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阅读理解
爱幕-小鸭子历险记
心底盛开一朵花
匆匆上了公交车,我才发现没带公交卡。
司机倒是不错,可能是看我不像经常逃票的人,让我在皮包里继续找零钱。
在车上,我觉
得自己像个小偷,把身上里里外外翻了个遍,除了几张百元整钞,
再也没有找到一个硬币。那种尴尬和狼
狈是我从来没有过的。面对车厢里几十人诧
异的目光,我恨不能马上掏张百元大钞扔进投币箱来证明自己
的粗心大意和清白。
慌乱时,一个粗哑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先生,我这里有一块钱,你拿去吧。”我回
头一看,说话的是位七十岁左右的老太太,满脸黑色的皱纹,一套灰色的布衫,头
上裹了条很旧
的白毛巾,脚套一双褪了色的绣花鞋——一个典型的外地老太太。言
语间,她已经替我把一块钱投了进去
。我慌忙解释说:“那怎么可以,我怎么还您
的钱呢?”
老太太笑了:“一块钱
,还什么?又不是1万元。”这时,我发现车里的人都冲
我和老太太笑了,这种让我捉摸不透的笑容使我
越发不安起来。他们越是这样,我
越不好意思,迫不及待地说:“大娘,要不这样吧,我和您一道下车,
您等我几分
钟,我去买包香烟,换开零钱后给您。”老太太又笑了:“我下一站就到了,下午回
山东济宁老家。我儿子一家都在南京打工,我是专门来看孙子的。三年前,我第一
次在南京坐车时,不知
道要投币,身上也没有零钱,就像你现在的样子,是一位好
心的始娘帮我投了一块钱。今天我正好有机会
还南京人一份情。下次,如果你在车
上遇见像你一样的粗心人,替他投一块钱,就算你还我了,我把这一
块钱暂时保存
在你那里。”
听了老太太的话,满车厢的人都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自然。
1.文中画线的句子属于( )描写。A.外貌 B.语言 C.动作 D.心理
2.“我”因什么事而感到尴尬?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太太叫“我”怎样还她的一元钱?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4.短文实际写了三次投币:
(1)三年前,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来,___________________。
5.“满车厢的人都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自然”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 )
A.老太太的话把车厢里的人逗乐了。
B.车厢的人听了“我”和老太太的对话觉得老太太很可爱。
C.这是发自内心的笑,饱含着车上的人对老太太的赞许。
______________
①在一本新的《小螺号》上,我看到一张有趣的照片。照片上是一个小
男孩,他卷
头发,翘鼻子,大眼睛,一脸调皮相。这是一座雕像,妈妈说是用铜铸成的。这个
小
男孩浑身光溜溜的,一丝不挂,连条游泳裤都不穿,他正在撒尿。刚一看到,我
都替他害臊呢!可听了关
于他的故事后,我立刻非常尊敬他了。
②妈妈说,他叫于廉,是比利时人。有一天晚
上,小于廉睡得迷迷糊糊地起来小便。
忽然,他看见侵略者正在点导火索。导火索点着了,火苗索索地爬
向炸药。怎么办?
小于廉急中生智,对准导火索撒尿,导火索被浇灭了。就在这时,侵略者发现了小于廉,把他杀害了。
③为了纪念这位小英雄,比利时人民请雕塑大师为他铸了一个铜像
,屹立在比利时
的首都布鲁塞尔城中。
④妈妈说,于廉站在那儿
已经有三百多年了,在大雪纷飞的寒冬,人们怕他受冻,
纷纷送衣服给他,各种各样的衣服都有。有国王
的王服,有禁卫军的礼服,有工人
劳动时穿的工作服,还有我们中国人民送给他的一套红绸子衣服呢!人
们都知道他
并不需要衣服,可还要送给他。
1.给短文加标题.
2.用“---- ”画出描写小男孩外貌的语句。
3.刚看到于廉的照片时,“我”
是什么心情?听了他的故事后,“我”又有什么新
的感受?(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短文分成三段。(用“∥”标出)
5.为什么人们都知道他不需要衣服,可还要送给他?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6.把“人们都知道他并不需要衣服,可还要送给他”这句话的两个
分句用一组关
联词连接,并用这组关联词再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煮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我感到
很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藤椅上品
茶。我指着条幅问爷爷:“书
怎么可以煮呢?书放锅里煮,不是要煮坏了吗?”
爷爷笑了,
说:“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
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嘛。”
爷爷看见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
读书,就能反复诵读品味,
非把书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做
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
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
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
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嘛。
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来,放声读
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
会到文章的情感,还
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儿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
br>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哩!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个字的词语,并填在括号里。
①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形容运用自如。( )
②一下子明白过来。
( )
③心里不明白,不理解。 (
)
2、你认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杜甫是怎样“煮书”的,请用“~~~~~”画出相关部分的句子;我们学语文该怎
样“煮书”?请用“ ____”画出相关部分语句。
4、“煮书”有什么好处?你今后打算怎样学好语文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短文后填空。
使“我”感到奇怪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认为“煮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爷爷说的“煮书”是指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