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版部编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单元备课包含教材分析二次备课与反思
关于圣诞节的电影-男人和女人
第四单元单元备课
单元主题:家乡
课标和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
“家乡”这个主题编排了《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2首古诗和《黄山奇
石》《日月潭》《葡萄沟》
3篇课文,涵盖古今,跨越海峡,表现了祖国的辽阔和美丽,激发
学生赞美家乡的感情和认识家乡的渴望
。
“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这是对一年级
下册
“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这一训练点的巩固与提升。本单元在《黄山奇石》《葡
萄沟》中以“陡
峭”“五光十色”为示例,进行了具体的指导,并在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
第二题中加以运用。 “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是本单元的另一个重点。本单元以写景的文章为主,
语言优美,
生动形象。教科书在《黄山奇石》《葡萄沟》等课文中安排了仿写的练习,在《古
诗二首》《日月潭》等
课文中安排了词语的拓展积累,在多篇课文后安排背诵课文或片段的练
习。
本单元写话安排的
是学习写留言条,通过例文让学生感受写留言条是来自现实生活交流
的需要。通过例文旁的提示,让学生
明白留言条的格式。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57个生字(其中需要掌握3个多音字),会写38个生字,会写37个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句的意思。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古诗和指定的课文段落。
5、仿写句子,提升写话能力。
6、积累词语,并能够运用。
7、激发学生认识家乡、赞美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
2、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
课时安排:
课文每篇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
第8课 古诗二首
课标教材分析: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行
写景,营造了景色辽阔、气势
雄浑的意境;后两行寓理于诗,写出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
高才能看得远的
人生哲理。
《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言绝句,它是李白游历庐山时写下的风景
诗。这首诗抓住瀑布的动
态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全诗有声有
色,有动有
静,有景有诗,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
学情分析:
孩子们对于古诗还是比较喜爱的,而且有的同学可能早已背过这两首诗了,所以教
学时重点
是让孩子们理解诗人所描绘的意境和从中告诉人们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楼、依”等12个生字,会写“楼、依”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绘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所要描绘的意境和诗中告诉人们的道理。
教学准备:PPT课件,古诗新唱视频资料
评价设计:
1、认识“楼、依”等12个生字,会写“楼、依”等10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
诵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绘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
神奇、壮丽。(针对目标2、3的评价)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
二、图画导入,了解诗意
1、导语导入:老师知道小朋们友们非常喜欢画画,上课前老师找到了这样一幅画。
(师出示登颧雀楼课文插图)
2、谁能根据这幅画编一个故事或说一段话?
生交流。
3、二备:在我国唐朝,有一位大诗人,名叫王之涣。一天傍晚王之涣来到黄河岸边
,他看到
夕阳挨着群山慢慢落下,像个大红球,染红了天边,滚滚的黄河水浩浩荡荡流向
大海。诗人
感到,这里的景色太美了!但是他还不满足于眼前看到的景象,他想知道远处的风景又是什<
br>么样的,只可惜站在这里看不到。小朋友,你能想个办法让诗人王之涣看到远处的风景吗?
学生动脑想办法。
4、如有学生提出可以登上旁边那座楼时,教师相继讲解:这座楼它叫鹳雀
楼。板书“颧雀楼”。
谁来叫叫它的名字?
学生齐读“鹳雀楼”。
5、同学们
,课题中就出现了两个生字宝宝,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字“雀”,怎么读?你怎么记
住它?“楼”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6、很好,我们开课就先认识了两个生字,大家都在努力使自己进步,为
自己鼓掌。知道这个
楼的名字怎么来的吗?课件出示鹳雀楼资料。
7、同学们,我们接着来替
诗人想办法,诗人仅仅登上这座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吗?那我站
在楼的一层,行吗?
生(齐):登到最顶层!
师:谁知道为什么登上鹳雀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呢?
生:因为站得高就看得远。
8、你说得太好了!二备: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明白了这个
道理,想要看得更远就要站
得更高,于是就写了一首诗,题目就叫:《登鹳雀楼》(板书课题)
(利用小学生喜欢绘画的特点,教师以画的形式再现了这首古诗的内容:“鹳雀楼、高山、夕
阳、诗人
、黄河”,并启发学生看图说话,说出诗意,理解这首古诗包含的道理:站得高,看
得远。使学生对作者
、诗意,留下深刻印象,自然进入到古诗的学习中。)
三、指导朗读古诗。
1、出示诗人,了解诗人。
2、课件出示古诗。教师示范读古诗。
(不少学生跃跃欲试,因为他们在一年级就已经背过。)
请会背的同学一起背。
3、哪位小老师能上来教一教大家?
4、出示节奏读,学生按节奏来读。
5、指导学生平仄读古诗。
6、学生齐读(背诵古诗)
过渡:刚才
老师看到很多小朋友已经能背诵这首古诗了,现在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来欣赏一
段优美的乐曲,边听边想
诗描绘的画面。(学生闭上眼睛,在优美的古筝曲中,随老师的提示
进行想象画面。)
四、学习古诗。
1、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自主交流。)
2
、(出示古诗的前两句)诗人看到了什么?“白日”是什么意思?“依”又是什么意思?换
个词语来解释
一下。
3、读一读前两句来。
4、(出示诗的后两句)诗人看到了如此美景,他想到了什么
?(生齐读后两句)“欲”是什么
意思?“千里目”呢?
5、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诗的意境给描述一下呢?
6、从王之涣的诗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自由谈谈。
五、出示谷建芬老师的古诗新唱《登颧雀楼》。
学生边听边学着唱歌,还可以配上自己的动作。
六、背诵古诗,拓展延伸。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这首古诗是哪位诗人写的?(李白。)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
义诗人。他的诗歌气势豪放,
想象奇特大胆,语言清新自然,被称为“诗仙”,和杜甫并称为“李杜”。
著有《李太白集》。
2.借助拼音读古诗。要读准字音,圈出生字。
3.集体认读生字:炉烟挂流尺疑银
4.交流记字的方法。
5.集体反馈。
(1)挂:右半部分是由两个“土”组成的。(2)流:右半部分不要少写“丶”。
6.再读古诗,读准字音。
三、精读古诗,体会意境
1.先听老师读古诗,然后说一说这首诗写的是哪里的景色。(庐山瀑布。)
2.数一数这首古诗共有几句。(4句。)
3.质疑、解疑,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1)庐山: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
(2)香炉:指香炉峰,是庐山西
北部的一座山峰。它的形状尖而圆,峰上烟云缭绕,就像一座香炉,
因此而得名。
(3)生:产生。
(4)紫烟:紫色的烟雾。
(5)挂前川:指瀑布好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川,河流。
4.说一说这首古诗的意思。(
太阳照耀着香炉峰,升腾起紫色的烟雾,远看瀑布就像一条大河垂
挂在山前。湍急的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
飞泻下来,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而降。)
5.想一想,在这首诗中,诗人看到了什么?(香炉峰、瀑布。)
6.看到了这样的景象,作者想到了什么?(疑是银河落九天。)
7.观看课件,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四、课后延伸拓展
1.展开想象,把想到的画面说一说。
2.推荐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建议学生背诵。
当堂检测:
一、看拼音,写词语。
báirì huáng hé
ɡāoshān dà hǎi
( ) ( ) (
) ( )
qiónɡrén má què lóu
fánɡ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人( ) 尽( ) 衣( ) 欢( )
入(
) 近( ) 依( ) 欲( )
三、填空:
1、《望庐山瀑布》是( )代诗人(
)的作品。诗中的首句,巧妙地运用( )
的名字,将蒙蒙的(
)形象地比喻为从香炉中升起的( )。整首诗采用
( )的方法写出庐山瀑布的
( ),表达了诗人
( )。
2、《绝句》是( )代诗人( )写的。诗中描绘出诗人居住的(
)附近
明丽的景象。整首诗有( )有( )。有( )有( )。
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望庐山瀑布
白日/依山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黄河/入海流。 遥看︱瀑布‖挂︱前川。
欲穷/千里目, 飞流︱直下‖三千︱尺,
更上/一层楼。 疑是︱银河‖落︱九天。
教学反思:在教
学古诗《登鹳雀楼》一课时,我借助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课文插
图能够帮助学生身临其境,真
切感知那种美好的情境。如学习“白日依山尽”时,我通过让
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图中的景色。接着再通
过用简笔画的方法让学生上台画出此时太阳的位
置,让学生形象感知到傍晚夕阳慢慢落山的美丽景色,更
进一步理解了“白日依山尽”。在教
学“黄河入海流”时,我首先让学生看文中的图,让他们在小组内交
流讨论收集到的有关黄
河奔腾入海的壮观景象的资料,最后让他们用一些词来形容黄河。通过观察插图,
交流相关
资料,展开想象,学生脑海中不知不觉就有了词语,如有的学生会用“滔滔、滚滚、壮观、有气势“等简单的词来形容黄河,在学生脑海里黄河的壮观景象会越来越明晰,通过反复朗
读体会,
从而真切感受到黄河水流进大海的那种磅礴气势。在这样感悟内化,有感情地朗读
便水到渠成了。“只有
站得高才能看得更远”这是这首古诗中要阐明的道理。体会古诗所蕴含
的道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先
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换位思考,设身
处地。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诗人站得越高,看得越
远。再让学生畅谈自己在生活中站在高处能
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的经历。这时学生的积极性颇高,从而感
悟出古诗所蕴含的“站得高,
看得远”的道理,知道了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还要不断努力。
《望庐山瀑布》反思:古诗学生比较难理解,于是我就借助多媒体进行《望庐山瀑布》的教
学。上完课后
,感想颇多:1、材料的充分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为了上好这节课,我提
前一周开始通过各种方法
收集资料。瀑布图片网上很多,但是能准确切题、合乎心意的却甚
少。从关键字“望庐山瀑布”到“瀑布
”,从自己认真查找资料到求助朋友,所有能寻求帮助
的途径都用上了。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浏览的图
片就有几百张。最后才在这几百张中选取
了8张。视频资料也是如此。庐山瀑布的视频有很多,但是我要
求的视频资料是——既要表
现出庐山瀑布的气势恢宏,又要有能震撼人心的瀑布声。寻找资料的过程无疑
是艰辛的,但
艰辛过后的收获却让我感觉一次比一次甜蜜,一次比一次兴奋。2、有效的教学设计是上好
一
节课的关键。 对于所有课来说,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关键。刚开始的我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
有些急于求成。在试讲时我利用多媒体上的课,几位听课老师给我提了很多宝贵意见,再就
是在理解诗意上引导的还不够透彻,我发现自己不应该让教学来体现多媒体的功用,而应该
让多媒体来
辅助教学;所以我在教学的重心不应该在多媒体上,而应该在教学的有效性上。
认识到这一点后,我又调
整和修改了自己的教学设计。
课文9 黄山奇石
课标、教材分析:
《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主要描述了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本文语言优美、描写生动,
运用拟人、比喻的
手法形象生动地刻画了黄山奇石的样子。读着课文我们仿佛置身于景色秀
丽的黄山之中,似乎已经不是在
阅读课文,而是站在黄山一个个观景台上,美美地欣赏着那
些奇石,拍下一张张奇石图:“仙桃石”“猴
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每一幅图,
都是一个神奇的童话。读了课文,学生不由心生向往
黄山之情,更加喜爱黄山。
学情分析: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
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
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己
经具备了初步的认读
拼音能力,并且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结合本文教学实际,由于本文讲述的黄山风
景区对
于部分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这就为学生理解黄山奇石造成了一定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
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让学生感知黄山石的“奇”,并体会作者生动的表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会读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一5自然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一5自然段。
2.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学习作者生动的表达。
评价设计:
1、 认识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针对目标1的评价)
2、
结合课文插图理解课文,朗读课文。(针对目标2的评价)
3、进一步了解黄山,欣赏其他的“奇石”并练习说话 。(针对目标3的评价)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激趣揭题
我们的祖国幅原辽阔,每一寸土地上都孕育着不
同的景色。在安徽,有一座山,以“奇”
出名它的名字叫黄山。【课件出示黄山的图片】
二备:黄山被称为“天下第一奇山”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 <
br>四绝之一的“怪石”是大自然巧夺天工和人类奇思妙想的结晶,吸引着中外游客从四面
八方来到这
里。今天,让我们走进黄山,去看看那里的“奇石”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播放动画课文《黄山奇石》,听准字音。
2.自由练读,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3.小组讨论,学习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方法:
(1)四人为一小组,先读准字音,易错的字音相互提醒;
(2)再分析字形,易写错的字找出来,一齐学习。找出最巧妙的识记方法。
(3)学生交流:读了课文,我知道了()。
4.汇报学习情况。
(1)请一、两组同学汇报生字学习情况,汇报后,重点指导以下字形:
区:共4画。笔顺是
:横、撇、点、竖折。先写“巨”上面的横,然后写“巨”里面的
部分,最后才写“巨”的竖折。
著:要和“着”区别字形。
状:要和“壮”区分形、义。
(2)请一到两组同学汇报对课文的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课文大概,指生填空:
中
外闻名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
有趣极了。 <
br>课文首先详细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四种
奇
石,又简单提及了(“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三种奇石。
5.指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三、练写生字,理解词义 过渡:同学们己经把课文读得很好了。但是,把生字放到句子中,或者单独出现,你还
能认识它吗?
让我们通过几个练习,查看一下吧!
1.读句识字。
(1)课件出示句子,学生朗读,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中外闻名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
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
趣极了。”
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
(2)课件出示需认读的生字:
①指名让学生读带拼音的生字。
②去掉拼音,开火车读生字。
2.练写生字。
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
①指生读字。
②生字组词。
南(南京)(南方)部(部分)(部下)些(一些)(些许)
巨(巨大)(巨石)位(一位)(座位)每(每个)(每天)
升(升旗)(升起)闪(闪光)(闪亮)狗(小狗)(狗舍)
③教师范写,学生随堂练习写字。
3.理解词义。
课件出示难懂词语,指生讲解词义:
(1)闻名:有名。“中外闻名”,就是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
(2)尤其:表示更进一步。
(3)秀丽:清秀美丽。
(4)陡峭:山势坡度很大,好像直上直下似的。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搜集有关黄山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视频《黄山奇石》。
2.在刚才的视频里,你都认出了哪些课文中提到的奇石?
3.【课件出示“仙桃石”“猴子
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四种奇石的图片】,你最
喜欢哪一块奇石呢?哪位同学愿意读一读课文
中描写自己喜欢的奇石的段落?
4.黄山的奇石是多么奇妙啊!就让我们进一步去了解黄山的奇石吧!
二、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一)结合词语,品读“中外闻名”的黄山。
1.指生朗
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中外闻名”“秀丽神奇”“尤其”谈感受。
(板书:秀丽神奇、奇石
有趣)
2.师补充介绍。[课件出示黄山的图片及介绍]
黄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华十大名
山,天下第一奇山。
3.作者用哪个词描写黄山奇石?
(有趣极了)我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了。
(二)细品课文,欣赏奇石。
过渡:黄山的奇石真多啊!课文具体介绍了哪几种奇石?(仙桃
石、猴子观海、仙人指
路、金鸡叫天都)
1.“仙桃石”。
(1)【课件出示“仙
桃石”的图片】,提问:图片上的岩石像什么?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
来的?
(2)课件出示描写“仙桃石”的段落,指生朗读: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3)二备:想
一想,为什么要给这块石头起名叫“仙桃石”而不是“桃子石”“蜜桃石”
呢?(引导学生联系黄山的高
、险,抓住课文中的“飞”“落”等字,回答问题。)
预设:因为黄山非常的陡峭,石头就像是从天上
掉下来的;人们给这块石头起名为“仙
桃石”,也寓意着人们的美好期望。
2.“猴子观海”。
【课件出示“猴子观海”的图片】,这块石头让你想起了谁?(孙悟空)
你还记得孙悟空
的标志性动作吗?谁能表演一下?(学生表演)课文中又是怎样写这块石头的呢?
(l)默读第3自然段,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翻滚的云海”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可以这
样解决:①同学们,谁坐过飞机,谈谈你
在云层之上看到的景象。②由于黄山的山峰高耸
入云,从黄山上往下看,云彩在脚下,又浓
又厚,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非常壮观。
(2)这只小猴子在干什么?
预设: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
(3)在你看来,这只小猴子像是在做什么呢?请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
3.“仙人指路”。
【课件出示“仙人指路”的图片】,小组讨论学习:
(1)先观察图中的石头像什么?怎么看出来的?(“仙人指路”、石头的外形)
(2)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这块石头的呢?
课件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
“仙人指路
”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
臂指向前方。
(3
)我们应该怎样读这一段呢?哪位同学愿意读一读?(指导学生重读“更有趣了”“真
像”等词语。)
(4)你认为“仙人指路”指的是哪里呢?
4.“金鸡叫天都”。
课件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
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
雄鸡。它伸着脖子,
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1)指名读。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师生共同解决。
重点理解:二备:石头怎么会变成“金光闪闪的雄鸡”?(联系上下文阅读思考)
预设:山峰
上几块巨石的形状很像只雄鸡,太阳光一照,巨石上金光闪闪,就更像是一
只美丽的“金鸡”了。 黄山石可真奇妙,就像人们精心雕琢的一样,有的像巨大无比的仙桃,有的像猴子观海,
有的像仙人
指路,还有的像金鸡叫天都。黄山的奇石还不只这些呢,看看课文中还说了哪些
奇石?(生齐读)黄山的
奇石还有很多,如“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
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你
去给它们起名字呢!
(三)学习表达。
课后练习题2
(1)分小组学习,任选一种展开想象,说说奇石的样子,并试着给它起名字。
(2)请三组同学分别说一说。
三、课堂小结,拓展练习
1.小结:黄山石真是千
奇百怪,无所不有,妙趣横生!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体会到
了黄山石的奇妙,领略了黄山秀丽的景色
。希望同学们长大后,能亲自去目睹黄山奇景,看
一看那里的奇松、云海、温泉是一番什么景象。
2.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成员结合一处奇石景点进行介绍。
每个小组推选代表进行竞赛。
(1)进行现场讲解。
(2)组织大家评议。
(3)颁发小导游资格证。
3、当堂测试:
(1)把错误的音节划去
·著(zhù
zù)名的黄山奇石有许多形状(zhàng zhuàng),尤其(qí
jī)是“仙女弹
琴(qíng qín)”很有趣。
·我们写字时,要注意过一段时间可以甩甩胳膊(bō bo),动动脖(bó
bé)子,减轻疲
劳。
(2)按原文填空
·在一座( )的山峰上,有一只“(
)”。它两只胳膊( )着腿,一动也不动
地( )在山头,(
)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 )”。
·“仙桃石”好像从天上( )下来一个大桃子,(
)在山顶的石盘上。
·巨石像一位仙人( )在高高的山峰上,( )着手臂( )向前方。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2一5自然段。
2.将黄山奇石的神奇之处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仙桃石
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都
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使媒体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如在品读“猴子观海”
这块奇
石时,有的学生虽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知道了“云海”不是真的海,而是“猴
子”站在陡峭的山峰
上看到的云雾,但“翻滚的云海”到底是一幅怎样令人心醉的画面呢?
学生很难体会的到,这时,若单靠
我的讲解,无论讲得多么精彩,学生也很难体会、理解,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感悟,我适时地发挥多媒体
特有的功能,及时地播放了“翻滚云海”的
动态画面,学生看着如此美妙的“云海”,都纷纷发表自己对
“云海”的独特见解。有的说“云
海”真是波涛汹涌,有的说“云海”波涛滚滚,还有的说“云海”真是
人间仙境,怪不得猴
子在这么高的山崖一动不动,它是看得着迷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更
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注重对文本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
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
想象。还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和体验。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
10.日月潭
教材和课标分析
《日月潭》描绘了台湾著名风景
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
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本文的语言流畅优美、
清新自然,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
章,教学时可展示日月潭风景的照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内容。借助观察照片和朗读,
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初步具备识字能力,能自己分析生子结构,学习使用识字方法识
记生字。对
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与祖国统一,没有更多的认识,通过对本科学习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
br>河山的热爱,认识到祖国统一的必要性,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目标
1.会认“潭”等
15个生字,会写“名”等9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欣赏美景;品读课文,了解日月潭的特点,知道我国
台湾省的日月潭
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3.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文中的优美词句,想象那里的美丽景色。
教学难点
感受日月潭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评价设计
1.通过指读,学生组词领读生字,检查生字掌握情况;通过解读课文检查
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落实;
2.通过画句子读句子背句子,促进学生认识了解日月潭风景优美;
3.通过总结和拓展,引
导学生对台湾回归祖国的殷切期望,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
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
示地图)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你们想去游玩吗?今天我们就要加入旅
行团,一起去领略祖国
美丽的风光。乘客们,请系好安全带,我们此行的第一站是——台湾
省的日月潭,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一
个岛屿。(图片展示日月潭)
2.通过预习我们知道台湾省最大的湖,叫——(日月潭)今天,老师就
要带着大家一起去
领略那里美丽的风光。(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以飞机直线飞到台湾,创设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我们先从课文中去认识一下美丽的日月潭。自由读课文,注意
读通句子,遇到生字
多读几遍。
2.要想拿到去日月潭的门票,可要闯过三关,你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以获取“游览门票”的方式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读书识字。]
3.第一关:识记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自由练读,开火车正音。
(2)去掉拼音读,交流识记方法。
(3)出示词语读。
(4)指导写字。二备:重点指导以下字:
岛:第四笔竖折折钩要写宽一点。
茂:关键是下边的“戊”字,右上的点不可漏掉,里面不能加点。
展:竖提左边不要多写一撇。
省: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纱、胜、隐、约、环、绕:这几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4.第二关:读好四字词语。
(1)出示四字词语,学生齐读。
(2)看图,说四字词语。
5.第三关:了解主要内容。
(1)出示填空:课文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日月潭的_____
_,第二自然段告诉我们日月潭的
形状和_______,第三、四自然段向我们描绘了日月潭____
__和______,第五自然段总结
______。
(2)默读课文,思考。
6.恭喜你们,已经拿到了参观日月潭的门票了!
作业布置:生字描红 写字
第二课时
一、品读感悟,理解体验
(一)让我们赶快走进日月潭去参观吧!(自由读第一段)
1.你知道了什么?
2
.师补充资料:日月潭面积7.73平方公里,相当于我们的100个操场那么大,风光极
为秀丽,被誉
为宝岛明珠。潭北山腰有座文武庙,从庙前远眺,潭内景色,尽收眼底。南面
青龙山有玄奘寺,供奉着唐
代高僧玄奘的灵骨。潭东的水社大山高逾二千公尺,朝霞暮霭,
山峰倒影,风光旖旎。东南的伊达邵社区
是邵族原住民主要聚居地。假日的伊达邵社区是游
客必访景点,所以说,日月潭周围有——(许多名胜古
迹)
3.带着你的感受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段。
1.日月潭的名字是怎样由来的呢?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
2.谁来说说看?
(1)看课件指认日潭和月潭。
(2)练习:湖的北边像_____,叫_____;湖的南边像______,叫______。
(3)练说比喻句。
(4)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日月潭名称的来历。
3.比较句子。
北边叫日潭;南边叫月潭。
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1)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
(2)通过给词语加一些修饰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想要描写的东西表达得更形象、具
体、
生动。
(3)你会用这样的方法写句子吗?(学生挑选其中一句尝试写具体)
湖中央有个小岛。
校园门口有一棵树。
小鸟在树上叫。
(三)学习三、四自然段。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2.默读三、四
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日月潭什么时候的风光,把你认为美
的句子画下来。
(1
)交流,反馈:写了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风光,其中中午又分别写了晴天和雨天的不同
景色。
(2)指名读第三段(出示画面),哪里让你觉得美?你从哪个词中具体感受到的?
(3)带着你的感受读第三段。
(4)自由读第四段,想象画面,找出最让你体会到美的词语,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5)(出示画面)学生交流,练习朗读。
(6)看图体验“清晰和朦胧的美”。
3.配乐朗读三、四自然段。
(四)学习第五段。
1.引读第五自然段。
2.你能联系前面的课文,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日月潭风光秀丽吗?
3.所以才会有——(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前来参观。齐读最后一段。
(五)配乐读全文。
二备:1.游客们,你们喜欢日月潭吗?你们想把美丽的日月潭介绍给你的朋友,让他们
也领略
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吗?那么我们先在小组里练练吧!(分小组合作介绍日月潭,四人小
组一人介绍一个自
然段。最后一段一齐说。)
2.配乐,四人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3.尝试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二、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你知道台湾还有哪些美丽的地方吗?
2.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和祖国大陆分离了,至今
还没有回归,但我们相信,总有一天
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此时,你想对台湾的小朋友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日月潭
清晨 薄薄的雾 隐隐约约
中午 太阳高照
蒙蒙细雨
随堂检测:
一、读拼音,写词语。
zhǎn xiàn
Zhong yang fēnɡ guānɡ xiù lì mínɡ
shènɡ ɡǔ jì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太阳( )
蒙蒙( ) ( )灯光
( )约约
湖水( ) 群山( )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
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引导过多”等问题,在
让孩子主动认知方面还没有真正放开。教学时,
我只是注重自己对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感
悟,没有关注学生在学习方法的提高,大胆“放手”,而是把
自己的感悟强加给学生,没有引
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理解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见解。这样一来,
学生的自主参与意
识不强,学习能力没有提高,只是“学会”而没有“会学”。教学技能非一日之功,得
靠平时
的修炼,一如既往的去做,才会日提升。因此在以后教学中,我应多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的文
章,虚心求教,多听听别人怎么上课,多反思自己的每一次教学行为。
11 葡萄沟
课标、教材分析:
课文主要介绍了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那里出产水果,其中葡萄
的种类多、
颜色鲜艳、产量高,制成的葡萄干非常有名。
学情分析: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
接受新知识,表
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己经具备了初步的认读
拼音能力,并且养成了自主学
习的习惯。结合本文教学实际,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形式
的朗读活动,让学生感葡萄沟的却是个好地
方,并体会作者生动的表达。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10个,认识二类字18个,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3.用学
过的方法理解学习“盛产”“茂密”“五光十色”等词语。熟悉了解并练习用“……
就像……”、“……
有的……有的……”句式造句。
4.学习按照时间顺序、由外到里的顺序进行写作。
教学重点:
1.用学过的方法学习“盛产”“茂密”“五光十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教学难点:
1.学习按照时间顺序、由外到里的顺序进行写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评价设计:
1.学会本课生字10个,认识二类字18个,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用学过的方法理
解学习“盛产”“茂密”“五光十色”等词语。熟悉了解并练习用“……
就像……”、“……有的……有
的……”句式造句。
教学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都爱吃葡萄干吗?你知道我
国哪个地方的葡萄干最好吃吗?让老师告诉
大家,它就是——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
2.板书
课题《葡萄沟》,齐读课题。注意读准“葡萄”两个字,“萄”在这里读轻声。(板
书:葡萄沟)
(课件出示1):葡萄沟风光图
3.二备:上节课我们游览了台湾的日月潭,
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新疆的葡萄沟逛一逛,看
一看,那里的人们是如何制作好吃的葡萄干的。
二、借助拼音,练读课文
1.(课件出示2)
自学要求:借助拼音,轻声自由练读
课文。读第一遍时,在生字下面做“△”记号。读
第二遍时,生字重点拼读。读第三遍时,在难读的句子
下面画“——”线。读第四遍时,标
上自然段序号。
(1)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由练读课文。
(2)教师巡视指导。
检查学生生字字音的拼读掌握情况。(课件出示3)
fèn
tī shōu shì pō kè chénɡ lì qǐ
份
梯 收 市 坡 客 城 利 起
用各种方式指导读生字。
2.检查难读的句子。
师:同学们,你认为有没有难读的句子?(学生自由发言)指导读。(课件出示4)
(1)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2)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
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
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3.请学生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分小组比赛读。
(3)播放课文录音,范读课文。
(4)让学生再读全文,大体了解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讨论如何识记字形呢?
(课件出示5)“份 梯 收 市 坡 起 客 城 利
”田字格课件。
2.教给学生识记方法:(板书:份 梯 收 市 坡 起 客 城 利 )
二备:①用熟字换偏旁,加偏旁的方法记,比如:“份”与“粉”。
②容易出错的地方重点记
,比如:“市”字要注意上方是点;“城”字右边是“成”,不是
“咸”。
③感到有困难的地方用记号标出,比如:“收”字右边是“攵”,不是“夊”。
3.在习字本上进行描红练习。
4.当堂默写。指名学生上台默写生字,集体纠正。
四、当堂检测,巩固学习。
读一读,写一写(课件出示6)
葡萄沟 盛产 香梨
七月份 梯田 搭凉棚 浅绿 吃个够
好客 收下来 城市 留着 钉着 水分 味道
山坡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复习旧知
1.同学们,昨天老师带大家去了一个美丽的地方,这个地方叫……?
2.那么谁愿意说说葡萄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3.既然葡萄沟给同学们留下了这么深
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葡萄沟,再去看
看这个美丽的地方!(板书课题葡萄沟)
二、精读感悟。
学习第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7):第1自然段。
1.(自由读文)自由朗读文章的第1自然段,思考: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盛产”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板书:盛产水果)
3.在第1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描写顺序?
三、精读理解,重点突破。
(一)学习文章第2自然段(课件出示8)
(自由读文)自由朗读文章的第2自然段,思考“这里的葡萄长得怎么样?”
(指名回答,板书:葡萄 枝叶茂密)
1.学习第2自然段第二句
(课件出示9)
葡萄长势茂密图。用直观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茂密”一词的意思,并
回忆理解词语意思的三种途径。
(课件出示10)比喻句“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学习感受比喻句“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并学习运用“……就像……”造句。
2.学习第2自然段第三句
(课件出示11):“到了秋天,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
下,有红的、白的、紫的、
.......
暗红的、淡绿的,无光十色,美丽极
了 。”
全班齐读这句话,初步感受葡萄成熟后的美。
同学们,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句子,你
们看看哪个更好一点?为什么?(对比“一大串一
大串”和“一大串”之间的区别)
(齐读句子)课文利用了一个词语描写葡萄的颜色,是哪个词语?(板书:五光十色)
和“五光十色”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哪些?为什么作者不用这些词语而要用“五光十色”?
3.学习第2自然段第四句。
看到这么多诱人的葡萄,老师都忍不住想尝一口了,你们想不想
尝一尝?(生:想!)那
么维吾尔族的老乡会把葡萄给我们吃吗?(生:会!)你们怎么知道的?谁能用
课文里的话回
答老师?(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12)“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
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
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我们的老乡可真是……?(板书:老乡 热情好客)
(二)学习文章第3自然段
过
渡:有这么热情的老乡招待我们,美丽的景色我们也看了,好吃的葡萄我们也吃了,
可是这么多的葡萄吃
不完还能做成什么呢?(板书:葡萄干)
1.学习第3自然段第一句(课件出示13)“收下来的葡萄
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阴
房里制成葡萄干。”
(指名读文)学习运用“……有的……有的……”句型造句。
(质疑文本)看到这句话你有哪些疑问?
2.学习第3自然段第二句(课件出示14)“成串
的葡萄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热空气把水
分蒸发掉,就成了葡萄干。”
(课件出示15)(播放视频)初步了解晾房的样子。
(回归课文)在课文里找一找描写晾房的句子。
(课件出示16)阴房修在山坡的样子很像碉堡,四壁留着许多小孔,里面钉着许多木架
子。
(出示课件,指名回答)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晾房是什么样子的?
指导学生了解从外到里的描写顺序。
3.学习第3自然段第三句
(指名回答)谁思考过晾房为什么要修成这样?修成这样的好处是什么?
引导学生了解维吾尔族老乡的另一个特点(板书:聪明能干)
4.学习第3自然段第四句
如此简便的方法制成的葡萄干又有什么特点呢?在文中找一找。
(课件出示17)这里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出示课件,全班齐读)谁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葡萄干的特点?
(指名回答,板书:色鲜味甜 非常有名)
四、总结
课文学到这里,大家觉得葡萄沟这个地方好不好呀?(生:好!)
那谁愿意说一说你是从哪几个方面看出葡萄沟的好呢?(指名回答)
所以说,葡萄沟真是个……?(生:好地方!)(板书:好地方)
那么我们一起来赞美一下葡萄沟吧!(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五、回归课文,全班齐读全文。
当堂检测:
1.仿照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葡萄颜色多的句子,描写公园里的花。
2.搜集葡萄沟的知识。
3.比一比,组词。
份 ( ) 坡 (
) 城( )
粉 ( ) 波 ( ) 成( )
板书设计:
盛产水果
葡萄 枝叶茂密 五光十色
葡萄沟 老乡 热情好客 聪明能干
好地方
葡萄干 色鲜味甜 非常有名
【教学反思】
在整堂课中,我始终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让
学生在
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全篇课文:
(1)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去葡萄沟里看看,整体感知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
(2)通过老师的感情范读带学生入情入境,去葡萄沟里细细地看个够。
(3)再让学生在细看的基础上谈谈对葡萄沟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4)接着,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进行感情朗读,在葡萄园里真切感受对葡萄的喜爱之情,
并再创情境通过表演让学生感受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体会到葡萄沟的物美情更美。
(5)最后,对葡萄干这一段比较枯燥的文字,我创设了一个学生较感兴趣的学习活动:
老师的
一个朋友要在葡萄沟办一座葡萄干加工厂,请学生来介绍葡萄干的制作方法。通过合
作、讨论、交流、汇
报的形式了解到葡萄干的制作方法。
( 6)在课文快结束时,再一次带学生入境:观看录象,通过感
官刺激,再现课文内容,
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喜爱,说说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使学生的情感受到升华
:“因为这儿
的水果多;因为这儿的葡萄美;因为这儿的葡萄干色鲜味美,更因为这儿的维吾尔族老乡热
情好客。所以我们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从而解决了本课学习的重点。整节课,学在不知
不
觉中在葡萄沟里走了一圈,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自然流露出对葡萄
沟的喜爱之情。
语文园地四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四包括“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展示台”四个部分。“我的发现” <
br>这一部分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泡、饱、跑”等六个形声字的特点,“字的左边跟字义有关,
右
边跟字音有关”,学习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形声字。“日积月累” 包含读成语或词语、填标
点、写话、
读文等四项内容。“读读记记”是让学生读记成语或词语,目的激发学生朗读的兴
趣和积累的欲望。“我
会填”是让学生练习使用标点符号。“我会写”是看图写几句话,激发
调动学生写话的兴趣。“我会读”
是读一则故事并为下面的口语交际做好准备。本次“口语交
际”是以前面的“我会读”短文中的话题来进
行的。“展示台”包含了“识字交流站”和“故
事会”两项内容。
学情分析
二年级
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无论是在识字、读文还是口语交际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自己也找到了许多
好的学习方法。因此,尽管语文园地四的内容较前面增加了难度,只要教
师因材施教,合理运用教学方法
,学生学习起来一定会很顺利。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火车票让学生认识生字:昌、铺、调、硬。并能学习这种方法认识生活中的生字。
2、教育学生认识比喻句,了解比喻句的特点,学习使用比喻句。
3、让学生学会联系句子了解词语的意思。学会使用词语。
4、让学生了解留言条的用处,并学会学写留言条。
5、学习“我的发现”,让学生了解颜色的分类。
6、积累并背诵关于风景名胜的名言。并学着搜集相关的名言。
7、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通过观察火车票让学生认识生字:昌、铺、调、硬。
2、让学生了解留言条的用处,并学会学写留言条。
3、积累并背诵关于风景名胜的名言。并学着搜集相关的名言。
评价设计
1、让学
生学会联系句子了解词语的意思。学会使用词语。教育学生认识比喻句,了解比喻句
的特点,学习使用比
喻句。
2、让学生了解留言条的用处,并学会学写留言条。
3、学习“我的发现”,让学生了解颜色的分类。
4、积累并背诵关于风景名胜的名言。并学着搜集相关的名言。
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好课件
学生:准备一张火车票或其他车票。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引入。
1、师:孩子们,你们所认识的字是从哪里认识的?
2、孩子们交流各自的识字方法。
3、引入新课。
二、识字加油站。
1、观察大屏幕上的车票,说说上面有哪些不认识的字。
2、认识上面的生字:昌、铺、调、硬。
3、读生字:同桌读、抽生读。
4、拿出课前准备的车票,和同桌一起看看上面还有哪些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认一认。
5、讨论: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认识新字。
三、字词句运用。
1、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像什么?说一说。
2、试着说一说。
3、学习句子:
(1)弟弟的鞋像鸟窝。
(2)爸爸的鞋像小船。
4、读词语:
柳条云朵枫叶椅子路灯胡子
5、你能用刚才那样的句子也说说上面这些物体吗?
6、学生全班交流。
(1)柳条像姑娘的发丝。
(2)云朵像羊。
(3)枫叶像邮票。
7、师:你有哪些理解词语的方法?
8、读句子,理解句子里词语的意思。
隐蔽:即隐藏,这里指小灰兔藏在草丛里面。
烦恼:困难,拿不定主意,心烦。
流连忘返:这里指山水像画一样美,让人流连其中,舍不得返回。
四、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第2课时
一、谈话引入。
师:你们遇到过有事外出,但家里有没人的情况吗?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办呢?
揭示新课:学写留言条
二、学习留言条。
1、阅读留言条。
留言条
妈妈:
外婆做了我爱吃的红烧肉,我就不在家吃饭了。外婆还要给你们带些好吃的,晚饭您少
做点
儿菜。
小新
11月4日中午
2、看看留言条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应该怎样写?
3、重点部分是正文,想想正文应该怎么写?
三、学写留言条。
1、从下面选择一种情况,写一张留言条。
(1)去办公室还书,老师不在。
(2)通知小芳明天上午九点到学校参加书法小组的活动,但是她家里没有人。
2、学生写留言条。
3、分小组交流留言条。
4、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写得好的,在全班交流。
第3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二、我的发现。
1、请孩子们自由读,看看有什么发现。
2、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同桌互相交流,想想还有其他颜色吗?
4、全班交流。
三、日积月累。
1、出示名句:
(1)桂林山水甲天下。
(2)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3)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2、自由读一读,不会读的字拼拼音。
3、看谁能熟读成诵。
4、想一想:还有哪些描写风景名胜的名言警句。
5、搜集描写风景名胜的名言锦句。
四、我爱阅读。
1、请孩子们自由阅读画家乡。
2、自由读,想一想:
(1)文中讲了哪些同学的家乡?
(2)他们的家乡在哪里?
(3)他们的家乡都有些什么特点?
3、请同学汇报。
4、你觉得阅读的乐趣在哪?
五、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一_______ 二_______ 三_______
四_______ 五_______ 六_______ 七
_______
八_______ 九_______ 十_______
2、把下面的词语排列成一句通顺的话。
①小猴子 架上 望着 一串串
葡萄 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葡萄 狐狸
为什么 呢 硬说 是 酸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