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复习建议.doc

余年寄山水
552次浏览
2021年01月14日 11:5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避暑山庄旅游-曹植白马篇

2021年1月14日发(作者:阳震)



二上复习建议
一、词语的复习内容与形式
1
、《练习》和课文中出现的成语:
我们把它们归归类:
写季节景色的成语:金风送爽雁过留声 秋色宜人 天朗气清
与时间有关的成语:日月如梭 光阴似箭 寒来暑往 星移物换
关于自然现象的成语:风吹草动 雨过天晴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赞扬积极向上的成语:人外有人 天外有夭 学无止境一往无前
写严寒天气的成语:滴水成冰 地冻天寒 鹅毛大雪 雪兆丰年
表现不甘落后的成语:勤能补拙 笨鸟先飞 人一己百 奋起直追
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宁折不弯 义正辞严 威武不屈 大义凛然
描写奇妙夜景的成语:火树银花 数不胜数 灯火通明观者如堵
其中还有一些是结构整齐的:
()()如():日月如梭观者如堵
()外有():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千()万():千山万水千辛万苦
复习时可以这样做:
%1 考察识记的情况,如成语填空,看他会不会写,有没有记住。
%1 考察有没有大致了解意思,如把成语的意思和成语对应连线。
%1 考察会不会正确使用,但是要求不能高,创设适当的语境让孩子试着用一些 成语
填一填。如: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勤能补拙奋起直追
小鹰看着头顶上飞得更高的那些鹰,情不自禁地说:“真是(),()啊!” 乌龟



得到第一名后对白兔说:“我不是真的爬得快,但是我憧得()的道理, 只要
(),一定能赶上你。”
2
、 有特殊形式的词语:
如:
ABB
(喜滋滋)乐呵呵、气冲冲 水汪汪
ABAC
(无忧无虑)
3
、 课文中出现的近、反义词和重要词语
如:请求 恳求 制服 治理 紧盯 注视 勤学苦练 世界闻名等等
②有些固定搭配的词语日常只要涉及到就要有意识给孩子积累。
如治理洪水、制服野兽。等等
4
、 动词、数量词、形容词
可以采用词语搭配的方式进行复习,
如:(形容词)的(名词);(形容词)地(动词);
一(量词)(名词);(动词)+ (名词)
这对学生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一定要学生仔细审题,特别是在照样子填空的时 候要
格外注意所给的例子,同样是()书,有时是让学生填形容词:(有趣的) 书,有
时则要求填动词(看)书,要注意看例子。
二、句子复习内容与形式
本册教学目标中要求用课文中的语言来规范儿童的语言,增加他们的积累,逐 步内
化为他们自己的语言。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能理顺错乱的 句子。
(1)
要求背诵的课文中重点段的语句。复习时主要的方式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一
定是课后要求背诵的课文,出题点集中在重点段落。



(2)
要求造句的词有:已经、终于。对于“终于” 一词的造句,要避免孩子 写
“我终于学会骑车了。”这样的句子,必须要把前面的过程讲清楚,“经过 无 数次
的努力,我终于学会骑车了。”
(3)
练习
3
中间提到的“做、种、踢、吹......”等动词,要求选择一个写一句
话,要写清楚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这个学生很容易做到,难的是动词运用要 准
确,搭配要合理。
(4)
练习中的句子也在考察范围之内。
对于《三字经》、《老子》、《汉乐府民歌》中的句子,一是会背、能填 空,
二是知道大概意思,三是会在具体语境下正确运用。如:看到有的同学不 爱学习,
不懂道理,我对他说:“蚕吐幺幻 蜂酿蜜;(,)”;劝说同学抓 紧时间多学习,
我们对他说(,!);看到一个人做事不踏实,想一下子获 得成功,我们可以这样
教育他( )。
(5)
诗句 本学期学生共接触了
3
首古诗,《静夜思》、《登鹳雀楼》、《长
歌行》和现代诗《青松》。《长歌行》只要学生能背诵、大致了解意思,知道选 自
《汉乐府民歌》就可以了。而对课文中出现的三首诗应在此基础上加强理解 与应
用。
首先是对一些字意必须落实,因为这些字意会影响学生对整句诗的理解。 如:
《静夜思》中的“疑”、“举”,《登鹳雀楼》中的“登”、“白
FT
、 “依”
“尽” “欲” “穷”、“吏”。
其次要大致了解每句诗的意思,能够根据翻译的句子写出原文。
第三要能初步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如《静夜思》表达了作者思念故乡的 思想
感情。《登鹳雀楼》中作者想告诉我们只有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的道 理。《青
松》赞美了青松坚强高洁的品质。



第四要学会在适当的场合运用这些古诗。教师可以创造出一些语境:下雪 了,
我们看着路边的松树,想起( )这句诗。”
“登上紫金山的山顶,放眼远望在平地上看不到的风景,不由得感叹:真是
( )啊! ”
(6)
排列错乱的句子。
三、课文的复习内容与形式
(一)课内阅读
根据本册教学目标,二上学生的课内阅读的要求做到: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 课文
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1
、知道每篇课文的大意
(1)
在复习期间应该引导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内容进行回顾,可以像郑老师那样
让学生翻到目录,根据课题想一想哪些课文都写的是谁的什么事,哪些课文讲 的是
某个场景,哪些课文讲的是某个事物是怎样的,帮助学生弄清课文的大意。
(2)
川以采用提问或填空的方式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疏理。
如第六单元五篇课文,我们就可以用这样的填空:
%1 毛主席在()遇到了
15
岁的()和
14
岁的(),要他们()。
%1 朱德同志每次都跟战士们从()到茅坪去挑粮,他还在扁担上刻了 “()” 二
个字。
%1 梅兰芳用()和()的方法苦练(),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剧大师。
2
、要对课文中人、事物特点进行认识的强化
例如,可以把课文中出现的不同的人或事物特征用词语概括一下,在学生
头脑中加深印象:如《朱德的扁担》中()的朱德;《梅兰芳学艺》中()



的梅兰芳;《大禹治水》中()的大禹;《孔繁森》中()的孔繁森。这些 内容也
可以采用连线对应的方式进行复习。
3
、 知道一些课文所揭示的哲理。
例如《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可以用练习中的名言警句概括一下。 还
有《青蛙看海》、《小鹰学飞》,可以用练习中《老子》中的句子和成语概 括一
下。
4
、 对重点段落的逻辑顺序、表达方式进行梳理。
如《美丽的丹顶鹤》的第三自然段,可以梳理句子之间的逻辑顺序:丹顶 鹤十
分逗人喜爱,是因为丹顶鹤脖子长,腿长,嘴巴也长和所以它不论是引吭 高歌还是
展翅飞翔都显得那么高雅。但是这两句的描写顺序是不能颠倒的,中 间存在因果关
系。正因为逗人喜爱,才被传说为神仙的旅伴。再比如《大禹治 水》中的第二自然
段,第二句查看水流地形和第三句挖通大河劈开大山的顺序 是不能颠倒的。再如
《美丽的丹顶鹤》第二自然段,对丹顶鹤色彩美的描写是 分为身子、脖子和翅膀边
儿、头顶几个部位的。整篇课文是从色彩美、体型美、 姿态美三方面表现了丹顶鹤
的美丽,这就是对表达方式的疏理。
5
、 课文与生活关联的内容应适度拓展,但不能盲目过度。
(1)
可拓展与课文紧密相关的知识。
例如:《静夜思》的作者李白,称为“诗仙”,《古朗月行》就是他写的, 还
要会一首他写的 诗。《再见了,北京!》是第
29
届奥运会,第
30
届在英国 伦敦。
《小动物过冬》中三种过冬方式还有那些动物采用。
(2)
可以抓住典型的可以仿写的句式和可以扩展描写的句子对学生进行训练。



例如仿写:《秋游》同学们有的在草地上打滚儿,有的忙着逮蚂蚱,有的
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用()有的(),有的(),有的()仿写课间活 动的情
景。
再如拓展描写:农田里,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6
、注意课文与课文和课文与练习之间相关联的内容。
(1)
课文之间有关联的内容
如:《小动物过冬》中间小燕子的过冬方式和《美丽的丹顶鹤》中丹顶鹤的过 冬方
式是一样的。
有些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属于同一类型的,可以重组一下,如表现人物高尚思想 品质
的《孔繁森》、《梅兰芳学艺》、《大禹治水》、《朱德的扁担》、《要 好好学
字》。再如:郑老师上课时提到的看了课题就知道写的是谁的一件什么 事的课文。
(2)
课文与练习有关连的内容
如《一株紫丁香》和练习
1
中做教师节贺卡的关联。如《梅兰芳学艺》和 练习
6
的成语之间的关联,《青松》和练习
7
的成语的关联,《小鹰学飞》和 练习
4

的成语的关联,《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和《练习
4
》中的名言 的关联。要
会灵活运用。
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之一是会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交际、表达。在复习时一 定要
侧重于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的运用,不能死记硬背。
(-)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考试中经常会有的,目的是考察学生语文的综合实践能力。虽然 我
们没有办法知道考察的载体,即具体的短文内容,但是所要考察的各种语文 综合能
力是可以通过平时的教学中积极训练的。临考之前,对这些阅读方面的 能力进行一
些强化的训练是有必要的,而且可以比平时更倾向于应试能力的培 养。首先是理解



能力的训练。即要能对短小文章内容大致了解,能回答关于文 章内容的相关问题或
完成相关填空,能理解句子中的一些词语,把加点词换一 个词,意思不变、根据要
求勾画句子和词语等;
其次是训练过程中的综合。就是知识之间的综合。如标点符号(句号、逗号、
问号,感叹号)、拼音、近义词、反义词、形容词等综合在一起复习。
再次,训练中设计的题型要有针对性,可以强化训练某种语文能力
比如:
(1)
数句子。给句子加标点。根据句子或词语的意思选择正确的读音。
(2)
直接在文中找到答案。(填词,填文章相关内容,画出相应的句
子。)
(3)
能回答一些很简单的逻辑上的问题。
最后,在阅读训练中我们还要十分强调过程与方法的指导。第一要帮助学 生树
立自信心,排除畏难情绪。告诉他们阅读题大部分的答案都能在短文中找 到,就看
你是否细心的去读,仔细的去想;第二,我们要指导学生先通读一遍 短文,大概想
一想短文说了什么,做到心中有数;第三,指导学生仔细读每一 道题目,弄懂题目
的意思,并带着问题到文章中去找答案。
还要告诉学生先做容易的最后做难题;数句子要耐心细致;找答案要从文 章开
头一直找到最后,尽量找全;勾画句子要完整。这其实是培养良好的阅读 习惯。
为此在短文复习中应强调这样几个步骤:一读(文章至少读两遍),二想
(文章的大概内容),三看(看课后的习题),四做,五查。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红岩故事-高尔基的故事


黄山四绝中尤以什么最为著名-歇斯底里成就


无中介租房-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文成公主进藏-浪漫婚纱


微信代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艾薇儿冰红茶广告-情人节送啥礼物好


天后陈势安-以温暖为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