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乘法结合律教案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个人简历空表格
乘法结合律教案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掌握乘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并会用乘法结合律对一些题目进行
简算.
(二)通过乘法结合律公式推导的教学,培养学生深刻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
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结合律,并会应用,这是教学的重点.
(二)乘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引入问题情境
1.请同学们做口算题.(卡片)
2×5
50×2 25×4
8×125 125×80
40×25
通过刚才的口算题,你们很快算出结果,你们知道在乘法运算中有三对好朋
友,它们分别是谁?
根据同学的回答总结出:5和2是一对好朋友,它们相乘等于整十;25和4
是好朋友,它们相
乘等于整百;125和8是好朋友,它们相乘等于整千.
教师板书:5×2 25×4
125×8
请同学们要牢记这三对好朋友,一会儿它要给我们很大的帮助.
2.师生比赛看谁算得快(直接说出得数),出示比赛题:
25×42×4
69×125×8 4×39×25
比赛结果都是老师算得快.
师:老师所以算得快,是
因为老师运用了乘法的一个定律,它可以使连乘的
计算题变得非常简便,易算.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
们就共同研究乘法结合律.
教师板书课题:乘法结合律.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题.
例2 每袋有5个乒乓球,每排有4袋,放了2排,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
提问:这道题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会做吗?
全体同学做在本上,列出综合算式. 学生做完后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一种思路是先求一排有多少个,再求2
排共有多少个;另一种思
路是先求一共有多少袋,再求一共有多少个.)
板书:5×4×2
=20×2
=40(个)
5×(4×2)
=5×8
=40(个)
答:一共有乒乓球40个.
提问:
(1)这两个算式都有道理,而且它们的结果是
相同的,说明这两个算式之间
有什么关系?(是相等关系.)
板书:5×4×2=5×(4×2)
(2)等号左边和右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二人议论后得出:等式两边算式中的3个因数一样,都是5,4和2;它们
的运算符号是一样的,都
是乘号.
(3)那它们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
二人议论后得出:它们的运算顺序不一样,左
边算式要把前2个数相乘,右
边算式因为有小括号,所以要先算后边小括号里面的.
师概括并启发提问:
这两个算式因数相同,运算顺序不一样,但结果都是相同的,这种现象是不
是偶然的呢?
2.出示一组题找规律.
3×6×5 3×(6×5)
7×4×20 7×(20×4)
25×8×4
25×(8×4)
每组算一个题,订正得数后,得出每组两个算式之间是相等的.教师板书
“=”.
启发提问:
(1)这三个等式中,每组等式的因数一样吗?(一样的)
(2)它们的运算顺序呢?(不一样的)
(3)三个等式左边的算式因数一样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议论后明确:三个等式左
边的算式因数都不一样,但运算顺序是一样的,都
是把前两个数先乘,再与第三个数相乘.
(4)三个等式右边的算式,因数一样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议论后得出:三个等式右边算
式的因数都不一样,但运算顺序是一样的,都
是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
(5)它们每个等式左右两边运算顺序不一样,但它们的积呢?(积是一样的)
师概括:通过刚才的计算、讨论,看来咱们发现的现象不是偶然的,是有规
律性的.
3.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咱们再观察一下,在乘法中,三个数相乘,可以怎么算?还可以怎么算?
学生议论.在充分发
表意见的基础上,概括并板书: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
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
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
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4.用字母公式表示定律.
启先学生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因数,乘法结合律的字母公式是什么?
板书:(a×b)×c=a×(b×c)
提问:a,b,c各代表什么样的数?
从而明确必须是大于1的整数.
师概括:我们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可以改变乘法中的两个因数
的位置,今天
我们学习乘法结合律可以改变乘法运算当中的运算顺序,它们的积都是不变的.
练一练
完成64页“做一做”.(填在书上)
投影:30×6×7=30×(□×□)
125×8×40=(□×□)×□
请你们改变一下它们的运算顺序,能做吗?
订正时说明根据什么填数.
5.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例3 计算43×25×4.
想一想,这道题有什么特点,能否用今天学习的运算定律使其计算简便?
在同学讨论的基础上
明确:25×4可以凑成整百,所以先用25乘以4,再和
第一个数43相乘,等于4300,应用了乘
法结合律.
板书:43×25×4
=43×(25×4)
=43×100
=4300
例4 计算25×43×4.
先让同学独立计算,然后讨论,明确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5×43×4
或25×43×4
=(25×4)×43
=43×(25×4)
=100×43 =43×100
=4300 =4300
(先用乘法交换律把43与4
调换位置,然后再用乘法结合律让25与4先乘,
最后再与43相乘.)
比较例3与例4,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时有什么不同?
在讨论基础上,启发学生总结出:例3
只应用乘法结合律把后两个数相乘,
就可以使计算简便;例4要先用乘法交换律把4放在前面,使25与
4相乘,或
把25放在43的后面,使25与4相乘,然后再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教师概括:
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独运用乘法结合律使运算
简便,一种是两个运算定律结合使用,使运算简便.关键是要掌握运算定律的内
容,根据题目的特点,
灵活运用运算定律.
练一练
完成64页下面的“做一做”.
订正12×25时.
首先把12分解成3×4,然后用乘法结合律把4与25相乘
得100,100与3相乘得300.
6.揭示计算迅速的奥秘.
板书比赛题:69×125×8.
这题有什么特点?应用什么定律使计算简便:
随着学生回答,板书:69×125×8
=69×(125×8)
=69×1000
=69000
你们只要掌握乘法运算定律,同样可以很快计算出结果来的.
(三)课堂练习
1.练习十三第7题.
2.说一说下面各题应用什么运算定律?
练习十二第8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观察与思考,自己发现并总
结出了乘法结合律,又根据
乘法结合律对许多题目进行了简算.今后同学们做题时,要仔细观察题目特点
,
更准确更巧妙地把题目计算出来.
(五)作业
练习十三第8~12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具体例子概括出一般规律.
在复习阶段,通过几道计算结果是10,100,1000的口算题,学生找出5
和2,25和
4,125和8三对“好朋友”,为学习乘法结合律做了铺垫,并通过
师生比赛看谁算得快,调动了学生
的求知欲.
新课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例题的不同解法,找出这两个算式之间的相等关
系,以及两个
算式的不同之处,为概括乘法结合律做了铺垫.然后再通过几组题目的计算、观
察
、比较,引导学生概括出三个数相乘的规律,即乘法结合律.
第二部分是应用乘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组织同学对例3、例4的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
有时题目只单独用乘法结
合律,就可以使运算简便,有时则需要运用乘法的两个定律,这主要根据题目的
特点,灵活选用定律.
这样安排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的深透,而且还学会了分析、思
考问
题的方法,并能通过具体的、个别的现象,归纳和概括出一般规律,使思维能力
得到提高.
本课的练习是针对重点及时反馈,并且课本的习题争取在课内完成,老师加
以辅导,以减轻学生
的课外负担.
板书设计
乘法结合律
5×2 25×4 125×8
例2
每袋有5个乒乓球,每排有4袋,放了2排,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
5×4×2
5×(4×2)
=20×2 =5×8
=40(个)
=40(个)
答:一共有40个乒乓球.
(5×4)×2=5×(4×2)
(3×6)×5=3×(6×5)
(7×4)×25=7×(4×25)
(25×8)×4=25×(8×4)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
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
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c=a×(b×c)
例3 计算 43×25×4
43×25×4
=43×(25×4)
=43×100
=4300
12×25
=3×(4×25)
=3×100
=300
例4 25×43×4
25×43×4
=43×(25×4)
=43×100
=4300
69×125×8
=69×(125×8)
=69×1000
=6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