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诗歌鉴赏的专项 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玛丽莲梦兔
993次浏览
2021年01月10日 19:1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中国十大名牌化妆品-半截蜡烛ppt

2021年1月10日发(作者:诸葛诞)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1.以罗贯中《三国演义》为背景,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宋代诗人王质有一首《八声甘州》词:

过隆中,桑柘倚斜阳,禾黍战悲风。世若无徐 庶,更无庞统,沉了英雄。本计东荆西益,
观变取奇功。转尽青天粟,无路能通。

他 日杂耕渭上,忽一星飞堕,万事成空。使一曹三马,云雨动蛟龙。看璀璨、出师一表,
照乾坤、牛斗气常 冲。千年后,锦城相吊,遇草堂翁。

(1)上片中划线句子“世若无徐庶,更无庞统,沉了英 雄”一句提到了哪几个人物?这中
间有什么故事?

(2)这首词道出了“英雄”的一 生。请从词中所涉及的事件中任选一件(划线句子除
外),简要概括时间的情节。

【 答案】(1)三个人物:徐庶、庞统、诸葛亮。人物之间的主要故事(示例参考)有:徐
庶走马荐诸葛; 诸葛亮号称卧龙,庞统号称凤雏,江湖传言“卧龙凤雏,得其一足以安天
下”。

(2 )示例参考:“本计东荆西益,观变取奇功”句,刘备三顾茅庐,与诸葛亮隆中对答,
谋划天下大计。向 东攻取荆州,向西掠地益州以为根基,然后连吴抗曹,最后谋求夺取中
原,回复汉室。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
1
)上片中画 线句子涉及到徐庶、诸葛亮、庞统师兄弟三人。他们三个人都是
相知相识的好朋友和同学,他们三个人的 才能都差不多,才能做到慧眼识英雄:徐庶举荐
诸葛亮,诸葛亮推荐庞统,都说对方的才能在自己之上。 徐庶投了曹营,但是一生不出一
个计谋,帮助刘皇叔打败了过几次曹军。庞统可以说是用他的死,为刘皇 叔换来攻占益州
的借口和决心。诸葛亮出山后不负众望拿下荆州,攻占益州。刘备死后,又凭自己一己之
力,保证了蜀汉延续十几年。据此归纳作答。(
2
)根据诗文内容,叙写词中所涉及的 历史
事件作答。如:“杂耕渭上”指的是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据武功五丈原与魏将司马懿
对 垒。魏军坚壁不出,诸葛亮即分兵屯田于渭水两岸,和当地居民杂处而耕,作为久驻之
计。再如“出师一 表”指诸葛亮出师伐魏之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折,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
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 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答案是多元
的,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2.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古诗阅读)

中吕·普天乐·别怀

[元]张可久

故人疏,忧心悄。

愁云淡淡,远水迢迢。

一声白雁寒,几点青山小。


满目凄凉谁知道?赋情词写遍芭蕉。

明月洞箫,夕阳细草,沙渚残潮。

(选自《新编元曲三百首》,俞为民 孙蓉蓉编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8月第1版)

1.这首曲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2.请赏析“一声白雁寒,几点青山小”。


【答案】

1
.与故人离别、疏远而感到忧伤;满眼都是秋天萧瑟的景象而感到凄凉;无人可以交流而
感到 孤独。

2.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表现了秋天景物的凄清、萧条,抒发了作者惆怅、孤独及跟 友人
离别依依不舍的情怀。

【解析】

1
.这首曲,借写 景抒写羁旅忧怨,暗含抑郁不得志之恨。开篇直抒作者的伤怀心境。首一
句是化用孟浩然的“不才名主弃 ,多病故人疏”
(
《岁暮归南山》
)
之句,活画出作者凄凉
身世, 为下文留下伏笔。接着连用“愁云”、“远水”、“白雁”、“青山”四样景物,
淡淡绘景,点染乡愁。 “满目凄凉谁知道”一句回应上文“故人疏”,这种暮霭寒烟笼罩
之中的凄迷景色,正与作者内心纷乱的 愁绪相契合。“赋情词写遍芭蕉”一句,借用陆游
“蝴蝶梦魂常是客,芭蕉身世不禁秋”
(< br>《客意》
)
句的意境,慨叹自己孤身飘零,犹如深
秋芭蕉,难禁秋风秋雨。据此 理解作答。

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一声白雁寒,几点青山小”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选取 “白雁、
青山”两个意象,淡淡写景,点染乡愁。长空之中若有若无的白云本无意,遥遥千里的烟
本无心,南归大雁的一声长鸣本是自然之声,点点青山更是自然之景。然而在内含沉闷抑
郁心理情绪的 小山眼里,白云似含淡淡愁绪;远眺归途更有遥遥烟波阻隔;在寥寂的深
秋,一声南归大雁的长鸣划破长 空,彼时彼人,难免倍觉凄凉;青山点点凝在色之中,愁
思也如青山点点不散。这些隐微宛转地勾勒了一 腔绵绵离恨与缕缕忧思。作者触物伤怀,
也是以情观物,这种蔼寒烟笼翠之中的凄迷景色正与作者内心纷 乱的愁绪相契合,但此时
他却是独对清秋暮景,便纵有万种情思,千般愁绪,又能与何人诉说呢
?
秋天景物的凄
清、萧条,抒发了作者惆怅、孤独及跟友人离别依依不舍的情怀。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
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时在建康(今南京)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

A
.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B
.词人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仙女,作者向嫦娥劝酒提问,浪漫而有意趣。

C
.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D
.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 显。

2.作者在这首词中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

1

B

2
.作者问姮娥“白 发欺人”等词句,表达了自己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功业难成的愤懑。“直
下看山河”“斫去桂树”等词句, 表现了坚定的报国理想:扫清朝廷的妥协投降力量,驱
除入侵中原的外敌势力,把光明带到人间。

【解析】

1
.试题分析:词句“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的 意思是: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
的嫦娥: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应该怎么办呢?故
B
项中所说的“作者向嫦娥劝
酒”理解有误。故答案为
B


2.试 题分析: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作者的这首《太常引》,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
法,通过古代的神话传 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
想。从词的内容看,作者“把酒问姮娥 :被白发,欺人奈何?”表达了词人感慨时光的流
逝和功业难成的愤懑心情。词的下片,作者又运用“直 下看山河”“斫去桂树”等词句,
展开想象的翅膀,直入月宫,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直接而强烈 地表现了词人为实
现理想的坚强意志,更鲜明地揭示了词的主旨。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4.古诗词阅读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词的开篇为读者想象了哪些景物?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2.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延续了李清照清新活泼的词风,有一种柔婉之美、

B
.“路长日暮”用来比喻人生少年,反映了词人早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

C
.词末三句话的意思是大鹏鸟正乘飞向九万里的高空。风突然停住了,我这艘蓬草一样轻
的 小船该如何吹去三座神山。

D
.这首词写出了词人空有才华,不能为世人所用,加之 长期漂泊,年老力衰,更感到彷
徨无计,唯有通过幻想,向天帝倾诉,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

【答案】

1
.想象了天、云、雾、星河等景物,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

2.
D

【解析】

1
.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词一 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
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 、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


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 态俨然。“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
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 茫无际的境界。而“转”、
“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展现了一幅 辽阔、壮美
的海天相接的图画。

2.
A
错误,这首词气势磅礴、音 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
放派风格。
B
错误,“路长日 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
C
错误,请千
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 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5.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 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阅读画线句,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借助月亮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所表达的情感,与下列哪两个选项的诗句相通?

A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C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D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3.古诗词中有许 多写“月”的诗句,请你再写出一句带有“月”字的古诗词。(诗句中允
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


【答案】

1
.在这一句中,描写月儿转过朱红的楼 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作者用“转”和
“低”来写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经很深了,而作者依然无 法入眠。作者借月亮表达了自
己怀念亲人的深情。

2.
AD

3
.答案示例:月上柳梢头别时茫茫江浸月秦时明月汉时关

【解析】

1
.考查诗人借助月亮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的方法。读懂词句大意 是作答的关键。“转朱
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光从朱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的洒在窗户上 ,照着
不眠之人。“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
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和自己相同的因为不能和
亲人团圆而感到 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

2.
AD
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所表达的情感相通。“天涯若比邻”“天涯共
此时”与“千里共婵 娟”一样,都是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B
抒发的是对大自然的热爱
和闲适之情。C
写长江奔流的名句壮阔之中见沉郁,雄浑之外显悲凉。


3.此 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多读书,多背诗,特别是多记忆带有“月”字
的古诗词,这是解答 这类题的关键。学生表述合理即可。如“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
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 br>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野步

(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

(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赏景)两诗都运用了拟人手法来写景,周密用“
________
”形象表现 蝴蝶流连花从
的情态,赵翼则认为秋风“
________
”,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 头。

(2)(悟情)两诗都以《野步》为题,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烂醉;

管闲事

(2)周诗通过描绘郊外麦 陇翠绿、花草盎然、生机勃勃的动人画面,表达出诗人悠然自
得、惬意喜悦之情;赵诗通过勾勒诗人拄着 拐杖顶着峭寒,在郊外闲游的情景,表达出诗
人对岁月无情、年华已逝的无限怅惘(悲苦、愁苦)之情。


【解析】

【详解】

⑴ 周密在诗中 ,三四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
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 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情态,也把
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 赵翼 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
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 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

⑵ 周诗通过描绘郊外麦陇翠绿、花草盎然、生机勃勃的动人画面,表达出诗人悠然自得、
惬意喜悦之情, 诗人寓情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盎然生机和春天的活力。表达了沉醉在美
好春光里的悠然自得的心态,以 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赵诗通过勾勒诗人拄着拐杖
顶着峭寒,在郊外闲游的情景, 用拟人化的手 法将自己老之将至的感慨形象地表达出来
了,枫叶红头发白本是自然地规律,作者却将其原因归结为秋风 的“管闲事”,以悖于常
理的方式来实现抒情上的曲折效果,无理而妙。


7.赏析《渡荆门送别》完成题目。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br>1.从表达方式看,诗的首联属于
________
,它交代了远渡的
____ _______
和此行的
___________


2.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答案】

1


记叙。

地点、

目的


2.“送”字直接点题(扣题),“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
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解析】

1
.一空,注意题干要求的是从“从表达方式看”。首先要读懂诗 句大意。首联“渡远荆门
外,来从楚国游”: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 览。所以
明显使用的是一种“记叙”的表达方式。二空,“渡远荆门外”交代了远渡的出发地(地
点)。三空,“来从楚国游”交代了此行的目的。

2.考查诗人的炼字技巧。“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
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 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
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 不舍,思念故乡的
感情。“送”字,以一当十,容量丰富。







8.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唐)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高冠:山谷名,岑参终 南山隐居地。天宝三载(744)岑参举进士,授官右内率府兵曹
参军,此诗即为辞别终南山隐居地高冠 谷而作

1.本诗颈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2.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
.最传神的字是“吞”和“醉”。“吞”,表现谷水淹没山间小 路、恣肆无拘的情态;
“醉”,写出山花装点栏杆、旁若无人怒放的情态,两个字表现了高冠谷秀丽清幽 的自然
环境,表现了作者对原来隐逸生活的留恋之情。

2.尾联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用典、借代。用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用“渔竿”


来借代隐逸生活。表现诗人 为微官薄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隐逸生活的矛盾心情。

【解析】

1.本小题属于诗歌炼字题,考查学生对炼字艺术效果的赏析。“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
栏”两句中最 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吞”、“醉”。前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谷水
淹没山间小路、恣肆无拘的情 态,后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花装点药栏、旁若
无人怒放的情态,从而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 留恋。

2.本小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及情感的分析能力。尾联“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 竿”
两句用典这是用东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除了这首诗之外,岑参还在多首
诗 中用了这个典故,如“看君五斗米,不谢万户侯”(《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
“久别二室间,图他 五斗米”(《峨眉东脚临江听猿怀二室旧庐》);“五斗米留人,东
溪忆垂钓”(《衙郡守还》)。“五 斗米”不是指实数,而是言其少,意思是借代指“俸
禄微薄”。此诗结尾二句运用了用典、借代的修辞手 法,很生动的写景,同时暗喻诗人为
了微薄的官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生活的矛盾心理。

【点睛】

诗歌赏析方法指导:
1
、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 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
2

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 意图;
3
、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
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 br>4
、诗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
志、化静为动<静结合>

对比映衬、虚实明暗

、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9.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宋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幕,学诗设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词人借梦境将天上与人间做了鲜明的对照,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1
.展现了一幅晨雾迷茫,云涛翻腾,银河流转,千帆竞渡的辽阔 、壮美的海天一色图。

2.表达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类试题解答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 句中的具体意象,加上合
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内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绘,使之能呈现出“画面”效果 ,让人产
生如临其境的感受,不能只对诗句进行简单翻译。本题作答要抓住
“天”“云”“涛” “星”“船”等意象,展开合理的想象,描绘一幅辽阔、壮美的图景
来作答。

2.试 题分析: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全词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或情景交错的惯常格
局,以故事性情节为 主干,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
合,用典巧妙,景象壮阔。通过叙写 梦中海天一色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


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和向往。其中“学诗设有惊人句”是词人在天帝面前
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用 “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据此理解作答。


10.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小题。

梦中作


(宋)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

,酒阑

无奈客思家。

(注释 )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 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
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 阑:酒尽。

(1)前两句诗写出月光下的夜晚



的环境特点。

(2)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凄清 迷离

(2)第三句借用王质观棋故事,表达诗人对悠闲生活的 渴盼,对世事变幻的慨叹;第四句写
梦中喝酒,表达诗人仕途失意、客居他乡的无奈与思家之情。

【解析】

【详解】


1
)首句写静夜景色 。从“凉”“月”等字中可知时间大约是在秋天。一轮明月把远近山
头照得如同白昼,作者在夜凉如水、 万籁俱寂中吹笛,周围的环境显得格外恬静。次句刻
画的却是另一种境界。“路暗”,说明时间也是在夜 晚,下面又说“百种花”,则此时的
节令换成了百花争妍的春天。这里又是路暗,又是花繁,把春夜的景 色写得如此扑朔迷
离。


2
)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第三句 借一个传说故事喻世事变迁。这里运用了梁代任
昉《述异记》中的典故,反映了诗人超脱人世之想。末句 写酒兴意阑,思家之念油然而
生,表明诗人虽想超脱,毕竟不能忘情于人世,与苏轼《水调歌头》所说的 “我欲乘风归
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意境相似。“诗言志”,全诗至结尾,寓意就逐渐明< br>朗了。诗人的抑郁恍惚,与他当时政治上的不得志有关。作此诗时欧阳修还在颍州,尚未
被朝廷重 用。所以这四句是在抒发心中的感慨,它的妙处是没有把这种感慨直接说出。


1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
杯家万里,燕 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各项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塞下秋来风 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意为“西北边塞上的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


阳飞去的雁群毫无 留恋之意”。

B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意为“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 睡,将军白了鬓发,
士兵泪满衣襟”。

C
.“枯藤老树昏鸦”意为“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D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为“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
涯”。

2.下列各项中,对两首诗歌的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渔家傲·秋思》表现了戍边将士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建功立业的决 心;
《天净沙·秋思》表现悲秋思乡的情感。

B
.《渔家傲·秋思》描绘的 是西北边境的军旅生活;《天净沙·秋思》刻画出一个骑着瘦
马、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游子形象。
C
.《渔家傲·秋思》描绘边地奇异的秋景,给人以苍凉悲壮之感;《天净沙·秋思》描 绘
出一幅秋郊夕照图,创造出一种恬静明丽的意境。

D
.“长烟落日孤城闭 ”,一个“闭”字隐隐透出当时军事态势的严重;“古道西风瘦
马”,一个“古”字给人以苍凉之感。< br>

【答案】

1

B

2

C

【解析】

1
.要求学生在理解 诗词内容的基础上分析选项。B项不正确。“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
泪”意为:夜深了,我还不能安睡, 为操持军计,我的须发都变白了。戍边人思念亲人,
也久久难以成眠,多少次梦里流下眼泪。抒发边关将 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2.要求学生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分析选项。C项“恬静 明丽”不正确。《天净沙·秋
思》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


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即事

(宋)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由近及远描写绿草如茵,天气晴好,山花烂漫,温暖和煦,表现出旖旎山色。

B
.颔联以“纵横”“高下”为对,且运用数词,使画面清晰可辨,构织了一幅和谐匀称的画面。

C
.颈联运用对偶,以“鸡鸣”、“犬吠”写乡村荒野之幽静,侧面写出 村民的悠闲恬适,
意象鲜明,意境清幽。


D
.从诗题“即事 ”看,全诗直书所见,是信笔写来的随意之作,表现诗人此时百无聊赖
的心情。

2.试谈谈诗歌结尾两句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以及表达的情感。


【答案】

1

D

2
.诗歌的尾联运用 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源”(或世外桃源)这一典故,直抒胸
臆,表达了对武陵源的赞美之情, 也表达了作者对宁静优美,自由闲适的农村生活的向往
之情。

【解析】
< br>1

D
“全诗直书所见,是信笔写来的随意之作,表现诗人此时百无聊赖的心情 。”错误,
即事,题目的意思就是说叙述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2.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及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武陵源:即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写的
一处世外桃 源。运用典故,写自己的感受:诗人远足归来,向人谈起这番游历,就像亲身
去了一次世外桃源。其中虽 不言景,而景自在其中。同时,也可体会到诗人对桃源生活的
向往。王安石另有《桃源行》一首,直接表 达了他对陶洲明笔下的桃花源的赞美。


1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

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晩来急,野渡

无人舟自横。

注:①韦应物:中唐前期诗 人,先后做过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十分关心民生疾
苦,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但是无能为 力。②独怜:唯独喜欢。③野渡:郊野的渡
口。

1.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写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春潮带雨晚来急”中的“急”字表现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3.这首诗情景交融 ,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景象,并揣摩这一句
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
.第一句从视觉角度,第二句从听觉角度,营造了清幽宁静的意境。

2.春水上涨,水流迅疾。

3.注意要将“横”的状态生动形象地表现,并将景物的意境与人物的心境联系。

示 例一:在郊野的渡口,看不见人迹,只有一条小船孤零零地横斜在水边,潮水不断拍打
它的这沿,它无助 地晃动着。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对现实无力而茫然的心情。

示例二:在夜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 经没有人渡船,只有一条小船悠闲自得地飘荡在水
面,任意东西。可以看出作者摆脱了世俗纷扰,回归自 然的闲适之情。

【解析】


1
.试题分析:考查对 描写角度的理解。诗句“独怜幽草涧边生”是从视觉角度来描写的,
“上有黄鹂深树鸣”是从听觉的角度 来描写的。通过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最是喜爱涧边生
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勾 勒出了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
成的幽雅宁静的意境。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2. 试题分析: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
文的主旨和具体的 诗句分析作答。这类试题涉及到古诗的“炼字”技巧。采用答题格式
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诗句 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如有修辞格,
可综合起来分析作答。诗句“春潮带雨晩来急”中的 “急”字,传神地写出了春潮携着春
雨的情形,突出了春水上涨,水流迅疾的景象。

3.试题分析:(
1
)此类试题解答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具体意象,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内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绘,使之能呈现出“画面”效果。
本题作答要 抓住“野渡”“舟”两个意象来设置情境,展开合理的想象,勾勒小船在水中
任意漂浮的景象。(
2
)诗人用“野渡无人舟自横”写出了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蕴含着作
者的一种思想——无所 作为,恰同水急舟横。即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感伤的情
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想要摆脱了世俗纷 扰,回归自然的闲适之情。


1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唐]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

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注释)①翻:义同“反”。

1.这是一首写与故人相逢会聚的诗。标题中“
__________
”一字点明这次相聚实出意外,
诗中“
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一词暗示了相聚地点是在京城长安。

2.有人认为这首诗伤感多于惊喜,你赞同吗?请任选一联,简要分析。


【答案】

1




城阙


2.【示例1】我赞同。能在京城与故人像在江南一样聚会, 却令人怀疑是梦中相逢。由此
可见相遇不易,衬托出离家在外的凄苦心境,确实伤感多于惊喜。【示例2 】我不赞同。
今日的相逢,恍如往日的聚会,疑在梦中。一个“疑”字,充分表现了作者在异乡与故人< br>相会似信非信的惊喜之情。【示例3】我赞同。与故人偶集固然有一些惊喜,但客舍外秋
风惊动枝 头栖宿的乌鹊,寒虫在挂满露珠的草从中悲鸣,更多的是让人感受到异乡游子的
漂泊之苦、思乡之切。【 示例4】我赞同。漂泊在外的人但愿长醉不醒,相互挽留怕听报
晓的钟声,因为酒配之后,钟声响起,就 意味着分别,初时的欢愉又将变成长久的苦楚,
更添伤感之情。

【解析】


1
.此诗正写于作者江南入幕期间结果在一个秋天的夜晚,于江南某旅店之中, 偶然遇见离
别多年的同乡旧识,不觉满怀惊喜;但是相逢苦短,天亮又将分别,却不知下一次相会将在何时何地,这引起了诗人的满腹惆怅。偶集:偶然与同乡聚会。城阙(què):宫城前两
边的楼 观,泛指城池。标题中“偶”一字点明这次相聚实出意外,诗中“城阙”一词暗示
了相聚地点是在京城长 安。

2.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赏析。这首诗的首联和颔联写相逢,并交代了相聚的时间、地
点。首联交代了时间(秋夜)和地点(长安),一个“满”字,写出了秋月之状。颔联则
极言相 聚的出其不意,实属难得。诗人作客在外,偶然与同乡聚会,欣喜之中竟怀疑是在
梦中相遇。“还作”和 “翻疑”四个字生动传神,表现了诗人的凄苦心情。这两句充分表
现了诗人惊喜交集的感情。颈联和尾联 伤别离。颈联描写秋月萧瑟的景象。这两句紧紧围
绕“秋”字写景,秋风吹得树枝飘摇,惊动了栖息的鸟 鹊;秋季霜露很重,覆盖了深草中
涕泣的寒虫,到处都能感觉到秋的寒意和肃杀,在渲染气氛的同时也烘 托出诗人客居他乡
生活的凄清,以及身世漂泊和宦海沉浮之痛;诗人借用曹操的《短歌行》中的诗句:“ 月
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含义深刻,写出自己与故友分别之苦,表现
了诗 人客居中的辛酸之情。故友的异乡羁旅生活都很凄苦,相逢不易,于是一起欢聚畅
饮,长夜叙谈。尾联二 句,诗人又以害怕天亮就要分手作结。这二句中的“长”和“畏”
二字运用得极为恰到好处,“长”字意 谓宁愿长醉不愿醒来,只有这样,才能忘却痛苦,
表现了诗人的颠沛流离之苦;“畏”字意谓害怕听到钟 声,流露出诗人怕夜短天明,晨钟
报晓,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心情,这一切充分表现出诗人对同 乡聚会的珍惜和同
乡深厚的友情。据此理解作答,赞同与不赞同均可。


15.阅读下面课外古诗,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

2.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简要分析。


【答案】

1
.当时诗人孤独难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凄凉。

2.诗人推己及人, 扩大了望月的范围,境界高远。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
家”。表现手法含蓄、委婉。

【解析】

1
.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要结合写作背景和前两句的句意分析 。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
思远的七言绝句。“中庭地白树栖鸦”,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树栖 鸦”既写
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使人联想到孤独难眠的望月者。“冷露无声湿
桂花”,描写了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联想到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诗
人在万籁俱寂 的深夜,久久地望月苦思: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


诗人表达心境 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借景抒情,二是直抒胸臆。该诗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
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 ;而是借景抒情,“地白”“栖鸦”“冷露”烘托出诗人一
种凄凉的心境,结合后两句的苦思:不知那茫 茫的秋思会落在谁家。明明是自己在怀人,
偏偏说“秋思落谁家”,可见诗人心境的凄凉。
< br>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根据题意,可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一般有托物
言志、 以动写静、借景抒情、侧面烘托、忽然宕开、对比等。“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
思落谁家”,一是采取 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由赏月的
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 不露;二是抒发情感含蓄,委婉,诗人怅然于家人
离散,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 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
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家。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 思落谁家”,这就
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16.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分析诗人是如何表达对友人的牵挂之情的?

2.“落花”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丰富 的文化内涵,是极易引发人们感慨的意象。诗人借“落
花”或表达伤春惜时,或表达离别愁苦……下列诗 句中,与“杨花落尽子规啼”一样,借
落花来表达离别之苦的一项是( )

A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B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C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3.“重情义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诗词中就有很多表达“惜别”之情的诗句,请写
出你知道的两句诗:①“< br>_______

________
”②“
_______

_______
”(允许有2个不会
写的字用拼音代替,使用9、10两题中已出现的 诗词不得分)


【答案】

1
.示例:诗的最后两句使用 拟人的手法,把作者对朋友的同情和思念寄托给明月,希望自
己能追随友人到贬谪的偏远之地,慰藉朋友 的孤独,表达了对友人牵挂之情。

2.
C

3


示例:①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②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解析】

1
.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要结合写作背景和重点词句分析。此 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
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诗 歌前两句
写景叙事,后两句抒情,点出诗歌主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
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亮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李白通过丰
富的想象,赋 予“明月”以人的情感,希望明月能带着自己对朋友的同情和思念,追随友


人到贬谪的偏 远之地,慰藉朋友的孤独,以此表达对友人的牵挂。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要结合诗人情感逐项分析。A. 诗句用“落红”(落花)作比
喻 ,表明作者的心志:自己愿意像春泥护花一样始终关注民众,心系国家。B. 诗句写出的
是:一切必然 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
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 虚无。C. 诗句描写男女离别的悲苦之情。前句直言其意,
后句以百花凋零、春风无力的景物描写,衬 托其离别的苦痛。故选C。

3.本题考查主题性默写。在学过的古诗词中任选表达“惜别”之 情的诗句即可。如《送杜
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 君更尽一
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
行处”等,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1.无

2.无

3.无

4.无

5.无

6.无

7.无

8.无

9.无

10.无

11.无

12.无



13.无

14.无

15.无

16.无

星期二的英语单词-关于列宁的故事


如何保存网页-思想方面


艾滋病宣传图片-欣赏是一种善良阅读答案


预防传染病手抄报-英文短句


不懂歌词-身材好


梵高奶奶-面试英文自我介绍范文


蔡依林慢歌-qq时尚签名


电子表格免费下载-南康直节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