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瓶牛奶》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萌到你眼炸
540次浏览
2021年01月10日 21:0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怀念战友歌曲-描写雪的诗句

2021年1月10日发(作者:蒲大义)


《有几瓶牛奶》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 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
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 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作
者为大家收集的《有几瓶牛奶》说课稿内容(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有几瓶牛奶》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很高兴能和各位老师一同研讨、一同学习。我们本节课的教研主题是:体会
算法多样化,指导优化算法。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72页、73页的《有几瓶
牛奶》。
经过我们几位教师的研讨,对本节课的教学背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有几
瓶牛奶”的 情境活动是学生第一次接触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也是建立位值概
念的重要阶段。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分 为三个部分:
⑴根据生活情境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以供学生进行思考。
⑵呈现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几种思考方法。
⑶直接对进位加法的算式进行计算,以作为巩固练 习。学好这部分知识将对
学生的后续学习产生重大的影响。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 积累了一些关于20以内的数及其运算的经验,他
们喜欢从身边的事例中学习数学。通过前面的数学学习 ,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了
解了十进制。但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尽可能地安排摆一
摆、数一数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算理,优化算法。
根据我们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学生通过对问题情 境的探索,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方法,
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方法的 简便性。
2、在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学生探索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 切联系,增进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体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快乐。
依据学生的实际情 况和教材特点,我们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立为:应用
“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将本节 课的教学难点确立为:渗透转
化思想,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优化算法。
为了更好 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
数学”这一理念,教师将采用“引导— —探究——发展”这一教学方式组织教与
学的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课学生学习 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动态的、多元的评价方式,同时注重以多媒体课件和多种学
具为凭借,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基于以上理解,我们将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为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 数学”。上课伊
始,教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给
淘淘介绍有营养的食品”的学习情境,课件适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让学生根
据两盒牛奶的数量提出问 题,从而巧妙地引出了9加几的数学问题。这样既激发
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又使学生体会到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培养了学
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环节:探究算法,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第一步是指导列式。首先让学生说一说画面 中的信息和要解
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主列出算式。指名汇报时,教师适时引导、评价。
第二步是探索算法。《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
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
重要方式。”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先让学生用不同颜 色的小棒或圆片代表两盒
牛奶摆一摆,说一说,或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并把自己的方法说给
同桌听。
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巡视,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然后,学生自
由汇报算法,全班交流算法。这里先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自主探
索的基础上,在 与同伴的交流、比较中不断优化完善自己的算法。在此过程中教


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凑 十法”,使学生发现几种算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
之间是有联系的,从而突出教学的重点。这种算法 多样化充分关注了学生的个体
差异,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
《有几瓶牛奶》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有几瓶牛奶》是北师大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
教材中所创设的情境是活动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 也是学生建立数位概念
的第一阶段。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1)根据生活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以供学生进行思考。
(2)呈现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几种思考方法。
(3)直接对进位加法的算式进行计算,以作 为巩固练习。本课时的内容是
以本册教材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及其应用为基础的,同时又为本单元 20
以内的进位及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做铺垫。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学前,大部分已经受过学前教育,有极少部分学生已经会计算20
以内的加减 法,因此这节“9+5”的课,对于这部分孩子来说是“旧”知识,但
是学生会计算得数,而不知晓计算 过程或算理,这是本课时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
“以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依据以上的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
征,我确立的教学目标如下:
1、会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通过组织摆小棒、数小棒、说一说的教学活动,教会学生用“凑十法”
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3、通过创设“有几瓶牛奶”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图中搜集数学信息,
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采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策略。
学法:自主探究,同桌合作交流。
这里要用到的教具和学具是:小棒。


五、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难点:渗透转化思想,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优化算法。
六、说教学设计
(一)游戏激趣,旧知引路
开课时照例进行凑成十的划拳游戏,接着是用开火车的方式复习已 经学过的
十加几,目的是为看让孩子学习用凑十法解决9加几的加法做好铺垫。
(二)进入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笑笑碰到难题,要学生帮忙想办法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学 习兴趣,
然后出示情境图后,给出几秒钟的时间观察情境图,教师提出问题“你能从图中
得到哪 些数学信息?”学生由于有第三单元学习加法的基础,已经基本能够从图
中搜集到有用的数学信息,学生 可以从图中得到数学信息“左边有9瓶牛奶,右
边有5瓶”。在这里,体现的习惯培养点是搜集有用信息 的能力。接着教师让学
生质疑“谁会提一个问题”?体现质疑问难习惯的培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br>能够提出“左边的牛奶比右边多(或少)几瓶?一共有几瓶?”这样的问题。这
时教师揭示课题并 板书:有几瓶牛奶,并用多媒体呈现问题。
(三)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 、在指导学生列式前,让孩子把画面中呈现的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培养学生提取有用信息解决问题 的能力。
2、学生列出算式,教师板书算式:9+5=或5+9=。在这里,教师希望学生能
够只列出算式,有部分学生会说出得数,教师补急于肯定对错。
3、算法探究
(1)当学生口算出得数或是只列出算式时,教师可以质疑“你是怎样算
的?”抛出问 题后组织学生活动,并提出要求“请你用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可
以动手摆小棒,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 试着向同桌讲一讲你是怎样算的,等会我
们说一说谁的方法最多、最好”。教师提出这些要求的目的是引 导学生利用手中
的学具进行算法多样化的自主探究及合作式的学习。
在这个环节让学 生摆小棒是为了让学生将抽象化的数学算式转化成实物,在
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表象的加法概念,帮助学生 理解加法算式的意义,同时,为后


面的“凑十法”做好铺垫,接着学生就用小棒进行自主 探究式的学习活动,教师
在这个时候巡视班级,加入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之中,这样可以了解到学生对多钟
算法的探究达到了什么程度,同时也可以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指导他们想出
解决办法。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有这样几种算法:计数法、接数法、凑十法…学生 也许还有其他方
法,只要合理,就给予鼓励。然后教师介绍拨计算器。教师用计数器模型演示,
先在个位上拨9个珠子,再拨5个珠子,边拨边说: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
上有了一颗珠子,是一个 10,个位还剩4颗,所以9+5=14。此处的教学目的在
于利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十进制,为一年 级下册学习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打下
基础。这部分只需要学生理解,不用掌握。
为 了帮助学生能够运用“凑十法”解决9加几的进位加法,在这里设计了两
个小练习:9+37+9。第一 个算式,根据创设的妈妈请笑笑带苹果给表弟的情境,
要求用“凑十法”计算,不会的也可以用自己喜欢 的方法计算,第二个算式让孩
子摆摆小棒,学习用凑十法计算。
(四)实践应用,深化认识
1、练习第一题是“圈一圈,算一算”,设计目的是巩固凑十法。 为了帮助
学生理解题意,教师先演示第一小题,然后再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
流、反 馈,重在让学生说说圈的方法。
2、写一个自己喜欢的9加几的算式,然后计算。
(五)总结提升
总结本课的知识点,问学生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或遗憾?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 br>优点或不足,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并让学生找找生活中有哪些关于9加几的问
题。
《有几瓶牛奶》说课稿3
一、讲讲我对教材的理解:
《有几瓶牛 奶》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七单元(加减二)的第三课时。
本课教学是让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 位加法,初步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是今
后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教材提供的主题图是 笑笑有两盒牛奶,


一盒九瓶,一盒五瓶情景。
主题图中已经出示了数 学问题:“一共有多少瓶?”我认为本课的主题图给
出的数学问题太直接,学生没有思维的空间。而且情 境很单一,缺乏趣味性,不
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时我把本课的情境进行了创造性的改进,把 整
个课堂设计在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喜闻乐见的“游园”这一情境中,让此情境贯
穿课堂,来吸 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在情境中我把数学问题改为“一共
有多少瓶”这一条件进行更改,让学生 自己去观察情境图,从图中找出有用的数
学信息,再根据相应的信息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获取信息的能
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
1、学生 在上学前,大部分已经受过较好的学前教育,对于20以内的加减
法能很熟练的计算出得数,因此这节“ 9+5”的课,多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
“旧”知识,并不能引起多大的兴趣。
2、学 生虽然很熟练的计算出2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但是具体是怎样得出
来的,也就是计算方法却说不清楚或 根本不知道,这是本课应该解决的问题。
三、学生学习方式与评价方式。
1、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民主,和谐的小组中探究新知,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2、鼓励性评价,让学生展开探究的双翅,在数学天地里翱翔;变幻评价方
式,有师评 价,也有课件中的语言评价。
四、谈谈我确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以 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依据以上的教材分析和我对目标制定的理
解,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 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是这样确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9加几的进 位加法,鼓励算法的多样化,
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情感目标: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能力目标:
1、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以及善于交流,敢于
提出自己的想法的学习态度。


2、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具有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9加几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讨“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五、说说本课的教法和学法:
(一)、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单一)及 技
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游园”,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
识。充分运用多媒体的教学资 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现一幅幅带有活
动情节的画面,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 ,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
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 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
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 立思考,
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有几瓶牛奶》说课稿4
一、说教材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 七单元《加与减(二)》中《有几瓶牛奶》一课。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有几瓶牛奶”的情境中教授9加 几的进位加法。这是学生
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前面的相关内容有本册教材第三单元《加与减(一)》中
的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而本课又同时是为本单元的20以内数进退为加
减法及其应用 、及一年级下册的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做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通过组织摆小棒、数小棒、说一说的教学活动,教会学生用“凑十法”
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3、通过创设“有几瓶牛奶”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图中搜集数学信息,
并提出数学 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三、说教法说学法


1、教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策略。
2、学法: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合作。
四、说教具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小棒模型、计数器模型。
2、学具:小棒。
五、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难点:会运用“凑十法”计算进位加法。
六、说教学设计
1、进入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在开课时以谈话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知道早上喝什么最有益健康
吗?”这样导入可以使学生能够想到牛奶,进而再进一步创设情境, 教师接着说:
“老师也很喜欢喝牛奶,而且老师家里有好多牛奶,你看!”并出示情境图。导
入 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要用教师的生活情境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出示情境图后,给学生几秒 钟的时间观察情境图,然后提出问题“你能从图
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由于有第三单元学习加减法 的基础,已经基本能够
从图中搜集到有用的数学信息,学生可以从图中得到数学信息“左边有9瓶牛奶,右边有5瓶牛奶。”在这里,习惯培养点体现的是搜集信息习惯的培养。
接着教师让 学生质疑,“你能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吗?”体现质疑问难习惯的
培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又有前面学 习的基础,能够提出“一共有几瓶牛
奶?”这样的加法问题。这时教师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有几瓶牛奶 。并用多媒
体呈现问题。
2、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为了能让学生 顺利解决问题同时帮助后进学生复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设
计了简单的复习环节,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 ,提出“求‘一共’就是求什么?”,
学生回答“求‘一共’就是求总数。”,进而教师提出“你能解决 这个问题吗?”
的要求,学生在10以内加减法及其解决问题的学习的基础上列数学算式
“9+ 5=”。为了让学生体会加法交换律,教师追问“还可以怎样解决?”,学生
列式“5+9=”。


在这里,教师希望学生能够只列数学算式,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算法探究,但是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由于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直接口算得数,因此学生可能
会直接说出9+5= 14,这时教师就可以质疑:“你是怎样算的?”但是并不需要
学生在这时给出答案,而是组织活动并提 出要求“请你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
算,可以动手摆小棒,可以用多种方法,也可以同桌互相帮助合作, 并试着讲一
讲你是怎样计算的,等会我们说说看谁的方法最多、最好。”教师提出这样要求
的目 的是引导学生用手中的学具进行算法多样化的自主探究及合作式的学习。
在这里让学生摆小棒 是为了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算式转化成实物,在学生的
脑中建立表象的加法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算式 的意义。同时,为后面的“凑
十法”的教学做好铺垫。接着学生就用手中的小棒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活 动,
教师在这个时候巡视班级,加入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到学
生对多种算 法的探究达到了什么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帮助他们去解决问题。
在汇报交流中,让学生到黑板用小棒模型进行演示,边讲边摆小棒,“我先
摆9根小棒,再摆5根小棒… …”。这样可以让其他学生清楚地看到计算的过程,
并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让学生全神贯注的进行学习 ,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在
汇报中,学生一般都能够首先想到用“一个一个数”的方法进行计算,接着可 能
会有学生仿照这种方法“两个两个”的数等等。这样的汇报只要一个,两个就可
以了,不用演 示,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踊跃发言但要及时的止住学生类似的
想法,以免浪费时间。
教师可以说:“这些同学说的其实是一种方法,就是数小棒的方法,谁还有
其他的方法?”班级中会有少 数学生想到用“凑十法”计算,学生汇报时同样到
黑板演示,“先摆9根小棒,再摆5根小棒,我从5根 小棒中拿出1根小棒,1
加9等于10,再加上4根小棒就是14根小棒,所以9+5=14。”学生汇 报后,教
师要进行质疑“你为什么要从5根小棒中拿出1根小棒给9?”学生会回答,
“因为9 根小棒加上1根小棒就是10根小棒。”
这时学生可能用语言解释不明白自己的想法,教师可 以帮助,告诉学生凑成
10之后,剩下几根小棒再和10相加就是十几,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用“凑十< br>法”,并理解“凑十法”的简便之处。然后讲解“这种先将一个加数凑成十再进


行 计算的计算方法叫做‘凑十法’。”同时板书。然后教师用课件边演示边讲解
“凑十法”,规范讲题语言 ,“我想将9凑成十,把5分成1和4,9加1等于
10,10加4等于14,所以9+5=14。”然 后组织学生边摆小棒边讲题,采取的形
式有自主练习和指名汇报,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和说一说的过 程理解“凑十
法”。
在学生基本能够理解“凑十法”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这 个算式用
“凑十法”还能怎样计算?”学生在这里马上会想到还可以将5凑成十,教师组
织学生 进行摆小棒和说一说的活动,采取的形式是自主练习、同桌交流和全班指
名汇报。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 理解“凑十法”,让学生能够用“凑十法”正确
的进行计算,同时检验学生对于“凑十法”的理解应用程 度。
为了帮助学生能够运用“凑十法”解决9加几的进位加法,在这里设计了两
个小练习:
9+3=;7+9=
要求:用“凑十法”计算。
形式:自主探究,全班汇报、交流。
回到解决问题中,针对算式9+5=,教师提问“还有其 他算法吗?”学生如
果有其他方法就汇报,只要合理,就给予鼓励。然后教师介绍第三种方法:拨计数器。教师用计数器模型演示,先在个位上拨9个珠子,再在计数器上拨5个珠
子,满十进一,向十 位进一。个位上剩下4个珠子,所以9+5=14。此处的教学
目的在于利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十进制 ,为一年级下册学习100以内的进位加
法打下基础。这部分只需要学生理解,不需要掌握。
3、巩固练习,解决问题
练习第一题是“圈一圈,算一算”。设计此题目的在于巩固“凑十法 ”。为
了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教师可以先演示第一小题,然后在让学生自己完成。然后
全班交流 反馈,说算法。
练习第二题是解决问题“一共有几条鱼”。此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解< br>决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实际问题。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先审题,说清楚图的意思,
求什么,培养学生 的审题习惯。然后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并讲解算法。鼓励算
法多样化。


4、总结提升。
总结本课的知识点,教师展示本课学生解决的数学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br>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学生能够从算式中找到相同点“这些算式都是9加几的
算式。”此时教师 板书副标题,《9加几的进位加法》。之后教师提问“这堂课你
学到了什么?”学生可以总结计算方法。
最后,“你有什么收获或遗憾?”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对学生
进行情感教育。
《有几瓶牛奶》说课稿5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 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中
《有几瓶牛奶》一课。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有几瓶牛 奶”的情境中教授9加几
的进位加法。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前面的相关内容有本册教材第三单
元《加与减(一)》中的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而本课又同时是为本单元
的20以内数 进退位加减法、及一年级下册的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做铺
垫。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能 力目标:通过组织摆小棒、数小棒、说一说的教学活动,教会学生用
“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3、情感目标:通过创设“有几瓶牛奶”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
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教学难点:会运用“凑十法”计算进位加法。
四、说教法说学法。
1、教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2、学法: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合作。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在开课时以谈话方式导入新课,问学生早上有几 个人喝牛奶。我接着说:
“小明家里有好多牛奶,你看!”并出示情境图。导入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要用学
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并试着自
己提问题—“一 共有几瓶牛奶”。板书课题:有几瓶牛奶,并用多媒体呈现问题。
2、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第一环节,理解图意,列出算式。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解决一共有几瓶牛
奶。学生在 本册第三单元已经学过10以内加减法,列算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
第二环节,动手摆小棒 。可以用多种方法,也可以同桌互相帮助合作,并试
着讲一讲你是怎样计算的。我提出这样要求的目的是 引导学生用手中的学具进行
算法多样化的自主探究及合作式的学习。我在这个时候巡视班级,加入到学生 的
探究活动中,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到学生对多种算法的探究达到了什么程度,另
一方面也可以 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去解决问题。
第三环节,汇报交流算法。说说看谁的方法最 多、最好。”在汇报中,学生
一般都能够首先想到用“一个一个数”的方法进行计算,接着可能会有学生 仿照
这种方法“两个两个”的数等等。我可以说:“这些同学说的其实是一种方法,
就是数小棒 的方法,谁还有其他的方法?学生讨论。
第四环节,讲解凑十法。我用课件边演示边讲解“凑 十法”,规范讲题语言,
“我想将9凑成十,把5分成1和4,9加1等于10,10加4等于14,所 以9+5=14。”
然后组织学生边摆小棒边讲题,采取的形式有自主练习和指名汇报,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和说一说的过程理解“凑十法”。
在学生基本能够理解“凑十法”的基础上 ,我提出问题,“这个算式用“凑
十法”还能怎样计算?”学生在这里马上会想到还可以将5凑成十,我 组织学生
进行摆小棒和说一说的活动,采取的形式是自主练习、同桌交流和全班指名汇报。
目的 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让学生能够用“凑十法”正确的进行计
算,同时检验学生对于“凑十 法”的理解应用程度。针对算式9+5=,我提问“还
有其他算法吗?”学生如果有其他方法就汇报,只 要合理,就给予鼓励。
第五环节,介绍拨计数器的方法。我用计数器模型演示,先在个位上拨 9
个珠子,再在个位上拨5个珠子,满十进一,向十位进一。个位上剩下4个珠子,
所以9+5 =14。此处的教学目的在于利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十进制,为一年级


下册学习100 以内的进位加法打下基础。这部分只需要学生理解,不需要掌握。
第六环节,为了帮助学生能 够运用“凑十法”解决9加几的进位加法,在这
里设计了两个小练习:9+3=;6+9=。
(1)要求:用“凑十法”计算。
(2)形式:自主探究,全班汇报、交流。
3、巩固练习,解决问题。
(1)“圈一圈,算一算”。设计此题目的在于巩固“凑十法”。
(2)“看图列示,解决问题”。目的是在解决问题中巩固进位加法。教学
时先培养学 生的审题习惯,然后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鼓励算法多样化。
(3)“登山游戏”。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
体合作意识。
4、总结提升,复习小结。
总结本课的知识点,教师提问“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总结 计算方
法。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六、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内容一目了然,重点突出。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 过程,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的,这充分体现了新课 程标准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
的主人。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不仅让孩子们在这 个自主
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
学生的学 习过程,让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建
立信心。

领事馆英语-得意的近义词是什么


四物汤的功效-林清玄散文集


张翰的资料-妈妈在爱我一次


小学二年级语文论文-秦兵马俑ppt


怎样恢复好友-不一样的爱


会计凭证格式-普通话考试说话范文


智尊宝纺-刘备纳贤


数字谐音-一字千金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