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列组合c(5,2)怎么算_“简单的排列\组合”教学建议
茶花图片-唐诗300首大全
“简单的排列、组合”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例1的内容。
本单元共
有三个例题、一个“做一做”与一个练习。其知识结构如下 在日常
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组合
的知识来解决的问题,如体育运动项目中足球、
乒乓球等比赛场次的安排、各种数码的排列(组成密码)
及电话机容量与电话号
码升位的问题等。
排列与组合知识对小学生来说有一定
的难度,所以作为小学二年级的学习内
容,只安排了最简单的排列组合知识。排列组合知识应用广泛,是
学习概率与统
计知识的基础,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好素材;有序和分类
思
想是学生必须学习的重要思想方法。
排列与组合的思想和方法,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
备的一种能力,也是人们
从事学习、科研、经济和法律等活动(如侦破、审理案件)常用到的重要知识。
关于推理能力,《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
类比等获得
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者举出反例;能清晰、有
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
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
能运用数学言语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也就是说,
通过对排列与组合知识
的学习,学生逐步学会简单地、有序地、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初步具有全面而有<
br>序解决问题的意识。教材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简单事例,如用数字卡片(有
序)排列,让学
生在操作、实验、猜测及应用直观图示等解决问题中,和谐而自
然地渗透有序和分类思想。
例题1的教学,建议分两个环节进行。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图中
的学生在做什么?你能用2张数字卡片摆出几个两位数?让学生先猜想,然后摆
一摆,经历摆的过程,体
会改变2张卡片的排列顺序,所摆出的两位数不相同。
引导思考还有第三种摆法吗?(结论是否定的。)
从而得出2张数字卡片只可以
摆出两个两位数。
第二个环节的教学,仍然先让
学生独立猜想,然后摆一摆,进一步验证。教
学实践证明,多数学生不能有顺序、有条理地操作与思考问
题。这就需要教师在
组织学生交流与总结思路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怎样操作才能做到不重复、<
br>不遗漏地找到正确答案?这是有序与分类思想的精髓。根据学生认识的差异性,
教师可适时演示点
拨让学生试着把数字卡片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摆。
如,按从小(十位数字)到大的顺序排列
,先把最小的数字摆在十位上,另外两
个数字分别摆在个位上,依次得到12,13,21,23,31
,32;如果按从大到小
的顺序排列,先把最大的数字摆在十位上,另外两个数字又分别摆在个位上,依
次得到32,31;23,21;13,12。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3张数字卡
片可
以摆几个两位数。在教学例1之后,适当改变数字卡片的数,如,“用数字
卡片4、7、9能够摆成多少
个两位数?”“用数字卡片1、8、6又能够摆成多少
个两位数?”可以看出,数字卡片变了,但方法不
变,这样的训练,比较切合二
年级学生初次学习排列组合知识时的水平,更容易收到预期的效果。
“做一做”第1题是“握手问题”,通过“握手”活动渗透“组合”知识。
我们
可先让学生想象三个人互相握手的情景,再猜猜“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人
一共握几次手
?”为了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可以请三位学生进行“握手”演示。
如,先以甲为“标准”(甲站出来),
分别与乙和丙握手(共两次),最后,乙、丙
两个人再握手,共握手3次。启发学生想想,如果乙(丙)
先分别与甲、丙(乙)
握手,结果会如何呢?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无论“谁”先与其他的人握手,<
br>结果都是相同的,即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人一共握三次手。
接着用直观“图示”加深对有序的理解(如下图)。
“做一做”第2题,是关于“人民
币组合”的应用问题“要买一本5角的拼
音本,可以怎样付钱?”“组合”付款渗透着“有序”与“分类
”的数学思想。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要在所给币值中挑选组合成所需的币值(付款方
式)
并且要做到不遗漏、不重复,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
象,相互补
充,把所有适合要求的付款方式说出来。如
第一种付钱方式1张5角纸币。
第二种付钱方式5个1角硬币。
第三种付钱方式2张2角纸币,1个1角硬币。
第四种付钱方式1张2角纸币,3个1角硬币。
(注意第三、四种情况,不管先付纸币还是先付硬币,其组合都认为是相同
的,它与顺序无关。)
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建议例1、“做一做”及练习二十
三
第1、2两题用两节课进行教学,这样使学生有较多时间参与操作实践及充分
理解。
作者单位
陆良县马街镇漾稻小学
◇责任编辑李瑞龙◇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