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古诗文_人教版

别妄想泡我
965次浏览
2021年01月11日 04:1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咖啡豆子-大公无私造句

2021年1月11日发(作者:颜太初)


专项部分 古诗文
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注释】
铺:铺开,铺展。
野:原野。
弄:逗弄。
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诗意】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悠扬的笛声。 牧
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
的明月。
【作者简介】
吕岩〔唐〕 (约公元八七四年前后在世)一名岩客,字洞宾,河中永乐(一云蒲坂)人。
(唐才子传作京兆人。)生 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初前后在世。咸通初中第,两调县令。
值黄巢之乱,遂携家归终南,放迹江湖 间。相传他后来在长安酒肆,遇到仙人锺离权,遂得
道,不知所终。这就是民间盛传的“黄粱梦”故事, 许多小说家戏曲家,都取以为小说、戏曲
的题材。岩所作诗,流传甚多,全唐诗辑为四卷,行于世。
【赏析】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 放眼
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
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
断时续、悠扬 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
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 ,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
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
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
的情景 。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
画得活灵活现。没有 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
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是累 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
第1页共7页


想好好 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
诗人似乎只把他之 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 们的心灵感到宁静。《牧童》一
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 让我们感受到了牧
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 桃源
的生活。当然,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
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舟过安仁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注释】
安仁:县名。在湖南省东南部,宋时设县。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使:使用,利用。
使风:诗中指两个小孩拿雨伞当帆,让船开动。体现出儿童的聪明、天真。
【诗意】 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坐在船中怪不得没下雨他
们也张开了伞 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 ~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
四年(1154)进士。官至 秘书监。主张抗击金人,收复失地。以正直敢言,累遭贬抑,晚年
闲居乡里长达15年之久。诗与尤袤、 范成大、陆游齐名,并称南宋四大家。今存诗作4200
余首,不少抒发爱国情思之作。其《初入淮河四 绝句》、《舟过扬子桥远望》、《过扬子江》、
《雨作抵暮复晴》等诗,抚今追昔,即景抒怀,思想性和 艺术性都相当高。也写过一些反映
劳动人民生活的诗,如《竹枝歌》七首写纤夫雨夜行船,《圩丁词十解 》写筑堤圩丁,以及
《插秧歌》、《悯农》、《悯旱》、《农家叹》、《秋雨叹》等都从不同角度表现出 对农民
艰难生活的同情。杨万里初学江西诗派,重在字句韵律上着意,50岁以后诗风转变,由师
法前人到师法自然,形成独具特色的诚斋体。诚斋体讲究所谓“活法”,即善于捕捉稍纵即逝
的情趣, 用幽默诙谐、平易浅近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檄风伯》:“风伯劝尔一杯酒,何须
第2页共7页


恶剧惊诗叟!”就充分体现了诚斋体的特色。所著《诚斋诗话》不专论诗,也有一些文论。所作赋,以《浯溪赋》、《海赋》为有名。所作词今存仅15首,风格清新,富于情趣,颇
类其诗。 又精于《易》学,有《诚斋易传》,以史证《易》,为经学家非议。所著《诚斋集》
133卷(包括10 种诗集及各体文章),有《四部丛刊》本;《杨文节公诗集》42卷,有乾
隆间刻本;《诚斋易传》20 卷,有曝书亭影宋本;《诚斋诗话》1卷,有《历代诗话续编》
本。
【赏析】
(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这可能是诗人闲来一瞥发现的情景,当然,
两个小孩很快引 起了他的注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竹篙收起来
了,船桨也停在那里,这不是 很奇怪吗?由此可见,此时作者的心情是闲适的,也是比较愉
快的,所以才注意到两个孩童的所作所为。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
略 了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怎么解开的呢?可能是
诗人看到孩童异 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当然是恍然大悟:哦,怪不得
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 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也可能是直
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 不管怎样,知道了原因,作者一定是哑然失笑,
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 ,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杨万里写田园诗,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舟 过安仁》是直
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
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
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
清平乐·村居:清平乐,词牌名。村居,这首词的题目。“乐”在此处读yuè 。
茅檐:指茅屋的屋檐。
吴音: 吴地的方言。
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织:编织。
亡赖:同“无赖”,“亡”读wú,这里指顽皮、淘气。
第3页共7页


卧:趴。
【诗意】
房子是用茅草盖的,屋矮檐低;门前有一道溪流 ,岸边长满青草,绿水青草相映,更显
得碧清可爱。不知是谁家的两位斑斑白发的老夫妻喝过几杯酒后, 醉醺醺地用地道的土语对
话,互相取悦,语调柔媚亲昵。
大儿子在河东的豆田里锄草,二儿 子正在编织鸡笼子,只有我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在
河边趴着剥莲蓬玩。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中国山
东济南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词人。
辛弃疾从小生长在当时金朝的土地上。其祖父辛 赞,是金朝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县)
的县令,经常灌输他抗金复地、洗雪宋耻的思想。辛弃疾14,17 岁时两次参加金朝燕京的
科举考试,不中。在20岁那年,率领2019多人起义抗金,投奔耿京为首的 农民义军,为其
掌书记。耿京被张安国杀害后,他邀集50名义士闯入5万众的张军营中,生擒张安国, 并
策动上万士兵一同投奔南宋,押解张安国回到建康斩首示众。
在南宋期间,辛曾任建康通判 ,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湖北转运副使,湖南安抚使,
江西安抚使等职。在历任地方官期间,重视发展 生产,训练军队,为北伐积极做好准备,表
现出非凡的军事和政治才能,因此受到朝廷当权者忌恨。被罢 职,闲居在信州上饶(今江西
省上饶市)前后近20年,中间虽短期出任福建安抚使等职,但很快就被罢 免。晚年一度被
韩侂胄起用,但仍然得不到信任,最后含恨辞世。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 《康
熙济南府志·人物志》)。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是中国南宋的著名词人,现存词 六百二十六首,是两宋现存词最多的作家。词中
表现了他积极主张抗金和由南宋统一国家的爱国热忱。作 品题材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为
主,善于用典,也善于白描,开拓了词的疆域,提高了词的表现力,成 为南宋词坛最杰出的
代表作家之一。人称他的词作“色笑如花,肝肠如火”。元大德年间编有《稼轩长短 句》十二
卷存世,是辛词中较完整版本。 他与北宋的苏轼有“苏辛”之称,被认为是豪放词派的代表
人物。他们的词被誉为词中之龙。
【赏析】
这首词以白描的手法描写了一幅田园生活画,优美、宁静、幸福,让人心弛 神往。上阕
头两句,写出了在温暖的阳光下,一所低矮的茅屋,一片绿茵茵的草地,透明的溪水在草地< br>的一边潺潺流过,那么恬静,那么柔和,如诗如梦,而接下来一笔“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
第4页 共7页


谁家翁媪”,就在这如诗如梦的优美画面上添上了音响、情趣,使之更为亲切动 人。它描写
了一对白发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悠闲自得地聊天,彼此“媚好”,亲密无
间,那种和谐、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表现出来了。这就是无奇之中的
奇妙 之笔。当然,这里并不仅仅限于这对翁媪的生活,它概括了农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的生活
乐趣,具有一定的 典型意义。这一句不仅写出了声音、情趣,还写出了浓浓的情,把乡村生
活的安适和幸福揭示得淋漓尽致 。整个上阕有情有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组成了一幅美
妙醉人的图画。
词的下阕把 画面拉开,描绘了农家劳动的情景,这里仍用白描手法,为几个人物画上了
动态的速写,生动传神。大儿 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二儿子
年纪尚小,只能做点辅助劳动,所以在家里 编织鸡笼。三儿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调皮玩
耍,看他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的神态,即可知晓。“亡赖 ”,谓顽皮,是爱称,并无贬义。“卧”
字的使用最妙,它把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 活跃纸上。所谓一字千金,
即是说使用一字,恰到好处,就能给全句或全词增辉。这里的“卧”字正是如 此。“最喜”一句
尤为传神,使小儿活泼顽皮、逗人喜爱的形象跃然纸上。下阕写了三人的活动,生动地 渲染
了农家生活的气氛,而且“中儿”一句虽没有直接写鸡鸭等,却使人由鸡笼自然地想象出鸡狗
在院中往来行走,鸭鹅在溪中悠然游动的农家生活景象。
在艺术结构上,全词仅仅围绕着 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活动,从词的意境来看,茅
檐是靠近小溪的。另外,“溪上青青草”、“大儿 锄豆溪东”,“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四句,连用了三个“溪”字,就使得词作画面的布局十分 紧凑,所以,“溪”字的使用,在全词
结构上起着栋梁的作用。
它的构思巧妙,颇为 新颖。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是农村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
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就显得格外 清新优美。这是写景。在写人方面,写一对翁媪,身
边有大儿、中儿、小儿三子。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 草,中儿织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
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充满着一片生机、和平宁静、朴实安适 的农村生活景象,真实地
反映出来了,真是诗情画意,清新悦目。这样的构思,不仅颇为巧妙,而且色彩 显得和谐而
鲜明,能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从作者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雅静的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 br>的刻画,表现出词人喜爱农村宁静和平的生活的审美观点。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释】
第5页共7页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诗意】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
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安史之乱后,父刘绪
迁居南方 ,刘禹锡是在苏州出生和长大的。他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唐德宗时中进士,作过
监察御史,屯田地员外 郎。刘禹锡是王叔文政治集团的重要人物之一。这个集团主张限制贵
族大地主的兼并,加强中央集权,进 行政治改革。唐宪宗即位后,在藩镇、宦官及腐朽官僚
们的反扑下,改革失败,王叔文被杀,王伾病死。 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八人被贬到远州作司马。
刘禹锡先被贬为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司马,十年后改为 连州(治所在今广东连县)刺
史。穆宗以后,调任夔州(治所在今四川奉节县境)、和州(治所在今安徽 和县)、苏州等州
刺史。晚年回长安任集贤殿学士,后回洛阳任太子宾客,最后官至检校礼部尚书。 < br>刘禹锡是唐代杰出的诗人。在诗歌创作方面,由于在贬谪生活中比较接近人民,喜爱民
间歌谣,从 中吸收了营养,产生了许多有独特风格的优秀诗篇。他的《竹枝词》、《杨柳枝词》、
《浪淘沙》等诗, 语言生动,风格清新,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他的政治讽刺诗,观点鲜明,
风格刚健爽朗,讽刺辛辣有力。 他还写了一些抒情咏物的小诗,不论是写登临怀古或感慨身
世,都有自己的特色。他的好友白居易、柳宗 元,对他的诗歌造诣都很佩服,评价很高。当
然,刘禹锡还有一部分抒发闲情逸致、解说佛理之类的作品 。一些较好的作品中,有的也包
含着消极成分。他的诗文都收存在《刘宾客集》中。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光辉灿烂文化
的发源地 ,黄河,古往今来,无数诗人为她放声歌唱。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
不复回”,王之涣的“ 黄河远上白云间”,这些诗,描写黄河的源远、势猛,至今众口传诵。“黄
河之水天上来”,着意渲染的 是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奔腾不息的动态美。“黄河远
上白云间”,视角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 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出一种静态的美。
刘禹锡这首黄河诗开篇与众多的黄河诗篇一样,着力 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紧接着张
第6页共7页


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 故,再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加形象化。在王之涣、李太白之外,
另辟一番境界,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 话色彩。
第7页共7页

dnf镶嵌栏-堪舆之术


冰心的简介-开门红幼儿舞蹈


腾讯迷你新闻首页-我是傻瓜


黑洞的形成-母校就是


名画图片-创新思维的事例


如何调整照片大小-谢太傅盘桓东山


重庆大学考研论坛-我的初中生活作文


说明方法有哪些-咏怀古迹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