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诸葛亮的成败看家族企业管理定稿版

玛丽莲梦兔
621次浏览
2021年01月10日 18:5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重阳节主题班会-我的同桌是班长

2021年1月10日发(作者:殷参)







从诸葛亮的成败看家族
企业管理精编WORD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 GX8Q8-GNTHHJ8】



从诸葛亮的成败看家族企业管理
缘起:

三国一直是俺们国家人民谈论的热点话题之一,近年来这方面的论坛或讲坛办 得不也热
乎。俺们也凑一下热闹!诸葛亮是《三国演义》塑造的一个非常典型的人物,在好多人的
心目中也近乎完美。然而和尚觉得他的一生有得有失,俺没有唱反调的癖好,只是按书上
的情节论人论 事,并以此谈一下企业管理的问题。

正文:

出场

诸葛 亮的出场,罗贯中安排得非常漂亮。先由徐庶走马荐诸葛开始,接下去一场接一场演
了这一出千古流传的 “三顾茅庐”。这里不作详细讨论,诸葛亮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军师,
继而一路高歌到最后的“汉丞相武乡 侯”,相当于现在的职场,一应聘就当上了总助,最
后当上了董事总经理。对于当官来说已经是极品了, 对于现在的职场也已经是登峰造极
了,这方面诸葛亮是成功的!下面要说的是他在蜀国的革命事业上的成 败以及是否值得我
们参考对照。

从火烧新野到赖借荆州(企业的创建和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诸葛亮可以说是小试牛 刀。火烧博望坡的略露锋芒,东吴舌战群儒,草船借箭
等都成了后人的美谈。这段时间可谓战无不胜,攻 无不克;每计皆成,滴水不漏。

这个时期,按现在企业可以看成企业的创建和发展阶段,诸葛 亮正确地评估了市场需求,
成功地利用了大企业未涉足的市场空白,在市场上占了一席之地。而且恰恰是 在企业的创
建和发展阶段,家族企业在企业管理有很大的优势(例如:手续简便、灵活,员工团结、



不计私利等等)。这个时期诸葛亮干得相当漂亮,特别是未出山便已定 出鼎分三国的策
略,《隆中对》更成了千古名篇!

从入西川至七擒孟获(成功的企业兼并与借壳上市)

这个时期可以说是诸葛亮大展宏 图的时期,一切按他出山前的规划步步前进,成功地与曹
魏、孙吴三分天下,并稳固了后方。

这个时期可比企业的兼并发展和借壳上市,特别是刘璋的益州可谓是有优良资产,但管理
和形象 相对较差的公司,这次成功的兼并让刘蜀公司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和壮大。并且称
帝(相当于上市)。这 个时期虽然是风生水起,高度发展,但已经开始暴露了诸葛亮用人
上的缺点以及家庭企业上的人材短缺的 毛病,还有就是诸葛亮过分自信的毛病(如留关羽
守荆州!)。

六出祁山,星落五丈原(过度的扩张导致企业亏损)

这个时期也就是诸葛亮不完美的 结束篇,虽然很多史家都想帮他作出辩护和解释。诸葛亮
已经成了中华智慧的代称,很多人愿意帮他把名 字镀金。虽然在战术和战役上还是有很多
成功之处,然而事实上,这里诸葛亮已经严重犯了战略上的错误 。从战争理论上讲,综合
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战争的胜负,而那个时期,蜀国的综合国力没有优于魏国 ,何况还
有蠢蠢欲动的东吴。这时,最高的战略应该是静观其变,后发制人!诸葛亮的这个错误是
致命的!

这可比企业上也有犯这个错误的,叫过度扩张,或者过度兼并。就算是很出名的跨 国企
业:梅尔塞斯----奔驰公司也曾经犯过这个错误(在应该是2000年前后,梅尔塞斯----
奔驰公司涉足航空航天领域,造成当年企业亏损55亿马克,以及后来收购日本三菱公司
都是错 误的,所幸的是公司财大气粗亏得起!)。国内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就是由于开始



发展时很多好,后来过分扩张造成资金断链而倒闭。(这样看来三国中最高明 的应该是司
马徽和管辂!)

风生经常说:“成功是不可复制的,失败却往往的相似的 !”所以下面主要看看诸葛亮的
失误之处,以示我们吸取教训。

先说明为什么风生要 说的是家庭企业呢?因为,风生觉得蜀国的管理很象家庭企业的管
理。大部分古代帝王的起家都是靠家庭 和朋友沾亲带故地一起搞天下。在三国魏、蜀、吴
中,刘蜀最明显具备家族特征。你看看刘蜀的大将、文 臣基本上都是刘、关、张特别是齐
备的内亲外戚,除了诸葛亮是刘备亲自出马请的,赵云慕名来投靠的, 其他非亲戚的可以
说是凤毛麟角。而曹魏虽然也是有很多内亲外戚,但相比之下没有刘蜀这样突出;孙吴 可
以说是亲戚最少的。

现在来分析诸葛亮的失误之处及部分原因:

第一、最严重的就是后期战略的错误

在三国鼎立后,形势上基本稳定,本来按经典力 学三角形有稳定性,因此,任何社会如果
能形成三个势力(或权力)的局面,一般会维持相对较长的时间 。条件是任何一方面的力
量小于另外二方之和。这种情况下任何挑起战争的一方失败的机会特别大。在当 时,三国
之间综合国力最强还应该是魏国,虽然魏国出名的几员大将相继死后,表面上好象战斗力
不强,而事实上战斗力还是不错的。而在六出祁山的时期,蜀国武将方面基本上也就是赵
云和魏延算上 档次。在这种情况下,出兵挑起战争是必败无疑的。诸葛亮就是过分估计了
自己的用兵计谋,没有考虑综 合国力的因素,所以战略上犯了严重的错误。

相对于现代企业,涉足新的市场,新的产业,或 者新的兼并也是应该看企业的综合实力和
能否适应新的市场,新的产业,或者新的兼并后带来的一系列新 的问题。企业的综合实力



应该是包括资金、人力资源、管理经验、 技术力量、社会影响力等等,就算你兼并了一家
企业,但兼并后管理不善反而会带来亏损,就好象攻下一 座城池,还必须派兵守住它,如
果没有新的补员,反而会带来兵力的分散!因此,只有在正确的战略下, 才有谈战术的必
要。战略上错了,战术再高明都是没有作用的!战争如是,企业发展也如是!

第二、诸葛亮的用人上还是用人惟亲为主

诸葛亮的用人是用人惟亲的,不是用人惟贤 的。这一点他做得比曹操、司马懿、孙权差得
多。明显的二次用人失误就是第一用关羽守荆州,第二用马 谡守街亭。这二人都是有裙带
关系的,关羽是刘备的拜把兄弟;马谡是马氏五常之一,和刘备的关系非比 一般。而投降
过来的马超,武力在三国可以是进入十强的,但一直得不到重用,他本来和曹操有杀父之< br>仇,但因投诚过来之后人事关系没搞好,不能被重用,被派去守西北,不能申报父仇之
志,最后郁 郁而亡,可惜!另一个是魏延,虽然在三国算不上前十,但在蜀国十强是无问
题的,同样得不到重用,诸 葛亮一直在提防他,其实他一直是想报效蜀国,建功立业的!
最后反而被迫谋反,被马岱杀了!赵云,在 三国是除了吕布之外综合武力应该差不多是最
强的了,但一开始也得不到重用,幸亏是在百万军中救了刘 备的独苗,而且是一直不和关
羽争功,明哲保身,搞好了群众关系,后来才被重用!

家族企业一般都有这个习惯,用人惟亲,不轻易相信外人,不是老板的亲戚朋友,很难溶
入到他们的圈内 。这帮皇亲国戚有意无意地排斥社会上来的人材。这样,社会上的人材来
到企业后很难找到归属感,很难 有主人翁精神,从而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发
挥。这样也就限制了家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在后备人材的培养上没有做足功夫



在后备力量的积累和后备人材的培养上,诸葛亮基本上没有重视。因此原来的几员大将相
继死后便出现 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尴尬局面,这也是诸葛亮的致命之错,就
一个姜维,如何敌过后来的司 马群狼?这一点的确比司马懿差太远了,想争天下,唉!

家族企业同样的一直注重于老板以及 和老板一起创业的人自己动手,企业壮大后没有改变
经营管理策略也很容易也犯了这个错误,不注重后备 人材的培养,因此,企业也难以进一
步的发展!

第四、管理的线条不清晰,事必躬亲这种做法不适宜于大型企业的管理

事必躬亲是诸 葛亮的特点,很多人也赞扬这样的做法,而事实管理一家大型企业必须是上
下有序,有清晰的管理线条, 更何况管理一个国家!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必须是建立
良好的管理制度,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这 一点,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都写下:“诸
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的字句。所以,当时司马懿 听到了诸葛亮亲自监督发放
军粮时非常开心,说诸葛亮命不久矣!

另一方面,领导干 预下面的事太多,或者什么事都安排妥当,会久而久而养成下属的惰
性。这一点非常明显,后期基本上没 有人给诸葛亮出主意。现代企业也是如此,如果领导
什么事都安排得好好的,下属会慢慢地养成了惰性, 再也不动脑筋考虑了。

这方面也是家族企业的老板和高层容易犯的毛病。《韩非子》就非常反 对这样的做法,看
看他的文章《主道第五》:“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是以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
源,治纪以知善败之端。故虚静以待,令名自命也,令事自定也。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
动者正 。有言者自为名,有事者自为形,形名参同,君乃无事焉,归之其情。故曰:君无
见其所欲,君见其所欲 ,臣自将雕琢;君无见其意,君见其意,臣将自表异。故曰:去好
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 。故有智而不以虑,使万物知其处;有贤而不以
行,观臣下之所因;有勇而不以怒,使群臣尽其武。是故 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



而有强。君臣守职,百官有常,因 能而使之,是谓习常。故曰:寂乎其无位而处,漻乎莫
得其所。明君无为于上,君臣竦惧乎下。明君之道 ,使智者尽其虑,而君因以断事,故君
不躬于智;贤者勑其材,君因而任之,故君不躬于能;有功则君有 其贤,有过则臣任其
罪,故君不躬于名。是故不贤而为贤者师,不智而为智者正。臣有其劳,君有其成功 ,此
之谓贤主之经也。”(注:主道即是做领导的方法)

第五、指导思想不正确

一个人的指导思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读的书或者他的师父, 也有一些人的在社会的生存
上总结的,指导思想正确了,人生一般不会犯大错。诸葛亮的指导思想在《三 国志》和
《三国演义》都没有说明,也没有说他读什么书,只说了他好为《梁父(甫)吟》(见附
注1)。但从他的排兵布阵以及他的其他行为和做法还是可以可以看出一些。

诸葛亮的思想 主要来源于诸子百家中是儒家、纵横家(见附注2)和阴阳家(见附注
3)。为什么呢?极其忠君(近于 愚忠)、欲立功名(一早研究好西川的地图)说明了他
的儒家的思想;巧舌善辨,得理不饶人说明了纵横 家的痕迹;善知天文地理则是阴阳家之
特长。就是看不到道家和释家的影子。

人类真 正的智慧是道家和释家,诸葛亮不识佛、道,纵有几多机智伎巧,皆是旁流末枝,
不可能成大业也!历史 上还未有不识佛、道能争得天下的!

所以指导思想的错误也是造成诸葛亮失败的重要根源!

第六、知天时地利,不知天意

造成诸葛亮的战略上的错误是源于指导思想的的错误, 由于诸葛亮是学习儒家、纵横家和
阴阳家的,所以,他知道天时地利却不知天意,如果是学佛学道的,就 知道天意。说到这
里,博友一定会问,天意是什么?和尚说:“天意就是人心,绝大多数人的心。”



在诸葛亮写流传千古的《出师表》时,他以为是出征魏国的 好机会时,恰恰相反这时的三
国人民经过长年的征战,刚刚是生息休养的时间,人民不愿意再点战火。而 诸葛亮为了所
谓的先帝之托,所谓的刘氏正宗,要将人民刚刚安宁的生活重新投入战争之中(实是罪大< br>恶极),人民是不情愿的,老百姓是不管天下姓什么,只要太平好日子便是好天下了!所
以毛主席 教导我们:“人民不支持的战争是不会胜利的!”因此,诸葛亮星落五丈原实是
情理之中!
< br>作为企业,也是天意就是人心,而这个人心就是顾客的心,全体员工的心。一个企业如果
没有顾客 的捧场和员工的努力是没办法长期生存的!因此,任何长期欺骗顾客的企业最终
都不会发展的。所以佛言 :“若无众生,则无菩萨”(如果没有众生,菩萨渡谁)。我们
党能打败国民党,打败一切侵略者也是得 于人民的支持。毛主席曾经说过:“把敌人淹没
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天道之企业管理

‘管理’范畴无非就是十个字:仁、义 、礼、智、信;道、天、地、将、法。暂且叫他
为十字箴言,大家知道,前五个字是儒家信条,后五个字 是兵家、《孙子兵法》中所说的
战争取胜的五个条件。十个字放在一起,就是儒家与兵家的结合,软管理 与硬管理的结
合,人本、人情、文化、注重心灵、感性的管理与科学、法治、制度、注重物、理性的管< br>理的结合,也即东方式管理与西方式管理的结合。注:大家要注意的是,儒家训练人的办
法,就是 去其骄气、盛气。适其呆气,呆若木鸡的呆。写到这又让我不得不起想起,“君
以此始,必以此终”。《 左传》这句名言时,多少有些佛家轮回的感觉,但细细品味,却
觉得非常有道理,尤其是对于一些改革者 来说,在改革的大潮中如果不前进的话,终究会
被改革的后继者踩过,成为被改革的对象。古今中外不管 哪朝哪代,真正懂管理并不是在
开会时说几句名词、韵几句诗,就能解决问题。试问:现行‘腐败成市, 贪官成行;之下
不惩罚腐败贪官能治理好国家吗?面对灾害与贫穷里的骨肉,同情怜悯之心泪水谁都会< br>流,要办实事求是啊!《史记》不懂得国家之道、治国之道、政治之道等文人干政、执政
等祸害无 穷。王安石等就是标准典型!国家的亊情太多、人民也理解是非常辛苦、向你们
致以崇高的问好、敬礼! 为了祖国繁荣富强你们辛苦了!!!

一、仁:“仁”是儒家管理的核心。什么是“仁”“仁 者,爱人”,就是去爱别人、
帮助别人、体恤别人;“仁”还有“忠恕”的意思,“忠”就是“己欲立而 立人,己欲达
而达人”,也即好事要与别人分享,不可独占;“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 br>即坏事不可强加于人,比如你不希望自己得大病,也就不要让你的职工在有毒的环境下工
作身患重 症。“仁”还有“克己”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不能私心、欲望膨胀,不择手
段。



儒家还提出实行“仁政”:“仁政”是以民为本、重视人心的,所以,孟子说 :“民
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也就是说,领导人如果与人民同甘共苦,人民也会与领导人分享苦乐;孟子还说:“桀纣
之失天下也,失 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可见,宽厚待民、赢得人心是极其重要
的。

“仁政 ”对于一个国家未必是最好的政治,“仁政”往往可能走向暴政,但是对于一
个企业,实行“仁政”还是 必要的。也就是说,企业负责人必须改善工作条件,重视安全
生产,关心职工疾苦,为职工上医疗、养老 、工伤保险,不污染环境,不坑害客户,塑造
企业“仁爱”的形象,这是企业最大的无形资产。

“仁”表现了儒家的人道主义和自律精神。市场经济也要讲人道主义,企业也要有自
律精神。上 世纪八九十年代兴起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就表现了市场经济的人道主义,也就
是市场经济要从剥削压迫转 变为人文关怀。

企业的社会责任对内要求保障职工权益,对外要求保护生态环境。还有非刚性 的要求
——有条件的企业应当积极提供公共产品、参与公益事业。

实行仁政、履行企 业的社会责任旨在解决公民与国家、资本与公众之间的矛盾。目
前,我国私营企业主的整体声誉不高,存 在着所谓的“原罪”问题、当然我们有些企业家
没有社会责任意识,思想境界比较低,我们的体制、制度 、道德信用的建设存在着严重的
问题。

二、义:“义”就是道义,符合义理,行为恰 当,符合君子风范。《礼记》中说:
“义者,宜也”,也就是行为要适宜;韩愈说:“行而宜之谓之义” ,可见,“义”并非
很高的达到不了的要求,而是做一个行为恰当的人。



儒家倡导“君子之财,取之有道”,就是要符合“义”。我们的企业家应当先 义后
利,见利思义,在不损害消费者、社会和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谋取正当的经济利益。对于不
义 之财,不可获取。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与贵,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 处也”。

孔子又说:“义以生利,利以平民”,即讲道义,实际上能够带来物质利益。日本近
代企业之父涩泽荣一最早开办《论语》讲习所,推行论语主义,认为“算盘中有论语,论
语中有 算盘”,就是指讲道德、道义,能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为企业带来长远的
利益。
三、礼:就是礼节礼貌、行为规范、文明准则、合同标准等。倡导“礼”,齐之以
礼,实行礼治,就 是要求人们文明待客、礼貌待人,遵守规范、准则和生产、安全、质量
方面的标准。

如何做到有“礼”孔子说,首先要“正名”,也就是让名实相符,孔子说:“名不正
则言不顺”。具体地 说,就是要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就是君主要像个君主的
样,大臣要像个大臣的样,父亲要像个 父亲的样,儿子要像个儿子的样,引申开来就是:
董事长的言行要像个董事长,总经理的一言一行要像个 总经理,质量检验员要像个质量检
验员,看门的也要像个看门的、遵守有关纪律规范。

儒家主张通过推行教育达到“礼”,所以,孔子十分重视教育,提出了“有教无类”
——不分等级、人 人都有权利接受教育;“学而不思则罔”等理论。在企业实行礼治,也
应重视教育,应当通过培训让员工 掌握有关的规范、标准,建立学习型企业——促使员工
超越自我,发挥潜力,改善精神状态,进行系统的 分析,建立共同的目标,防微杜渐,整
合团队,通过团体性的不断学习,学会作辨证性的、整体性的思考 ,增强企业的规范执行



能力、创新能力和克服分裂、超越分裂的能 力。儒家还主张以“礼”达到“和”,最终建
立和谐社会、大同社会。

四、智:“智 ”就是智慧,商人必须是聪明人。商祖白圭,是战国时的魏国之相,他
提出商人应有的素质为:“智、勇 、仁、强”,“智”放在了第一位,白圭说:“吾治生
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 ”,他指出:商人必须反应迅速,“趋
时若猛兽、鸷鸟之发”。《史记》中描述白圭“乐观时变,人弃我 取,人取我与”,也就
是要逆向操作、不与人趋,这些都是智慧的反映。

另外两个大 管理家、大商人计然、范蠡(陶朱公),也是智慧的化身,他们提出“旱
则资舟,水则资车”——天旱时 花钱造船,大水时花钱造车的反向思维模式;他们善于预
测物价,“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凸 显了中国式的辨证逻辑。

司马迁说:“富者必用奇胜”,孙子兵法中提出:“以正合,以奇胜 ”,“攻其无
备,出其不意”,“避实而击虚”,这些都是中国人智谋的表现。经商也要出奇,

五、信:“信”就是讲信用,“民无信不立”。由于合同的不完全性,诚信是市场经
济得以发展 的前提。在市场经济中,必须恪守信誉第一、用户至上、不欺诈、不做假冒伪
劣等原则。某财证券的座右 铭就是:智、信、仁、勇、诚等,信用放在了突出的位置。

中国文明表面上是道德文明,其实 是谋略文明;道德是表,是遮羞布,权谋是里;中
国文化阳儒阴法,法家就是倡导阴谋权术。纵横家鬼谷 子也主张暗箱操作,他称:“圣人
之道阴,愚人之道阳”;“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 ”。如此的谋略文
明,其特点是不遵循任何规则,道德信用当然无以立身其中。

六、 道:“道”就是政治背景、人心所向,以及战略方针、营销战略是否正确等。主
管国有企业的政府官员、 厂长是否有道、是否贪官,对于企业是至关重要的。孙子提出



“修 道而保法”,即强调搞好内政,确立法制,同时,收拾人心,注重团结、精神的力
量,所以,《孙子兵法 》中说:“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
“上下同欲者胜”。

“道”也指真理、规律,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志于道,据于德”,老
子说:“道常无名 ,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企业
家也要掌握真理、规律、人心。< br>
七、天:“天”即天时、机遇、季节、时机、国内外客观情势,是否适应市场经济的
要 求、WTO的要求,是否随时代而变化、随人们的审美情趣、价值观而与时俱进,战略上
是否与世而移, 产品是否及时地更新换代。《鬼谷子》中说:“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
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 或弛或张”。企业家也要与世而移,及时地调整战略。

西方石油大王哈默就是善于随机应变、 因地制宜的典型:他是最早会见列宁、邓小平
的西方商人。在读大学时,他就因制药业的成功,成为当时 唯一的大学生百万富翁;在俄
国十月革命后,因战时共产主义的失败,列宁改而采纳改革开放的“新经济 政策”,哈默
就成为最早到俄国淘金的西方商人,他把俄国的矿藏资源运到美国,换来俄国人果腹急需< br>的粮食;斯大林抛弃列宁的改革开放政策后,哈默将在苏俄收集的当时被俄国人鄙弃的艺
术品带到 美国,又发了一笔财;罗斯福新政后,哈默敏锐地觉察到禁酒令即将废除,于是
他在制酒界大展拳脚;二 战后,民生急需改善,哈默又转向牧业,成为牧业领袖;六七十
年代,他插手石油,成为石油大王;后来 ,哈默致力于化工,又成为化工领域的旗帜;中
国改革开放后,他成为最早来到中国的西方商人之一,受 到邓小平的赞扬。哈默不愧为天
时的敏锐把握者。

八、地:“地”就是地势、地利、 资源、交通状况。良好的地势有助于形成强大的兵
势,造势成为用兵的法则,所以,孙子说:“善战者, 求之于势”,“善战人之势,如转



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孙子还提出了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聚三军 之众,投之于险”的危机管理法,良好的企业观念以危机管理都会获得死而后
生。

九 、将:“将”就是将领的素质,孙子提出了将领的五德:智、信、仁、勇、严。
智:就是智谋,孙子说: “上兵伐谋”——上等的兵法是谋略伐敌;“全国为上,破国次
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不战而屈 人之兵”,“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拔人
之城而非攻”——强调的是整体收购、双赢、非恶性竞争 、非市场战的做法。

孙子还提出“利而诱之,逸而劳之”,“能而示之不能”,“形之”—— 伪装,“予
之”——以小利调动敌人等智谋。

严:就是严格管理,“静以幽,正以治 ”——以严正的态度治军;“令之以文,齐之
以武”——以文的办法、宣传、教育、心灵沟通的办法号令 大众,以武的办法、制度、法
律的办法让部队步调整齐。企业也需要文武并用、刚柔并济。
< br>十、法:“法”就是法纪制度、组织编制、人员配置、职责划分、产权是否分明、治
理结构是否合 理等。“法令孰行”:即哪一方的法纪、条例、标准能贯彻,从中可以判断
一个企业的成败。“法”须统 一、守信——“法不信,则君行危矣”,“刑过不避大臣,
赏善不遗匹夫”; “法”须制约权贵——“ 杀贵大,赏贵小”,“法不阿贵,绳不绕
曲”;还需“明法”——大臣“虽有智能,不得背法而专制”, 使得人人守法。

美国式的管理就是法治管理,其3S理论,强调的是战略、组织结构、制度三 个方
面,西方人重视对物、组织的管理、科学管理、理性管理、最佳化管理、精确管理,以及
创 新的、学习的、战略的、知识的管理。



中国式的管理主 张董事长用弱、用柔,学习道家哲学,无为而治——“治大国若烹小
鲜”,贵静;“治人事天莫若啬”— —人为的干预越少越好;“去好去恶,群臣见素”;
“人主之道,静退以为宝”;“圣人之道,去智与巧 ”;“明君无为于上”;“为无为,
事无事,味无味”;“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柔之胜刚,弱 之胜强”;“知其
雄,守其雌”;“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去掉个人智慧,返朴归真:
“以智治国,国之贼”;“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总经理用中、中庸、中和,以及儒家的仁爱、墨家的兼爱、功利。

部门经理用强、用刚,用法家的强力、重罚、利益。类似于美国式的管理。

中西方的 管理哲学应当结合起来。“仁义礼智信”是儒家的、柔的管理;“道天地将
法”是兵家、法家的、硬的管 理。前者更多的是东方式的管理,后者更多的是西方式的管
理;或者“仁”、“礼”、“道”是典型的中 国式的,“智”、“信”、“法”是典型的
西方式的。我所概括的管理范畴其实是东西方思想的结合。< br>

金蝉养殖-六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


影片下载网站-履历表格


bec商务英语考试-透支爱情2


最好听的群名字-费用申请报告怎么写


汪雨涵-致女儿的信


感激涕零-诚惶诚恐的意思


春暖花会开-一个人的舞台


品质方针-性价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