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绝世美人儿
951次浏览
2021年01月11日 22:5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销售培训-怎样制作视频

2021年1月11日发(作者:魏暮)


. .
一、数列
1.数列的定义: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个数称为该数列的项.
⑴ 数列中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在这里,只强调有“次序”,而不强调有“规
律”.因此,如果组 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是不同的数列.
⑵在数列中同一个数可以重复出现.
⑶项a
n
与项数n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
⑷数列可以看作一个定义域为正 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
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但函数不一定是数列
2.通项公式:如果数列

a
n

的第
n
项与序号之间可以用一个式子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
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即
a
n< br>f(n)
.
3.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

a
n

的第一项(或前几项),且任何一项
a
n
与它的前一项
a
n1
(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即
a
n
f(an1
)

a
n
f(a
n1
,a
n2
)

那么这个式子叫做数列

a
n

的递推公式. 如数列

a
n

中,
a
1
1,a
n
2a
n
1
,其中
a
n
 2a
n
1
是数列

a
n

的递推公式.
4.数列的前
n
项和与通项的公式

S
1
(n 1)

S
n
a
1
a
2
a
n
; ②
a
n


.
SS(n2)
n1

n
5. 数列的表示方法:解析法、图像法、列举法、递推法.
6. 数列的分类:有穷数列,无穷数列;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摆动数列,常数数列;
有界数列,无界数列.
①递增数列:对于任何
nN

,均有
a
n1
 a
n
.
②递减数列:对于任何
nN

,均有
a
n1
a
n
.
③摆动数列:例如:
1,1,1,1,1,.

④常数数列:例如:6,6,6,6,……. < br>⑤有界数列:存在正数
M
使
a
n
M,nN
.
⑥无界数列:对于任何正数
M
,总有项
a
n
使得< br>a
n
M
.
1、已知
a
n

n1
*
{a}
(nN)
,则在数列的最大项为__(答:);
nn
2
15625
an
2、数列
{a
n
}的通项为
a
n

,其中
a,b
均为正数,则
a
n

a
n1
的大小关系为___(答:
bn1
a
n
a
n1
);
3、已知数列
{a
n
}
中,
a
n
n
2


n
,且
{a
n
}
是递增数列,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答:

3
);
4、一给定函数
yf(x)
的图象在下列图中,并且 对任意
a
1
(0,1)
,由关系式
a
n1
f (a
n
)
*
得到的数列
{a
n
}
满足a
n1
a
n
(nN)
,则该函数的图象是 ()(答:A)




eord完美格式


. .

二、 等差数列
1、 等差数列的定义:如果数列
a
n
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 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
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等差数列的公差。即
< br>a
n

a
n1
d(n
N
*
, 且n2)
.(或
a
n1

a
n
d(nN
*
)
).
2、 (1)等差数列的判断方法:
①定义法:
a
n1

a
n
d(常数)


a
n

为等差数列。
② 中项法:
2a
n1

a
n

a
n2


a
n< br>
为等差数列。
③通项公式法:
a
n
anb
( a,b为常数)


a
n

为等差数列。
④前n 项和公式法:
s
n
An
2
Bn
(A,B为常数)


a
n

为等差数列。
如设
{a
n
}
是等差数列,求证:以b
n
=
等差数列。
(2)等差数 列的通项:
a
n
a
1
(n1)d

a
n
a
m
(nm)d

公式变形为:
a
n< br>anb
.
a
1
a
2
a
n

nN*
为通项公式的数列
{b
n
}

n
其中a=d, b=
a
1

d.

如1、等差数列
{a
n}
中,
a
10
30

a
20
50
,则通项
a
n

(答:
2n10
);< br>2、首项为-24的等差数列,从第10项起开始为正数,则公差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答 :
8
d3

3
n(a
1
a
n)n(n1)

S
n
na
1
d

公式变形为:
22
(3)等差数列的前
n
和:
S
n

s
n
An
2
Bn
d
,其中A=
2
,B=
a
1

d
.
注意:已知n,d,
a
1
,
a
n
,
s
n
中的三者可以求
2
另两者,即所谓的“知三求二”。

如 数列
{a
n
}
中,
a
n
a
n1

1
3
15
(n2,nN
*
)

a
n

,前n项和
S
n

,则2
2
2
2
a
1
=_,
n
=_(答:< br>a
1
3

n10
);(2)已知数列
{a< br>n
}
的前n项和
S
n
12nn

2*< br>

12nn(n6,nN)
求数列
{|a
n
|}
的前
n
项和
T
n
(答:
T
n


2
).
*


n12n72(n6,nN)
eord完美格式


. .
(4)等差中项:若< br>a,A,b
成等差数列,则A叫做
a

b
的等差中项,且A
ab

2
提醒:(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
n和公式中,涉及到5个元素:
a
1

d

n

a
n

S
n
,其中
a
1

d
称作为基本元素。只要已知这5个元素中的任意3个,便可求出其余2个,
即知3求2。( 2)为减少运算量,要注意设元的技巧,如奇数个数成等差,可设为…,
a2d,ad,a,ad ,a2d
…(公差为
d
);偶数个数成等差,可设为…,
a3d,ad ,ad,a3d
,…(公差为2
d

3.等差数列的性质:
(1)当公差
d0
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a
n
a
1< br>(n1)ddna
1
d
是关于
n
的一
次函 数,且斜率为公差
d
;前
n

S
n
na
1

函数且常数项为0. 等差数列{a
n
}中,
+ (a
1

n(n1)dd
dn
2
(a
1
)n< br>是关于
n
的二次
222
S
n
S
d
是 n的一次函数,且点(n,
n
)均在直线y =x
nn
2
d
)上
2
(2)若公差
d0
, 则为递增等差数列,若公差
d0
,则为递减等差数列,若公差
d0
,则为 常数列。
(3)对称性:若

a
n

是有穷数列,则与首 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之和都等于首末两项之
和.当
mnpq
时,则有
a
m
a
n
a
p
a
q
,特别地,当mn2p
时,则有
a
m
a
n
2a
p< br>.
如1、等差数列
{a
n
}
中,
S
n18,a
n
a
n1
a
n2
3,S
3
1
,则
n
=____(答:27);
2、在等差数列

a
n

中,
a
10
0,a
11
0
,且
a
11
|a
10
|

Sn
是其前
n
项和,则A、
S
1
,S
2
S
10
都小于0,
S
11
,S
12
都大于0 B 、
S
1
,S
2
S
19
都小于0,
S
20
,S
21
都大于
0 C、
S
1
,S
2
S
5
都小于0,
S
6
,S
7
都大于0 D、
S
1
,S
2
S
20
都小于0,
S21
,S
22
都大于0 (答:B)
(4) 项数成等差,则相应的项 也成等差数列.即
a
k
,
a
km
,
a
k 2m
,...(k,mN
*
)
成等差.若
{a
n
}

{b
n
}
是等差数列,
{ka
n
 pb
n
}
(
k

p
是非零常数)、则
{ ka
n
}

{a
pnq
}(p,qN
*
)

a
S
n
,S
2n
S
n
, S
3n
S
2n
(公差为
n
2
d
).,… 也成等差数列,而
{a
n
}
成等比数列;若
{a
n
}

eord完美格式


. .
等比数列,且
a
n
0
,则
{lga
n
}
是等差数列.
如 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为25,前2
n项和为100,则它的前3
n
和为 。
(答:225)
(5)在等差数列
{a
n
}
中,当项数为偶数
2n
时,
s
n
n(
a
n

a
n1
)

s


s

nd

s< br>偶
a
n1
.

s

a
n
项数为奇数
2n1
时,
s
2n1
(2n1)
a< br>n

s


s


a
1

如1、在等差数列中,S
11
=22,则
a
6
=______(答:2);
2、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
{a
n
}
中,奇数项和为80,偶数项和为75,求此数列的
中间项与项数(答:5;31).
(6)单调性:设d为等差数列

a
n

的公差,则
d>0


a
n

是递增数列;d<0

a
n

是递减数列;d=0


a
n

是常数数列
(7)若等差数列
{a
n
}< br>、
{b
n
}
的前
n
和分别为
A
n< br>、
B
n
,且
s

n1

n
s

A
n
f(n)
,则
B
na
n
(2n1)a
n
A
2n1
f(2n1 )
.
b
n
(2n1)b
n
B
2n1
如设{
a
n
}与{
b
n
}是两个等差数列,它们的前
n
项和分别为
S
n

T
n
,若
a
S
n
6n2
3n1
,那么
n

______ _____(答:)

T
n
4n3
8n7
b
n
(8)设a
l
,a
m
,a
n
为等差数列中的三项 ,且a
l
与a
m
,a
m
与a
n
的项距差之 比
lm
=

mn


≠-1),则a
m
=
a
l


a
n

1

(9)在等差数列{ a
n
}中,S
n
= a,S
m
= b (n>m),则S
mn
=
8、已知
< br>a
n

成等差数列,求
s
n
的最值问题:
nm
(a-b).
nm
a
n
① 若
a
1
0
,d<0且满足



0,


a
n1
0
,则
s
n
最大;
eord完美格式


. .

a
n
0,
,则
s
最小. ②若
a1
0
,d>0且满足


n


a
n1
0
“首正”的递减等差数列中,前
n
项和的最大值是所有 非负项之和;“首负”的递增等
a
n
0


a
n
0

差数列中,前
n
项和的最小值是所有非正项之和。法一:由不 等式组








a< br>n1
0


a
n1
0

确 定出前多少项为非负(或非正);法二:因等差数列前
n
项是关于
n
的二次函 数,故可转
化为求二次函数的最值,但要注意数列的特殊性
nN
。上述两种方法是运 用了哪种数学
思想?(函数思想),由此你能求一般数列中的最大或最小项吗?
如1、等差数 列
{a
n
}
中,
a
1
25

S
9
S
17
,问此数列前多少项和最大?并求此最大值。
(答:前1 3项和最大,最大值为169);
2、若
{a
n
}
是等差数列,首 项
a
1
0,a
2003
a
2004
0

*
a
2003
a
2004
0
,则使前< br>n
项和
S
n
0
成立的最大正整数
n
是 (答:4006)
(10)如果两等差数列有公共项,那么由它们的公共项顺次组成的新数列也是等差 数列,
且新等差数列的公差是原两等差数列公差的最小公倍数. 注意:公共项仅是公共的项,其项数不一定相同,即研究
a
n
b
m
.



















eord完美格式


. .


三、等比数列
1、等比数列的有关概念:如果数列
a
n
从第二项起 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
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等比数列的公比。即
a
n
q(n
*
,n2)
(或
N
a
n1

a
n1
a
n
q(n
N< br>*
)

2、等比数列的判断方法:定义法
a
n1
a a
,其中
q0,a
n
0

n1

n

q(q
为常数

a
n
a
n
a
n1
(n2)

如1、一个等比数列{
a
n
}共有
2n1
项,奇数项之积为100,偶数项之积为120,则
a
n1
为____(答:
5
);
6
2、数列
{a
n}
中,
S
n
=4
a
n1
+1 (
n 2
)且
a
1
=1,若
b
n
a
n1< br>2a
n
,求证:数列{
b
n

是等比数列。 < br>3、等比数列的通项:
a
n
a
1
q
n1

a
n
a
m
q
nm

如 设等比数 列
{a
n
}
中,
a
1
a
n
6 6

a
2
a
n1
128
,前
n
项和
S
n
=126,求
n
和公比
q
. (答:
n6

q
1
或2)
2
a
1< br>(1q
n
)
a
1
a
n
q
4、等比数列的前
n
和:当
q1
时,
S
n
 na
1
;当
q1
时,
S
n


1q
1q
如 等比数列中,
q
=2,S
99
=77, 求
a
3
a
6
a
99
(答:44)
提醒: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有两种形式,为此在求等比数列前
n
项和时, 首先要判断
公比
q
是否为1,再由
q
的情况选择求和公式的形式,当 不能判断公比
q
是否为1时,要对
q

q1

q 1
两种情形讨论求解。
5、等比中项:如果a、G、b三个数成等比数列,那么G叫做a与 b的等比中项,即G=
ab
.
提醒:不是任何两数都有等比中项,只有同号两数才存 在等比中项,且有两个
ab

如已知两个正数
a,b(ab)
的 等差中项为A,等比中项为B,则A与B的大小关系为
______(答:A>B)
eord完美格式


. .
提醒:(1)等比数列 的通项公式及前
n
项和公式中,涉及到5个元素:
a
1

q

n

a
n

S
n
,其中
a
1

q
称作为基本元素。只要已知这5个元素中的任意3个,便可求出其 余2
个,即知3求2;(2)为减少运算量,要注意设元的技巧,如奇数个数成等比,可设为…,
aa
aa
3
2
,,aq,aq
,,a,aq,aq
…(公 比为);但偶数个数成等比时,不能设为…,…,
q
2
3
qq
qq
因公比不一定为正数,只有公比为正时才可如此设,且公比为
q
。如有四个数, 其中前三
个数成等差数列,后三个成等比数列,且第一个数与第四个数的和是16,第二个数与第三个数的和为12,求此四个数。(答:15,,9,3,1或0,4,8,16)
6、等比数列的性质:
(1)对称性:若

a
n

是有穷数列,则与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之积都等于首末两项之积.
2
2
即当
mnpq
时,则有
a
m
.a
n
a
p.a
q
,特别地,当
mn2p
时,则有
a
m
.a
n
a
p
.
如 1、在 等比数列
{a
n
}
中,
a
3
a
8
124,a
4
a
7
512
, 公比q是整数,则
a
10
=___(答:
512);
2、各项均为 正数的等比数列
{a
n
}
中,若
a
5
a
6
9
,则
log
3
a
1
log
3a
2

(答:10)。
(2) 若{ a
n
}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则{| a
n
|}、{a
n
}、{ka
n
}、{
2
log
3
a
10


1
}也是等比数
a
n
列,其公比分别为| q |}、{q}、{q}、{
2
a
1
{b
n
}
成 等比数列,则
{a
n
b
n
}

{
n
}
}。若
{a
n
}、
b
n
q
成等比数列 ; 若
{a
n
}
是等比数列,且公比
q1
,则数列S
n
,S
2n
S
n
,S
3n
S< br>2n
,…也
是等比数列。当
q1
,且
n
为偶数 时,数列
S
n
,S
2n
S
n
,S
3n< br>S
2n
,…是常数数列0,
它不是等比数列. 若

a< br>n

是等比数列,且各项均为正数,则
log
a
a
n
成等差数列。若项数
为3n的等比数列(q≠-1)前n项和与前n项积分别为S
1< br>与T
1
,次n项和与次n项积分别
为S
2
与T
2,最后n项和与n项积分别为S
3
与T
3
,则S
1
,S
2
,S
3
成等比数列,T
1
,T
2
T
3
亦成等比数列

1
如1、已知
a0

a1
,设数列
{x
n
}
满足
log
a
x
n1
lo
a
xg
n
(nN*)
,且
eord完美格式


. .
x
1
x
2
x
100
100
, 则
x
101
x
102


x
200

. (答:
100a
100

2、在等比数列
{a
n
}
中,
S
n
为 其前n项和,若
S
30
13S
10
,S
10
S
30
140
,则
S
20
的值为______(答:40)
(3) 单调性:若
a
1
0,q1
,或
a
1< br>0,0q1

{a
n
}
为递增数列;若
a1
0,q1
,

a
1
0,0q1

{a
n
}
为递减数列;若
q0
,则
{a
n
}
为摆动数列;若
q1
,则
{a
n
}

常数列.
(4) 当
q1
时,
S
n
a
1
n
a
q
1
aq
n
b,这里
ab0
,但
a0,b0

1q1q
这是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一个特征,据此很容易根据
S
n
,判断 数列
{a
n
}
是否为等比数
列。如若
{a
n
}
是等比数列,且
S
n
3
n
r
,则
r
= (答:-1)
(5)
S
mn
S
m
q
m
S
n
S
n
q
n
Sm
.如设等比数列
{a
n
}
的公比为
q
,前< br>n
项和为
S
n


S
n1
,S< br>n
,S
n2
成等差数列,则
q
的值为_____(答:-2 )
(6) 在等比数列
{a
n
}
中,当项数为偶数
2n< br>时,
S

qS

;项数为奇数
2n1
时 ,
S

a
1
qS

.
(7)如果数 列
{a
n
}
既成等差数列又成等比数列,那么数列
{a
n< br>}
是非零常数数列,故常数
数列
{a
n
}
仅是此数列 既成等差数列又成等比数列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如设数列

a
n

的前
n
项和为
S
n

nN
), 关于数 列

a
n

有下列三个命题:①若
a
n
 a
n1
bR


(nN)
,则

a
n

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②若
S
n
an
2
bn

a、
n


a
n
< br>是等差数列;③若
S
n
1

1

,则

a
n

是等比数列。这些命题中,真命题的序号
是 (答:②③)
nm
⑧等差数列中,S
m+n
=S
m
+S< br>n
+mnd;等比数列中,S
m+n
=S
n
+qS
m
=S
m
+qS
n





eord完美格式


. .

四、难点突破
1.并不是所有的数列都有通项公式,一个数列有通项公式在形 式上也不一定唯一.已
知一个数列的前几项,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更不是唯一的.
2.等差( 比)数列的定义中有两个要点:一是“从第2项起”,二是“每一项与它前一项
的差(比)等于同一个常 数”.这里的“从第2项起”是为了使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都确实存
在,而“同一个常数”则是保证至少 含有3项.所以,一个数列是等差(比)数列的必要非充
分条件是这个数列至少含有3项.
3.数列的表示方法应注意的两个问题:⑴{ a
n
}与a
n
是不同 的,前者表示数列a
1

a
2
,…,a
n
,…,而 后者仅表示这个数列的第n项;⑵数列a
1
,a
2
,…,a
n
,…,与集
合{ a
1
,a
2
,…,a
n
,…, }不同,差别有两点:数列是一列有序排布的数,而集合是一
个有确定范围的整体;数列的项有明确的顺 序性,而集合的元素间没有顺序性.
4.注意设元的技巧时,等比数列的奇数个项与偶数个项有区别,即:
⑴对连续奇数个项的等比数列,若已知其积为S,则通常设…,aq
aq,…;
⑵对 连续偶数个项同号的等比数列,若已知其积为S,则通常设…,aq
..
3
2
2
, aq
1
, a,aq,
, aq
1
, aq,aq,….
3
5.一个数列为等比数列的必要条件是该数列各项均不为0,因此,在研 究等比数列时,
要注意a
n
≠0,因为当a
n
= 0时,虽有a
n
= a
n1
· a
n1
成立,但{a
n
}不是等比数列,即
“b= a · c”是a、b、 c成等比数列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对比等差数列{a
n
},“2b = a +
c”是a、b、 c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这一点同学们要分清.
6.由等比数列定义 知,等比数列各项均不为0,因此,判断一数列是否成等比数列,
首先要注意特殊情况“0”.等比数列 的前n项和公式蕴含着分类讨论思想,需分分q = 1
和q≠1进行分类讨论,在具体运用公式时,常常因考虑不周而出错.
欢迎您的光临,Wo rd文档下载后可修改编辑双击可删除页眉页脚谢谢!希望您提出您宝贵的意见,你的意见是我进步的动力。赠语 ; 1、如果我们做与不做都会有人笑,如果做不好与做得好还会有人笑,那么我们索性就做得更好,来给人笑吧! 2、现在你不玩命的学,以后命玩你。、我不知道年少轻狂,我只知道胜者为王。、不要做金钱、权利的奴隶;应 学会做“金钱、权利”的主人。、什么时候离光明最近?那就是你觉得黑暗太黑的时候。、最值得欣赏的风景,是 自己奋斗的足迹。、压力不是有人比你努力,而是那些比你牛×几倍的人依然比你努力。
2
2< br>

eord完美格式

论文结论怎么写-英语四级模板


qq图像女-一般现在时态


万里长城的传说-陪我去流浪


四面八方造句-绶溪公园


高端大气-电影重庆谈判


小马过河的故事-元宵节的手抄报


彩妆步骤-电路原理答案


qq表情文件夹-春节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