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及全册教案每课全部教学反思
不苟言笑什么意思-如今的社会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及全
册教案下载每课全部教学反思
X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东街小学数学组
为了推进新课程的深入实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我县继续开展了深度解读教材活动,根据上级要求和我校
实际安排了各级名师、教学骨干和熟悉北师大版 1-12 册数
学教材的教师共同研究,科学运用教材,分享解读教材过
程中彼此的困惑与经验,并按时上交了各项资料。具体分
为四个小组:第一小组组长张伶俐第二小组组长付
艳第三
小组组长杨红霞第四小组组长且 敏
一、本册教材的整体介绍
本册教材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的基本理念与具体内容目标为依据来编写,体现了新世纪
《义务教育课堂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教材编写的知识思
想。本册教材力求体现整套教材的基本特点,重视学生的
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
主线呈现学习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
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
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注重学生的
数感、空间观念
、统计观念等的发展;避免程式化地叙述
“算理”和死套题型地进行操练。下面我就针对
各单元的
具体内容谈一些我们的教学建议:
二、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
数与代数
1.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学生将经历收集
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
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
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
正确读写;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用万、亿为单位
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近似数,能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
对大数进行估计。
2.
第三单元“乘法”。学生将掌握两、三位数乘法的
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
问题;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并能进行估计;掌握计算器
的使用方法,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认识加法、
乘法运算律。
3.
第五单元“除法”。学生将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
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
正确的计算;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
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探索商不
变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运用发现的规
律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体会中括号的应用在计算中的必
要性,并能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
混合运算。
4.
第七单元“生活中负数”。学生将了解负数在日常
生活中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线与角”。学生将能识别线段、射线和
与直线,会用字母表示线段、射线和直线;认识平面上的
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垂线;知道两点确
定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认识平角、周
角;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
2.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学生将经历把一个简单
图形经过变换来制作美丽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
简单图形旋转
90°;能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变换的操作活
动,说出图形变换中的平移或旋转过程。
3.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学生将能在具体的情境
中,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
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学生将体会统计图中 1 格表示多个
单位的必要性,并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折
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将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
图,并能从折线统计图上预测事物变化的趋势。
综合运用
“走进大自然”和“数据告诉我”这两个综合运用活
动,鼓励学生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信心,积累解
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逐
步理解数学在实践中的作用。
整理与复习
教材安排了两个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改变单纯做
题的模式,注重发展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促进学生形成
自己的知识结构。每个整理与复习都分成三部分:对所学
内容的整理,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和一些练习题。
“你学到了什么”这个栏目,目的是激励学生对学过
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能运用列表或采用其他的形式对
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
“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问题”,目的是培育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
决问题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顾在学习过程中
自己的体会与进步。
三、各单元的重难点及教学建议
第一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
(一)单元重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
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
表示大数。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
活中的作用,能根据实际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二)教学建议:
建议一:提供素材,让学生经历直观、生动形象的
“数一数”活动,体会大数的意义。
举例:数到进位的时候教师要进行追问,让学生明确
什么时候要进位,再让学生连起来数一数。如当学生数到
九万时,教师可以提出再加上一万是多少?加深学生对计
数单位之间关系的理解,直观感受计数单位的大小。另外,
还要多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数一数,加深对“满十
进一”的印象。
建议二:经历收集,处理数据的过程,引出大数的读
写方法。
(1)P6 大数的读写,要与数位顺序表结合进行,以增
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教学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
大数的读和写,而不是死记硬背几条“读法”和“写法”。
在学生充分体会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
读数和写数的方法。
(2)注意:“中间,末尾有 0
的数”的读写相对难一
些,应重点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读数写数实践中体会方法,
同时安排一些有对比性的针对练习。
建议三:利用知识的迁移来学习新知。
举例一:P9
学生对于数的大小比较学生并不陌生。教
学时,先让学生复习旧知,如比较:
45000,8000,45600,这三个数的大小。在此基础上,进
一步让学生回顾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进而让学生
迁移到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利用知识的迁移来学习,培
养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训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举例二:数据改写时要让学生明白数据的改写是对数
据表示形式的变化,它的大小并没有发生变化。而且要向
学生说明改写后为什么要写计数单位:如 9600000 等于 960
万。等号左边的数是以“一”为单位,一般以“一”为单
位就不写计数单位,而等号右边的是以“万”为单位,如
果不写那么就会变成以“一”为单位,两者相差太大。
建议四:结合情境,体会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区别,掌
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1)这部分内容的两个情境可以让学生自己看,并讨
论为什么会形成这些近似数;接着举例说一说生活中的近
似数。体会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区别,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以四舍五入法为主)。
(2)教学时,要把近似数和数的改写区别开来,强化
这方面的训练,同时补充一些与求近似数意思一样的词语:
精确到…保留到…..等。
第二单元
线与角
(一)单元教学重点:。
1.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
2.会用量角器量角,会画指定度数的角。
(二)教学建议:
建议一:弄清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
知道线段是射线的一部份,射线又是直线的一部份,
但只有线段与线段才能比较长短,由于射线和直线无法度
量,线段与射线、直线不能比较长短。
建议二:关于读、画角的一些细节问题的处理。
(1)使用三角板画特殊角时,导致角不尖的小问题,
注意方法指导。利用三角板拼角时,应留下画角的痕迹。
(2)学生读角度数时内外圈不分,将度数读成补角度
数。可结合所读之角是钝角还是锐角来确定。
建议三:通过具体感知,拓展知识。
(1)
两点间的无数连线中线段最短。
过直线外一点向这条直线引出的线段中垂线
(2)
段最短。
(3)
平行线间的垂线段处处相等。
《走进大自然》教学建议:
综合实践,尤其是《走进大自然》这一部分的教学内
容,是最能体现教学大纲中“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
生活”这一理念的。因此,在教学此节内容时,教师要懂
得放手,放手让
学生去尝试描述、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方法,
展示自己的见解。有条件应该尽可能地带孩子
到实际的生
活中去;条件不成熟的教师也应该尽可能地创设相应的情
景(可以是谈话式,可以是挂图式,也可以是幻灯片……),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感受生活对于数学的重要
意义。
对于每个小节的知识在复习后应归纳出知识点,便于
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1.大数的读写知识
2.平行线、垂直线的定义、画法及生活中的应用,应
展示学生找出的
生活中的相关线。
3.角的度量与画法
第三单元 乘 法
(一)教学重点: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
方法,能正确计算,
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归纳一些结算的方法,并灵活运用。
3.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
规律。
4.探索、发现乘法、加法运算律。
(二)教学建议:
建议一:在情境活动中,通过算法多样化掌握乘法的
竖式计算方法。
(1)
P23“卫星运行时间”出示情境后,学生独
立列出算式后让学生估一
估,再计算,鼓励学生用更多的方法。
(2)
在“两位数乘三位数”竖式计算时,应注意
末尾有 0
的竖式的特殊
写法和中间有 0 的竖式计算的强化训练。
(3)
应用题的处理要结合乘法意义进行。强化数
量关系:每份数×份数=
总数
建议二:引导学生归纳估算的方法。
(1)引导学生归纳估算的方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
教学时可利用乘法
意义引导学生以部分估整体,由小见大,由少见多。
P36 第 2
题的数据基本都在 200 附近,以 200 为标准,
就能知道 10
天的
营业额。也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如何进行估
计?”“根据是什么?”
P38 第 3
题是对估计方法的应用,引导学生用不同的估
计方法进行判断。
P38 第 4 题注意引导学生从图中获取数学信息,可根据
实际情况教会学生用竖式计算时间的方法。
P37
本题是一个综合练习,包含了多个数学模型如:路
程、速度、时间,
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还涉及到估算方法,教学中可
以逐步出现问题以减轻估计的难度。要充分重视,引导学
生理清数量关系。
建议三: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
(1)探索与发现(一)要求学生会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引导学生在探索的基础上发现和表述规律,培养学生静心
观察,善于比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关于运算定律的教学要结合简算意识的培养进行,
教学前学生应对
25
×2,25×4,25×8,125×8
等熟记于心。其次,运算
定律的教学要从乘法意义着手,强化字母模型记忆,并用
模型解决问题。
注意:乘法分配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建议一定要
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归纳规律这
一探索过程,在实际情境中理解算理,在运用过程中说算
理。
整理和复习(一)
教学建议:
1.在开始教学时,先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从第一单元
开始翻翻数学书,对
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在草稿本
上写一写知识线索。
2.教师通过听取学生的汇报将知识线索比较有条理地
板书在黑板上,帮助学生理出知识线索,更有利于学生知
识的掌握,从而形成知识网络,将知识纳入学生的知识系
统。
3.教师还要结合前面教学中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
况,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有重点地加以复习。
第四单元
图形的变换
(一)教学重点:平移和旋转的要素
(二)教学建议:
建议一: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图形变换的过程。
(1)
教材第 54 页风车旋转图,体会图形变换的
特点,教师边演示边归纳
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度数。
(2)
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可以
让学生课前准备一些小学具进行实际的操作,再在方格纸
上试一试,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建议二:注意处理习题的层次。
如:教材第 55 页说一说第 1
题是解决旋转中心的问题,
让学生知道无论旋转多少度,中心点也不会改变位置。第
2
题的前两道小题重点解决方向问题,第 3
小题重点解决度
数问题,几道习题层次清晰,最好不要轻易改动。
建议三:鼓励学生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
这一单元结束后,可组织一次图案设计小报展来巩固
学生对平移、旋转知识学习的掌握,提高学习兴趣,发展
空间观念。
第五单元
除法
(一)教学重点
1.能正确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2.理解和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3.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教学建议:
建议一:在具体的探索过程中归纳计算方法。
举例一:P59《买文具》是后面两位数除三位数的基础,
此处教学时即提倡算法多样化,重点要会用竖式计算,而
且注意商的定位,并作强化训练。
举例二:P61 练一练第 1
题“括号里最大能填几”把此
类题作为学生试商的基础,要长期训练。
举例三:P62“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教学不能与乘法
意义分隔开,一定要牢记模型。
建议二:具体情境中提高估算能力。
(1)本单元中,基本上在每个运算前都安排了估一估
的要求,目的是加
强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
估算方法去进行检验的能力。
(2)
P73《国家体育场》教学也是估算意识的培
养,运用“身边”熟悉的
事物去“刻画”一个较大的数,发展学生的数感,要
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感悟。
(3)
注意:“试商”方法有很多种,但教师要侧
重一种进行强化训练,而
且要长期坚持。
建议三:在计算过程中发现规律。
(1)“商不变的规律”通过对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推
理发现规律。可补充教学:商不变,但余数发生变化的情
况。
(2)《中括号》教学要强化运算顺序的训练,并根据
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讲评、指导和交流。
第六单元
方向与位置
(一)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
1.
置。
2.
通过具体的情境,理解方向、距离两个条件对
确定位置的作用,并根据
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 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二)教学建议:
1.要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
作用。“数对”的表示方法一般习惯于先表示横的方向,后
表示纵的方向。
2.明确方向与位置是相对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是沿
着顺时针的方向旋转的。
3.在处理练习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先标出方向,画上
箭头然后再对应去找具体的位置。
第七单元 生活中的负数
(一).教学重难点:
1.了解日常生活中负数的意义、表示方法,会用负数
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
的问题。
2. 知道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二)教学建议:
1.结合生活实际弄清负数的表示方法,以及负数表示
的意义。
2.让学生理解负数是越接近
0,这个数越大,正数是
越接近
0,这个数越小。可通过具体的量如温度或数轴帮助
学生理解。
3.关于练习设计。
①两个数相差几的练习。如:如-7
和-2,-7 距离 0 有
7 格,而-2 距离 0 有 2
格,所以-7<-2,并且-7 比-2 小
5。结合数轴让学生说一说;
②一个人从“3”向东行 7
米,再向西行 4 米,这个人
现在在什么位置。进一步巩固负数的知识和实际应用。
整理与复习(二)
建议一:
让学生通过回忆,讨论与交流,让学生将图形变换,
除法,方向与位置,生活中的负数这四个单元知识进行归
纳,梳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
理解。
建议二:
在处理第一题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说
一说表中的正数与负数所表示的数量,再组织学生进行全
班交流。第三题第(1)小题,先指导学生明确画旋转 90 度后
的图形是围绕哪一点旋转的,再让学生独立操作,画出旋
转后的图形。第(2)小题先让学生认识,在画之前,应先
确定原来图形中的某一点或某条线段为参考对象,然后确
定其它点或线段的平移,最后让学生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第八单元
统计
(一)教学重点:
1.经历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 格代表多个
单位),认识折线统计图。
3.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
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二)教学建议:
建议一:学前准备要充分。
(1)为了让每个学生都经历数据的收集过程,尽量安
排“栽蒜苗”这一实践活动,并对学生活动进行指导。如:
分组安排,怎样栽蒜苗,怎样测量蒜苗高度,怎样记录测
量数据(四舍五入取整厘米数),以及记录自己的一些活动
感受等。
(2)课前交流各自数据的收集过程,讨论数据的收集方
法。在对小组中每个人第
15 天的蒜苗高度的对比中,讨论
数据描述的方法。如:学生会觉得填入统计表比语言描述
直观,也会发现统计图比统计表更能直观表示小组同学蒜
苗第 15
天的高度。让学生在对比交流中发现统计图的价值。
建议二:制造矛盾,引出一格表示多个单位制作统计
图的必要性。
在绘制统计图时,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一格表
示一个单位),先让学生画统计图,在此过程中发现格子不
够画。再引导
学生讨论怎么解决不够画的问题。引出对一
格表示多个单位制作统计图的教学。一格具体
表示多少个
单位合适,要让学生根据统计数据的特点来选择,具体看
这组数据最大是几,最小是几,横轴纵轴各有几个格子,
这样来确定一格表示的单位。
建议三:在练习中注重引导学生对统计图表进行分析,
鼓励学生尽可能多的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建议四:通过数据的统计和统计图的比较,理解条形
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共同点和区别。
建议五:统计图的画法指导。重点对找点的方法进行
指导。在描点前先看清横轴和纵轴各表示什么,再看清一
格表示的是几个单位,再画出统计图。
《数据告诉我》教学建议:
建议一: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如可以在网络上搜索,
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从报纸杂志上摘录信息或是实地调查。
建议二: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数学问题。所以课
前对大数、乘除法运算,统计知识进行复习是必要。在解
决问题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不能让学生一味的
独立解决。
建议三:注重对数据告诉你的信息的分析,对学生进
行环保、节约用水等德育教育。以及通过数据感受到生活
的变化,科技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