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设计

玛丽莲梦兔
896次浏览
2021年01月11日 05:4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周公解梦梦见鱼-圣经歌曲

2021年1月11日发(作者:董学源)



8 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阅读是个性化 的行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
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 。所以,本教案主张“以人为本,以
学定教”,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体验,在合作中交流,让学生 更多地直接
接触语文材料,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同时穿插师生对话、生生对
话。 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感受、体会、领悟、运用语言,重视学生的读、说,
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让课 堂成为学生的课堂,教师成为参与者、引导者,甚
至是参观者,真正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人文精 神。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准备课文插图。
学生准备:搜集安徒生的作品和名言。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激趣: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指名回答)
2.导入: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 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她在这一
天却有家难回,只能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她就是——卖火柴 的小女孩。(板书
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3.质疑:读了这个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小女孩为什么有家难回?小
女孩为什么卖火柴?这是个怎样的小女孩?在小女孩的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 ?)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创设情境,从孩子们的切身体验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遭
遇对比来引入 ,让学生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从而为学习本文奠定了情感基调,
引发了学生的疑问,激发了学生读书 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引导自学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想一想: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她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2.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读文自学。
3.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 体,充分相信学生,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让学生自
主探究,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自主 读文、识字,能更好把握课
文内容,使情感、情绪融入课文。
三、集中交流,汇报自学
1.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饿、燃、烛、诉、柴”,指名读,纠正读音。
(2)出示多音字“挣、几、晃、喷”,引导学生读一读本课的音及词,再查找
工具书,掌握其他读音 ,并组词。
(3)指导书写。
①说说自己认为哪个字在书写时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或者自己在写
哪个字的时候有困难。
②重点指导“饿、裙、焰、诉、离”,尤其是“焰”字的笔顺。
(4)指名再读生字并扩词。
(5)出示词语表中的词语,多种方式读一读。
2.这是个怎样的小女孩?
课件出示:__________小女孩。
预设:可怜的、寒冷的、饥饿的、没有快乐的、没有人爱的。
3.这个可怜的小女孩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1)课件出示:课文先讲________ ______;接着讲__________;最后讲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指名汇报,教师引导总结:
课文先讲大年夜的晚上,一个赤着脚的小女孩在大街上卖火柴;接着讲小女


< br>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
最后讲小女孩被 冻死了。
4.尝试分段。
(1)提示:按“卖火柴——擦燃火柴——冻死”这样的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
分成三部分。
(2)指名汇报。
课件出示: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10、11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 过师生交流,检验学生初读课文、自学字词这一环节的完成情
况,同时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整体脉络,为 进一步学习做铺垫。
四、品读课文,感受可怜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1~4自然段,画出课文具体写小女孩很可怜的句
子。
(2)多读几遍所画的句子,想象自己感受到了什么。在旁边作批注。
2.小组交流学习。(教师巡堂,随机点拨)
3.展示学习成果。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关键句子体会小女孩的可怜。
句1: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引导学生抓住“又冷又黑”“赤着脚”来理解。
句2: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引导学生抓住“赤着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来理解。
句3: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引导学生抓住“又冷又饿”“哆哆嗦嗦”来理解。
句4: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
引导学生抓住“蜷着腿缩成一团”来理解。



4.小结:刚才,我们 从小女孩的冷、饿、无人疼爱体会到她很可怜。这些
是书里清清楚楚写出来的,一看便懂。可是书里还有 间接写出来的,实际上也能
说明小女孩很可怜。
句1: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①这句话写了什么?(拖鞋大)
②哪里写出拖鞋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③能联系上下文来体会这句话的意思吗?
④小结:小女孩在这么冷的天穿着大拖鞋也没人同情、关心,这个社会多么
冷漠啊!
句2:雪花落在她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
过她没注意这些。
①这句话写了什么?“这些”指的是哪些?
②小女孩为什么没注意这些?
③小结: 小女孩还是个孩子,当然希望在大年夜拥有和其他孩子一样的欢乐,
而现在的她却流浪街头,叫卖火柴, 多可怜啊!
④导学:可怜的小女孩这么冷,这么饿,她为什么不回家呢?
预设:她没卖掉一根火柴,爸爸会打她的。(家里没有爱)家里跟街上一样冷。
设计意图:以 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对语言的自我感悟,引导学生抓住文中
的关键语句畅谈体会,感悟小女孩生活的穷 苦及命运的悲惨。在有感情的朗读中
体会作者流露在其中的情感。
五、回归整体,再次质疑
1.出示图片,训练说话。
(1)这幅画画的就是这个穷苦可怜的小女孩。它把我们带到了遥 远的丹麦——
安徒生的故乡。你们看,远处的楼房灯火通明,人们都在自己温暖的家里,然而
这 个可怜的小女孩却怎样呢?
(2)学生口述。
2.可怜的小女孩,她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呢 ?(冻死了)是啊,在资本主义
社会里,这就是穷苦孩子必然的结局。(出示插图)



3.引导学生仔细看图,看看小女孩死时的神态是怎样的。
课件出示: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4.你又产生了什么疑问?下节课我们再来解决。
引导学生抓住句子的言外之意质疑:为什么这个可怜的小女孩会带
着微笑死去呢?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问题永远来自学生,这一部分的设计充
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在体会小女孩可 怜的基础上让学生提问,培养了孩子们
的思维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发质疑
1.复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 (课件出
示:__________的小女孩,指名回答。)
预设:可怜的小女孩。
2.可怜的小女孩,她最后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冻死了)但是她在死前的
神情却给我们带来了怎样 的疑惑?(小女孩为什么会带着微笑死去呢?)
课件出示: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3.激趣:在别人 幸福地欢度新年的时候,小女孩却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
是多么悲惨,然而她的嘴上却带着微笑,这是 为什么呢?其实,文中有一句话已
经给出了答案,你能找到吗?(课件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 么美丽的
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4.引导质疑: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为什么 会看到?是怎样看到的?两
个“幸福”有什么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设计意图:教 师运用谈话式教学,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目的是渲染情境,开
启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 学生主动进行探究。
二、引导探究,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读第5~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分别看到了
哪些东西? 为什么会看到这些东西?
引导学生了解:小女孩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是种种幻象。
(2)先在文中圈圈画画,写写批注,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表格。
擦燃火柴 看到的东西 为什么看到 她渴望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2.学生读文自学。
3.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4.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汇报,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从整体着手,引导学生自主合作 探究,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全
面提高语文素养。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来寻找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的美妙幻 象,进
而体会小女孩的悲惨遭遇。深化了孩子的认识,勾起他们情感深处的同情,激起
对残酷社 会现实的不满。
三、品读句子,感悟幸福
1.教师出示句子,引读。
(1)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女孩那美丽的幻象中,当小女孩冷得蜷缩成一团的时
候,她看到了——
(生齐读)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
铜把手,烧得旺旺 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2)当小女孩饥饿的时候,她看到了——
(生齐读)桌上铺 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
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 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
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3)当小女孩渴望得到礼物的时候,她看到了——
(生齐读)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 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
还要美。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 画片,跟挂
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
(4)当小女孩想起唯一疼她的奶奶的时候,她看到了——
(生齐读)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 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
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5)当小女孩想把奶奶留住的时候,她看到了——
(生齐读)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 ,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
搂在怀里。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 ,没有饥饿,
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2.如果此时你就是卖火柴的小女孩,你感受到了什么?(满足、快乐、幸福)
设计意图:让 学生身临其境,感悟幻象的美好,并紧扣对幻象具体描述的句
子,加深学生的感受。力求朗读训练到位, 教师从旁边点拨,突出“美好”。所
体会的幻象越美好,对比结果则越凄惨,为后面的比较奠定基础。
四、深情朗读,体会现实
1.但是小女孩真的满足、快乐、幸福吗?
2.出示句子,师生对读。
教师在激情引读的同时要适时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1)如果你就是小女孩,当你在寒冷中,把脚伸向火炉的时候,等待你的却
是——
(生读)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
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 了的火柴梗。
(2)如果你就是小女孩,当你在万分饥饿中,把手伸向烤鹅的时候,等待你
的却是——
(生读)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3)如果你就是小女孩,当你把手伸向渴望的礼物的时候,等待你的却是——



(生读)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
空中闪烁的星星。
3.通过读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现实的残酷与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4.比较体会。
(1)出示句子,学生自读。
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 柴里抽出一
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
起来 了,冒出火焰来了!
她又擦了一根。
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2)你 体会到了什么?(小女孩由开始的不敢到敢,从抽出一根到后来的擦
着了一大把,表现出她对美好生活的 迫切渴望。)
5.出示句子: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
没有 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引导学生思考:
(1)这种渴望实现了吗?(没有)
(2)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小女孩死了)
(3)小女孩为什么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了?小女孩活着会怎
样?
设计 意图:教师是帮扶兼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小女孩的美好幻象,
并反思产生幻象的原因,学生在 老师的引导下,有目的、有策略地进行合作探究,
再大胆地交流自己读文的见解,达到自由表达感悟,真 正领会文本内涵的目的。
同时,教师狠抓朗读,学生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充满了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
五、深悟幸福,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 么幸福,
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引导学生谈谈对两个“幸福”的理解。
2.学生谈读后的感受。
3.写几句话送给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
4.课后读一读《安徒生童话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的解读感悟和对比,进行结尾练笔,学
生有感而发,有话可写,读写 结合,相得益彰。这样的练笔对培养学生的读书能
力和写作能力大有益处,既可以深化文本,又可以提高 学生的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创设情境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推动教学活动向纵深发
展。因此在课堂中, 努力创设情境,精心设计开课导语,从学生熟悉的大年夜引
入,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度过的,与小女孩 还在大街上卖火柴进行对比,把学
生带到课文的情境中来。
2.以学生为主体,与文本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
引导者。因此,教学 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 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在实
践中学习。在教学时,能够引导学生一次次地与文本对话,领悟课文的 内涵,感
受到小女孩的悲惨。学生在一次次地与文本的对话中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一
次次从 美妙的幻象回到痛苦的现实生活中,深刻体会到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命



运。

杜甫的春望-谜语大会


花旗参乌鸡汤-江村


吃小鱼-生写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二月二的习俗


高空作业安全措施-礼炮声音


神州视景-中西文化的差异


英语散文-转正申请书格式


幅的组词-如同悲伤被下载了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