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课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温柔似野鬼°
832次浏览
2021年01月11日 04:4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电影毕业生主题曲-教育小故事

2021年1月11日发(作者:蒲忠智)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课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五年级组集体备课教案
第二学期 五年级 年级 语文 科
总 1 课时
课题
1草原




课时 第 1 课时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 爱草原人
民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着重理解书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练习用关联词语造句。
3.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

教学难点
具体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准备

课件
2016学年二次备课
播放驰骋草原的视频,体会
草原风光。





(一)创设情境,激情投入,明确目标。
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想象一下:
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
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

(二)学案引导,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
,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涯”

合作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湿润 物象,使它分
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
完成易错字学习。

出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文学创作中通过对环境、景


物或人物行为、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勾勒:是绘画时
用线条勾出的轮廓。迂回:弯弯曲 曲,来来回回地环绕。迂,曲曲
折折绕弯;回,旋转、环绕。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
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涯,水边。)
2.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生字、 新词。(有些词让学生互学互帮,
教师给予适当的指点;有些词语留到讲读时解决;有些词语课后个




1 20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课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别解决。)





2017学年二次备课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初达目标。
1.这篇访问记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这篇访

问记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写了访问的过 程:初入草原→接近公
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别草原。)
学生尽情说一说,可以描绘
草原的一碧千里 ,也可以描绘草
原绿毯如毡,还可以说一说这里
牛羊成群盛景、民族风俗等等。



2.按访问的过程。课文可以分为几段?为什么?

(可以有三种分法:(1)按自然段和前面的分析可分为
(2)按初见草原景色→访问陈巴尔虎旗公社, 可分为


5段;
(3)按初入草原→途中见闻→蒙古包外、内,可分为


2段;



3段。学生按其中哪一种方法来分段,都可以。
(四)点拨升华,展示点评,达成目标。
2018学年二次备课

(第1段: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第2段:初入草原,


快到公社时看到的景色。第3段:蒙古包外的握手欢迎。第










4段:蒙古包内的盛情款待。第5段:斜阳下的话别。)
(五)整合提高,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1.在作业本上练习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熟读课文第1段。
(六)反馈矫正,反思目标,达成检测。
板书设计。
1草原
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
2018学年教学后记:
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别草原

2016学年教学后记: 2017学年教学后记:
因为学生有了课前的预
习,所以对于课文的层次都能
很快地说出来,主要写了景美和人美两个方面。











课前要求同学们通过上网或查阅

有关书籍,了解草 原的有关资料,
如内蒙古的位置、范围以及当地
人民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等。教
师也要 收集相关的图片,制成课
件,给学生一些感性的东西。读
一些描写草原的诗词、文章也有
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 20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课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五年级组集体备课教案
第二学期 五年级 年级 语文 科
总 2 课时
课题
1草原
课时 第 2 课时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

的感情。

2.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
教学重点
民的感情。

教学难点
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教学准备

课件
2016学年二次备课






分组合作讨论、学习。
(一)创设情境,激情投入,明确目标。
1.默读,分层次。思考: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分几层?先写什么?
后写什么?
2 .再读,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是抓住哪些
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

3.细读、思考: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

(2)作者是怎样从天空到地面,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





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
(3)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二)学案引导,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1、默读、 思考、朗读: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
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2、指导学生背诵第1段课文。
(让学生按课文描写顺序和景物特点,边读边想象,把这段课文熟
读成诵。)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初达目标。
讲读第2段。


3 20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课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1.指名读第2段。
2.阅读、思考:写作者访问陈巴尔虎旗牧业公社途中,这段课文
可分为几层?

(四)点拨升华,展示点评,达成目标。

讲读第1层课文。

(1)作者乘汽车进入草原,最初有什么感觉?从课文哪些语句看

出草原十分辽阔?“洒脱”是什么意思?

(2)“初入草原,听不到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

忽飞忽落的小鸟。”这些描写说明草原环境有什么特点?(十分静

寂。)

(3)初入草原,环境的特点是辽阔、静寂。后来呢?草原环境有
什么变化?从什 么地方开始变化的?

(4)看到了河,环境有什么变化?隐隐有鞭子的轻响说明了什么?

(5)为什么有了河,草原的环境就有了变化?(有了河流、水草


长得茂盛,蒙族人民就会把牛、羊、马群赶到这儿来放牧。











2017学年二次备课
复习有关词语:教师
出示:地毯 渲染 勾勒
低吟 襟飘带舞、马蹄、
礼貌、拘束、摔跤、偏西、
天涯。





2016学年二次备课



(五)整合提高,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讲读第2层。
(1)指名学生读第2层。
(2)“疾驰”、“襟飘带舞”是什么意思?
(3)作者为什么用一条彩虹比喻来欢迎远客的蒙族男女老少?
(4)当主人见到客人时,草原的环境有什么变化?从课文中哪
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六)反馈矫正,反思目标,达成检测。
1. 背诵课文第1段。2.练习课后作业第1、3题。
板书设计

1草原
初入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
快到公社,主人到几十里外迎接客人
2017学年教学后记:
2016学年教学后记:
在学生默读后,与学生交
流:作者来到草原,有哪些新奇
的感受?这种感受是怎样产生
的?从而引导学生抓住了“天、
平地、羊群、小丘”等景物,让
学生明白从这几方面写了草原
的美,而文中的比喻句的 准确、
鲜明,更把如诗如画的草原景色
呈现在读者面前。


2018学年教学后记:
这篇文章的语言优美,富有形象

感和画面感,因此在教学中要让
学生感受这种语 言及句式的写
法,同时还要加强对学 生感情朗
读的指导,并结合同学们心目中
的草原概况。 边读边想象文中的
草原画面。 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
惯。并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
文。


4 20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课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五年级组集体备课教案
第二学期 五年级 年级 语文 科
总 3 课时

课题
1草原
课时 第 3 课时

教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
学 的感情。
目 2.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
教学重点
民的感情。

教学难点
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教学准备

课件
2016学年二次备课
第三点可以融入一些民俗
(一)创设情境,激情投入,明确目标。
课文第1、2自然段,作者抓住访问的经过和草 原环境的变化,
让我们读了觉得祖国草原的景物是多么美。现在学习课文后三个自
然段,我们会 进一步知道草原的人更好。
(二)学案引导,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1.让三名学生各朗读一段课文,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1)这三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客的词句。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初达目标。
(1)主客是怎样见面的?作者运用哪几个动词来表现激情洋溢
的气氛?手是怎么握的?怎 么笑的?怎么说的?这些表现什么?你
体会到主客见面时大家的心情怎么样?用欢乐、热情的感情朗读这
一节课文。
(2)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招待客人的?从这节中哪些地方可以看
出蒙 汉两族人民情谊很深?为什么“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
出会心的微笑”?
(3)客 人告别时的情景怎样?“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
斜阳!”诗句中的“何忍别”是什么意思?第1句 怎么讲?(蒙汉两



5 20

(2)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表现蒙族人民热情好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课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族人民的情谊如此深厚,怎么舍得分别呢?)第2句中的“ 话”是
什么意思?这句话怎么讲?用在诗句结尾的作用是什么?(这两句
诗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 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4)哪些地方体现了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表现
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017学年二次备课
主客见面时热烈欢腾的
场面。引导想象:如果你
(四)点拨升华,展示点评,达成目标。

1.从全文看,前面两段主要是写什么?后面三段主要是写什么?
是其中一员,你会说什

(课文前两段主要讲草原景物的美,后三段主要讲草原人民的
么,做什么?


美,说明蒙汉两族人民感情深厚。)

2.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但为什么要以


草原为题呢?
小结: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中心是表现蒙汉

人民的友好情谊,歌颂各民族的团结。


(五)整合提高,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2018学年二次备课
1.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读一读,想一想把什么比作什么,然后

抄写在摘抄本上。
2.练习课后练习题第4题。
(六)反馈矫正,反思目标,达成检测。
播放歌曲《送别》,升华情感。



1、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如此深厚,怎么舍得分别呢?

2、在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 原上,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互相攀
谈,依依不舍地告别。

2016学年教学后记:
人美这一部分的学习,我主
要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一找从
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蒙古族人
民的热情,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
受。最后主要对文章的中 心句: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
斜阳。”这句所描绘的情境进行
展开想象,这也 是文章的重点所
在。但因为时间的仓促,所以不
能让更多的学生把自己的想法
表达出来 。




2017学年教学后记: 2018学年教学后记:
体会文章的写作手法,并进行学

习,在学习的基础上,利用本文
的写法进行 练笔,以达到学,并
学以至用,收到学用兼得的效果。


五年级组集体备课教案
6 20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课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二学期 五年级 年级 语文 科
总 4 课时
课题
2丝绸之路

1.认识“矗凹”等七个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之路

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的价值
教学准备

课件
2016学年二次备课
课时 第 1 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投入,明确目标。
1.导语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出示关于丝绸之路的资
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料,帮助理解。
(二)学案引导,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1.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特别喜欢的地方,或

者读得不太通顺的地方多读一读。

2.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如果能说


说理由,就更好了。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初达目标。


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1.出示句子:“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


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2.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3.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文中描写“我们”是怎

样“联系”的?

4.再读文章,用笔勾一勾你认为有价值的地方。 5.集体交流

(四)点拨升华,展示点评,达成目标。

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1.安息国与中国在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
呢?






2.小组汇报表演,再读文章。
2017学年二次备课
7 20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课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通过这一部分的教
学,要让学生感受到张骞
交流。
为开辟丝绸之路所付出
4.引读:这一场景的实现,多亏了一条道路呀!──一条道
的艰辛,感受丝绸之路的
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历史意义

(五)整合提高,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1.把你搜集的资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


2.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3.老师也有一个小小的资料和大家交流。


4.齐读课文13自然段 5.你有什么体会?


6.再读13自然段。


(六)反馈矫正,反思目标,达成检测。
2018学年二次备课

回答课前两个问题


(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因为在这条道路上,主要的贸易物品是丝绸。

(2)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通道。

六板书设计

2丝绸之路

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

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

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3.通过分角色朗读,你体会到了两国人民怎样的心情?学生
2016学年教学后记:
我直接 抓住本文的中心句
“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
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
条伟 大的路呀!”来实施教学。
如:这是一条什么样的一条路
啊?孩子们很容易就说,它是一
条友谊之路,也是一条经济之
路,还是一个商贸之路文化之
路。并且,以小组的形式汇报。< br>效果还算可以。




2017学年教学后记: 2018学年教学后记:
本文语言生动,史实与想象互相

印证,叙述与明理相得益 彰,要
结合课文适时指导朗读。通过感
情朗读感受文章语言的特点,感
受丝绸之路的历 史作用,感受场
景描写的具体可感,感受文章四
字词语的清新自然。


五年级组集体备课教案
第二学期 五年级 年级 语文 科
8 20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课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总 5 课时
课题




3白杨 课时 第 1 课时

1.会写“晰、伞”等五个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辩 、介
绍、抚摸、表白、沉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
需要就在哪儿扎 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爸爸的心愿。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 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
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课件
2016学年二次备课
出示戈壁上的白杨图片,聊
聊对白杨的认识。
















删除第六大点




(一)创设情境,激情投入,明确目标。
1.出示彩图,揭示课题,释题。
2.检查预习情况,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听配乐朗读录音带
(二)学案引导,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1.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

2.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初达目标。
1. 学生试着给文章分段,用铅笔标示。
2. 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分段并说明理由。如果有分歧,可以

再讨论。
(四)点拨升华,展示点评,达成目标。
第一段,从开头到“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讲列车 在茫茫的大戈壁
运行,不时有高大挺秀的白杨树闪过。
第二段,从“一位旅客”到“也不动摇”,讲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
2017学年二次备课
9 20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课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学生感受到白杨树
生活环境的恶劣及性格
第三段 ,从“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到“那么高大”,
的坚强,为以后的言物喻
讲爸爸的话 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志打下伏笔。
杨的特点。


第四段,是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孩子们也会像小白杨那样,扎根边


疆,茁壮成长。


(五)整合提高,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六)反馈矫正,反思目标,达成检测。

学生有分歧,再读再讨论。

练习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七布置作业。
1. 抄写生字词
2. 熟读课文
八板书设计 3白杨
一讲列车在茫茫的大戈壁运行,不时有高大挺秀的白杨树闪过。
二讲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
三讲爸爸的话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四讲孩子们也会像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茁壮成长。


2018学年二次备课

2016学年教学后记:
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 对白
杨的生长环境(大戈壁)有所了
解。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白杨的特
点,归纳出白杨的 形体特点(高
大挺秀、茂盛、大、生命力顽
强。)。
2017学年教学后记: 本文在人物描写上也很有特色。对兄妹
二人通过几句简短的对话,就凸显了不
同的性格特征 。而对爸爸的描写则抓住
了神情的变化,来暗写他心理的变化、
志向与心愿。


2018学年教学后记:


五年级组集体备课教案
第二学期 五年级 年级 语文 科
10 20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课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总 6 课时
课题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
要就在哪儿 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爸爸的心愿。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
需要就在哪儿 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课件
2016学年二次备课











在读中悟,体会爸爸的话的
3白杨
课时 第 2 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投入,明确目标。
1.出示大戈壁的精彩图片,理解大戈壁的环境 恶劣,抓住“茫
茫”、“浑黄一体”、“没有……没有……也没有”等词语
2.出示大戈壁的录象,教师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









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只有满地的沙石。大风 一起飞沙走石,遮天
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凉呀。

(二)学案引导,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1. 作者要写白杨树,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
请学生发表看法:(告诉我们白杨树所生长的环 境很恶劣。这里
用恶劣的环境烘托白杨树的高大形象。)齐读第3自然段,读后回答:

在戈壁上白杨树长得怎样呢?(高大挺秀)
师:在满目荒芜单调的大戈壁,看到这清秀挺 拔的白杨树,那
碧绿向上的叶子,银白泛青的树干,给茫茫的戈壁带来了生机和希

望,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
2.看到这白杨树,爸爸的神情是怎样的?兄妹俩又是怎样争论
深刻含义。
的呢?




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
2017学年二次备课
11 20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课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士一样守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
气朗读爸爸说的话 ?(赞美)分角色朗读4-12自然段。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初达目标。

1.“这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

“从来”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讲了白杨的什么特点?(高、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在哪儿生根、发牙、长了粗壮的枝

2.
干。”

3.“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

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四)点拨升华,展示点评,达成目标。










学生感受同时产生
联想,感受爸爸和白 杨树
一样,在极其恶劣的环境
中,建设边疆,无私的奉
献着自己一切的场景。





引读讨论14自然段:
(五)整合提高,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含着的意思
质疑。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
1.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指谁?几棵小树指谁?
2.为什么爸爸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
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会浮起一丝微笑?
(六)反馈矫正,反思目标,达成检测。
1、总结课文,升华中心

2018学年二次备课
2、有感情自由朗读全文
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

2.练习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3白杨
“哪儿……哪儿……”。
“不管……不管……总是……”
坚强白杨边疆建设者

2016学年教学后记: 2017学年教学后记:
通过读课 文,学生明白了父
亲的话是托物言志。作者表面上
是在写物,实际上是在喻人,是
通过 对白杨树的赞美来歌颂扎
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歌
颂他们无论在什么艰苦的条件
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强,不软
弱,也不动摇。为了加深这个认
识,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 br>生充分读,充分体验感悟,让学
生发表个人独特的感受。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深 入
体会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新
疆建设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
可让学 生先自读,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
刻、耐人寻味的语句,并反复研读;然
后在小组和全班交流,体 会树的形象与
人的形象是如何合二为一的。

2018学年教学后记:

五年级组集体备课教案
12 20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课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二学期 五年级 年级 语文 科
总 7 课时
课题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课时 第 1 课时

1.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教学重点
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教学准备

课件
2016学年二次备课
将收集到的有关西部大
开发的资料,讲给同学












出示青藏铁路带来的方
(五)整合提高,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便及经济效益。



(一)创设情境,激情投入,明确目标。
这是一天怎样的铁路?
(二)学案引导,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1.自读阅读提示,看看学习这篇文章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2.交流。阅读提示中共有3个要求。
(1)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

克服。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初达目标。
1.自学课文:请按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

子,并作批注。

2.检查自学:自学生字,生词的情况。

3.整体感悟:你觉得阅读提示中哪个问题对读懂全文最重要?


(四)点拨升华,展示点评,达成目标。
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为什么?他们的胜利
依靠的是什么?
13 20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课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出示句子:“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2017学年二次备课
出示拉萨的图片或影象,
师简介拉萨概况,学生初
步感受。







1.研读“困难1”

(1)了解困难:“正在修建的是一条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

的高原冰土铁路。”

(2)体验困难: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什么是“冻土”

“海拔”。

②联系资料谈谈高原冻土给施工带来了哪些阻碍?
(3)克服困难:

①体验情感:从“昼夜”“反复”,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补充资料,深化认识:课件《生命禁区的早晨》。

2.研读“困难2”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

(1)了解困难;
(2)体验困难:把对你触动最大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并联系实


际或结合资料进行想象。

(3)克服困难:

①理解词语:哪些词语体现了科技人员的艰辛?

②想象“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工作情景。

(4)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六)反馈矫正,反思目标,达成检测。

2018学年二次备课
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正在修建的是一条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冰土铁路。

2016学年教学后记: 2017学年教学后记: 2018学年教学后记:
既然这是自读 课文,那我就
应该放开手,让学生按照阅读提
示要求这一个中心问题:“默读
课文,说 说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
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
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
样克服的”,自读自悟,然后交
流讨论。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读懂
课文,吸引学生融入课堂,提高
教学的实效性。另外还可以努力
为学生创设好自主学习的情境,
尊重个性的学生差异, 鼓励选择
合适的学习方法,推进学生自
学。


借助一些图片资料 ,能够让
学生深切的感受到施工现场的严
峻,进一步体会“把铁路修到拉
萨去,是何等 不容易的事。”一
些感性的材料,使学生的联想,
入情入境,激起深切体会.






五年级组集体备课教案
14 20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课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二学期 五年级 年级 语文 科
总 8 课时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一

学 1.通过策划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目 2.在口语交际中领悟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并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
教学难点 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
教学准备

课件
2016学年二次备课





课时 第 1 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投入,明确目标。
1.播放歌曲《大中华》。
2.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3.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全国各地的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

及部分山川风物的图片、文字资料。

(二)学案引导,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1.走出我们现有的空间,走进更广阔的世界,站得更高才能看


得更远,你们想结交更多的朋友,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吗?


想更深入地了解他们那里的风景和物产吗?今天我们就来策划一次


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



2.要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我们首先要做的准备工作是什

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建立联系
说一说:我想为西部小
3.远方的小伙伴和我们相隔遥远,千山万水把我们阻隔,我们怎
朋友做些什么。

样才能和他们建立联系,认识他们、了解他们呢?请大家出谋划策。




4.学生分小组交流探讨。
2017学年二次备课
15 20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课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5.学生集体交流。
师补充叙述:我们的祖国
幅员辽阔,江南水乡,塞
外风光,西部 高原,浓郁
的地理特色,迥异的风土
人情,作为中国人,我们
无比自豪和骄傲!


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方式:网络报刊杂志各类书籍电视栏

目……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初达目标。

1.与远方的小伙伴建立起联系之后,我们就要着手思考如何

开展“手拉手”活动来增进彼此 的了解了。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自己
的想法和见解,就请大家先在组内商量和交流。

2.学生分小组商量。

3.学生全班交流各小组的策划情况。

(四)点拨升华,展示点评,达成目标。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是否想把自己精心的策划的活动
付诸实践呢?
2.备课的时 候老师在报刊杂志、网上、电视节目和搜集了一
些小伙伴的联系地址,你愿意把自己的“手拉手”活动构 思告诉他
们,与他们一同架起友谊的长桥吗?
3.经过刚才的商量,你们一定还有很多与 小伙伴建立联系的
方法,请大家课后再收集一些,然后我们下节课把自己的建议告诉
他们。愿我 们的“手拉手”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让我们和远方的
小伙伴心手相牵。

2018学年二次备课
(五)整合提高,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1.你是否想把自己精心策划的活动付诸实践呢?

2.经过刚才的商量,你们一定还有很多与小伙伴建立联系的方法,

请大家课后再收 集一些,然后我们下节课把自己的建议告诉他们。
(六)反馈矫正,反思目标,达成检测。
远 方的小伙伴和我们相隔遥远,千山万水把我们阻隔,我们怎样才
能和他们建立联系,认识他们、了解他们 呢?请大家出谋划策。

2016学年教学后记: 2017学年教学后记: 2018学年教学后记:
我在课堂上采用讨论、汇
这次的口语交际的内容与之前的

报:小组内轮流说话.的形式,取
得较好的效果。

不同,和其他学校的学生 建立联
系,给了他们大大的兴趣,说起
来兴致勃勃,但是也容易偏离主
题,说些与主题 无关的事情,要
正确的引导他们。

五年级组集体备课教案
第二学期 五年级 年级 语文 科
16 20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课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总 9 课时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一

学 1.懂得在信中有条理地表达内容,并写出真情实感。
目 2.掌握信封的写法,学会评改习作,并通过书信来与人交往和分享习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
掌握信封的写法,学会评改习作,并通过书信来与人交往和分享习作的快乐。
教学难点 掌握信封的写法,学会评改习作,并通过书信来与人交往和分享习作的快乐。
教学准备

课件
(一)创设情境,激情投入,明确目标。
回忆格式,明确写法
(二)学案引导,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交流书信的写法及格式。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初达目标。
1.学生自读教材第二自然段。
2.你认为重点应该放在哪个部分?
3.在上节课的口语交际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并 作
出精心的策划,要让别人明白自己的想法,就必须按一定顺序、有

指导信封写法




写作前先视频了解西部小
朋友的生活。
课时 第 2 课时

2016学年二次备课

条理地写。

(四)点拨升华,展示点评,达成目标。


1.学生自己写信。
2.教师稍作巡视后也同学生一道写作。
交流赏析,学会评改
1.教师根据巡视式的观察,指名几个学生读习作草稿,全班同
学互评互改。
评价方向:



(1)叙述清楚且有条理。
2017学年二次备课
17 20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课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2)提出的建议具有可行性。
(3)语句准确,想法合理。
(4)学生个体的进步。
把策划的内容,以书信的
形式传达给远方的朋友,
和他们建立联系,培养学
生的交际能力。








(5)书信的格式正确。
2.教师把自己的下水作文读给学生听,请学生作出评价,并

与学生的习作进行对比,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3.结合评改中的出现的典型问题,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草稿。

4.小组交流评改。

5.教师评改后小结作文情况。

(五)整合提高,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1.同学们不仅精心策划了“手拉手”的活 动,还认真写出书
信。大家想结识远方小伙伴的真情溢于言表。那我们就一定要把这
些信寄给远 方的小伙伴。
2.学生读教材第三自然段,初步感知信封的写法。
3.出示信封格式图,具体了解如何写信封。
4.教师把课前准备好的信封、信笺和邮票发给学生。学生根
据要求填写信封并贴上邮票。
(六)反馈矫正,反思目标,达成检测。
1.交流书信的写法及格式。
2.学生自读教材第二自然段。
3.你认为重点应该放在哪个部分?

2017学年教学后记:

2018学年二次备课
2016学年教学后记:
学生在习作过程中能介绍
到自己的优点,学校,家 乡等情
况,也能表示自己愿意给予西部
小朋友帮助。但书信格式仍需加
强指导。










2018学年教学后记:
学生在习作过程中能介绍到自己

的优点,能组织 什么活动,也能
表示自己愿意给予西部小朋友帮
助。但书信格式仍需加强指导。
不少的 学生对书信格式不熟悉。
不能很好掌握。
五年级组集体备课教案
第二学期 五年级 年级 语文 科
18 20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课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总 10 课时

课题
回顾·拓展一

课时 第 3 课时





1.结合本单元“走进祖国西部”的专题学习,交 流课内外的学习与活动,在交流中积累学习
方法并理性的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进行改进。 < br>2.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
法或 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
3.从课文中汲取写法特点,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
4.引导学生就自己的某一点体会畅所欲言,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古诗词,并能谈谈对诗词的理解和体会。

引导学生交流在 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
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 、建设西部的豪情。
课件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古诗词,并能谈谈对诗词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准备


2016学年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激情投入,明确目标。
1.谈话导入:在 近两个周的时间里,我们与蒙古族同胞共话夕阳,
我们走进了古老苍凉的雪域高原,观赏了风沙漫卷的茫 茫戈壁上顽
1、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
强生存的白杨。驼铃声声的丝绸之路,西部的旖旎风光还历 历在目,
的图文资料,并谈谈
西部建设者可歌可泣的故事还萦绕在我们脑际。
自己对西部的感受。
2.相信你们收集到的资料更多,能介绍给我们大家吗?
(二)学案引导,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1.快速浏览课文《草原》和《白杨》,并思考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

有什么特点。

2.小组交流:
(1)把这两篇课文中你最喜欢的部分或者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推

荐给大家,并说说原因。

(2)你认为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分别说一说。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初达目标。

在学习中你一定还有其他的收获,也可以同大家交流交流。


2.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在课内外学习和收集资料中的一些感受,
谈自己在学习上的收获。
(四)点拨升华,展示点评,达成目标。
1.导入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 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积累的重要
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中唐时期素有诗豪之称的大诗人刘禹
锡写的《浪淘沙》。
2.学生自由朗读,如果有不理解的,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性讲解。


19 20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课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五)整合提高,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趣味语文

1.谈话导入。

师:批改作文时,常发现有些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使用随心所欲。

或一“,”到底,或通篇不用,想起来了就随手点一下,说明这些

学生对标点符号极不重视。今天我们来读一则关于标点符号的故
事,读完之后,谈谈你的感想。

2.学生读文中故事。

3.交流读后感受。
(六)反馈矫正,反思目标,达成检测。

5.动手练习加标点,使之成为不同意思。

①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②过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
③某家有少女人材十分丑陋全无一双好脚

④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












2017学年二次备课
学习“趣味语文”的时候出
示其他有关 标点符号的故
事,例如鲁迅因为出版社不
算标点符号的字数拒绝写标
点的事情。



2018学年二次备课

2016学年教学后记:
我带领学生对本单元课文简单
进行回顾,让学生在交流中进行
思维的碰撞,受到方法的 启示。
在交流和对比中,初步学习理性
地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在交流
中发展思维,提 升口语交际能
力,提高作文的表达能力达。








2017学年教学后记: 2018学年教学后记:
学生对本单元课文简单进行回

顾,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
受到方法的启 示。在交流和对比
中,初步学习理性地分析总结自
己的学习,在交流中发展思维。
不过 依旧有个别学生需要加强。


20 20

肉鸽养殖-居委会工作总结


肌肤干燥-写中秋节的英语作文


情况说明书-多情的我遇上绝情的你


陈兴銮-退后歌词


吃什么可以补血-刑事调查取证申请书


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追女朋友


先天下之忧-深情相拥歌词


张沄熙-喜羊羊与灰太狼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