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说课稿精彩范文五篇2020
一唱一和造句-史记的作者
初一语文说课稿精彩范文五篇2020
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在
语言表述上,既要把问题论述清楚,又
切忌过长,避免陈词滥调,泛泛而谈,力求言简意赅,文词准确,
语言针对性强。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初一语文说课稿精彩范文
五篇2020,希望大家喜欢!
初一语文说课稿1
《在山的那一边》说课教案
[指导思想]
以《新课标》为依据,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
式,以朗读贯穿始终,在师生平
等互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培
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及赏析能力,给学生以有益的人生启示。
一、说教材:
《在山的那一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
元的第一课。这
首诗歌语言清新、凝练、意味隽永,因而既是指
导学生朗读的好材料,又是引导学生体味人生的典范之作
。
二、说目标:
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意在培养学生初步的语
感。)
2、品味语言,体会情感。(意在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及审
美情趣。)
3、联系生活,感悟人生。(意在引导学生在熏陶感染中,
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其中目标1、2是教学重点,目标2同时又是本课的难点。
以上目标的确定依据了新课标、单元学习目标、诗歌特点及
学生实际。
第一:《新课标》
对诗歌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诗
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第二:本课所在单元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作
者的写作意图,并联系自己的生
活体验,思考人生,还要提高朗
读能力。”
第三:丰富的想象、浓烈的感情、简约的语言
是诗歌的基本
特点。*语言的形象性、含蓄性及深刻性的特点也决定了教学的
重难点。
第四:对于刚踏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对于诗歌的知识知之甚
少,因而只要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整体感知形象,初
步体会作者情感即可。
三、说教法:
为达成目标,我准备采用的方法有:创设情境法、朗读指导
法、诱导点拨法。
1、创设情境法,诗以情成篇,以情动人。所以在教学中,
我力求酝酿一种利于调动学生思维,引起共鸣
的氛围。如上课时,
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大山绵延不绝的画面,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范读时,
以钢琴曲《海边的星空》配上优美的画面,调动学生的
多种感官,带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讲析中,采用
直观形象的板
书,以促进学生的理解。
2、朗读指导法:
有感情地朗读是
诗歌朗读的境界,但对初一学生来说较难达
到,因而应加强朗读指导,我将通过示范读、指导读等形式从
停
顿、节奏、情感等方面入手教给学生朗读技巧。
3、诱导点拨法
《新课
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老师则是学生的引
导者,因而诱导思维,指点迷津、宏观调控应是教师
的主要任务。
四、说学法
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诗歌的情感及凝炼形象的
语言。
2、联想想象法:学会展开联想与想象,欣赏诗歌优美的意
境,精炼准确的语言,培养审美情趣。
3、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对诗中意象含义的理解,对语言的品味及情
感的把握,都应
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通过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五、说教学程序: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从小聆听着黄河雄壮的涛声长大,看惯了滔滔河
水奔涌
向前的气势,却对巍峨挺拔的大山充满了向往。如果我们生活在
大山里,每天抬头看到的
只有高耸入云的大山,苍苍茫茫,绵延
不断,你会想些什么呢?(课件播放大山的画面)
(此环节意在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
学生畅所欲言,师适时导出课题:
诗人
王家新从小生活在山里,他的童年,从未走出过山的世
界。一片寂静的校园,一条清澈的小溪以及无数座
无言的群山,
便构成了他幼小的心灵世界。面对大山,他又想了些什么呢?今
天
就让我们共同翻阅《在山的那一边》,去探寻人生的哲理。(师
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
师生合作,制定目标:
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诗歌方面的知识,讨论制定出学习目
标,师作简要板书:
1、
有感情朗读;
2、 品味语言;
3、 感悟人生。
(三)
反复朗读,整体感知:
此步骤共分三大环节:初读,求流利;再读,显技巧;三读,
含感情。
第一环节以学生为
主,通过反复朗读达到正确、流利的要求;
第二环节以教师指导为主,通过范读、指导读等形式引导学生
掌
握朗读技巧;第三环节需要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达到要求。
1、
自读诗文,整体感知:
此环节要求扫除障碍,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初步感知诗歌
感情。
2、 检查朗读:
指生朗读,其余学生从语速、语调、停顿等方面进
行评价,
师做及时点拨。在评价过程中,找同学进行局部示范朗读。
3、 教师范读:教
师配乐朗读诗文(课件显示重重高山、碧
蓝的大海及诗文内容,并配有较舒缓的音乐),帮助学生确立本
课的感情基调,进一步体会重音、停顿等技巧。学生对比初读情
况查找不足,并总结出朗读要领
:
①停顿要合理 ②重音要突出 ③感情要饱满。(师作简要
板书)
4、
学生再读,思考:
① 诗中的“山”与“海”各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②
作者借助“山”与“海”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意向的含义及*
的主旨,师作及时板书。
(四) 品味语言,探究赏析:
感情是以文字为载体的,在学生初步理解感情的基础上,自
然过渡到对语言的品味。学生尝试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或
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细细品味,并随时
标记遇到的疑问。
(此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体会
语言的魅力。)
学生可能涉及的问题有:
1、“铁青着脸”怎样理解?
2、“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如何理解?
3、“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飘
来的东西是轻的,怎么会扎下深根?
4、 为什么说“枯干的心灵”?
5、“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感情?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
透过语言体会
内涵,感悟人生哲理,明确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只有不懈努力,
才能到达理想的
彼岸。
在理解诗句的同时,穿插朗读,使理解与朗读互相促进,融
为一体。如:当学生理
解了“铁青着脸”是运用拟人的手法,表面
上是写山的颜色,实际是写自己心情的难过时,让学生试着读
出
难过的感情。
(一边赏析,一边将诗句要体现的情感补充在屏幕上的诗文
中)
探讨完以上问题后,学生带着对诗歌的深层理解再次齐读课
文。
(五) 联系生活,体味人生:
对海的向往使诗人一次次翻越重重山岭,相信他最终一定会
看到心中向往的海。在同学们的生活与学习中,遇到过山吗?你
们又是怎样面对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记
忆的闸门,谈谈类似的生
活经历。
(以上环节的设置,意在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
,进
一步体会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激发学生面对困难、勇于进取的
精神。)
(六) 小结:
在学生畅所欲言后师作小结:
翻越重重高山的过程是艰难的,可“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
虹”,只要肯付出努力,碧蓝的大海就会展现在你们眼前。最后
让我们再
一次饱含感情的齐声诵读最后八句诗。
(在朗朗的读书声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初一语文说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马》,它是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七
年级下册第
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
标、教学方法与学法、教学设计与板
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一谈我
的教学思路。
一、教材:
《马》和《珍珠鸟》
、《斑羚飞渡》、《华南虎》、《狼》
同属于第六单元。这个单元都是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
br>*,这些*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
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
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
布封的《马》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语言文字优美,又
是一
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
态下的不同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在无限的草
原上”自由自在地生
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
的深刻
同情。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设计(教材的处理)。
新课标指出学生阅读应让
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
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形成积极、正确的
人生态度。
根据单元教学重点结合*特点,制订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品味积累*中的精彩词句,进一步培养学生
的阅读和欣赏能力。
2.过程和方法:深入领会*的深刻含义,结合自己的生活体
验,敢于发表
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领悟和初
步掌握对比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
观: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
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感悟动物身上所折
射
出来的可贵精神。
对比是*写作的一大特色,其中“家马”与“野马”的对比贯穿*<
br>始终。通过品读分析,得出“野马比家马更美”,并探究概括出两
种马的特征。通过形象鲜明的对
比,可以感受到家马的苦难,在
此基础上,让学生抓住后半部分疑难重点句深入品读探究,进一
步感受家马被人类摧残、劳役,沦为人类恶性的奴隶的悲哀,从
而达到“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
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这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上的教学目标。另外一处对比是描写“野
马”
外形美部分,作者把它和另外七种动物作了对比,盛赞马的
高贵姿态,突出野马的外形的美,从而反衬人
类扼杀了马的自然
的天性的美,引人深思。
在教学中,把领悟和初步掌握对比手法作为本
课教学的重
点,把疑难句的理解以及培养学生的感悟和表达能力做为本课的
难点。
采用一课时完成。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学法的点拨与指导:
这
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词汇丰富,对动物的描写精当、传神。
语言文辞优美,含义深刻,根据本节课的教学
目标和重、难点,
我准备采用:创境激趣法、问题引导法、指导归纳法等方法进行
教学。教学过
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
识,科学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教学目
标和内容,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
学生的主动性,以创
境激趣法、问题引导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
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
互
交流,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
动,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
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圈点
批注法(预习笔记)、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和语言赏析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
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
系列紧扣教学目标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
而解决问
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迁移性练习进行巩固,使学生
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
生既学到了知
识,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学设计:
首先,
创设情境,导入激趣,听背景音乐二胡曲《赛马》,
问学生脑海中浮现出了什么画面?然后用幻灯片打出
辽阔草原
上万马
奔腾的壮观场面,出示课题及作者,让学生从听觉、视觉各
方面
获得直观感受,激发学习*的兴趣,为*的感知理解打下基础。
其次,感知*,把握主题。
第一步,在二胡曲《赛马》的背景音乐下教师声情并茂地朗
读。通过配乐朗读,把无声的文
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
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
第二步,然后检查学生预习
(预习时要求学生读通*,并画
出自己喜欢语句,作批注写出喜欢的原因,即采用圈点批注法做
预习笔记),疏通字词,*生字词较多,须落实。这是读通课文
的前提。
第三步,接着课堂提问:①文中为我们介绍了几种马?
②这两种马各有什么特征,文中具体表现在哪里?
第四步,让学生带着疑问自由读,主体思维,组织语言回答。
第一个问题较简单,可点名让学生直
接回答,第二个问题较
难,可提示学生从*中找重点词句回答。因答题信息较广,采用
<
br>小组合作交流后共同汇总归纳的形式,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培
养了合作精神。(学生充分交流反
馈后归纳,用幻灯显示出来)。
第五步,紧接着提问:如果你是一匹马,你会选择哪种生存
方式,为什么?
在学生回答后
,教师小结:作者布封也与我们一样,在文中,
无不显现出他对“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
马匹”的由
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再次,质疑探究,深入品读。
在学生基本把握*主题及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重
点词句含义,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自由表达能力。出示四个问
题:
1.如何理解文中“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
告终”这句话?
2.第二
段中为什么说“它们额上覆着妍丽的一撮毛,项鬣编成
了细辫,满身盖着丝稠和锦毡,这一切之侮辱马性
,较之它们脚
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
3.家马的苦难表现在哪些地方?找出文中有关语句说说。
4.*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找出来,并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目
的是什么?
写“家马”部分的几个句子是难点,只有品读这几个难句,才
能深入领会家马的苦难,把握作者的感情倾
向及*主题。让学生
细读,从读中品,从品中读,教师可巡视并寻机参与其中点拔引
导。回答前
两句的基础上,从部分到整体,整理出第3题答案,
最后用幻灯片归纳打出。对比是*最为突出的写作方
法,最后一
题培养对这种手法的把握能力。
接着,赏析语言,积累迁移。
1.赏析精美语言。用“我喜欢一句,因为”的句式,回答交流
(有预习的圈点批注充分准备)。再由文
本迁移,通过问题的思
考,再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
2.有人说,马是人类的朋友,
而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结合
*谈谈的你的看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延伸练习(课外小作文)。
介绍你熟悉的一种动物,请抓住其特征(可仿照文中用对比手法),并在描述中渗透自己的情感。通过此练习,将知识转化
为能力。
五、板书设计:
家马:勇毅、驯良——同情
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美质)
野马豪迈、犷野、一无所畏、和平(美德)——欣赏
最匀称、美(美形)
初一语文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
《金色花》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诗两
首》中其中
的一首诗,它是诗人泰戈尔创作的一篇优美的诗歌,
其篇幅短小,意蕴丰富。由假象“假如我变成了一朵
金色花”入文,
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
有的方式表现
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
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2、教学目标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我
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继而提高朗读能力。
(2)体会诗歌中所表现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B、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通过查资料,了解作者以及作品的背景情况。
(2)学生通过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及主题。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亲情,孝敬回报父母,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
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和审美能力。
3、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4、教学难点
深层品味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
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说明
本节课采取“美读感知法”和“交流合作探究法”
,在教学中让
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
启迪,享受审美乐
趣。并通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采
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深刻感悟到作品的内涵。
2、学法指导
本课的特点和教法指导思想决定了学生的学法,学生在
获取
知识的过程中,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通过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模式,并结合自身体
验,归纳出朗读的方法,从而提高自
身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说学生
七
年级的学生也许知道泰戈尔,但对他的生平与思想了解不
多,他们虽然读过一些文学作品,但对外国诗歌
接触较少,很需
要这方面的文学修养。这首诗因为它是反映儿童内心世界的,也
正是学生自己内
心的感受,所以他们不但有交流和倾诉的欲望,
更有参与活动的热情。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2
.教师设问: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曲,歌中唱道“烛光里
的妈妈,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您的腰身倦得
不再挺拔。”是的,
母亲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子女,而你们有想过要回报母亲
吗?
3.学生自由回答。
4.教师小结: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沐浴着母
爱,也不要
忘了回报母爱。今天,我们就来看着诗人泰戈尔是怎样回报母爱
的。(出示课件:课
题、作者)
[设计意图:导语的设计亲切自然,再加上多媒体课件的辅
助,使课伊始,便
引领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
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二)简介作者
1.教师设问:同学们对诗人泰戈尔有哪些了解呢?请借助
自己的资料看一看,然后互相交流。
2.学生互相交流。
3.课件展示:泰戈尔生平简介。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己查找泰戈尔的生平资料,使学生锻
炼了动手查找资料的能力,其实也就是让学生借助课文学会
动
手、动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此时已被激
发。]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出示课件,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学生齐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流利。
4.教师明确并质疑:同学们读得非常不错,但要想
读出诗
歌的真正韵味,我们还需仔细探讨课文。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
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
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朗
读诗歌,边听边思考这个问题。
5.教师示范朗读。
6.学生自由回答。
(经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我”想象自
己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的画面。)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诗歌感情。]
(四)合作交流,品读诗歌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出
重
点,我采取了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加
深对这首诗的理解。
1.教
师设问:这首诗向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与母亲嬉戏的
画面,那作者要表达一种什么情感呢?请同学们互相
讨论交流。
2.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学生
可能会从诗歌的朗
读技巧,如节奏、重音、语速、语气等到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