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编排 ——以北师大版为例
360wifi怎么用-赵普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编排
——以北师大版为例
【摘 要】小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阶段,小学语文教材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主要载
体。中国古代文学作
品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
要平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选编
对语文教材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为研究对象
,论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在该教科书中的主要分
类和编排特点、对小学生的培养意义等,并提出有针对性
的建议,为教材编排和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古代文学作品;编排;语文教科书;小学
一、概念界定
(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概念界定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它的根基就立足于先秦时代,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先秦文学
是先秦文化的产物,此时虽然还没有明确
的文学自觉意识,却有蕴含丰富、形式精致的文学作品,它体
[1]
现了这一时期文化的精神
特征,并在观念和形式上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学传统”。
“清代文学一般认为有初、中、晚之分。清
代初期大致指顺治、康熙、雍正年间。中期指乾隆、嘉
庆及道光二十年(1840)以前。晚期则指鸦片
战争之后至清朝灭亡的时期。清朝晚期的文学一般认为已
[2]
属近代文学的范畴。”
“从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的80年间,是中国历史的近代史阶段。这一[3]
时期的文学,通称近代文学。”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即指从先秦至1840年时期内的文学作品。
(二)语文教科书概念界定
语文教材有泛指、特指、专指之分。泛指性语文教材是指对人的语
言文字修养产生影响的一切书面
的、非书面的语言材料。特指性语文教材是指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
写的、供语文教学中师生使用
的教材汇总。专指性语文教材是指依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制的,通
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
会审定或审查通过的,供语文教师在课堂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母语的文本材料
,即通常所说的语文教科
[4]
书。
本论文是对语文教材的专指性概念,即语文教科书的研究。
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在教科书中的编排概况
(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在教科书中的编排类型及统计
1.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在教科书中的编排类型
在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编排类型主要有三种。
一种是古诗选篇。
选编到小学语文教材里的中国古代诗歌统称为“古诗”。一种是节选自中国古代
散文或中国古代小说的历
史故事,这一种选文以故事的形式编排。“以一定史料为依据编写的故事称为
[5]
历史故事。
”一种是节选自中国古代散文或作家个人文集的寓言。“寓言,是一种寄托着教训和哲理
的简短故事„„
寓言是文学领域的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学样式,它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来阐发人生哲
[6]
理
、寄托道德训诫。” 寓言也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
以选篇或节选的形式编入北师大版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数量最多的是古诗(详
1
见表3-1),其次是历史故事(详见表3-2),再次是寓言(详见表3-3)。
2.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在教科书中的编排类型统计
表2-1: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在教科书中的编排类型统计
分类
数量
古诗
94
历史故事
12
总计:117
注:“古代写景散文”为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奇观”中的《浙江之潮》(作者:周密)
寓言
10
古代写景散文
1
(二)各学段编排情况
表2-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在各学段的类型编排统计
分类
年段
第一年段
第二年段
第三年段
古诗
25
37
32
历史故事
1
6
5
寓言
1
2
7
古代写景
散文
1
总计
27
45
45
纵向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在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三个学段的类型编排特点,通过比较可以发
现:
第一学段的教材当中学生首先是以学习拼音与汉字为主,且所编排的古代作品仅限于古诗。一年级
每册教科书中会编排六首古诗供学生学习。二年级的古代作品还是以古诗为主,每册会安排6-7首古诗。但与一年级不同的是会增加个别简单易懂的其他形式的古代作品让学生了解并学习。例如:二年级上册
的历史故事《王冕学画》及二年级下册的寓言《南辕北辙》。可见,第一年段教科书中古代作品的编排
是以古诗为主的。
到了第二学段,学生的认知、记忆、思维等均得到很好的发展,在古代作品的编排方
面与第一年段
相较而言所选内容增多,其形式更加多样。三、四年级的教科书中每册会安排9-10首古
诗,除此之外
还有较多历史故事、寓言等,如:《田忌赛马》、《和氏献璧》等。历史故事和寓言的编排
也较低年段
有所增加。因此,中年段教科书中古代作品的编排特点是内容增多,形式多样。
第
三学段的教科书中古诗仍占据主要地位,除六年级下册外,每册安排古诗8-10首。古代作品形
式同样
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古代作品的呈现形式也多以文言文为主,并在其后附上译文。从所选内容来
看,其难
度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通过对比第一、二、三各学段教科书中古代作品的编排可以发现:古诗是贯穿小
学阶段的重要内容。
随着年级的升高,古代作品的内容逐渐增多,作品的形式更加多样化,难度也逐渐升
高。语言形式也逐
渐由白话文向文言文过渡。
(三)每册的编排情况
对每册语文教科书进行分析统计后发现:
首先,古代作品的编排不会在某一个单元大量出现,
而是根据单元的主题特点均匀地分布在各个单
元。如:在三年级下册教科书中,第一单元的单元主题是“
亲情”,其中所编排的古代作品是一首古诗
《游子吟》;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春天的脚步”,编排的古诗
是《绝句》和《村居》;第三单元的主题
是“可爱的小生灵”,编排的古诗是《乡村四月》;第四单元的
主题是“智慧”,与之相关的古代作品
是一则历史故事《田忌赛马》和《捞铁牛》;第五单元主题“读书
”,所选是一首古诗《观书有感》;
第六单元主题“奇妙的石头”,所选编的是历史故事《和氏献璧》和
古诗《石灰吟》;第七单元“特产”,
所选作品是古诗《江南》和《江上渔者》。其他册的教科书同该册
的编写特点基本相似,所选古代文学
作品皆与所在单元的主题有相关性,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其次,古代作品在教科书中的呈现形式不单单在课文中,还有很大的一部分是在语文天地中呈现。
例如作
者白居易的古诗《鸟》就在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天地中的“读一读背一背”部分呈现;《负
荆请罪》
这则故事在五年级上册七单元语文天地中的“拓展阅读”中呈现。语文天地中有很多阅读和背
诵篇目,其
中的“开卷有益”和“拓展阅读”板块中的篇目是阅读教学的延伸。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知
2
识面,还能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古代作品
在每册教科书中的编排都是均匀分布且紧贴主题,同时还有很大一部分古代文
学作品在语文天地中呈现。
其编排同样具有合理性,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点。
(四)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与现代作品在同一单元中的选编方面的联系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科书
每册是按照单元的形式来编写的,每个单元都有其特定的主题,如“智慧、
鸟儿、变化、方法、劳动”等
等。各种文体的文章按照同一主题编写在同一个单元中,使其在内容或主
题上有一定的相同之处。所以,
通常古诗、现代文、寓言、现代诗歌等文体会出现在同一个单元当中。
以北师大版五年上册语文教科书
为例:该册共有25篇课文,分为10个单元。其中第五单元“水”
中编排了三篇课文,分别是《生命与
水》、《古诗二首》和《一个苹果》。课文《生命与水》是一篇说
明文,第二课《古诗二首》分别是温庭
筠的《过分水岭》和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一个苹果》
则是一篇记叙文。这三篇课文都是文学体
裁不同但是所表达的主题却相同的文学作品。三篇课文都从不
同的角度讲述了水的重要性及水在大自然中
的魅力。
以该册第六单元为例,第六单元的主题是“方法”,共有两篇课文《他发明了什么》和《寓言
二则》
(《刻舟求剑》和《郑人买履》)。第一课《他发明了什么》是一篇具有故事性的说明文。讲的是
一位
叫惠特尼的青年为了捍卫主权与外国作战,在急需大量毛瑟枪的情况下发明了“标准化”的生产方式
。
这篇课文揭示了发明创造不仅表现在有形的创造上,还可以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第二课则是两则寓言
,
每个寓言都通过一个小故事告诉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两篇文体不同的课文却都在表达一个
主题——方法。
由此可见,在同一单元中古代作品与现代作品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同时,
每个单元不会仅仅编
写古代作品这一种形式的课文,必然会与现代作品相结合。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学习
并了解到不同文体
的文学作品,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悟每个单元的意义。
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在教科书中的各种类型编排特点
(一)古诗
1.古诗在语文教科书中的地位
“研究语文教材,评判一套语文教材的得失优劣,首先必须研究
它借以为据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
[7]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学
生要能够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附录1优秀诗文推荐篇目”
小学阶段的75首全部是古诗,由此可以见出古诗在小学语文
教科书以及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小
学语文教科书中对古诗的选编是教材编排的重要一环,也是
落实课程标准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
2. 古诗的编排情况
表3-1:古诗的编排情况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古诗名称
咏鹅
画鸡
登鹳雀楼
画
锄禾
长歌行(节录)
早发白帝城
元日
绝句
村居
鸟鸣涧
作者
骆宾王
唐寅
王之涣
高鼎
李绅
汉乐府
李白
王安石
杜甫
高鼎
王维
朝代
唐
明
唐
清
唐
汉
唐
宋
唐
清
唐
3
所属册数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所在单元及名称
八:字与拼音(一)
九:字与拼音(二)
十:字与拼音(三)
十一:字与拼音(四)
十四:劳动
十三:时间
七:远行
十二:过年
二:春天的脚步
二:春天的脚步
二:明月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暮江吟
江畔独步寻花
游园不值
房兵曹胡马
马诗
过分水岭
饮湖上初晴后雨
登飞来峰
题西林壁
秋浦歌
悯农
凉州词
浪淘沙
十五从军征
出塞
墨梅图题诗
墨竹图题诗
苍松怪石图题诗
四时田园杂兴(一)
四时田园杂兴(二)
别董大
送元二使安西
白居易
杜甫
叶绍翁
杜甫
李贺
温庭筠
苏轼
王安石
苏轼
李白
李绅
王之涣
刘禹锡
《乐府诗集》
王昌龄
王冕
郑燮
李方膺
范成大
范成大
高适
王维
唐
唐
宋
唐
唐
唐
宋
宋
宋
唐
唐
唐
唐
汉
唐
元
清
清
宋
宋
唐
唐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二:明月
三:花
三:花
一:马
一:马
五:水
五:水
三:角度
三:角度
六:劳动
六:劳动
三:母亲河
三:母亲河
六:战争
六:战争
八:岁寒三友
八:岁寒三友
八:岁寒三友
一:乐趣
一:乐趣
七:珍惜
七:珍惜
由以上表格可以看出:
第一,古诗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古诗以课文的形式出
现在教科书中的有33篇。而
在语文天地中出现的则有61篇,且多为“读一读,背一背”的内容。除此
之外,还有许多古代诗词、
古文的名句在教科书中的“语文天地”中出现。在教学实践中也是要求学生会
背诵默写的诗句。
第二,从古诗的体裁来看,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古诗大多是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由
此可以看出五
言、七言绝句的学习不仅对学生来说很重要,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而且也与小学生的年
龄阶段的特
点相适应。绝句句数固定、押韵严格且讲究平仄,更适宜于小学生朗读背诵。
3. 古诗的内容编排特点
由表3-1中的内容可以发现:首先,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选编的古诗
题材丰富。有怀古诗,咏
物诗,山水田园诗和送别诗等等。由此可见,在对古诗的选择方面,不仅仅要适
应学生的接受水平,更
要题材丰富,才能增强学生的知识,扩充学生的生活体验,发展学生的情感。例如
:通过学习刘禹锡《乐
游原》这首诗,学生不仅了解了乐游原所在朝代和地方,更能从作者对国家没落、
光阴飞逝的慨叹中了
解到作者当时所处的晚唐时期的历史背景。
其次,从古诗内容上来看,其
选编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由表3-1可看出,以课文形式
选编进教科书的古诗从内容上看大
多为写景诗。但是在诗句内容及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的难易度方面却
有明显的不同。第一学段《登鹳雀楼
》一诗中,作者描绘了傍晚夕阳和黄河的景色。但最后两句:“欲
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是该诗的
点睛之笔。学生不仅要通过诗句的内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景象,
更要通过此诗来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感情,即只有登得高才看得远和人要有积极进取的精神。这首
诗不论是在诗句、字词的理解方面还是在思
想感情的体会方面都较为容易,适合该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
四年级下册中的《游园不值》同样也是写
景的古诗。这首诗写了诗人春日游园的景色,虽然诗人游园受
阻,但是却看到了红杏出墙的动人景色。学
生不但要理解“应怜”、“屐齿”等字词的含义,更要透过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
来理解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即该诗不但表达了作者对春天
的喜爱之情,还告诉我们一切美好的事物是外力
无法阻挡的这一深刻的道理。对这一中心思想的理解是
该诗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因此,第二学段的古诗与
低年段的相比理解难度加大,诗的中心思想也更为丰
4
富。在第三学段,以
《题西林壁》一诗为例,作者通过描写庐山的面貌来借景说理:观察问题应该客观
全面,这样才能认识事
物的真相与全貌。这首诗所蕴含的这一深刻哲理是学习的关键。结合学生的认知
水平来看,此诗更适合高
年级的学生学习,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亲身体验来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相比较而言,第三学段的
古诗更加富有哲理性,内涵更为深刻。
(二)历史故事
1. 历史故事的编排情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也编选了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些历史故事。
表3-2:历史故事的编排情况
序
号
1
2
3
4
5
6
名称
王冕学画
惊弓之鸟
田忌赛马
捞铁牛
和氏献璧
秉笔直书
出处
《世说新语》
《战国策》
《史记》
《韩非子》
《孽海花》
《论语》
《史记》
《新序》
《史记》
《孟子》
《说苑·正谏》
所属册数
二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所在单元及名称
七单元:画
六单元:鸟儿
四单元:智慧
四单元:智慧
一单元:话语
十一单元:快与慢
七单元:面对错误
一单元:龙
九单元:破除迷信
四单元:体育
六单元:战争
呈现形式
课文
课文
课文
课文
课文
课文
课文
语文天地
课文
课文
课文
课文
语言形式
白话文
白话文
白话文
白话文
白话文
白话文
白话文附文言
文
白话文
文言文附译文
白话文
文言文附译文
文言文附译文
《阅微草堂笔记》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六单元:奇妙的石头
7 欲速则不达
8
9
11
12
负荆请罪
叶公好龙
学弈
螳螂捕蝉
10 西门豹治邺
从上表可以看出历史故事同样是学生学学习古代文学作
品的重要内容之一。历史故事在北师大版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有以下编排特点:首先,其编排是从二年级上
册开始,大多以课文的形式呈现供学生
学习。其次,随着年级的升高,历史故事的选编也逐渐增多。再次
,从篇目呈现的语言形式来看,基本
符合一、二、三学段学生的发展水平,逐步由白话文转换为文言文。
但是五年级下册的课文《西门豹治
邺》则以白话文的形式呈现。在这一点上,笔者认为应该在其后附上文
言文,让学生都够更多地接触文
言文的语言形式。《负荆请罪》这个历史故事是以拓展阅读的形式出现在
语文天地中,由此可见,在编
排历史故事一类的古代作品时,不仅要注重课文中历史故事的学习,还要注
重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学
生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
2.
历史故事的内容编排特点
由表3-2所选编的历史故事来看,首先,其内容形式丰富多样,含义丰富,
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到诸
如处理事情的智慧,保护国家的尊严,做事情要坚持、认真以及要有奉献精神等生
活、学习和做人的道
理。其次,所选作品故事性较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生动,这些特点都能
够使学生对历史故
事的学习充满兴趣,学生理解体会较为容易。学生不仅能够通过历史故事学习到其中所
蕴含的深刻内涵,
同时还能够了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有助于知识的拓展和人格的培养。 <
br>第一学段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低,理解能力弱,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第
一学段的学生能够阅读浅近的故事。因此,选编的历史故事内容较为简单,含义较为浅显,学生容易理
解
。例如:二年级下册中的《王冕学画》篇幅较短,内容易懂,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浅显意思,懂得学
本领
要有恒心,肯下功夫才有可能成功。到了第二学段,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有所提高,学生需能够联
系上下
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因此,课本中所选历史故事在含义方面相较于低年级难
度有所提
高,课文的篇幅也更长。例如四年级上册的《秉笔直书》,课文的篇幅较长,通过人物的对话
来展开故事
情节,刻画人物性格。学生需要从文中人物的对话及行为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到几位
史官敢于直言
的凛然气节。到了第三学段,学生学习的重点在于了解故事梗概,体会课文中的思想感情,
5
并初步读懂文言文,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语言形式多为文言文,且多为叙事性作品,故
事含义
更为深刻。
(三)寓言
1. 寓言的编排情况
寓言是一种寄托着教训和哲理的简短故事,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表3-3:寓言的编排情况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寓言名称
南辕北辙
掩耳盗铃
滥竽充数
刻舟求剑
郑人买履
东施效颦
楚王好细腰
矛与盾
鹬蚌相争
吾腰千钱
出处
《战国策》
《韩非子》
《韩非子》
《庄子》
《墨子》
《韩非子》
《战国策》
所属册数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所在单元及名称 呈现形式
七单元:远行
二单元:声音
二单元:声音
六单元:方法
六单元:方法
二单元:美与丑
二单元:美与丑
五单元:冲突
五单元:冲突
七单元:珍惜
课文
课文
课文
课文
课文
课文
课文
课文
课文
语文天地
语言形式
白话文
白话文
白话文
文言文附译文
文言文附译文
文言文附译文
文言文附译文
文言文附译文
文言文附译文
文言文附译文
《吕氏春秋》 三年级上册
《吕氏春秋》 五年级上册
《柳河东集》 六年级下册
从课文所呈现的语言形式来看,二、三年级的寓言以白话文的形式来呈现;从五年级开始,寓言的
语言形式则以文言文为主,并在其后附加与之相应的白话文以供学生更好地阅读理解。并且从上表可以
看出五、六年级所学寓言的数量约占该教科书寓言总数的70%,是重点学习寓言的阶段。
根据皮亚杰
的认知发展理论,从小学生各阶段的年龄发展特点来分析其编排原因:一、二年级的学
生还处于前运算阶
段,此时儿童的知识在很大程度上仍取决于自身的知觉,只能借助于表象进行思维,
[8]
还不
能进行运算思维。因此,在小学第一学段只对寓言进行简单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并了解什么
是寓言。
《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短小精悍,叙述生动,对话性、形象性都很强,深刻的寓意能够借助形
象生动的短
小故事表现出来,适合低年级的学生学习。三、四年级的学生则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个时
期儿童的记忆
和认知技能得到快速发展。儿童的分析综合能力有所提高,思维摆脱了自我中心,达到守
恒,元认知能力
也有所发展。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儿童的词汇很快的增长,对词义的理解也越来越准
确,言语表达更加
连贯生动。《滥竽充数》这则寓言通过一些关键词句描写人物的形态和心理活动来表
现人物形象。学生不
仅要感知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还要体会文中的人物形象。很明显这则寓言相较于第
一学段的来说增加了学
生学习的难度,因此更适合第二学段的学生学习。五、六年级的学生处于形式运
算阶段,这个时期的语言
向内部语言这一更高级的语言形式发展。由于词汇量进一步增加,语法、写作
技能更好地掌握,学生书面
表达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高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为思维
的主要形式,对抽象的材料理
解力加强。此时寓言的学习数量增多,且语言形式以文言文为主,并附译
文帮助学生理解,背诵。如六年
级下册《矛与盾》这则寓言首先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现,其次才附译文。
2. 寓言的内容编排特点 <
br>由上表可以看出,寓言作为学习的内容是从二年级开始出现在教科书中,并且多以课文的形式出现,
足以表明寓言的学习也是重点。从每个寓言的名称中可以看出其内容多样、丰富,学生从中可以领悟多
方面为人处事的方法和道理。
从寓言的寓意及其蕴含的哲理来看,第一学段的寓言寓意较为浅显易懂,
并且能够在文中结尾处直
接将寓意总结出来,如课文《南辕北辙》在文章的最后告诉学生在做任何事情都
要有正确的努力方向,
只有目标正确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第二学段逐渐将寓意蕴含在故事当中,不明确
点明,且寓意相较于
低年段更为深奥难懂。如:《滥竽充数》这则寓言,在课文中并没有明确写出该寓言
的寓意是什么,而
是让学生从课文中人物的行为及对话中发现其中所蕴含的道理。第三学段同样将寓意蕴
含于故事当中,
让学生在学习故事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其中的寓意,且寓意富有哲理性。如五年级上册《刻
舟求剑》不仅
告诉学生做什么事情都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还蕴含了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和发
展这一哲
6
理。
总的来看,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寓言故事情
节生动且充满着趣味,学生能够在笑的同时接受深
刻的教育。
四、编排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意义
通过对语文教科书中选编的古代文
学作品的学习,学生从作品内容入手,理解感受文学作品所独有
的美,提高文学的审美能力,其情感与道
德也会得到熏陶。学生学习古代作品不仅仅能够从中学习到语
文基础知识,更能使其情感、精神、道德等
得到感染和升华,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树立
产生引导作用。
(一)陶冶高尚道德情操
小学生的道德情感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中,学校是对学生进
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所选课文
要富有情感和灵魂,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学生能够从作品内容
当中发现其中所蕴含的诸如爱国主义、
[9]
思乡怀人、勤奋好学、坚韧乐观等优良品质和高尚
情操。这将有利于推动人类素质的提高和发展。
《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中作者陆游借古人做学问的艰
难和刻苦学习的精神告诫自己的儿子学习要
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并且不能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要亲身去
实践。此诗的思想性和哲理性对教育学生
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这首古诗,学生不仅能够体会到陆游对
自己孩子的期望,更重要的是从中领悟
如何学习的道理。其中的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对学生来说受益匪浅。
从孟郊的《游子吟》、王昌龄的《芙
蓉楼送辛渐》等诗中皆可体会到作者思亲念友的情感。学习李绅的《
悯农》后,学生更能够明白粮食的
得来不易,杜绝浪费粮食的坏习惯。建功报国、忧国伤时的古诗更体现
了诗人的爱国情怀,此类古诗更
能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怀,这也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再如通过
学习历史故事《秉笔直书》,
学生能够理解史官宁肯牺牲自己,也要维护自己的职责,敢于直言的凛然气
节。
培养小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并不仅仅局限于品德与社会这样的课程当中,更能从学习古代
文学作品
中取得明显的效果。
(二)提高文学欣赏水平
在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生“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语
[11]
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
审美情趣”。
古代作品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和人文资源,通过学习古代作品无疑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并
提高学生的
文学欣赏水平。
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把握其中的艺
术形象,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
感情,并从中获得审美愉悦和精神满足。例如唐朝作者温庭筠的《过分水
岭》这首古诗:“溪水无情似
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诗人首句从
溪水写起,突出了溪水的“有
情”,并将人的主观情感注入客观景物之中,使本无生命的溪水充满了情趣
。次句则描写了溪水以其流
动的身姿和清脆的声韵来慰藉诗人旅途的寂寞。学生通过前两句诗不仅能够通
过文字体会溪水的动人的
人情美,还能够从中体味到作者在寂寞旅途中邂逅良伴的欣喜之情。后两句中,
岭头便要和溪水分向而
行了,在这三日相伴的旅程中,作者心中不由涌起惜别之情。“潺湲”二字不仅仅
是溪水流动的声音,
更如同是溪水深情的惜别之声。作者通过这首诗将无情之物化为有情,使平凡的事物
富有诗意美。学生
不仅能够从中体会到诗人的感受,更能够与自己的亲身体验相结合,身临其境地感受这
首诗所抒发的思
想感情,从中获得审美愉悦。这种有声有色,有情有景使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富有更加独特
的韵味,学生
在阅读这样的作品时更需要将自己融入到诗的情境当中,与诗人对话,同作者一起感受当时
的景象和情
感。在不断阅读古代作品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受到美的教育,提高自己的文学欣赏水平。
[10]
(三)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智慧结
晶,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创造、积淀下来的光辉灿烂而
[12]
又生机勃勃的文化”。古代作
品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传统文化的
7
教育并使其受到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也是我们弘扬民族精神、进行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古代文学作品同样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首先,小学语文教科书选编古代文学作品,学生学习诸如
古诗、历史故事、寓言等作品形式,了解各自的魅力和特点,感受中国文化的历史悠久与博大精深。其
次,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许多古代作品包含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历史、地理及礼仪等等丰富的
内
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不管是历史、地理还是文学、礼仪
都值
得我们进行深入的学习。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中,不仅描述了黄鹤楼、广陵(今扬
州)、
长江的景色,还能够借此了解唐朝著名诗人孟浩然,感受诗人李白对孟浩然深厚友谊的珍视,体
会中国古
代诗歌经典的情景交融的写作艺术。仅通过这一首诗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和文
化积淀。在
古代作品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提高并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并将文化传承下去。
因而能够培养
学生的民族精神,并提高民族素质。
五、对教科书中编排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一点建议
通过
对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编排方面进行研究,笔者发现该教材在选文和
编写方面都
是有特色和比较成熟的。但也还是有其不足之处,因此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文的建议
小学语文教科书编排古代作品对培养小学生具有重要意
义。选取什么作品编入语文教科书供小学生
学习尤为重要。语文教材具有典范性,
故编写语文教材当以名篇佳作为主体。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古诗选文具有广泛性,多种体裁的
古诗都有所涉及,古诗表达的思想
感情也包含多方面。同时具有典范性,一些脍炙人口的诗句都选进了教
科书中,编排也较为合理。但是
其他形式的古代文学作品在选文的广泛性与典范性方面则有所欠缺,如对
寓言的选文。笔者认为该册教
科书所选编的寓言都很有代表性,但是供学生学习的数量却只有10篇。许
多有代表性且适合小学生学
习的寓言故事,如:《宋人揠苗》、《守株待兔》、《画蛇添足》等都没有选
编进该教科书中。在北师
大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对古代作品尤其是对寓言的选文应该更具有广泛性与典范
性。
(二)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编排的建议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古代作品,无论是
以课文的形式还是在语文天地中呈现,都有一个共
同的缺陷,就是缺少对古代文学作品适当的注释。除了
对六年段上下两册教材中的古诗通过“小资料”
一栏加以注释外,其他的古代作品皆没有注释。这一现象
使小学生在理解古代文学作品时有一定的困难。
学生在学习古代作品时必然会遇到一些难以读懂的字词,
为了理解和背诵这些篇目,学生不得不借助课
外辅导书。
譬如,在三年级上册中以课文呈现的
王安石的《元日》一诗中,“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的“屠苏”,
在没有课外参考书和老师的讲解的情况下
,学生一般无法理解“屠苏”意为一种药酒名。如果课本中能
够加以注释的话,学生则能够独立地理解这
句诗的含义。再如,从五年级上册开始,寓言呈现方式先是
文言文,后面附译文。可见到了高年级,学生
的学习重点逐渐发展为能够理解并背诵文言文。笔者发现
尽管每篇文言文后面都附有详细的译文,但是有
些字词所表示的含义学生并不能够完全通过译文来理
解。如:五年级上册中的寓言《刻舟求剑》中有一句
:“遽契其舟”,这句话的意思是:“他赶紧在船
边掉剑的地方刻了一个记号。”短短四个字表达的意思
却不简短,如果能够将“遽”和“契”加以注释,
学生理解这句话时则会更加容易。
因此,编排古代作品,应该对某些难以理解或古今异义的字词加以注释,无论是课文还是“语文天
地”中
的篇目都要加以适当的注释。这样学生能够通过教材中的注释自己解释其中的含义,不仅锻炼了
学生对古
代作品的理解能力,更能使学生不过多地依赖课外辅导书从而丧失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8
[1]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
[2]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史下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00.
[3]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史下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41.
[4] 陈玉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9.
[5] 黄云生.儿童文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78.
[6]
黄云生.儿童文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68-71.
[7]
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42.
[8]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268.
[9]
李良品.语文教材的发展及新课程语文教科书建设理念.[J].学术论坛,2006,(08):195.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7.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2.
[12] 曹明海,陈秀春.语文教育文化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107.
The 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works
in th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xtbook
-i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version, for example
Education Science College Major: Primary
Education 120401034 XieYing
Tutor
ZhuangChaoying Professor
【Abstract】Primary school is an important stage of
the cultivation of Chinese accomplishment, the
element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
is the main carrier of students improve Chinese
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works is a part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 is also a pupil inheritance of the
Chinese nation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work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hines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version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xtbook as the research object,
discusses the main genres
in the Chinese
ancient literary works in the textbooks and
choreography 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 to
the
training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nd
puts forward some targeted Suggestions, for
teaching material
arrangement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eachers' teaching.
【keywords】Ancient literary
works;choreography;Chinese textbooks;Primary
school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