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语文四年级下册3:课文主要内容与课后问题
废弃物处理-中南山
资料3 课文主要内容与课后问题
第一单元:话语
《大地的话》(
作者:关登瀛)
诗人借大地之口,抒发了对一切生命尊重、爱护、保护的博大情怀。
《语言的魅力》
通过诗人在盲老人木牌上添了几个字,使人们解囊相助的故事,说明美好的语
言能打动人心,
唤起良知,在人和人之间织出爱的纽带。
1、比较写在木牌两面的话,谈谈你对“语言的魅力”这个词语的理解。
原句“我什么也看不见”,没有形象,太过于直白,只说自己不能引起共鸣。
改句“春天到了
,可是……”有鲜明的形象,含蓄、简洁,表转折的“可是”沟通人们与老人
的心。
理解:诗
人的话中含有鲜明的形象,深厚的感情色彩,给人无限的遐想。“春天到了,本应尽
情享受,一个”可是
“让人想到盲老人的境遇,让人心生怜意。春天和老人强烈的反差,调动了行
人隐藏的良知和善心。
《秉笔直书》(作者:林汉达)
讲述太史伯、仲、叔因不服崔杼改写历史的命令而被杀,太史
季冒死进言,崔杼不得不妥协的
故事,赞美了太史们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秉笔直书的精神,也说明事实
必将战胜谎言,正义必将
战胜邪恶、历史是不容许被随意更改。
1、史官临死前说了什么?史官为什么不肯改竹简上的内容?
答:几位史官分别说:“我只有
一个脑袋,如果你叫我颠倒是非,我情愿不要这个脑袋。”“我
只怕不忠实,不怕死。你就是把我也杀了
,难道还能把所有的人都杀了吗?”史官之所以不改竹简
上的内容,是因为他们要尽史官的本分,为后人
记录下事实的本来面目。
2、比一比,结合课文谈谈你对下列词语的理解。美言、谎言、直言、谣言、忠言
以上词语都和语言相关,语言是有善恶美丑之分的。
美言:代人说好话。
谎言:不真实的,骗人的话语。
直言:毫无顾忌地说出的话。 谣言:没有事实根据的话。
忠言:诚恳劝告的话。
第二单元 春潮
《春潮》(作者:冯德英)
课文描写了春潮的形成过程和磅礴气势,让我们感受到春天充满阳刚之气,它的到来是不可抗
拒的。
2、课文怎样描写春潮由小到大的过程?
这个过程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刚开始雪水“流过来
”,冲开了山涧溪水的冰面,流水声一天
资料3 课文主要内容与课后问题
天越来越大,大江变酥变软了。到后来,听到“山崩地裂”的开江声,冰排被江水推动着,摔倒下
来,
发出卡擦卡擦的声响,坚冰被春潮击溃,驯服地和残冬一起向远方流去。
水珠——瀑布、溪流——大江春潮——春水,先写春潮的形成,后写春潮的气势。
《三月桃花水》(作者:刘湛秋)
课文通过描写三月桃花水,以及江南春天农村的生活,农民
的劳动,歌颂春天,歌颂生活,赞
美了农民的劳动。
1、课文赞美了什么?读这篇课文和读《春潮》的时候,感受有什么不同?
课文赞美了那比金
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的三月桃花水,它的美令人沉醉。赞美春天、赞美生活,
赞美劳动的农民。《春潮》
有如大江东去,气势磅礴,表现出雄健的阳刚之美,朗读时语气急促,
而《三月桃花水》则表现出温柔秀
丽之美,朗读时语气舒缓。
第三单元 花
《古诗二首》【《江畔独步寻花》(作者:唐
杜甫)《游园不值》(作者:宋 叶绍翁)】
古诗二首的异同
这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
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读起来朗朗上
口,动听悦耳,意境优美。《江畔
独步寻花》是作者一个人在江边散步,心情是愉快的,古诗用直
描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幅万紫千
红、莺飞燕舞的春天美景。《游园不值》用含蓄的手法表
达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诗人经历了感情由扫
兴到欣慰的变化。
《种一片太阳花》
课文写劳动者种太阳花的过程,先写太阳花的生长,再
写太阳花的特点——生命力强,追求光
明,抒发了作者对太阳花灿烂多姿、生机勃勃的赞美之情,表达对
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的事业的追
求。
1、“我们院里的劳动者们”为什么喜欢种太阳花? <
br>答:因为太阳花符合我们的要求:不娇、不雅,而且太阳花灿烂多姿、生机勃勃、追求光明,
太阳
花的事业这么繁荣昌盛、兴旺发达。
比较下面两句话,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体会。
太阳花的事业,这样兴旺发达,这样繁荣昌盛。
体会:太阳花的生命虽然短促,但它们的新陈
代谢十分活跃,从整体上看,它们总是那样生机
勃勃,灿烂多姿。作为一个人,生命短促,力量小,但我
们把有限的生命、力量投入到无限的社会
当中,汇聚起来,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国家就会兴旺发达,繁
荣富强。
太阳花的景象,这样绚烂夺目,这样美不胜收。
体会:太阳花热爱阳光,珍惜时间
尽情开放。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太阳花一样,珍惜生命,
让自己的人生,活得灿烂,活得精彩。
资料3 课文主要内容与课后问题
《花之咏》(作者:黎巴嫩
纪伯伦)
课文以花的口吻歌唱。诗人抒发对花的赞美和喜爱的同时,借花表达自己对美丽和光明的渴望
和追求。
1、花在歌唱什么?
答:花儿在歌唱生长、歌唱生活,歌唱自己的追求,
表达着对大地母亲的热爱,对周围一切事
物的爱以及对光明的热爱和追求。
2、说说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 <
br>理解:这一句话是借花喻人,作者与花已经融为一体,指作者抛开自己所需要的满足,盼望一
个充
满生机,充满希望,用美丽面取代阴暗面,用正义面取代邪恶面的世界,告诉我们要善待生命,
不要停止
对光明,对美好的追求。
第四单元 手
《我们的手》
课文把手比作电线、桥、船、小鸟,告诉我们:手能传递人们美好的情感。
《一双手》 课文介绍林业工人张迎善用他那双宽大、粗糙、有力的手,为创造美好生活而作出巨大贡献,
表现这
位普通劳动者质朴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怀,表达了作者对以张迎善为代表的普通劳动者勤
劳、坚忍、敬
业等高尚品质的赞美和崇敬。
1、张迎善的手是一双怎样的手?他的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
张迎善的手。。。,他的手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用手栽树,尽职尽责,并且工作量大,工作时
间长。
2、课文中哪些数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答:“26万多棵”说明张迎善种的树多;“33
垧”和“44.5垧”说明种树的面积大,“130立方
米”和“3500层积立方米”说明张迎善的贡
献大,创造的财富多。
《手上的皮肤》
这是篇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了手上皮肤的厚度、纹路
、褶皱、指纹和指甲等,告诉我们手上皮
肤的特点及用途,展示了手的奇妙,告诉我们要珍爱自己的手。
1、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有关手上皮肤的知识?
答:1、手上皮肤的厚度和会生茧子自我保
护;2、手心的纹路和手背关节处褶皱;3、指纹;4、
指甲。
2、找出课文中用来总说的段落。
答:课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所以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自然段是总说的段落。
第五单元 计谋
资料3 课文主要内容与课后问题
《草帽计》
课文讲述了红军长征中,贺龙带领战士用丢掉草帽的办法引诱敌人上当,不仅躲过
追赶,
还让敌人自相残杀的故事,刻画出一位临危不乱,有勇有谋的将领形象。
1、用尽量少的文字概括贺龙的草帽计。(略)
2、找出课文中的成语,说说哪些成语讽刺了白军的丑态。
举世闻名 汗流浃背
面面相觑 莫名其妙 喜从天降 丢盔弃甲 眉开眼笑
喜出望外 神机妙算
敌人丑态: 摇头摆尾 人困马乏 得意忘形 叫苦连天 血肉横飞
《包公审驴》
课文讲述刘五将小偷调换的驴告上公堂,包公利用瘦驴,找到了好驴,抓住了
小偷的故事,展
现包公断案足智多谋,并告诉我们聪明要用在正确的地方。
1、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
答:包公利用瘦驴,找到了好驴,抓住了小偷
;刘五状告瘦驴,没有办法想出办法,最后找回
了自己的好驴;小偷用掉包计,偷梁换柱,但聪明反被聪
明误,最后被抓住,接受惩罚。
第六单元 眼睛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这
是一篇夹叙夹议的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了作为希望工程形象标志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表现
了贫困地区的
儿童在条件极为恶劣的环境中,依然渴望读书,渴望学习的强烈愿望。
1、“大眼睛”为什么能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
答:照片中的小姑娘尽管学习条件差,但
她十分坚强,她渴望学习,害怕失去学习机会,她代
表了成千上万濒临失学的儿童,她那双大眼睛能唤起
人们的同情和关心,希望工程的目的就是通过
汇聚社会的力量,救助失学儿童。
课文是怎样描写“大眼睛”的?从第2——5自然段中各找出一个关键词。
2自然段“专注”;3自然段“渴望”;4自然段“讲述”;5自然段“唤起”。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课文给读者展示了眼神所表达的不同的情感,歌颂了医护人员高尚的心
灵,表达人民群众对医
护人员的感激、爱戴和崇敬之情。
1、为什么诗中说“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查找资料,了解抗击“非典”医护人员的事迹。
非
典当中,医护人员为了避免被感染,穿上防护服,只有眼睛能看到。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
护士长叶欣
。
《永生的眼睛》
这篇课文记述了我三次面临捐赠角膜的故事,刻画了善良、乐于助人的父
亲和才华横溢、可爱
资料3 课文主要内容与课后问题
的女儿形象,告诉我们:如果做一些让别人幸福的事,生命才更有意义。
摘录父亲对我说的话,用一句话概括父亲的心愿。
一句话:父亲的心愿是他死后能捐赠有用的器官,尤其是眼睛。
第八单元 舟船
《跳水》
课文讲述船长的儿子追赶猴子到了桅杆的顶端,命悬一线,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孩子
跳水,最
后转危为安的故事,表现了船长沉着、果断、机智,以及对儿子深切的爱。
1、
说说你对船长的看法。
答:这位船长沉着、果断、机智,在儿子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能克服内心的
焦急与担忧,
果断做出正确的决定,表现了他超乎常人的智慧。同时对儿子的爱又表现出船长柔情的一面
。
2、课文怎样描写孩子的表现?体会他的心理变化过程。
答:猴子摘了孩子的帽子,孩子
哭笑不得,他感到很没有面子,再加上水手们的笑话,孩子脸
红了,自尊心受到伤害。他沿着桅杆向上爬
,开始是气急了,在猴子的捉弄和水手的大笑下,越来
越生气,最后气极了,失去了理智,放开桅杆和绳
子,站上了横木。当他醒悟过来,心里又紧张又
害怕,不知所措。听到爸爸的喊话,孩子没有其他办法,
本着对爸爸的信任,服从命令跳到海里。
《沙漠之舟》
这篇课文围绕骆驼适应沙漠的生活,介绍了骆驼的生理特点和在沙漠中对人们的帮助。
1、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答:1、骆驼的身体结构适应沙漠生活;2、骆驼能给
人们带路;3、骆驼熟悉沙漠气候,能够
提醒和保护旅人;骆驼能驮很多东西。
第九单元
太阳
《太阳的话》
这首诗以拟人的手法,赋予太阳人的语言和思想,展示了太阳渴望走进小
屋,打开人们关闭的
心灵,让人们享受生活的美好,召唤人们敞开心扉迎接光明,促使人们树立起积极乐
观的信念。
1、太阳带来了哪些美好的事物?
答:太阳带来了花束、香气、亮光、温暖、露
水,这些美好的事物象征光明给人们带来的温暖、
快乐、安宁、幸福,一切的美好。
2、太阳对我们有哪些希望?
答:太阳希望我们敞开心扉,迎接光明所带来的这些美好的事物
,感受生活的美好。扫荡“心
的空间”中那些麻木、陈腐、落后、愚昧、闭塞等旧观念,树立追求光明的
理想和信念。
《海上的日出》
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描绘了天气晴朗、白
云漂浮和乌云密布三种不同自然
资料3 课文主要内容与课后问题
条件下
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了海上日出这一伟大的奇观,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光明、
奋发向上的
思想感情。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伟大”、“奇观”的意思。
答:“伟大”指品格崇高
,才识卓越,气象雄伟,规模宏大,令人敬仰钦佩的。文中指日出的
景象雄伟壮观,作者也在赞美太阳冲
破重重阻力,把光和热带到人间的崇高品格。“奇观”是指奇
特的景观。文中指海上日出很壮观,在晴天
和有云时的景象又变幻莫测,瑰丽多姿,非常奇特。这
伟大的奇观带来的光明令人惊叹、震撼。
2、课文怎样描写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景象?
答:日出前四周很静。浅蓝色的天空出现
一道红霞。日出时,太阳先是露出红红的小半边脸,
然后像负着重荷似的慢慢上升,最后冲破云霞,跳出
海面,放射出夺目的亮光。对于日出后,作者
除了描绘了天气晴好时的景观,还描绘了白云飘浮和乌云密
布时日出的奇观。
《太阳》
课文通过介绍太阳知识,说明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人
们探索、研究大自然奥秘的兴
趣。
1、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的知识和太阳与人的关系?
答:课文介绍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并从太阳和植物、动物、人类、煤炭的关系密切以及
太
阳和水循环的关系、太阳和风的关系及太阳可杀菌这些方面介绍了太阳和人的关系。
2、课文用什么方法说明了太阳的特点?
说明方法:1、列数字
例: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1.5亿千米远。(说明太阳远。)
例: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
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说
明太阳大)
2、作比较 例:我
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
个太阳。(用地球和太阳作比
较说明太阳大。)
3、打比方 例:到太阳上,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
;就是坐飞机,
也要飞20几年。(说明太阳远。)
例: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打钢铁的比方说明太阳热。)
4、分类别
例:第四自然段分别介绍太阳和植物、动物、人类、煤炭的关系。(说明太阳和
我们关系密切。)
第十单元 路
《天路》
这首歌颂青藏铁路的歌曲,从一个普通藏家儿女的角度赞
颂青藏铁路,从开始的“盼”铁路,
到后来的“赞”铁路,写的情真意切。
资料3 课文主要内容与课后问题
1、、为什么称青藏铁路是“天路”?
答:因为青藏铁路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而且在修筑的过程中,建设
者
凭借非凡的智慧和毅力,克服了高寒缺氧、终年冻土以及生态脆弱等巨大难题。它加强了西藏和
内地的联
系,推进西藏的繁荣和发展。
《丝绸之路》
课文详细记述了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丝绸之路的
故事,向人们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开辟过程和意
义。
1、为什么说张骞是古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
答:因为张骞付出毕生精力,在通往西域的
恶劣的地理环境中,历尽千难万险,打通了“丝绸
之路”。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虽遭遇凶险,但不辱使
命,获得了西域各方面的信息,了解到匈奴
的内情,帮助汉武帝取得对匈奴的胜利。
2、课文主要写张骞和丝绸之路的事,为什么还写凯撒大帝看戏?
答:写这个故事的目的是:
1、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引出课文主要内容;3展示丝绸之美,
引发地名之美。4、激发民族自豪
感。
第十一单元 快与慢
《挑山工》
课文记述了“我”在泰山游玩,发现挑山
工走的路程长,速度却并不比游人慢的奇观现象,并
寻找到原因。告诉我们:只要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
地、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1、“我们跟你们不一样。”结合课文谈谈游人和挑山工有什么不一样。(略)
2、课文最后一句里的“它”指的是什么?
答:文中的“它”既指这幅画,更指一个道理,一
种精神——朝着明确的目标脚踏实地、坚持
不懈地努力前进。
《和时间赛跑》
人是
存在于时间里的事物,所以人不能和时间赛跑,也不可能跑赢时间,课题的含义是:人应
该用赛跑的奋斗
精神,通过自己的努力,缩短做每一件事情的时间,那些节省下来的时间,就是跑
赢的时间。
1、听了爸爸的话,我有什么触动?我们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
答:听了爸爸的话,我对
时间的“一去不复返”感到迷茫、可怕。我留心观察太阳、小鸟,进一
步理解爸爸的话,心里感到着急和
悲伤,于是产生了和时间赛跑的想法。因为时间飞逝,一去不复
返,非常宝贵,我们应该争取在有限的时
间里做更多的事情,所以要和时间赛跑,从中受益,获得
成功。
《欲速则不达》
资料3 课文主要内容与课后问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们在情急时容易
丧失理智,所以事情越是紧急,越不能性急图快,否则
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是成语,意思是:做事
不从实际出发,一味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1、 齐景公能很快地赶回都城吗?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他放弃了驾车高手驺子韩枢,放弃了好车良马,靠步行是无法很快到达的。
第十二单元 回归
《七子之歌》
组诗共七首,以七处被割让的土地为名,分别是
:香港、澳门、九龙、台湾、威海卫、广州湾、
旅顺和大连。每一首都以拟人的手法,将这七处失地比作
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哭诉他们受尽异族
欺凌,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抒发了作者闻一多强烈的
爱国情感,洋溢着强烈的民族自尊
心,表达了被外国列强占领的土地上广大民众渴望回归祖国的迫切愿望
,抒发了他们思念祖国的情
感。
2、假如闻一多先生见到香港、澳门回归,会有怎样的心情?试着改写一段课文。
《朱鹮飞回来了》
课文记叙了科考队在秦岭山区寻找朱鹮,在以小光为代表的村民的帮助下,
找到朱鹮,守护朱
鹮,并让朱鹮繁衍成长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与动物能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望,也指
出人类应该
还给野生动物一个本就属于它们的家园。渴望濒临绝迹的动物能回归自然。,告诉我们要热爱
动物,
热爱大自然。
1、阅读课文,体会课文题目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包
含了作者对朱鹮飞回来的无限欣喜之情,也表达了朱鹮飞回来很不容易,包含着很多人
的努力。
2、读一读,比一比。
他们像守候着一只易碎的宝瓶一样,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悄悄地拍摄照片……
他们守候在这两只鸟旁边,观察着,拍摄照片……
答:第一句运用了恰当的词语和比喻的修辞
手法进行修饰,所以比第二句更具体生动,更能表
现出考察队员对朱鹮的珍惜、爱护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