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横槊赋诗
宏观经济学论文范文-妒忌的近义词
曹操一手举着酒爵,一手持着大槊,威风凛凛的战立在战船楼台的正中央。
他人面南望,
背着从后方吹来的夜风,举杯向天。此刻,他心中突有所感,乃命
人以酒奠于江中,满饮三爵,横槊对身
边的将军谋士们笑着说道:
“我持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
入塞北,直抵辽东,纵
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今对此景,甚有慷慨。吾当作歌,汝等和之。”
说罢,便道: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
曹军闻之,尽皆股栗
。曹操急令去其伞盖,回顾左右曰:“我向曾闻云长言:翼
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今
日相逢,不可轻敌。”言未已,张
飞睁目又喝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曹操见张飞如此
气概,颇有
退心。飞望见曹操后军阵脚移动,乃挺矛又喝曰:“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
何故
!”喊声未绝,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操便回马而走。
于是诸军众将一齐望西奔走
。正是:黄口孺子,怎闻霹雳之声;病体樵夫,难听
虎豹之吼。一时弃枪落盔者,不计其数,人如潮涌,
马似山崩,自相践踏。后人
有诗赞曰:“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
百
万兵。”
1、选自名著《 》作者 。
2、概括情节内容?
3、选文刻画张飞的威武形象不仅仅是从正面进行刻画,还用了哪些描写
方法请
你分析
。
且从关羽的出场看
来:“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
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罗贯中
《三国演义》一回)。入眼的关羽自是
一副威武忠诚之面目,先教人好感滋生三分。紧接着桃园三结义,
又是一番誓言:
“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罗
贯中《三国
演义》一回)关羽既于刘张二人结为金兰,自当肝胆相照,又是教人
感叹五分。再随后初出江湖,“英雄
露颖在今朝,一试矛兮一试刀。初出便将威力
展,三分好把姓名标。” (罗贯中《三国演义》一回)更
被世人称赞其真威实勇,
再得佩服七分。一个武艺高强、威勇盖世的关羽形象便映入人的心中。
再看关羽首次独出大显身手、温酒斩华雄这一段—— “众诸侯听得关
外鼓声大振,喊声大
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
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
——其酒尚温。” (罗贯中《三国
演义》五回)何其震撼!何其神勇!作者并没有描写关羽如何奋勇厮
杀,但通过
这种气氛的渲染、背景的烘托却足以使关羽勇冠三军的英武神威跃然纸上,同样
收到
了传神的效果。骁勇善战,武艺绝伦、光明磊落,如此一位铮铮铁汉,岂不
是可得九分!。
在《三国演义》的一百二十回中大约有十八回是着重写关羽出生入死,
纵横倥偬的戎马生涯:斩颜良,诛
文丑,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
将,单刀赴会,刮骨疗毒,水淹七军,直至大意失荆州,败
走麦城。在大部分回
目中,并没有直接描写惊险曲折的战斗行动,而是运用神似的手笔,以精炼的
笔墨,渲染人物的精神威力。这一特点在斩颜良诛文丑、单刀赴会、过五关
斩六将等章节中都得到了不
同的程度、不同角度的体现。
尤其是在刮骨疗毒中更是将关羽的威勇表现的淋漓尽致, “佗乃下<
br>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
皆掩面失色。公饮
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须臾,血流盈盆。佗刮尽
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公大笑而起”
(罗贯中《三国演义》七十五回)文中
并未用什么精致的言语,单单一个“悉悉有声”就让读者崇拜的五
体投地了。
以上这些都是描写他的武勇神威,但是看《三国演义》中关羽,就必须
提到“义
”,而且全书中有关关羽的描写也都是围绕“义”为主线。关羽之超越众将、
妇孺皆知,独具深远影响者
,莫过于义了。作者苦心孤诣地描写了他的义重如
山,舍生取义的重义品质,把他塑造成义的化身。
从他的刚一出场的“宴桃园豪杰三结义”就可以看到一个一面之交即结手
足之缘的凛凛义汉形
象。再到屯土山约三事这一情节中,作者便突出地表现了
关羽在生死危难中义无返顾、视死如归的品质。
当时,徐州失陷,兄弟离散,关
羽被围困于土山,迫于无奈,他向曹操提出三约并要曹操答应之后才肯就
降,
三约为“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
二嫂处请给皇
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
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三者缺一
,断不肯降。” (罗贯中《三国演义》二十
五回)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
里,便当辞去,还
有一约是降汉不降曹,表现了关羽的忠义为骨,义字当头。
对于关羽的“
义”的描写在身陷曹营中得到了最具说服力和最精彩的描
写。其中赠袍一段最为平实亦最为精彩:“操见
关公所穿绿锦战袍已旧,即度其
身品,取异锦作战袍一领相赠。关公受之,穿于衣底,上
仍用旧袍罩之。操笑曰:
“云长何如此之俭乎?”公曰:“某非俭也。旧袍乃刘皇叔所赐,某穿之如见兄
;而
不敢以丞相之新赐,而忘兄长之旧赐,故穿于上。”操叹曰:“真义士也。” (罗
贯中《
三国演义》二十五回)由此可见其忠义之心。在其后又有曹操赠马之事亦
极富意味,原文为:操不悦曰:
“吾累送美女金帛,公未尝下拜;今吾赠马,乃
喜而再拜,何贱人而贵畜耶?”关公曰:“吾知此马日行
千里,今幸得之。若知兄
长下落,可一日而见面矣。”
(罗贯中《三国演义》二十五回)尽皆显示关羽之
忠义之心。
且关羽还将曹操所送美女送入
内门,令伏侍二嫂,还“三日一次于内门外躬
身施礼,动问‘二嫂安否’。二夫人回问皇叔之事毕,曰‘
叔叔自便’,关公方
退回。”
“操欲乱其君臣之礼,使关公与二嫂共处一室。关公乃秉烛立于户外,
自夜达旦,毫无倦色。”
(罗贯中《三国演义》二十五回)等等这些都将一个
关羽的形象塑造的伟岸而细腻。
章回目录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第七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第九回 除暴凶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傕听贾诩
第十回 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
第十一回 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战吕布
第十三回 李傕郭汜大交兵 杨奉董承双救驾
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郡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
第十六回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淯水
第十七回
周黎明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
第十八回 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惇拔矢啖睛
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
第二十回 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第二十三回 祢正平裸衣骂贼 吉太医下毒遭刑
第二十四回
国贼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
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
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第二十八回 斩蔡阳兄弟释疑 会古城主臣聚义
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斩于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
第三十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
第三十一回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
第三十二回 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
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隐沦 单福新野遇英主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第四十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
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第四十二回 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第四十五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
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第四十七回 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
第四十八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
第四十九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第五十回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
第五十二回 诸葛亮智辞鲁肃
赵子龙计取桂阳
第五十三回 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孙仲谋大战张文远
第五十四回
吴国太佛寺看新郎 刘皇叔洞房续佳偶
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
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铜雀台 孔明三气周公瑾
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
第五十八回 马孟起兴兵雪恨 曹阿瞒割须弃袍
第五十九回
许褚裸衣斗马超 曹操抹书间韩遂
第六十回 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
第六十一回 赵云截江夺阿斗 孙权遗书退老瞒
第六十二回 取涪关杨高授首
攻雒城黄魏争功
第六十三回 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
第六十四回
孔明定计捉张任 杨阜借兵破马超
第六十五回 马超大战葭萌关 刘备自领益州牧
第六十六回 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
第六十七回 曹操平定汉中地
张辽威震逍遥津
第六十八回 甘宁百骑劫魏营 左慈掷杯戏曹操
第六十九回
卜周易管辂知机 讨汉贼五臣死节
第七十回 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老黄忠计夺天荡山
第七十一回 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据汉水赵云寡胜众
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第七十三回 玄德进位汉中王 云长攻拔襄阳城
第七十四回
庞令明抬榇决死战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
第七十五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
第七十六回 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
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
第七十八回 治风疾神医身死 传遗命奸雄数终
第七十九回
兄逼弟曹植赋诗 侄陷叔刘封伏法
第八十回 曹丕废帝篡炎刘 汉王正位续大统
第八十一回 急兄仇张飞遇害 雪弟恨先主兴兵
第八十二回 孙权降魏受九锡
先主征吴赏六军
第八十三回 战猇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书生拜大将
第八十四回
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
第八十五回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第八十六回 难张温秦宓逞天辩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第八十七回 征南寇丞相大兴师
抗天兵蛮王初受执
第八十八回 渡泸水再缚番王 识诈降三擒孟获
第八十九回
武乡侯四番用计 南蛮王五次遭擒
第九十回 驱巨兽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
第九十一回 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
第九十二回 赵子龙力斩五将
诸葛亮智取三城
第九十三回 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朗
第九十四回
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马懿克日擒孟达
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第九十六回 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
第九十七回 讨魏国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维诈献书
第九十八回 追汉军王双受诛 袭陈仓武侯取胜
第九十九回
诸葛亮大破魏兵 司马懿入寇西蜀
第一百回 汉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阵辱仲达
第一百零一回 出陇上诸葛妆神 奔剑阁张郃中计
第一百零二回 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第一百零三回 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
第一百零四回
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
第一百零五回 武侯预伏锦囊计
魏主拆取承露盘
第一百零六回 公孙渊兵败死襄平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第一百零七回 魏主政归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
第一百零八回 丁奉雪中奋短兵
孙峻席间施密计
第一百零九回 困司马汉将奇谋 废曹芳魏家果报
第一百一十回 文鸯单骑退雄兵 姜维背水破大敌
第一百一十一回邓士载智败姜伯约
诸葛诞义讨司马昭
第一百一十二回 救寿春于诠死节 取长城伯约鏖兵
第一百一十三回 丁奉定计斩孙綝 姜维斗阵破邓艾
第一百一十四回 曹髦驱车死南阙
姜维弃粮胜魏兵
第一百一十五回 诏班师后主信谗 托屯田姜维避祸
第一百一十六回 钟会分兵汉中道 武侯显圣定军山
第一百一十七回 邓士载偷度阴平
诸葛瞻战死绵竹
第一百一十八回 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
第一百一十九回 假投降巧计成虚话 再受禅依样画葫芦
第一百二十回 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编辑本段人物统计
在《三国演义》的教学和研究中,有一个习惯性
的错误:说《演义》“总共写了四百多
个人物”。建国以来出版的几种比较权威的文学史、小说史,大多
如此叙述;直到最近出版
的一些文学史、小说史、辞典,仍然沿袭此说。以讹传讹,实不可不辨。所谓“
《三国演义》
写了四百多个人物”的说法,其实源于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卷首那份《三国志宗僚》
。
但这里却包含一连串的错误:
第一,《三国志宗僚》共列508人,以往的学者们并
未仔细点数,只是约莫估计一下,
便提出“四百多个人物”之说,即使是对《三国志宗僚》而言,也是不
准确的。
第二,更为重要的是,《三国志宗僚》大致抄录自陈寿《三国志》目录(包括纪、传和
附传),其中一些人物,如蜀汉方面的陈祗、卫继、常播,曹魏方面的袁涣、张范、凉茂、
徐奕
、何夔、邢颙、鲍勋、司马芝、温恢、郑浑、仓慈、阎温,东吴方面的孙虑、孙霸、孙
奋、士燮、贺齐、
钟离牧、胡综等,根本就没有在《三国演义》中出现;
第三,同样重要的是,《三国演义》中的
许多人物,也根本没有列入《三国志宗僚》,如
蜀汉方面的陈式、邓良、樊建、费观、高翔、胡济,曹魏
方面的陈骞、陈泰、邓敦、丁斐、
董寻、郝昭、桓嘉、蒋干,东吴方面的乔国老、大乔、小乔、丁奉、全
端、全怿、沈莹、张
布、张悌、赵咨,其它政治集团的何进、皇甫嵩、韩馥、张济、樊稠、韩暹、杨奉等
,都是
如此;至于《三国演义》虚构的许多人物,当然更不可能列入《三国志宗僚》。
由此可见,所谓“《三国演义》写了四百多个人物”之说乃是粗枝大叶的产物,完全是错
误的。
那么,《三国演义》究竟写了多少人物呢?在《三国演义辞典》(巴蜀书社出版)的《人
物
》部分总共列出1258个词条;除去28个互见条目(如“阿斗”、“后主”、“先主”等), 实
际
介绍《演义》写到的人物总共1230个。这些人物,绝大多数都是有姓有名,总计大约1000
人;极
少数没有姓名者,也与其它人物有明确的亲属关系。因此,正确的说法是:《三国演
义》一共写了179
8人,其中有姓有名的大约1200人,确实是古代小说中写人物最多的巨著。
《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
的人物共1191人,其中武将436人,文官451人,汉、三国、晋
的皇裔、后妃、宦官等128人
,其他176人。有的评论认为这部作品在艺术上的不足之处是
人物性格缺乏发展变化,有的人物渲染夸
张过分导致失真。
编辑本段重要人物
刘备
刘备
刘备(161-223)即蜀汉昭烈帝,字玄德,汉族,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
,汉中山
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公元221-223年在位。谥号昭烈帝,
庙号烈祖,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是涿郡的一介平民。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刘焉大量
征
兵。刘备见军书,念为汉室后裔,却无力挽救汉室,只得哀叹。这时遇到张飞,二人情投
意合,到酒馆交
谈,遇到关羽,三人在桃园结义,共讨黄巾。220年,曹丕篡夺汉室,建立
魏国,刘备随即建立蜀国,
同年为报弟仇东征孙权,被陆逊打败,223年在白帝城病死。
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一名吉利,汉族,沛国谯郡(今
曹操
安徽亳州)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与书法家。三国中曹魏奠基人和
主要
缔造者,先为东汉大将军 、丞相,后为魏王。曹操是陈留两大家族曹氏与夏侯氏的后 裔。
公元191
年,他刺杀董卓失败,逃至中牟遇到陈宫。陈宫愿意助其一臂之力,后因曹操杀害
吕伯奢一家,陈宫离开
曹操。曹操于是在陈留起兵,聚集兄弟族人。曹操陆续统一中原各地,
200年,在官渡之战中打败强敌
袁绍,北伐并攻破河北,统一北方。211年,击败马超,夺
得西北。220年,曹操在洛阳病逝,传位
曹丕。曹丕篡夺汉位,建立魏国,尊父亲曹操为魏
武帝。
孙权
东吴太祖大皇
帝孙权(182-252),字仲谋,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
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公
元229-252年在位。孙权是中国兵法家孙武的第22世后裔,长沙
太守孙坚次子。孙权幼年
孙权
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200年孙策早逝,孙权继
位为江东之主。201年,孙权攻下建安
城,统一扬州。208年,孙权与刘备组成孙刘联军,在赤壁共
同抗曹,周瑜用火计击败曹操,
这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公元230年,孙权派大臣卫温东渡夷洲,
开发今日的台湾。
关羽
关羽
关羽(162-220)
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有“美髯公”
之称以忠、义、勇、智、信著称。东
汉末年著名将领,自刘备于乡里聚众起兵开始追随刘备,
是刘备最为信任的将领之一。在关羽去世后,其
形象逐渐被后人神化,一直是历来民间祭祀
的对象,被尊称为“关公”,又经历代朝廷褒封,清代时被奉
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
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关羽庙遍及中国,在北
京一城就有关帝庙五百多
座,民间祭祀众多,有人的地方就有华人,且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拜关公”之说
,并被佛道俩
家供奉,有加蓝菩萨与武财神之称,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描写关羽身长九尺,髯长
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唇若涂脂,有若天神,使青龙偃月刀,胯下赤兔马,文
武双
全,描写的关羽的事迹多有描写,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颜良诛文丑、挂印封金、
千里走单骑、过
五关斩六将、战长沙、单刀赴会、举兵北伐围曹仁于樊城、刮骨疗伤、水淹
七军擒于禁、斩庞德等,威震
华夏,吓得曹操差点迁都躲避。在《演义》中关羽被描写为继
吕布之后的三国第一将,又为“五虎大将”
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中的“义绝”。
张飞
张飞(167-221)
,字益德,蜀汉三杰之一(《三国演义》、《华阳国志》中字翼德),汉
族,涿郡(治今河北涿州)人,
三国时期蜀汉重要将领,有“三国第一条枪“之称,官至车骑
将军,封西乡侯。张飞是刘
张飞
备、关羽的弟弟。曾与吕布大战俩回,不落下风,性如
烈火,嫉恶如仇,曾怒鞭督邮,并一
度拔剑欲刺董卓。于长坂坡当阳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八十三万大
军,吓死夏侯杰。入川
时一路凯歌,义释严颜,并将其收降,直捣成都。入川后率精兵击败张郃大军,可
见其粗中
有细,智勇兼备。刘备称汉中王后,拜为右将军,封五虎大将,称帝后,拜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为夺回荆州,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同年六月,张飞被部将范强(《三
国演义
》中误写作范疆,之所以会写错是因为强的繁体字写作彊,强与疆很像)、张达刺杀,
时年五十五岁。
至今仍有张飞庙。
周瑜
周瑜
周瑜(175
-210)字公瑾,汉族,庐江舒县(今安徽省舒城)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
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
”之称。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
之语。公元208年,孙、刘联军
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
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公元210年,周瑜因
病去世,年仅36岁。
诸葛亮
诸葛亮(也称诸葛孔明)(181年7月23日-23
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
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
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
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
政权为了推崇诸
葛亮的军
诸葛亮
事才能,特追
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
流马、孔明灯等。诸葛
亮在后世受到很大的尊崇,成都有武侯祠,大诗人杜甫也有赞扬诸葛
亮的《蜀相》名篇传世。
编辑本段艺术成就
《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
最高成就。小说
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
,
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
整
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更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
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注意描写在具体
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
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
上。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
之战等,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同时,兼
写其他活动,作为战
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
弛,疾
缓相间。如在赤壁之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
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说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
矛盾中,通
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如曹操的奸诈,一举一动都似隐伏
着阴谋诡计;张飞心直口
快,无处不带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诸葛亮神机妙算,临事总可以
得心应手,从容不迫。著名的关羽“温
酒斩华雄”、张飞“威震长坂桥”、赵云“单骑救幼主”、
诸葛亮“七擒孟获”等更是流传极广的篇章。
《三国演义》虽以历史为题材,但它毕竟不是史书而是文学作品。因为它经过了艺术加
工,有不少虚构。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
1.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全书
写了1798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
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各类人物各有共性;同类人物各有
个性。作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
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加以夸张,并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使人物个
性鲜明生动。这是作
者塑造人物的一条基本原则。小说中运用这一原则的最好说明,就是向来人们所谓的
“三绝”,
即曹操的“奸绝”——奸诈过人;关羽的“义绝”——“义重如山”;孔明的“智绝”——机
智过人。
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把人物放在惊心动魄的军事、政治斗争中,放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塑造。对于主要人物,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表现其复杂的性格。
2.它长于描述战争。全书共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
其中尤以官渡之
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最为出色。对于决定三国兴亡的几次关键性的大战
役,作者总是着力描写,并以
人物为中心,写出战争的各个方面,如双方的战略战术、力量
对比、地位转化等等,写得丰富多彩,千变
万化,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
样性;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而又不显得凄
惨,一般具有昂扬的格调,有的还
表现得从容不迫,动中有静,有张有弛。
3.它的结
构,既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时间长达百年,人物多至数百,事件错综,
头绪纷繁。而
描述既要符合基本事实,又要注意艺术情节的连贯。因此,在结构的安排上是
有很大困难的。可是作者却
能写得井井有条,脉络分明,各回能独立成篇,全书又是一个完
整的艺术整体。这主要得力于作者构思的
宏伟而严密。他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斗争
为主线,来组织全书的故事情节,既写得曲折多变,而
又前后连贯;既有主有从,而又主从
密切配合。
4.语言精练畅达,明白如话。今天看
来,这种语言似乎半文不白,但在当时它却近于
白话;用这种语言来写长篇小说,是一种创举,和过去某
些小说粗糙芜杂的语言相比,是一
个明显的进步。
编辑本段书中人物性格分析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与《三国志》中的人物真实性格也是有很大差距的。现举几
个人物说明。
周瑜:
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
万人之英”。
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
是
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
不
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是“千古风流人物”。历史上周瑜气量宽宏,三气之说为
无稽之谈,
周瑜与诸葛亮身为东吴蜀汉两集团臣子极少碰面,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
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
一带做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送丧
吊唁的是周瑜旧下属庞统,而不是诸葛
亮。草船借箭的人正史上是孙权,演义描写周瑜嫉妒
诸葛亮是彻头彻尾的捏造,三国演义之祖《三国志平
话》中借箭的是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
历史上是孙权自己要把妹妹嫁给刘备,这是一场单纯的政治婚姻
。智激周瑜是纯粹捏造的事
情,周瑜是东吴最有力的主战派人士,正是听了他的劝说才坚定了孙权抗曹的
决心,继而有
了赤壁之战。赤壁之战:诸葛亮并未参与指挥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乃周瑜等人之杰作。气量
狭小的周瑜:三气周瑜纯属罗贯中为抬高他人而虚构,刘备评价周瑜“器量广大”,程普评价
周
瑜说:“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陈寿评价周瑜“性度恢廓”,另外洪迈、苏东坡
等古人,在
周瑜的人品方面,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孙权曾为其素服吊丧。周瑜性情开朗,
气度宽宏,深得维恩显着
。精通乐律,即使在醉酒时也能听出音律的错误。
曹操:
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
,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
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
,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
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
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
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
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
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
而对他残
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多疑的人物典型。
诸葛亮:
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
树立了
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
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
出了诸葛亮
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
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
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之多智而近
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
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关羽:
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
将,傲上而不侮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
自矜”,马超投降刘备后,封为平西将军。当时关
羽督荆州,修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
比类”,诸葛亮答信时,称马超虽为一世之杰
,但不如关羽的“绝伦逸群”,关羽“省书大悦,
以示宾客”。但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
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
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下邳被俘,投降
曹操,但心系刘备,只是
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离曹归刘前为曹操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解白马之
围,乃至今
后华容道“义”释曹操。但是《三国演义》中写关羽下邳投降时相约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
、
五日一大宴的厚礼待他等却是子虚乌有。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
羽
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冠、绝、无敌等第一的词样众多,赞美云长的诗句最多,可谓是
罗贯中笔下的
三国第一将。
刘备:
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
英雄之器焉。及其白帝
城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
逮魏武,
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
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
极
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失败”一面,给人以“仁慈”和“重义”的感觉。电
视剧中
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
来的印象,扭曲了
刘备是“英雄”的真实形象。
鲁肃
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度宏
远”,“有过人之明”。他初见孙权,就提
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
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
称帝以图天下。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曹操大军南征荆州时
,孙权部属都主
降,唯独鲁肃主张抗曹,劝孙权召回周瑜,共商战守大计。赤壁战后,他又力主扶刘抗曹
。
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葛亮式人物,孙权对他也极为欣赏。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
按
照鲁肃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
张飞
张飞为人勇猛,傲下而不辱上,万军之中
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万人敌,曾率二十骑
兵于长坂坡吓退曹军。但是张飞脾气暴躁,对士兵非常严厉
,常酒后鞭挞士卒,刘备时常劝
张飞:“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
。早年与刘备关羽桃
园三结义,行三。性如烈火,嫉恶如仇。罗贯中塑造张飞形象时,对他倾注了不少感
情,但
“爱而知其恶”,并不忌讳人物性格中的丑陋面,所以他给我们刻画了一个活张飞。
赵云
赵云在性格上有这些特点:一是忠厚,守信,重感情,讲义气.二胆大心细,英勇顽
强,
刘备曾说:“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宽厚大度.这一性格表现为性情温和,处事稳重,宽以待人,
善解人意,因而博得各方面的好感. 赵云的性格给人的感觉是冷静的、细心而又谦恭的,有
儒雅之风
。赵云武艺高超,是“除翼德外,子龙为三国第一条枪”,遭遇强敌无数不败,有常
胜将军之称,当阳长
坂坡一战,子龙一战成名,其神威盖世,无人能及!但晚年也颇为自负,
被围凤鸣山,索性被小关张救出
,不得不说是件憾事。演义中赵云的溢美之词也是颇多。
编辑本段书与史实
《三国演
义》是根据《三国志》写的。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在《丙辰杂记》提到演义时
说“七分实三分虚”,演义
里许多精彩的情节是千古传说,受地方野史传奇、逸史传闻影响极
深。
民初五四运动后
,反传统派学者积极澄清《三国志》,以对诸葛亮、关羽、刘备传统正
面人物进行再评价,胡适、鲁迅等
革新派学者也带头重释《三国演义》,而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立后,出于澄清真实历史,再加上毛泽东本人
对曹操的个人喜好,还有最近的“学术超男”
易中天教授的《易中天品三国》等。新中国学者在改革开放
前常继承反传统派学者对诸葛亮、
关羽等人物解释,援引《三国志》驳斥《三国演义》。
如:
人物的字:张飞字益德,不是翼德;张松字子乔,不是永年。
刘备破张宝:刘备以牛血破张宝妖法,实乃封建迷信。
三英战吕布:
吕布在虎牢关是为孙坚所败,刘备等人并未参加伐董联合军.
关云长温酒斩华雄:华雄实际上是死于与孙坚部队的对抗中。
十常侍:历史上十常侍乃张让、赵
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
张恭、韩悝、宋典。
桃园结义:虚
构剧情,刘关张只是情若兄弟,作者是为了突出下文三人的义薄云天而虚
构的,真实的事情是,当时刘备
招募乡勇,张飞和关羽去应募。
著名兵器:名兵器如双股剑、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方天画戟、青釭剑等为虚构。
张飞鞭督邮:是刘备干的,因督邮拒见刘备,刘备大怒下杖打督邮,并不是张飞所为。
十八路诸
侯讨董卓:只有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邮、衮州刺史刘岱、河
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
、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
广陵太守张超、长沙太守孙坚和曹操,只
有这十三家。
马腾讨董卓:马腾和董卓等是一路人马,不但没有参加讨董联盟,而且还帮助董卓镇守
长安。
曹操献七星刀:同样也是虚构,演义中曹操借献刀刺杀董卓未遂,《三国志》中曹操认
为董
卓终必败,连夜赶回乡。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的名言原话应该是“宁我负人
,毋人负我”,演
义里描述别有用心,实为贬低曹操。
三国鼎立图(5张)
孙坚之死:由于只带几名随从追击敌军,中了黄祖伏兵,中流矢死于岘山。
董太后之死:董太后实为病死,并非何后毒杀。
陶谦:陶谦为人与史实不符。
关羽徐州诛车胄:也是刘备干的,并不是关羽所为。
土山约三事:史实并无此事。
左慈戏曹操:史书并无记载此事。
衣带血诏:确有此事,但是马腾是一个带有强盗性质的军阀,攻打李郭不过是私人恩怨。
赤兔马:赤兔马在吕布战败后,不知去向。并没有成为关羽的坐骑。
关羽诛文丑:文丑死于曹军乱军之中。可能是关羽、张辽或徐晃的士兵所杀。
孙策之死:遭刺客暗算不治,刺客是前吴郡太守许贡的家奴与门客,并非于吉的妖术致
死。
过五关斩六将:虚构剧情,关羽离开曹操后,没有经过五关,而孔秀、孟坦、韩福、卞
喜、王植和秦琪都
不见史书记载。
郭嘉遗计定辽东:虚构剧情,郭嘉暴毙而亡,年三十八,没留下任何计策,此计
是曹操
自己的计谋。
关羽古城斩蔡阳:还是刘备干的,地点也并非古城。
徐庶之智:徐庶在正史上记载不多,是作者为了在下文突出诸葛之智而极力描写的人物。
徐庶进
曹营:曹操南征,徐庶跟随刘备南逃,乱军中徐母被俘,徐庶告别刘备进曹营,
及后更当上魏国重臣。
诸葛亮火烧博望坡:刘备干的,当时诸葛亮并未出山。
诸葛亮火烧新野:历史上没有记载,为罗贯中杜撰。
长坂坡赵云七进七出:历史上,赵云只是救出甘夫人与阿斗,但没有记载七进七出之事。
长坂坡文聘战刘备:历史上应为曹操亲率的虎豹骑五千打败的刘备军。
糜夫人跳井:正史没有记载。
张飞怒吼长坂坡:正史并无记载夏侯杰因此肝胆俱裂被吓死。
刘琮遇害:献出荆州后,被曹操任命为青州刺史,封列侯,并未被杀,后曹操为了表彰
他的
功绩,更迁为谏议大夫。
吴国太:虚构出的一个人物,孙权的母亲在甘露寺前早已病逝。
舌战群儒:只记载诸葛亮面见孙权,东吴主战派、主和派相争日盛。诸葛亮只是节使。
周瑜智算蒋干:实蒋干赤壁之战之后游说周瑜不成。
太史慈之死:太史慈在207年就病逝,没有参加合肥之战。
诸葛亮智激周瑜:应该是周瑜智激孙权。
草船借箭:赤壁之战时并无此事,孙权于濡须坞之战中才曾有过类似草船借箭的事例。
苦肉计:确有黄盖诈降,但苦肉计之事并无史料记载。
阚泽:阚泽为东吴重臣,是受孙权尊重的人物,从未参与过军事行动。
庞统献连环计:连环是曹操之决策,庞统未曾参与过赤壁之战。
孔明求东风:纯属虚构,是罗贯
中为了夸耀诸葛亮的“神算”而添加进小说中的,和后面
的七星灯续命一样,同为虚构,神化诸葛亮。
赤壁之战:无论《魏书》还是《蜀书》都记载曹操是与刘备交战败退,孙权军确有参加
此场
战役,但难获全功。实为周瑜火攻在前,曹操烧船在后。
华容道:刘备领兵追截兵败的曹操,但是去晚了,被曹操跑掉。
南郡之争:没有发生,是周瑜死
后鲁肃劝孙权将江陵借给刘备。借江陵(当时荆州被曹,
孙,刘三人瓜分,孙权并没有“借荆州”),为
了给曹操多一个强敌。
关羽战黄忠:刘备征荆南,四郡守望风而降,黄忠便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
孙刘联婚:孙夫人与
刘备的婚事只是政治性联姻,不过在《烈女传》中确有描写她投江
的记载。而且也不是周瑜出的主意,而
是孙权自愿的。
赔了夫人又折兵:孙权未采用周瑜之美人计,只是自愿把妹妹嫁给刘备的。
三气周瑜:史书记载了周瑜恢廓理智、大度友善的作风。而与诸葛甚至未曾见面,故三
气周
瑜纯属虚构。周瑜在伐蜀途中病死于巴丘而,并非被诸葛亮的才智气死。
三江口卧龙吊孝:吊周瑜是庞统,不是诸葛亮。
马超兴兵:正与史实相反,马超起兵在先,令其父马腾遇害。
向曹操告密的小人物:秦庆童、苗泽不见史书记载
张松献图:应为刘备询问张松蜀中的兵马粮钱等情况,于是张松绘制了地图给刘备。
落凤坡:该为庞统进攻雒城时中箭死去,不是在落凤坡被乱箭射死。
马超战张飞:是马超私自写
信给刘备请求投降,并无小说中张飞和马超大战两百余回合
不分胜负,后被诸葛亮招降一事。
征汉中:征汉中时的总指挥是刘备,法正参谋。
计夺天荡山:纯粹虚构,所以也没法正出谋划策。
定军山之战:夏侯渊阵亡于黄
忠突袭,虽然确实是被黄忠所斩,但绝非像演义中所说的
未及上马便被斩杀。
曹操杀杨
修:杨修并非在曹操撤兵前夕被杀,实际上是曹操撤兵后才杀的,在正史中并
无曹操杀杨修后与蜀军再战
,并被魏延射掉门牙险些丧命的事。
五虎大将:刘备并没有封“五虎大将”,只封了关羽、张飞
、马超、黄忠、赵云分别为前,
左,右,后镇东四大将。五虎大将是因为三国志中把关羽、张飞、马超、
黄忠、赵云的传记
放在同一章,后世称为五虎大将。
周仓、胡班:虚构人物,历史上没有记载。
关羽单刀会:事实上是鲁肃在阵前邀请关羽讨论荆州的事情,双方并没有达成一致的意
见。
刮骨疗伤:刮骨疗伤确有其事,但主刀并非华佗,因为华佗在赤壁之战前就已经逝世,
关羽
中箭时,华佗死了十几年了,所以主刀医生是当时军队的军医。
关羽麦城拒降:未有记载,是被擒后拒降被斩。
玉泉显圣、追命吕蒙:玉泉显圣改编自唐代玉泉寺建寺故事,而吕蒙则是病死。
七十二疑冢:曹操葬在高陵。
黄忠之死:黄忠病逝于220年,没有参加夷陵之战,更不可能被马忠射死。
张飞:张飞应为美男子,且书画双全,有史书和雕像为证。
关平:关羽长子,不是义子,随羽临军,三国志里只出现两次名字。
关兴:弱冠(近二十岁)就
因才高任侍中、中监军,文武双全,深得诸葛亮器重。于夷
陵之战后数年死去。
张苞:虽称早夭,但有留下子嗣张遵。
刘岱:讨伐董卓的刘岱和曹操手下刘岱是两个人。
乔国老:应该为“桥国老”,与乔玄并非一人。
糜芳:未见逃回蜀营被凌迟处死情事,夷陵战后倒有随贺齐出征魏国蕲春地区的事情。
吕布:曾
先后为丁原、董卓的部将,也曾为袁术效力,曾被封为徐州牧,后自成一方势
力,于建安三年(198)
在下邳被曹操击败并处死。由于小说《三国演义》及各种民间艺术
的影响,吕布向来是以“三国第一猛将
”的形象存在于人们的心目之中。
范疆、张达:同样未见孙权为了避免战争,将他二人押送回蜀国之事,他们投靠孙权后
就再无下文。
阚泽推荐陆逊:陆逊在荆州原本就是吕蒙的副手,吕蒙去世之后,自然是陆逊接管东吴
西线防务。
夷陵之战:吴军五六万,蜀军四万,并非以少胜多,不过蜀军确实士气较低。
潘璋之死:潘璋在夷陵之战中为孙权立了战功,砍杀冯习等人,死于234年。
马忠之死:历史上马忠没射死黄忠,有马忠被糜芳所杀的记载。
白帝托孤:刘备临终是托孤与诸
葛亮和李严二人.。对诸葛亮说过:“君才十倍曹丕,必
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
才,君可自取。”此见《三国志诸葛亮传》,
后来李严筹粮不力,结果被诸葛亮贬为庶民。
八阵图:八阵图是诸葛亮所作的兵法图阵,不是神怪石阵、迷宫(另有一说为黄帝所作)
七擒孟
获:《三国志》上没有记载七擒孟获。但《汉晋春秋》及《华阳国志》中有说过“七
擒七纵”,但具体过
程没有记载,而鄂焕、祝融、孟优、木鹿大王等都是小说所创作。
六出祁山:诸葛亮伐魏五次,
而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出祁山,其中五次战绩分别为:第
一次因马谡违反节度,败于街亭;第二次配合东
吴作战,攻陈仓不下,但在撤退中斩杀大将
王双(出去陈仓之事,与演义基本相同);第三次攻取武都和
阴平两郡成功,并击败郭淮;
第四次大败司马懿;第五次司马懿不敢出战,但是诸葛亮病死(此役蜀军将
国境线向前推进
了很多,而后姜维北伐又一次推进)。
姜维:姜维并没
有战过赵云,也没有败过诸葛亮。而是因为马遵疑姜维等人有异心,于
是,也乘夜随郭淮至上邽。姜维发
现马遵已走,对遵无可奈何。姜维回到翼县,翼县吏民大
喜,推举姜维去见诸葛亮。
郝昭:推荐郝昭守陈仓的是曹真,不是司马懿。
后出师表:非诸葛亮所做,是后人伪托的。
司马懿与诸葛亮:诸葛亮头三次北伐时,魏军并非司马懿统领而是曹真。
曹真:正
史中的曹真可不是演义里那样的废物,不仅勇力非凡,其各方面也都很优秀,
而且他和诸葛亮交手基本未
占下风。
失街亭:魏军总指挥为张郃,非司马懿。
空城计:街亭战败后,魏军
并未对蜀军进行追击。诸葛亮只是曾把西县的民众与粮草迁
移而已。且当时魏军主将也非司马懿,真正空
城计则是由魏武帝曹操,魏将文聘,蜀将赵云
用过的。
气死曹真:曹真病死于洛阳。
诸葛亮骂死王朗:王朗病死于228年,并未随军出战。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失败:
史书上未曾记载苟安此人,实际上这次北伐失败是因为李严因
筹粮误时,假传刘禅要求退兵的圣旨,加上
蜀军粮草将尽,虚构这么一个小人物估计是罗贯
中想显示这次司马懿是靠运气取胜
火烧
上方谷:诸葛亮大破魏军于卤城,司马懿仅以身还保营。《三国志》未提用何种战
法大破魏军。陕西乡野
传说与演义无大异;上方谷,一说葫芦谷,疑为卤城的浑称。
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确有此事,但
并非诸葛亮遗计,《汉晋春秋》的记载是:诸葛亮死
后,蜀军秘不发丧悄然撤退,司马懿有所发觉,驱军
追赶。两军相近时,蜀将姜维和长史杨
仪命蜀军反旗鸣鼓做势佯攻,司马懿不敢逼近,只好退兵,蜀军入
谷然后发丧。当时在各地
就传开了“死诸葛吓走生仲达”的笑话。
七星灯续命:演义虚
构的,明显就不可能。小说写成了诸葛亮把七星灯点燃七天就可以
复命,可惜后来被魏延的脚步扑灭。
魏延反叛:杨仪和魏延争权,魏延政权失败,魏延并无造反,是被杨仪诬陷的。小说写
成魏
延在反的时候,被诸葛亮临死前交代的马岱杀掉。
姜维北伐:姜维北伐是十一次,不是九次,战绩为大胜2次,小胜3次,大小败各1
次,平手4次。
姜维兵败牛头山:纯属虚构情节,当时姜维还没有举行北伐。罗贯中为了再次显示诸葛
亮的
作用而虚构这次故事。
姜维败邓艾:北伐中没有击败过邓艾,但是在魏攻蜀的一次战役中,姜维和邓艾打野战
战胜邓艾。
诸葛亮与姜维北伐的兵数:诸葛亮与姜维北伐出的兵数从来没有超过5万,更别说30
万了
。当时蜀国的兵数在10万左右,没有30万。且魏国的兵数也只是在60万左右。
司马昭杀黄皓:蜀汉灭亡后就无黄皓记载。
编辑本段三国演义的续作
之后,明代的《
续三国演义》和民国的《反三国演义》两部古典小说较大程度地继承了
《三国演义》“拥刘反曹”的基本
思想以及写作手法。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三国鼎立图(5张)
词条图片(11张)
三 国
演 义
[明]罗贯中 原著 [清]毛宗岗 评改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第九回 除凶暴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傕听贾诩
第十回 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
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第十一回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第七回 袁绍盘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战吕布
第十三回 李傕郭汜大交兵
杨奉董承双救驾
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郡
第三卷
第四卷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鬬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
第十六回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师败淯水
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
第十八回
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惇拔矢啖睛
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
第二十回
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冑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第二十三回 祢正平裸衣骂贼 吉太医下毒遭刑
第二十四回 国贼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
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损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
第五卷
会古城主臣聚义
第六卷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斩蔡阳兄弟释疑
第二十八回
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斩于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
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第三十四回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隐沦 单福新野遇英主
第三十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
第三十一回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
第三十二回 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征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芦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第七卷 第八卷
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第四十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
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张翼德大闹长阪桥
第四十二回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第四十五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
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第四十七回 阙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
第四十八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
第四十九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第五十回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
第九卷 第十卷
第五十二回 诸葛亮智辞鲁肃 赵子龙计取桂阳
第五十三回 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孙仲谋大战张文远
第五十四回 吴国太佛寺看新郎
刘皇叔洞房续佳偶
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
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铜雀台 孔明三气周公瑾
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
第五十八回 马孟起兴兵雪恨 曹阿瞒割须弃袍
第五十九回 许褚裸衣鬬马超
曹操抹书间韩遂
第六十回 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
第六十一回
赵云截江夺阿斗 孙权遣书退老瞒
第六十二回 取涪关杨高授首 攻雒城黄魏争功
第六十三回 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
第十一卷
第十二卷
第六十四回 孔明定计捉张任 杨阜借兵破马超
第六十五回
马超大战葭萌关 刘备自领益州牧
第六十六回 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
第六十七回 曹操平定汉中地 张辽威震逍遥津
第六十八回 甘宁百骑劫魏营
左慈掷杯戏曹操
第六十九回 卜周易管辂知机 讨汉贼五臣死节
第七十回
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老黄忠计夺天荡山
第七十一回 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据汉水赵云寡敌众
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玄德进位汉中王
第七十三回
云长攻拔襄阳郡
第七十四回
庞令名抬榇决死战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
第七十五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
第七十六回 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
第十三卷 第十四卷
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
第七十八回 治风疾神医身死
传遗命奸雄数终
第七十九回 兄逼弟曹植赋诗 侄陷叔刘封伏法
曹丕废帝篡炎刘
第八十回
汉王正位续大统
第八十一回 急兄雠张飞遇害
雪弟恨先主兴兵
第八十二回 孙权降魏受九锡 先主征吴赏六军
第八十三回
战猇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书生拜大将
第八十四回 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
第八十五回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第八十六回 难张温秦宓逞天辩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第八十七回 征南寇丞相大兴师 抗天兵蛮王初受执
第八十八回
渡泸水再缚番王 识诈降三擒孟获
第八十九回 武乡侯四番用计 南蛮王五次遭擒
第十五卷 第十六卷
第九十回 驱巨兽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
第九十一回 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
赵子龙力斩五将
第九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三城
第九十三回 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朗
第九十四回 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马懿克日擒孟达
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第九十六回 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
第九十七回 讨魏国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维诈献书
第九十八回 追汉军王双受诛
袭陈仓武侯取胜
第九十九回 诸葛亮大破魏兵 司马懿入寇西蜀
第一百回
汉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阵辱仲达
第十七卷 第十八卷
第一百一回 出陇上诸葛妆神 奔剑阁张合中计
第一百二回 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第一百三回 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
第一百四回
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
第一百五回 武侯预伏锦囊计 魏主拆取承露盘
第一百六回 公孙渊兵败死襄平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第一百七回 魏主政归司马懿
姜维兵败牛头山
第一百八回 丁奉雪中奋短兵 孙峻席间施密计
第一百九回
困司马汉将奇谋 发曹芳魏家果报
文鸯单骑退雄兵
第一百十回
姜维背水破大敌
第一百十一回 邓士载智败姜伯约 诸葛诞义讨司马昭
第一百十二回 救寿春于诠死节 取长城伯约鏖兵
第一百十三回 丁奉定计斩孙綝
姜维鬬阵破邓艾
第十九卷
第一百十四回 曹髦驱车死南阙
姜维弃粮胜魏兵
第一百十五回 诏班师后主信谗 托屯田姜维避祸
第一百十六回
钟会分兵汉中道 武侯显圣定军山
邓士载偷度阴平
第一百十七回
诸葛瞻战死绵竹
第一百十八回 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
第一百十九回 假投降巧计成画饼 再受禅依样画葫芦
第一百二十回
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