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原文及教案(最新)
红蜻蜓歌词-郑强演讲
【篇一】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原文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
又黑
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
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
?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
穿的。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
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
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
拿它当摇篮。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的旧围
裙里兜着许
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
个硬
币。
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
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
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
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
个。
她在一座房子的
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她不敢回
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
爸爸一定会打她的。再说,家里跟
街上一样冷。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
,风还是
可以灌进来。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
对她也是有好处的!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
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
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
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
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
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
让脚也暖和
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
得像薄纱那么透
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
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
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
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
穷苦的小女孩
走来。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她
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
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
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
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
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
眨眼睛。小女孩向画片伸出手去。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
br>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
一道细长的红光。
“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小女孩说。疼她的奶奶活着的时
候告诉过她∶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人
要离去了。
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
,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
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
请把我带走吧!
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
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
强烈的光,照得
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
来,搂在怀里。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
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
去了。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
在那儿,手里还捏着
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
么美丽的东
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译者叶君健,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领悟故事深刻的思想内涵,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
运的
悲惨和作者寄予的深切同情。培养学生的爱心,并启发学生要珍惜现在的幸
福生活。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女孩几次擦着火柴出现的幻象,关注人物的悲惨
命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深入到字里行间以获得情感的体验。在品读
中要
有所感悟并形成见解,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全面发
展。
重点难点:
1、了解本文作者及当时的写作背景,理解课文的内容,领悟课文深刻的思
想内涵,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本课的难点。
2、感受小女孩几次擦着火柴出现的幻象,从而感悟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
悲惨和作者寄予的深切同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起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
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心,
并启发学生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激发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划分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3、联系小女孩的生活背景,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合理想象,初步
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本文的朗读录音,安徒生的资料简介与写作背景简介录音。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1、板书:卖火柴的小女孩安徒生
同学们,你们喜欢世界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吗?你们有谁知道安徒生是哪
国人吗?他都写
过什么作品?你们又听过他的哪些故事呢?谁来说一说?(学生
简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安徒生笔下的
这篇名作《卖火柴的小女孩》。
2、播放安徒生的简介与写作背景简介录音。
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童年生活贫困不堪,
受尽颠沛流离之苦,因此,他童话中的主要人物都是一些不幸的受欺侮的穷苦人。
在创作生涯中
,每逢圣诞节,他总有一本新的童话集出版,作为献给孩子们的礼
物。他的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
言朴素。他的童话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为
世界各地的儿童和成人所喜爱。的作品有《海的女儿》《皇帝的
新装》《卖火柴
的小女孩》《丑小鸭》等。在这些童话里,他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和不幸遭遇寄予
了深切的同情,对达官贵人的虚荣、残酷和腐败作了无情的揭露,对幸福生活充
满了向往和热爱。
写作背景:《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代表作
之一,发表于1846年。
当时有个朋友要求他为一幅拿着一束火柴的穷苦小女孩的画写一篇童话,这幅
画
让安徒生想起了自己母亲的苦难
童年。当安徒生的母亲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时
候,她就被赶出家门到街上求乞,
但她不愿求乞,又不敢回家,于是她就躲在城里的一座桥下坐着。没有
鞋穿,她
只好用双手抱着双脚取暖,安徒生就是怀着对母亲深切的同情及对世道的不平,
创作出
了这篇童话故事。
二、教学设计
1、播放本文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听,真正地走进故事,了解
故事梗概。)
2、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标画
出相关词句,回
答相关问题,整体感知全文内容,初步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作者是怎样
描述小女孩卖火柴的情景的?说明了什么?(标画出相关
的词句:“冷极了”“下着雪”“快黑了”“大
年夜”“赤着脚”“又冷又
饿”“哆哆嗦嗦”“蜷着”“缩成一团”)
学生甲:小女孩在这样寒冷的大年夜里光着脚卖火柴,说明小女孩的生活很
痛苦、很悲惨。
老师小结:大年夜本应该是孩子与父母团圆欢聚、最幸福的时候,可是卖火
柴的小女孩却在
此时流浪街头,叫卖火柴。说明小女孩的生活境遇非常悲苦。
(2)小女孩“没注意”什么?她“忘不了”什么?为什么?
学生乙:小女孩“没注意
”的是她美丽的金发,她“忘不了”的是大年夜。
因为饥饿与寒冷使小女孩顾不了自己的美丽,她更需要
的是温暖与食物,突出了
小女孩生活的悲苦。
老师小结:在这样一个本应幸福
温暖的夜晚,小女孩走在又冷又黑的街上叫
卖火柴,要为家里挣一点儿钱来维持生活。这是一个多么“可
怜的小女孩”呀!
她眼巴巴地看着有钱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无可奈何地闻着街上飘着的烤鹅香
味。这段描写流露出作者对小女孩深深的同情。
(3)为什么小女孩一次又一次擦燃了火柴?共擦了几次?
学生丙: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是为了看到一次次美好的幻境。
(4)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原因是什么?她看到了什么?之后的结果如
何?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学生丁:因为“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她燃亮了火柴,感觉“自己好
像坐
在一个大火炉前面……”但是,美妙的幻境很快就因为火柴的熄灭而消失
了。联系上面的内容想象,一个
赤着脚的小女孩,在冰天雪地的大街上,已经走
了一天了。这时候她是多么渴望得到温暖啊,所以小女孩
才在幻境中看到大火炉。
从作者的描述中,我可以体会到小女孩在幻境中的满足与欢乐,同时又与残酷的
现实作了鲜明的对照。
(5)小女孩后几次擦燃火柴的原因是什么?她看到了什么?
饥饿 食物……烤鹅
寂寞 欢乐……圣诞树
孤独 慈爱……奶奶 痛苦 摆脱……飞走……
(6)在当时的社会,小女孩真的能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
地方吗?
学生戊:当然到不了,这只是小女孩死前的一种美好的幻觉。在那黑暗的社
会中,小女孩只
有饥饿与寒冷,没有欢乐和温暖,最后冻饿而死。这充分说明社
会的不公平。
老师小结:虽然小女孩一次次地擦燃火柴,可是火柴却一次次地熄灭了。她
的眼前没有火炉,只有寒冷;
没有烤鹅,只有饥饿;没有圣诞树,只有寂寞;没
有奶奶,只有孤独;没有得到摆脱,只有面临死亡。小
女孩用死亡摆脱了寒冷,
摆脱了饥饿,摆脱了痛苦!这更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7)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甲:
这篇课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寒冷的大年夜,一个赤着脚的小女
孩在街头叫卖火柴,她又冷又饿,为了
取暖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在火光中,她看
到种种美妙的幻境,最后冻死在街头,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悲惨
命运的深切同情。
老师小结:这篇童话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里因饥寒交
迫而冻
死在街头的悲惨故事。作者通过用美妙的幻境与残酷的现实生活作鲜明的对比,
深刻地控
诉了当时的丹麦社会贫富悬殊的不合理性,揭露了专制社会的罪恶,表
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和不幸
遭遇寄予的深切同情。
3、再读课文,理清脉络。(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故事的情节内容,理清文
章的脉络结构。)
(1)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学生甲:全文以火柴为线索,先叙述了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在
街上卖火柴
;之后写小女孩蜷缩在墙角里擦燃火柴取暖,并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
了种种幻境;最后写小女孩捏着烧过
的火柴梗冻死在街头。
(2)按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全文可以分成几段?
学生乙:全文按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4自然段):讲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小女孩痛苦、悲惨的
生活现状。
第二段(第5~9自然段):讲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眼前产生种种幻境。
美丽的幻境与
冷酷的现实对比,体现出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第三段(第10、11自然段):讲了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
4、体会作者想象的
合理性。(让学生联系小女孩的生活背景,围绕“小女孩
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火炉、烤鹅、圣诞树、奶
奶,都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吗?为什
么?”这个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想象的合理
性。)
老师小结:这些都是小女孩在擦燃火柴时所看到的美妙幻境,不是实在的事物,是作者的想象。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这个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欢乐,没有疼爱,
她是多么渴望
得到温暖,得到食物;渴望像别的孩子那样得到欢乐,得到圣诞礼物,
她是多么想念疼爱她的奶奶呀!可
是这些都根本无法得到,只能在她临死之前的
幻觉中出现。在这强烈的对比中更突出了小女孩的可怜和悲
惨。
5、结束语。
同学们,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的时代离我
们很遥远,她的生活对我们来说是
陌生的。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用自己的真情和想象,走进小
女孩生活的
那个环境,用心感受她内心的痛苦,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感悟
作
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反思:
1、“读”是语文课的基础。通
过朗读,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
同情。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或自由选择合作伙伴,自己选
择读、说的内容、形
式。全班交流时,也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选择,独立体验。
2、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自主探究能力、想象和表达能力、朗读能力。教
学中教师要运用让学生谈感悟
、抓重点词、表演读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
力,达到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的目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品读课文内容,通过分析、理解重点词句,进一步感
受
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深切同情。
2、整体把握故事的情感旋律,重
点感悟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语
句,深刻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关注人物的悲惨命运,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学准备:
《卖火柴的小女孩》录像片段,本课重点句段及问题投影。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
续学习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文题目)
下面,我们一起观看录像,让这个录像片段把我们再
次拉回到19世纪那个寒冷的
夜晚……(播放录像片段)
老师过渡:在一个又
冷又黑的晚上,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卖火柴的小女孩孤
苦伶仃,饥寒交迫,最终被冻饿而死。这是个多
么可怜的小女孩呀!下面让我们更
深入地学习课文,走进小女孩的内心世界,进一步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
命运的悲
惨和作者寄予的深切同情。
二、教学设计
1、标画词句。(引导学生细心读课文,标画出有深刻含义的词句。)
2、分析词句。
(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分组讨论,交流感受。弄
明白作者这样写的目的,锻炼学生逻辑思维
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1)课文几次提到“大年夜”?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到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甲:课
文三次提到“大年夜”。第一次是在课文开头,写小女孩在“大
年夜”出去卖火柴;第二次是写小女孩又
冷又饿,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看着别人
家窗户透出的灯光,闻着烤鹅的香味,心里忘不了这是“大年夜
”;第三次是写小
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
老师小结:课文三次提到“
大年夜”,这是给故事安排的特定时间与特定环
境。“大年夜”本应是欢乐的、幸福的,而小女孩在大年
夜走在街头,在大年夜看
着别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闻着烤鹅的
香味,在大年夜冻饿而死。大年夜的节日
氛围更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更能引起人们对她的同情。
(2)“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
手
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
学生乙:说明火柴是小女孩一家人生
活的来源,对小女孩来说,每一根火柴都
很珍贵。联系上文她一根火柴都没有卖掉,内疚与怕挨爸爸打的
恐惧使她更不敢
浪费一根火柴,但是难忍的寒冷逼得她顾不得挨打,终于抽出一根。
(3)为什么说“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学生丙:这道“奇异”的火光
,使小女孩看到暖烘烘的大火炉,得到了短暂的
温暖和满足。在这雪花漫天飞舞的“又冷又黑的晚上”,
这对于一个“赤着
脚”“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蜷着腿缩成一团”“一双小手几乎冻僵
了”的小女孩来说,实在是非常可贵的。
(4)你从小女孩看到的烤鹅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丁:小女孩又冷又饿,饥寒交迫,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
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她已经一整天没有吃东西了,而街上飘
着一股烤鹅的
香味,这个饥饿难忍的小女孩多么渴望得到食物哇!
(5)小女孩为什么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
学生戊:大年夜是一年中最令孩子兴奋的时
刻,可以围着美丽的圣诞树尽情
地欢乐。又冷又饿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也不例外,她也需要欢乐,渴望得到
欢乐。这
体现出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向往之情。
(6)小女孩为什么在第四次擦燃火柴时看到了慈爱的奶奶?
学生己:从“她没卖掉一
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来分析,
小女孩孤苦可怜,家里只有奶奶最疼爱她。在小女
孩面临绝境的情况下,她最想念
的就是奶奶,自然在幻觉中看到了奶奶。
(7)小女孩第五次擦燃了一大把火柴,为什么?
学生庚:小女孩的目的是把奶奶留住
。对小女孩来说,这世界上没有光明,
没有温暖,奶奶的出现使她无比留恋。她清楚地知道,火柴一灭,
慈爱的奶奶就会
不见了。所以,她不顾一切,“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老师小结:这里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也反衬了当时社会的
冷酷无情。联系上文,小女孩
在多次幻想破灭之后想起了死去的奶奶,渴望用一大
把火柴来留住
这世界上疼爱她的奶奶,所以她孤注一掷,擦燃了一整把火柴。让我
们深刻感受到小女孩内心的痛苦和绝
望。
3、整体把握故事的情感旋律,重点感悟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深刻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出示语句及问题)
(1)“第二天清晨,这
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
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出示问题:小女孩既然是被冻死的,为什么还“嘴上带着微笑”?
学生甲
:这是因为小女孩曾在幻想中感到自己的灵魂飞到了“没有寒冷,没
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天国去了。
她就是在这样美好的幻想中死去的,所以她的
“嘴上带着微笑”。
老师小结:
幻想与现实、死亡与微笑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突出了小女孩
命运的悲惨,引发人们对她的无限同情。
(2)“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
奶
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出示问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把它放在全文的结尾,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
的感受?
学生乙: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女孩冻死了,但谁也不知道她曾经在幻境中看到
过温暖的大火炉
、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和慈爱的奶奶;在幻境中她和奶奶
一起飞向天国,去寻找那再也“没有寒冷
,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生活。把它
放在全文的结尾,使我们感到小女孩死前是那样向往美好的生活
,但她只能在幻
境中看到她想要得到的东西,而结局又是冻死在街头。如此鲜明的对比,更使我们
同情小女孩的不幸遭遇。
学生丙:“她曾经多么幸福”是指她曾经有过的幸福,是指
她擦着火柴时出
现的种种美好的幻想。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她是没有幸福可言的。“走向新年的
幸福中去”,是指在新的一年里她幸福了,这里的“幸福”实际是反语,真正的意
思是死亡。因为她用死
亡摆脱了寒冷、饥饿与痛苦的生活。透过两个“幸福”,
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压抑心头的满腔悲愤,感受
到作者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的
强烈不满。
老师小结:课文没有写小女孩最终
幻想的破灭,而是让小女孩在美好的幻想
中飞走了,这是因为作者实在不忍心让这个有着悲惨遭遇的小女
孩再一次地失望
了。小女孩用美妙的幻想来满足自己对幸福的渴望,但她一次又一次地被拉回到
痛苦的现实生活中,幻境越是美好,越体现出现实的悲凉,越体现出这个黑暗社会
的冷漠无情。最后,作
者让小女孩用死亡来摆脱冷、饿、苦、痛,用死亡来摆脱这
个悲惨
的世界。还有比死更能说明悲惨的吗?这表现出作者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
以及对当时社会黑暗的无情揭
露与控诉。
4、赏析全文。
文章一开始,作者就把一个赤着
脚叫卖的小女孩置于一个又冷又黑、下着雪
的大年夜的典型环境里,这就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之后作
者用实与虚的对比,
交替描写美妙的幻境与残酷的现实,流露出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紧紧牵动着读者的心,并继续关注小女孩的命运;直至最后写小女孩跟奶奶一起飞走了,
交代出小女孩在美妙
的幻觉中“幸福”地死去了。小女孩的生活是这样的痛苦,
小女孩的幻想是这样的美好,小女孩的结局又
是这样的悲惨!字里行间,我们都能
深深地体会到作者压抑在心头的辛酸与悲愤,体会到作者对小女孩悲
惨命运寄予
的深切同情。
5、升华情感。
同学们,
一个有着美好幻想的小女孩,一个想过上幸福生活的小女孩,就这样
悲惨地死去了!当新年的太阳高高地
升起来的时候,小女孩却再也看不到了……
想必同学们的心情都非常沉重,我还看到有的同学眼中闪动着
泪光!今天,我们坐
在明亮的教室里,你们有什么话想对这个小女孩说吗?
教学反思:
1、学生通过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可以让他们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相关背
景
知识,这样更能深刻地体会到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2、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
个环节——课本剧再现故事情节。这一课学生在学
习上并没有什么困难,课后的拓展延伸,不仅能让学生
展开丰富的想象,还能锻炼
说话能力,一举两得。
【篇三】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教学要求:
1、通过卖火柴的小女孩现实生活和幻想的对比,引导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社
会的
冷酷,体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温暖幸福。
2、初步认识童话的'特点,区别课文中事物和联想的不同部分。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给课文段,并能简要复述课文。
4、掌握“哆哆嗦嗦、精
致、蹒跚、简直、奇异”等词语,会用“因为……”“虽
然……但是……”造句。
课前准备:放大的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自学课文、分段、范读课文、读讲第一段。
第二课时:讲读第二段1-4节。
第三课时:讲读第二段5-6节、第三段,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一课我们学到卖火柴的小女孩,三次擦燃了火柴,展开了美妙
的幻想,但每一
次幻想都随着火柴的熄灭而破灭。
(出示图画:在原先已经出示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坐在
墙角擦燃火柴的光圈上
方添上了一个幻想的画面:奶奶微笑着搂着小女孩。)
二、讲读课文第二段第四部分。
你们看:
1.描述:现在夜
已经深了,天还在下着雪,风是这样的尖冷。小女孩还坐
在墙角里,她冷得更厉害了。她在墙上又擦了一
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
照亮了,她仿佛看到了谁?
2.在亮光里,她看到了奶奶叫了起来,她看到奶奶为什么叫起来?她对奶
奶说什么?
3.指名读。
4.奶奶是疼她的亲人,所以一看到奶奶“情不自禁地”,
(读“奶奶”)
在提示语后面的两句话,哪一句是主要的?“急切地”祈求奶奶把她带走,因为
在这儿她再也活不下去了。
现在,假如你们就是小女孩,当那么温和,那么慈祥的奶奶
出现再你的眼前
时,你是怎样的情不自禁地叫起来,又是怎样急切地祈求奶奶把你带走。(通过
担当角色,把学生带人课文描写的情境。)
看图齐读。
三、讲读第二段第五部分。
1.为了把奶奶留住
,她赶紧又擦火柴,这回不是一根,而是一整把,这是
她最后一次擦火柴了。当这次火柴擦亮,她仿佛觉
得怎么样?请你读第三部分。
2.自学,做记号。
Δ提出疑问;
Δ分层次;(第一层:写小女孩擦着了火柴;
第二层:小女孩在幻想中和奶奶飞走了。)
Δ在小女孩的幻想中,奶奶怎么疼她,把主要的动词画下来;(“抱起
来”“搂在怀中”“飞走了”)
3.再想一想,这一节最主要的句子是哪一句?(“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
饿,
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4.奶奶怎么疼她,又怎么飞走,请看图。
(出示幻想画面)
5.现在请你们抓住这几个动词,看着图想象一下,奶
奶见到小孙女会怎么
疼她,先怎样,后怎样,小女孩又会对奶奶诉说什么?
看图、想象、描述。
6、她俩飞到哪儿去,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
的地方去
了。”这是这一节主要的句子,为什么这是主要的?(概括前面节的内容,这是
小女孩
强烈追求的境界。)
(1)比较读:
①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
②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
为什么要先用“三个来强调?
(2)练:我们可以从全篇来看。
小女孩为什么幻想着自己坐在温暖的火炉旁?
为佬幻想着喷香物质基础烤鹅正向她走来?
这是为什么?回答时,注意胙“国为”。
(3)这说明之所以用“没有。没有。也没有
。”强调,是因为她的生活在
极度的寒冷、饥饿和痛苦之中。如果她的生活像我们这样温暖,这样幸福,
她会
不会产生这样强烈的呢?
轻声齐读部分。
7、
指点:结合朗读指导,尽管安徒生爷爷用没有,没有,也没有。来表达
女孩临前的美好幻想,但她真的能
和奶奶飞到那儿去吗?在十九世纪,样的地方,
世界上有吗?在人间,穷人和穷有的孩子,活着就是生活
中有寒冷、饥饿、痛苦;
只有死了,才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因此小女孩飞向那里,实际上是
向死亡走去。朗读时既要把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渴求表达出,又要读出这只不过
是美好的幻想,
把这种凄凉和悲惨读出来。
正如上面的“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用快乐的语气读,吗
?这虽然是小女
孩的幻想,但实际上这“光明是什么?快乐又是什么?”
指点
:光明只不过是那火柴头上燃起的一点微弱光亮,周围依然是一片黑暗,
这快乐只是和已经死去的的奶奶
抱在一起,这又是多么的可怜、可悲,所以不能
用欢快的语调读。
△朗读示范。
速度要慢,因“光明”实际上是黑暗,“快乐”实际上是痛苦。
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意味着起向死亡。理解文章的思想
感情
,读起来就知道该怎样的语句。
△齐读。
△女生齐读。
现在你们懂了吗?三次幻想得样美妙,是为了什么?
特点:越是幻想美妙,越感到现实的悲惨。
段意:美妙的幻想,悲惨的现实。
四、读讲课文第三段。
1、导入:事实正是如此,小女孩冻死了,现在我们看第三段。
2、自己轻轻地读读想想,那是一幅怎样凄惨的画面。
(自学、想象)
3。“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这一句为什么
要重复?想一想,
在旧年的大年夜当富人或富人的孩子在做什么的时候,她冻死了。
谁能说一句话,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当富人的时候”,冻死了,强调
社会的不公平。
4、释疑:她“为什么带着微笑”而小扬科却是“睁着眼睛,眼珠不再动了。”
小扬科被地主管家活活打死,他是含着满腔的仇恨冤屈而死的。而小女孩对
美好
生活的悲惨,写小女孩含笑而死,从里表现了安徒生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和
爱。小女孩死得太惨,她活着
不能得到的,而又是她追求的快乐、幸福,让她在
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幻想中享受一下吧,但这样一写更
感到现实的冷酷,我们读
者更感到小女孩的遭遇是太凄惨了。
但是,当时人们
不理解她。“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他们只知道她穷,她
苦,她冻死了。今天我们理解了,想得很多也
很深,很好。
五、总结全文。
1、学到这里,我们明白了,
这个童话写的是什么事,请用题目做主语,把
句子补充完整。可以加上时间、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卖火柴的小女孩_________。
2、现在我们看一下全文。
因为是冻死,课文中写“冷”得很多,请你从课文找一找含有“冷”的词语
或句子。一起找。板书:
天冷极了
天又黑又冷
小女孩又饿又冷
更冷了
家里和街上一样的冷
一堵又厚又冷的
请用“冷”组词,
然后组成词组,说说小女孩所处的环境。我们可以从天气
说起,先说自己然后说那社会。
寒冷的天气
冰冷的雪地 冷漠的社会
冰冷的寒风 冷酷的世界
指点,深化主题:天气寒冷,雪地冰冷,寒风尖冷,但更冷的是这冷漠的世
界,是这冷酷的社会。
3、现在想一想,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接在上面说的“卖火柴的小
女孩
”——-句子后面,再加一句来提示这个故事的中心,会吗?(揭露了资本
主义社会的黑暗和冷酷)
△从小女孩的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的悲惨遭遇,我自然地想到我国唐代诗人
的两句诗。
提示小黑板: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释:朱门:指做官的有钱的人家。下面的意思懂吗?
这句诗非常着名,它是封建社会贫
富不均的缩影。从卖火柴的小女孩想到这
两句诗,又从这两句诗想到卖火柴的小女孩,说明不仅我国封建
社会是这样,当
时的丹麦王国也是这样。在今天的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的穷苦的大人、小孩正生
活在寒冷、饥饿,和痛苦的人,让全世界的大人、儿童都生活在没有寒冷,没有
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光明
、美好的社会里。
六、简要复述。
明确了中心,要复述课文就容易多了。
要抓最重要的。什么时候,什么人在哪儿,怎么样。主要情节、幻想、幻想
着哪些,结果怎样。
练习:简要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