特点,引入古文,让学生和古文来一
次“亲密接触”
,使学生体验到学古文的乐趣。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学习生字词
和阅读方面已经掌握
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所以生字词以自学为主。本篇寓言浅显易懂,学生在理解上不会有太大的障碍。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是学生体会人物心里的重要手段。
教学中要突出道理,
就要把二、三、四、五自然段作为重点,通过阅读,让学生体
会人物的内心想法,读出人物心情、态度的
变化。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课9个一类字
,认读4个二类字,正确读写“拜见、
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并能用关
键词语把课文主
要内容补充完整。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范读、分
角色朗读,能说出人物的内心想法,
读出扁鹊劝说时的诚恳耐心,读出蔡桓公态度的变化。
3.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从寓言中受到的启发,并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来谈一
谈。
4.引入古文《扁鹊见蔡桓公》,体味文言之美,感受学古文的乐趣。
教学重点:自读自悟了解蔡桓公“讳疾忌医”的语言神情,体会人物的心理;
反复地读扁鹊
的解释,明白寓意。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主角,古文激趣
1、一位古人穿越时光隧道来到
了我们身边(课件显示头像及名字),他就
是――扁鹊(板书,学生书空并齐读)。
2、扁鹊究竟何许人也?让我们从这些成语里猜想一下。(自读)
课件显示:救死扶伤 药到病除 妙手回春 对症下药 起死回生 杏林春满
3、你们从这些成语里得到了关于扁鹊的什么信息?(说出依据)
4、这些成语都是对
技术精湛、道德高尚的医生的高度赞美,而扁鹊恰恰就是
这样一位名医。他是中医的鼻祖,创造了望、闻
、问、切的诊断方法;他治愈了大
家认为已经死去的虢国太子,被誉为神医。可有一天,扁鹊却捻着胡子
摇着头说:
“臣是以无请也。”――是谁,得了什么病,居然让这位可以起死回生的神医束手
无
策呢?大家一定会在《扁鹊治病》里找到答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成语导入介
绍主角,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积
累;用古文片段导入,能够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有利
于学生更好地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
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如果读完一遍,老
师还没有叫停,就接着读第二遍、第三
遍,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做出标记。
2.检查自读情况:认读生字、接读课文。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告诉我们,这个故事在讲什么?
4. 课件出示课文主要内容,学生自读,并按照要求依次写出生字词:biǎn
qua
cài
名医① 拜见② 桓公,几次指出他的病在皮肤、皮肉之间、
chán wai lǐ cǎi
③
,劝他赶快治疗。但蔡桓公不予④ ,原本可以通过敷
tàn tān yào
⑤ 、扎针、⑥ 治愈的病深入骨髓,无药可医。
【设计意图
:通过此项练习,学生可以巩固生字的掌握,正确、美观地书写生
字,在此过程中,通过练习条中对课文
主要内容的简要叙述,学生也能学习到一
定的概括方法。】
三、抓住“名医”,读悟感知
通过几个同学的叙述,我们对课文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
什么叫寓言,大家还记得吗?(学生答后评价)我们一起走进这则寓言,看看它究<
br>竟要告诉我们什么。
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桓公。
理解“名医”:什么叫名医?(有名的医生)那么有
名的老师叫──名师,有
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叫──名嘴。
2.文章的第一句
话就告诉我们扁鹊是一位“名医”,可结果蔡桓公死了,扁鹊
是否徒有虚名?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勾画出
相关的语句。
【设计意图:构建大的阅读话题,能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空间进行思维训
练、
语言积累。学生围绕“名医”展开学习。交流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分板块进行
教学,做
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3.学生交流汇报。预设:
(1).课件出示: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
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
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站了一会儿、小病、发展),
说明他医术高明;
(2).病情的发展:课件依次出示: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
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
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皮肉之间会加深)
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
不治会更加严重。”
(肠胃更加严重)
又过了十来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老远望见、
只看了几眼)――医术高明
(3). 扁鹊三次请求给蔡桓公治病
。(医德高尚。)几次拜见都只是通过看就
知道他的病情,一次又一次地主动要求给蔡桓公看病,不但医
术高明,而且医德
高尚,说明他确实是名医。
(4).课件出示:皮肤病用热
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
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
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
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解释病理,可以看出扁鹊是名医。
(5).最后蔡桓公确如扁鹊所说,因病而死,证明他是名医。
四、桓公之死,追根溯源
1.既然有这样一个名医为蔡桓公治
病,为什么蔡桓公最后还会病死呢?默读
课文,用波浪线划出与蔡桓公病死原因有关的句子。
2.交流探寻原因(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
(1)病的原因
师:蔡桓公的病经历了几个阶段?你从哪句话找到的?画下来。
课件出示: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
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
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
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
`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
再请求给他医治!”
①我们发现蔡桓公的病经历
了4个阶段:皮肤→发展到皮肉→发展到肠胃→
深入骨髓,结果也是大不一样:能够治好→可以治好→还
能治好→只能等死
②把这几个词放回文章中,你想到了什么?(病从小处医)
③病从小处医。很多事情也是如此,你能举出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吗?
(2)人的原因:蔡桓公固执己见,傲慢
师过渡:是啊,小病不及时医治
会成大病,生活也是如此,小的错误不及时改
正会酿成大错。这时我们就应该从小处防范,努力杜绝事态
的进一步发展,用一
个成语概括就是――防微杜渐(板书)。但是蔡桓公仅仅是死于生病吗?不是的。<
br>请你再读课文,找出描写蔡桓公的句子。
A.课件出示: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朗读。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请你们想象一下,蔡桓公说这句话的时候,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动作、神态?
读出来。
【设计意图:语文课要上得有语文味,就应该立足文本,文本没有写蔡桓公说
话的表情、动
作、神态,而让学生在想象补充中了解蔡桓公对扁鹊的态度,则可达
到语言文字训练与人文教学目标的和
谐统一。】
B.课件出示: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医治没病的人,才容
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不相信)
C.课件出示: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句子写得很简单,你能不能用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蔡桓公生气时的样子?
D、课件出示: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扁鹊连忙退了出来。
从扁鹊“连忙”的动作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师:蔡桓公的固执己见和傲慢断送了自己的命啊!原来罪魁祸首竟是自己!
3.因为对
扁鹊的不信任、不高兴、不理睬,蔡桓公一次又一次拒绝了扁鹊治
病的请求,最后他后悔了吗?从哪个自
然段看出来?
指名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你从什么地方看出蔡桓公相信
他
是一位名医了?(抓住“请”字理解蔡桓公的后悔。)
4.当蔡桓公要去请
扁鹊治病的时候,已经过了医治疾病的最佳时机,扁鹊走
了,病入膏肓、浑身疼痛的蔡桓公只能等死。此
时此刻,蔡桓公会想些什么?说些
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临终之际,蔡桓公想起扁鹊的再三劝告, 。
交流。(师归纳:后悔莫及、百感交集、痛苦不堪、防微杜渐、讳疾忌医)
【设计意图
:课堂练笔要紧紧围绕文本进行。这个环节的设计,围绕“蔡桓公
的懊恼”展开,在学生的写作中,自然
而然会把寓言故事的寓意包含在内,突破了
教学难点,融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为一体,学生在语言实践中
提升了语文素养。】
【设计意图:寓言故事中最能带给我们启发的无疑是蔡桓公,他的
所作所为
对如今的学生来说有着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将课文的重点放在研讨“桓
公之死
”这一问题上,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固执己见、傲慢带来的严重后果,这
样直观地感受,学生一目了然
,带来的冲击会更大。】
五、理解寓意,初识古文
1.寓言中出现了两个主人公,怎样评价他们(选择一个说即可)?
2.读了这则寓言
后,你可以明白怎样的道理(可以从扁鹊、蔡桓公两个方面
入手,只要说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
3.初识古文:通过这个寓言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很多道理,变得比半个小时
前更聪明了。这则寓言出自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韩非所著的《韩非子》。这样生
动的一个 寓言故事,课文用了436个字来写,而韩非仅仅用了198个字就讲清楚
了。今天我们就来读读原文的 第一段(课件出示):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jià
n),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 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
出。桓侯曰:“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
师:能读得懂吗?我来读原文中的句子,你能不能找到课文中相关的语句呢?
学生自由诵读古文,体验感悟。
【设计意图:学生接触古文,教师在教学 中用“对比读”的方法,让学生充分
感受到古文简洁生动的特点,为今后的古文学习打下基础。】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激趣: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 长河中,许多寓言故事阐明的深刻的哲理警
示着每一个人,其实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寓言故事都是从古文 中翻译而来,如:
郑人买履,亡羊补牢等等。
2.推荐阅读:《扁鹊见蔡桓公》原文,另外自己课下搜集一篇古文寓言故事,
了解故事并熟读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