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8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温柔似野鬼°
842次浏览
2021年01月11日 05:3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动态图片怎么做-励志歌曲排行

2021年1月11日发(作者:崔亮)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8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目标:

1.会认“旧、饿”等9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挣、几、晃、喷”。 会写“柴、冷”等13个字。
能正确书写“火柴、围裙、可怜”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了解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想象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景象并
能理解所表达的愿 望。
3.感受小女孩在面临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时,内心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4.了解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合理想象的写法。
5.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和家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想象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景象并
能理解所表达的愿望。
2.感受小女孩在面临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时,内心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难点
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了解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合理想象的写法。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识字是小学阶段的重点,特别是在中低年级,所 以教师一定要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提高兴趣,学会
方法,能自主地识字,爱上汉字。
会认字中 “蜡、烛”可以通过图片或自己的生活经验识字,“晃、喷、划”可以通过动作和组词去
呈现。“燃、焰 、烛”可以通过偏旁理解意思。多音字“几”可以借助图片,如出示三张茶几的图片,
指出“茶几”的“ 几”的读音,并明确“几张”中的“几”表示询问数量多少。其次,还可以利用字源
识字理解“烛、富” 的意思,这种识字方法形式活泼,学生更愿意接受,最重要的是,可以了解汉字的
起源,帮助学生了解构 字的依据,识记的效果也会更好。此外,识字教学中最常用的还有情景识字法,
给会认字组词,放到情景 中帮助学生去理解,如“旧衣服、财富、卷尺”等。

1


会写字教 学主要指导学生对汉字笔画的起落避让、间架结构的合理安排,促使学生对汉字的笔划、
结构形成正确的 视觉印象,变抽象为具体,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在指导之前,先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
的汉字很重要,看 每个字的占格情况,再进行指导。最后作出评价并鼓励学生,激发他们书写的兴趣。
2.课文朗读 < br>本文朗读的基本语调应低沉、缓慢,在具体朗读时还要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适当变换语速和语
气。想象卖火柴的小女孩所处的环境,体会小女孩心情的细微变化,还要考虑作者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既 要读出对小女孩的同情,又要走进她的内心世界。
学前准备:
1.预习提纲
(1)通过查阅字典等方法认识本课多音字“挣、几、晃、喷”的读音。
(2)运用自己熟悉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
(3)搜集作者安徒生的简介,对作者有个简单的了解。
(4)初读课文,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通顺。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旧、饿”等9个生字,正确认 读多音字“挣、几、晃、喷”。会写“柴、冷”等13个字。
能正确书写“火柴、围裙、可怜、哪怕、暖 和”等17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找出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
教学过程:
一、观看动画,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生:喜欢)因为 童话故事形式活泼、想象丰富,所
以老师也喜欢。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视频吧。
2.课件播放《卖火柴的小女孩》动画片段。(播放课文动画,大概2分钟)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
(板书:卖火柴的小女孩)(出示课文情景图)

2


4.作者简介。
课件出示:
安徒生(1805—1875),出生 于丹麦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
的影响,安徒生从小热爱文学,通过 刻苦学习,成为了著名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代
表作有《坚定的锡兵》《海的女儿》《 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在文中圈出生字,并注音。
2.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3.课文比较长,段落比较多,认真读课文,标出每个自然段的序号。
4.找出文中的小女孩总共擦燃了几次火柴。
5.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2.检查认字情况。
(1)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2)指名在全 班说一说。(方法有:加一加、减一减、归类识字等。如“焰、烛、燃”,偏旁都是
“火”,表示都和火 有关系。)
3.指名找出课文中带有多音字“挣、几、晃、喷”的句子读一读。
课件出示:
1.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2.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

3.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

4.我知道,火柴一灭, 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

见的!
师:认真读这几句话,读准这几个多音字在本课中的读音。你知道这几个多音字的其他读音吗?
生1:我知道,第3句话中的“晃”读作“huǎnɡ”,它的另一个读音是“huànɡ”,可以组词为晃< br>动。
生2:对,我也知道第2句中“几乎”的“几”读“jī”。
生3:我发现第3句中也有一个“几”,这个字在句中读“jǐ”。哈哈,我很细心吧!

3


生4:第4句中的“喷”读“pèn”,它的另一个读音是“pēn”,我会组词喷水。
生5:第1句中的“挣”读作“zhènɡ”,它的另一个读音是“zhēnɡ”,可以组词为挣扎。
师:你们说得真好,可以看出你们平时都很注意积累知识,加油。
4.小练笔。
课件出示:
给加点的多音字注音。
1.家具城里的茶几( )太多了,大概有几( )十个,我都挑花眼了。
..
2.一阵风吹来,明晃( )晃的烛光轻轻地晃( )动了起来。
..
3.看见桌上喷( )香的奶酪,小熊的口水都快要喷( )出来了。
..


5.指导书写会写字。
(1)从结构、笔画方面重点指导:
柴:上下同宽,书写时注意下部“木”的横要长一些,撇、捺要写舒展。
怜: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最后一笔的点不要漏掉。
焰:左窄右宽,“臼”中间的两横不要连在一起。
(2)从字源、字义方面指导:
柴:篆文=(此,踩在脚下)+(木头),表示踩在脚下的木头。
富:金文=(宀,房屋)+(酉,酒坛),形容家境富裕,有余粮酿酒。
师:用多种方法记忆、理解生字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学生中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书写不正
确的地方,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三、再读课文,初识文意。
1.按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简要概括文章大意。
第一部分(1~4):大年夜里,一个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
第二部分(5~9):写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表达了小女孩的愿望和愿望的破灭。
第三部分(10~11):小女孩冻死在了大年夜。
2.指导朗读课文。

4


教师指导:童话故事要用不同的语气、语速、语调去读。在朗读课文对环境 的描写时,语调应低
沉、缓慢,读出对小女孩的同情。在朗读小女孩的幻想时,要读出小女孩对美好幸福 生活的向往,语调
略微上扬,但不要过高。读小女孩的结局时,语速缓慢,语气沉重,充满悲伤。
设计意图:
本文是一篇非常著名的童话,有很生动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划分段 落,使学生逐步
学会运用段意综合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用不同的语气朗读课文,更容易让学生理解童 话故事中人物
的悲惨命运。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幻象并能理解所表达的愿望。
2.感受小女孩在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中,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3.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合理想象的写法。
4.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和家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四张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图片。(一张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在 大街上走着的图片,一张是小女孩
擦燃第一根火柴看到的情景图,一张是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奶奶的情景 图,一张是小女孩冻死在大街上
的图片)
2.师:在这个漂亮的小女孩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
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先感知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化抽象为具 体,有效地吸引
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精读课文,品味感悟。
1.学习第1~4自然段。
(1)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课件出示:
读一 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每年的大年夜,我们都会在家里和家人一起高高兴兴地吃团圆饭,而文
中的小女 孩在大年夜的大街上干什么?天气是怎样的?从这个自然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5


(2)小组交流汇报。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 —大年夜。在这个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
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生1:从第1自 然段的描述中,我知道当时的天气很寒冷,天又快黑了。这个时候每个人都会在自己
温暖的家中吃饭,但 小女孩还光着脚在大街上走着。
生2:读着第1自然段,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小女孩可怜的模样,让人十分心疼。
(3)指名 朗读第2~4自然段,在这三个自然段中,有个关键词——可怜,你从哪里可以看出这个
小女孩可怜?
课件出示:
1.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 )描写
2.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 )描写
3.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 ( )描写
师:这几句话分别从什么方面描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仔细阅读,把描写方法写在括号中。
预设:这几句话描写了小女孩的外貌、动作,写出了小女孩饥寒交迫的处境,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2.学习第5~9自然段。
(1)第一次擦燃火柴:
课件出示:
①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后看到了什么?她为什么会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这样的景象?
②第5自然段一共有几个感叹句?感叹句的运用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
生1:擦燃火柴后,小女孩看到了火炉,因为她太冷了,太渴望温暖了。
生2:这段话中有5个感叹句,写出了小女孩对温暖的渴望,表达的感情很强烈。
师:感叹句 能够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情感。朗读这一自然段的时候,要读出小女孩对美好幸福生
活的向往,语调略 微上扬,但不要过高。
(2)自由朗读第6~9自然段,谁来说一说:小女孩又擦燃了几次火柴?分别 看到了什么?为什么
会看到这些幻象?
课件出示:

第二次

看到的幻象

原因
6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生1:通过朗读课文,我知道小女孩又擦燃了四次火柴,一共擦燃了五次火柴。
生2:第二次 ,她看到了烧鹅,因为可怜的小女孩太饿了。如果当时我在场该多好啊,我会把自己的
好吃的都送给她。
生3:第三次,她看到了圣诞树。大年夜是一个全家团圆的日子,她多么渴望家的温暖啊,所以小女孩看到的幻象是圣诞树。
生4:第四次,小女孩看到了她的奶奶。她的奶奶已经去世了,奶奶是唯 一疼爱她的人,所以小女孩
看到了奶奶。
生5:第五次,小女孩擦燃了一大把火柴,是想把奶奶留住。
(3)奶奶抱起小女孩是什么意思?哪里是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
预设: 奶奶抱起小女孩,预示着小女孩已经冻死了。死亡对于这个可怜的小女孩来说就是一种解
脱,她再也不会 感到寒冷和饥饿。
师:三个“没有”间接地写出了小女孩生活的世界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揭示了当 时残酷的社会
现实。在今天的社会中,再也没有这样悲惨的事情发生,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幸福的生 活。
3.学习第10~11自然段。
想一想:小女孩为什么死后带着微笑?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两个“幸福”是什么意思?
小组讨论后回答。
预设:小女孩带着微笑死去了,因为她在死前看到了那么多美丽的幻象。小 女孩死前是在美丽的幻
境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面的“幸福”是说小女孩死了之后,就没有了寒冷 、饥饿、痛苦,彻底
“幸福”了。
4.课文学完了,这个故事很感人,更让人唏嘘伤感,回家后,大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吧。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的内容读起来让人心情很沉重,通过五次擦燃火柴,小女孩看到了美丽的 幻象,因为冷才
出现火炉,因为饿才出现烤鹅,因为孤独才出现圣诞树和奶奶,这些幻象都随火柴的熄灭 而消失,使本
来就痛苦的小女孩更加痛苦。这一部分主要写小女孩的五次幻想和产生这些幻想的原因,反 映了小女孩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表现了小女孩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借助图片和朗读,随着每一次火 柴的擦
燃,更加深了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再用回家讲故事的方法,促进学生对语言的内化和转化。

7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主要抓住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的情节,想象小女孩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
种 幻象,从而感受小女孩的可怜和悲惨。领悟作者基于现实生活进行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再加上当堂
朗读 ,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惨的同时,让这些身处幸福之中的学生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努力
读书。
不足之处:
学生的朗读水平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在朗读时不能准确读出文字表达的情感, 不能做到有轻有
重,没注意到停顿和整篇课文的朗读基调。
教学建议:
在平时的教 学中多加强朗读训练,注重语感训练,课余时间让学生多听课文录音朗读,提高朗读水
平。



8

流浪狗之家-马奔腾


重要人物-密密麻麻造句


钓鱼攻击-驾照理论考试试题


如何写好软文-李商隐的无题


家人的爱-小学美术说课稿


梅县客家山歌-经典散文诗


给小家伙们乐一乐-核舟记原文及翻译


丽江概况-黄太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