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案说课稿范文共三篇
平静如水-林清玄散文
高中音乐教案说课稿范文
【篇一】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聆听《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感悟音乐的表现和创
造,
逐步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
【过程与方法】
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两部作品中发挥的不同艺术作用。
【知识与技能】
学习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作品中所发挥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探究音乐要素在不同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特点。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音响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来到《学会聆听
》节目,我是这期节目的主持人。
在我们开始聆听音乐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两个问题。大家平时在生活中
听歌吗?
通过歌曲大家都能感受到什么,可以举例子说明。
(学生举手发言)
师:音乐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当播放一段音乐时,我们不只是听,
还要会听,听它在音乐方面
的特点,听它表达的情感状态等等。我们可以用音乐
来美化自己的人生,也许我们不是作曲家、音乐家,
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听,可
以看,可以鉴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鉴赏两首作品,那么大家知道从哪些方
面
进行鉴赏吗?我们首先来回忆一些基本知识。
(二)新课教授
1.回顾音乐要素
音乐的基本要素: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
音乐的形式要素:节奏、旋律、力度、速度、调式、曲式、和声等等。
一般音乐是通过其形式要素
来体现情感和特点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的长短
和强弱,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力度是音量的强弱程度
;速度是音乐进行中的快
慢程度。
2.欣赏《草原放牧》
(1)欣赏并回答问题
①哪些音乐要素发挥了主要作用?(节奏、力度、速度等推动音乐的发展变
化。)
②独奏乐器是什么?(琵琶)
③音乐情绪是怎样的?(生机勃勃、活泼的,能想象到美丽的草原和放牧生活
的情景。)
《草原放牧》是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中的第一部分,作于1972年春。
创作这部作品的目的是:
尝试着使用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琵琶为主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结合,
来表现社会主义
革命的现实题材。
这部作品是根据蒙古族少年龙梅和玉荣在暴风雪中保护公社羊群的真实故
事写成的。乐曲采用无标题协奏曲与标题交响诗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将多乐章的
划分与单乐章的归纳结
合起来,将民族传统曲式中的多段体与交响乐中常用的奏
鸣曲式结合起来,将有情节的叙事性与纯音乐的
抒情性结合起来,进而形成这部
既有鲜明民族特色、又有强烈时代精神的优秀音乐作品。
(2)分别欣赏作品的第一、第二主题
学生练习分别打出两个主题的节奏,再加入旋律线哼唱主题
旋律,最后加入
速度、力度感受主题情感。通过练习对比分析两个主题:
①第一主题是根
据吴应炬作曲的电影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主题歌改
写的。着力刻画“小姐妹”天真、活泼、乐观
、富有朝气的少年形象以及她们勤
劳放牧的生活情景。这一主题经过几次反复,通过节奏、配器上的一些
改变使音
乐趋向热烈、欢快。
②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从另一角度表现了
内蒙古人民的现
实生活。它好像在对美丽而辽阔的草原进行着如歌似的赞美,又好像在描
画着草
原人民的幸福生活,更像内蒙古人民在抒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第
二主题是
一段颇具内蒙古长调色彩的旋律。
3.欣赏《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1)欣赏并回答问题
①作品表达的情绪是怎样的?(缓慢的哀歌)
②说出这个乐章调式调性和曲式结构?(b小调,省略展开部的奏鸣曲式)
《第六(悲怆)交响曲
》是柴科夫斯基创作的最后一部交响曲,也是他最钟爱
的一部作品。通常,交响曲的第四乐章都是热烈欢
腾的快板,而这部作品的第四
乐章却是一首缓慢的哀歌,其中浸透着“安魂曲”一样的情绪。
(2)再次播放音乐,并分小组讨论其中一些音乐要素的发展变化。之后每小
组抽代表,教师分段播放作
品,小组代表边听边解说,主要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敏
感度。
(三)巩固提高
最后分别完整欣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学生比
较两个不同感觉的作品在旋
律、速度、力度方面各有什么不同。
通过比较发现不同风格情绪的作品通过各自的音乐要素体现出
来,可见音乐
要素在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四)小结作业
师:通过这
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了解如何聆听感受一首音乐作品。同
学们课下先自己欣赏一下《长江之歌》,
并学唱。下节课,老师找同学先来进行
歌曲的解说。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篇二】
教学内容:
1.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笛曲的风格及音乐特点。
2.齐唱几首简单并与所学乐曲相关的地方民歌。
3.学习笛子的发音特点,提高演奏水平。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笛子的发音特点,并运用到实际演奏中。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演奏》教材中第一单元《在器乐家庭中寻找你的朋友》的第四课
“
实践与表现”,是鉴赏、歌唱、乐器演奏相结合的一节课。本课宗旨是学生由
器乐曲鉴赏,民歌演唱过度
到对乐器的认识和不同地方乐曲风格的了解,加深对
乐曲地把握和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把鉴赏、
演唱和演奏相结合,让同学
们在课堂上即快乐地掌握了知识又获得了技能。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新疆、江浙、湖南长沙、内蒙古等地方音乐特点和特色民
族乐器(马头
琴、手鼓等)。
2.能力目标:知道笛子的发音特点,学习《阿拉木汗》、《牧羊曲》、《达姆达
姆》、《茉莉花》、《姑苏行》中的一首乐曲。
3.情感目标:在欣赏和实践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乐谱、笛子。
重点难点:
学习笛子的发音特点,达到较好的演奏效果。
教法学法:
1.教法
讲授法:讲解不同地方音乐特点,笛子的发音特点。
演示法:范奏或演示乐曲。
练习法:练习乐曲和音阶。
讨论指导法:询问和指导学生演奏中的问题。
2.学法
本节课让学生在听、想、看、说、演等多种形式中体验音乐。(比较法、律
动法、实践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教师表演笛子独奏《帕米尔的春天》片断。
2.师生探讨相关问题导入课题。
这首曲子的节奏特点是什么?是什么地方的音乐?有没有人会唱新疆民歌?
乐曲是八七拍子的。
3.齐唱新疆民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或《阿拉木汗》。
4.问题:乐曲节奏特点,风格地域特点?
答:伴奏节奏
旋律中有变化音,调式为和声小调。
设计意图:上课的导入要贴近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
学习兴趣,取
得良好的效果。所以我采用的方式是老师示奏,导入新课。让同学们更直接、更
直
观的融入这节课。
二、范奏《姑苏行》、《春到湘江》、《鄂尔多斯的春天》。
问题:乐曲节奏特点,地域风格特点?
答:《姑苏行》苏州,《春到湘江》湖南,《鄂尔多斯的春天》内蒙古。
齐唱《茉莉花》。学唱小段湖南地方戏曲《花石调》。
笛子:曲笛与梆笛的特点。
知识扩展:视听民族特色乐器。
三、欣赏《达姆达姆》。
问题:你能听出几种乐器的音色?
根据音乐对应民族乐器图片介绍(阮、唢呐、二胡、笙、打击乐、扬琴等)
通过图片视频了解乐队的座次排列。
四、讲解笛子的口风,气流角度与音区的关系。练习音阶和乐曲。
1.低音区口风大气流缓角度下
;中音区口风稍小气流快角度斜向下;高音区
口风小气流急角度向钱。选择学习乐曲。
2.分组练习。同学们自我体验、相互学习,相互指点。老师指导。
五、复习巩固
1.采用填空、连线、视听回答等方式回顾学习内容。
①填空:笛子可分为那两种?
②连线:请把乐器图片连接到相应的位置上?
③视听回答:听音乐请说出乐器和乐曲的名称或节奏或旋律特点?
学们用反馈的方法理清本节课的思路和主要内容。
2.乐曲表演提出指导意见。
六、结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中国民族地方音乐特点和乐队乐器类
有了一定的
了解,熟悉笛子的种类和演奏。使我们认识到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不但是中国的民
族文
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世界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
高中生,我们不但要熟悉它、
掌握它,还要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篇三】
【说教材】
在音乐欣赏课《卡门》序曲中有三个主要的教学内容:一是欣赏作品《卡门》
序曲;二是讲
解音乐知识回旋曲和序曲;三是进行有关的知识测试。
而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对音
乐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初步认识
什么是“回旋曲”和“序曲”;二是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加深学生对
浪漫主
义音乐的了解,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在整节课来说,教学重难点并不多,主要是对音乐作品《卡门》序曲的曲式
结构的辨别。
作品分析
《卡门》序曲是歌剧《卡门》开场前的一首管弦乐曲。歌剧《卡门》取材于
梅里
美的同名小说。故事梗概是:卫队下级军官唐·霍赛钟情于烟草女工卡门,
并且参与了卡门的走私活动。
而卡门对唐·霍赛越来越冷淡,并与斗牛士埃斯卡
米洛热恋起来。在一次斗牛活动中,埃斯卡米洛获胜。
当群众正在欢呼的时侯,
唐·霍赛杀死了卡门,他自己也自杀身亡。
这部歌剧的主旨是:
表现未受资产阶级市侩思想影响的纯朴农村青年——霍
赛——向往过温暖的家庭生活。可是,与大胆、泼
辣,酷爱自由的卡门那种追求
自由的个性相冲突。两个主人公悲剧性的结局,是属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的
难以
调和的矛盾造成的。透过它,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性。有人这样说:“《卡门》
的必然结
局并不是抽象的宿命论性质的。他们两人的必然死亡是因为在那不让感
情遵循逻辑发展的社会里,是不能
抱着真实的情感活下去的。”也就是说:卡门
只能以死来保全她的自由,霍赛也只能以死来为他纯朴的感
情献身。
《卡门》序曲为回旋曲式结构。乐曲的主部主题是一首节日进行曲。由木管
乐器及小提琴奏主旋律,气氛热烈欢快。把人们带入西班牙斗牛场那喧闹狂热的
意境之中。这
段主题为A大调,24拍子。
乐曲的第一插部是妇女、儿童在斗牛场上欢唱、跳跃的旋律。#F小
调。24
拍,由木管乐器及小提琴奏主旋律。
主部主题第二次出现之后,引出了乐曲的第
二插部。这个旋律来自第二幕中
埃斯卡米洛的咏叹调《斗牛士之歌》。它第一次呈现时。由弦乐组奏主旋
律,抒
情细腻、感情真挚。它第二次呈现时,不仅将旋律提高了。一个八度,还加进了
木管乐器
奏主旋律,其情绪威武、雄壮,带有胜利凯旋的气质,表现了斗牛士气
宇轩昂、英姿勃勃的形象。
这段旋律为F大调,具有进行曲特点。
当第三次重现主部主题后,音乐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乐曲作者
曲作者比捷是法国
作曲家。他于1838年生于巴黎。9岁时入巴黎音乐学院,
师从马蒙泰尔、古诺及阿莱维,1857年
获罗马大奖并到意大利进修三年。1861
年回巴黎从事作曲。1875年6月3日逝世。
他的代表作有歌剧《卡门》、《采珍珠者》等;管弦乐组曲《阿莱城姑娘第一
组曲》、《阿莱城姑娘第二
组曲》等。
音乐知识
回旋曲是音乐作品中的一种结构形式。它起源于欧洲民间的轮舞曲。
回旋曲包括一个多次重复的段
落(主部主题A)及若干个与之穿插对比的段
落(插部)一般主部主题至少出现三次。形成A+B+A+
C+A的结构形式。如果插部很
多,即形成A+B+A+C+A+D+……+A的结构形式。
回旋曲适于表现活跃、欢腾的情绪。因此,大型音乐作品的末乐章常用这种
曲式,以便形成热烈的情绪结
束全曲。当然,短小的作品也有采用回旋曲式的
序曲原指歌剧、清唱剧、芭蕾舞剧、话剧等戏剧于
演出前由大型管弦乐队演
奏的乐曲,它带有暗示剧情的意义,人们把这类序曲统称为“歌剧序曲”。
近代,产生了专门为音乐会而创作的与戏剧无关的序曲,人们称为“音乐会
序曲”。
【说教法与学法】
一、培养学生自主的音乐感受能力
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
的优势。而对于高中的学生来
说,经过小学和初中的学习,他们对一些简单的音
乐知识也有了初步的理解,对音乐已经有了更深的理解
能力。因此,在高中的音
乐欣赏课中,不能象在小学初中那样采用主要由教师讲解、学生记录的方式进行
授课;而应该更多地指导学生主动对音乐进行理解,培养学生自主的音乐感受能
力。
二、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作为一种先进教学手段,已经受到社会各界
的普遍关
注,在高中音乐欣赏课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有以下的优点。
优学(能更好地辅助学生掌握知识)。
例如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学生一边欣赏音乐、一边观看影像
、一边还能看到
影像下面各乐段同步出现的解说文字。而且在课件制作中采用了各种颜色、各种
字体、各种图片、各种动态效果,大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他们的学
习兴趣。
在课堂提问的时候,让学生看荧幕上提供的问题,选择荧幕上的答案,教师
用鼠标点一下学生选择的答案
,荧幕上就可以弹出相应的判断。使得课堂提问更
加生动有趣。
欣赏音乐的时候,在课件
中制作一个简谱的卡拉OK,学生一边看着荧幕上同
步出现提示的简谱,一边对音乐进行欣赏。让学生更
形象、更清晰地理解了音乐。
优教(有利于教师使用)。
例如在分段欣赏音乐的时
候,以前要靠手工对放音设备进行操作,稍不注意
就放过头了,还得再倒回来,非常麻烦。现在我们在课
件中制作好了之后,上课
时想要播放那一段音乐,只需要点一下,播完了就自动停止。想再播放一遍就再
点一下。非常方便。
【说教学过程】
一、上课前
即将上课
的时候,学生陆陆续续地进入教室。有的学生在聊天说话、有的学
生在玩耍、有的学生在复习上节课的学
习内容、有的学生在外面玩耍。按照这样
的情况,上课的时候必须要过三分钟左右学生才
能集中注意力,进入课堂的学习。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制作了一个课前的课件片段
。优美动
人的背景音乐是圣桑的“天鹅”,教室的大屏幕上流动着一个个音乐家的头像:
舒曼、
舒伯特、肖邦、贝多芬……。有的学生不再说话,他们在欣赏动人的音乐、
有的学生不再玩耍,他们看着
头像在分析这是那位大师……,通过这个课件片段,
不但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放松。也使学生一上课就
进入角色。
二、开始上课(2分钟)
传统的教学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教师说一声“上课”,值日生说一声“起立、
坐下”就开始了。
而这节课我在课件中做了一个“上课页”,开始上课的时候播出。先是出现
一句短暂激昂的
音乐,然后在屏幕上出现闪烁的“上课啦!”的字样,一下子就
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进行起立、
坐下、检查人数。使到这个千篇一律的
上课程序变得有趣起来。
三、感受音乐(6分钟)
音乐是一种奇妙的世界语言。在素质、性格、知识程度、爱好等等方面的不
同和差异的人对
音乐的感受也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如果一开始就由教师对音乐作
品进行详细的讲解,然后再让学生欣赏音
乐,那是不可取的,而且还会扼杀学生
的现象力。所以在开始的时候,我并不对音乐作品作任何讲解。直
接让学生对音
乐进行感受,并让部分学生在欣赏音乐之后讲出对音乐的感受。
四、作品概括(6分钟)
向学生讲出作品的名称《卡门》序曲及其是来自歌剧《卡门》的。并对歌
剧
《卡门》的作品概括和作品所表现的社会现象进行讲解。在这个环节中由于考虑
到本环节不是
主要内容,而且“板书”太多会影响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所以在课件
中只出现了主要人物表。
五、曲式辨别(15分钟)
这个环节是这节课的难点也是要点,是对学生自主欣赏辨别能力的培养
。要
求学生欣赏并记住三个乐段(ABC),然后听全曲辨别出乐曲的结构。具体步骤如
下:
1、听记三个音乐片段。每段音乐让学生听两遍,中间教师对音乐片段进行
讲解(具体讲解和乐谱请参看教材分析)。
我在课件中做了各自的简谱卡拉OK。欣赏音乐的同时
在屏幕上出现了音乐
的主要乐谱,而且随着音乐的进行,乐谱也进行相应的变化。使到学生更形象清楚地理解记忆这些音乐片段。
2、听全曲进行曲式辨别。
让学生欣赏全曲并对
音乐中各段音乐出现的顺序进行辨别。并提问部分学生
把结果打到屏幕上。然后再通过课件向学生播放出
正确答案。在这里我在课件中
设计了这样一个过程:在音乐播放的同时,相应的段落代号在屏幕上闪烁。
最终
在屏幕上出现了回旋曲的曲式结构图示。使到学生清楚形象地记住了回旋曲的结
构并为等一
下对回旋曲的补充介绍提供了一个图示。
3、对回旋曲进行补充介绍。
六、作者及其代表作的介绍。(5分钟)
这个环节对作者的生平及其代表作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为
了提高讲解的吸引
力,采用了讲故事的方式进行。着重介绍作者的坎坷人生及对艺术的不懈努力,
使学生得到教育。
七、对序曲的介绍。(3分钟)
简单对序曲的来源、歌剧序曲和音乐会序曲的分别进行讲解。
八、欣赏由中国中央乐团演奏的《卡门》序曲的录像资料。(3分钟)
在这个环节我在课件中使录
像资料播放的同时同步出现音乐作品各个部分
的解说文字。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音乐的了解和感受。
九、知识测试。(5分钟)
这个环节通过对刚刚学过的知识进行选择题方式的测试,
巩固了学生所学的
知识。一共提供了八道选择题:
1、曲作者比捷是那个国家的音乐家?
德国 法国 英国
2、歌剧等戏剧演出前所演奏的序曲,带有暗示剧情的意义,人们统称为
______?
歌剧序曲 开场序曲 剧情序曲
3、回旋曲适于表现______情绪?
抒情温柔悲愤痛苦热烈欢腾
4、回旋曲包含一个多次重复的音乐部分,是________?
第一主题 主部主题
重复主题
5、《卡门》序曲的体裁是________?
回旋曲 序曲
进行曲
6、旋曲起源于欧洲民间的________?
轮舞曲 圆舞曲
回舞曲
7、这段音乐是《卡门》序曲中的________?(播放音乐)
主部主题 第一插部 第二插部
8、下面那一部音乐作品不是比捷创作的?
卡门 天鹅湖 采珍珠者
我在课件中设计了一个问题选择的自动判断。
在课堂
提问的时候,让学生看荧幕上提供的问题,选择荧幕上的答案,教师
用鼠标点一下学生选择的答案,荧幕
上就可以弹出相应的判断。错的话就出现一
个“×”,电脑还会说“不要太大意嘛”,对的话就出现一
个笑脸和一个“ˇ”,
电脑会说“耶!好嗄”。使到这个测试更有趣、更富吸引力。
【总结】
总的来说,这是一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的音乐感受能力和电脑多媒体课件运
用的
音乐欣赏课。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节省了教师板书和传统播放音乐进带
倒带的时间,教学内容紧凑丰
富。课堂气氛生动有趣而富于吸引力。也是对传统
的教学方法改革的一种尝试。肯定也存在许多需要改进
和努力的地方,通过不断
初中以进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