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教案资料

余年寄山水
991次浏览
2021年01月15日 00:3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微云同步盘-忠诚胜于能力

2021年1月15日发(作者:陆完)


精品文档
二 次 备 课 教 案
教学内容

主备人
备课组长签字
第五课时: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
张婧婧

备课时间
教务主任签字
备课过程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
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实际应用,进一步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50×2=100 50×20=1000
25×4=100 25×8=200
25×12=300 25×40=1000
125×8=1000 125×16=200
125×24=3000 125×80=10000
通过刚才的口算,你们很快就算出结果,你们知道在乘法运
算中有三对好朋友,它们分别是谁?
板书:5×2 25×4 125×8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0×6×7=30×(□×□)
125×8×40= □×□×□
精品文档

3.17----3.19


个性化完善


精品文档
(3)计算:
43×25×4 25×43×4
比较两道题,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时有什么不同?
在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总结出:第1题 只应用乘法结合
律把后两个数相乘,就可以使计算简便;第2题要先用乘法交换
律把4放在前面 ,使25与4相乘,或把25放在43的后面,使
25与4相乘,然后再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小结: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独运用
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一种是 两个运算定律结合使用,使计算
简便。关键要掌握运算定律的内容,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
运算定律。
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加以区分。
(4)师生比赛,看谁直接说出结果速度快。
25×42×4 68×125×8 4×39×25
(5)对比练习:
4×25+16×25 4×25×16×25
(25+15) ×4 (25×15)×4
(68+32)×5 68+32×5
学生小组分工后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内交流。
汇报。
二、小结
学生谈收获。
三、作业设计
1.符合乘法交换律的画○符合结合律的画△
(1)35x28=28x35 ( )
(2)32x25=8x(4x25) ( )
(3)25x15x4x2=(15x2)x(25x4) ( )
(4) axbxc=axcxb ( )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简算
4x(25x9) 16x25x125


38x5x4 5x(19x2)


125x88 25x23x8

3.龙口菜市场进了56箱鸡蛋,每箱25千克,每千克鸡蛋8
元,这些鸡蛋一共可卖多少钱?


4.在学校举行的体操表演中,一共有关5个方阵参加表演,每
个方阵有18行,每行都有20 名同学,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练习
5×2 25×4 125×8
小结: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独运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一种是两个运算定律结合使用,使计
算简便。关键要掌握运算定律的内容 ,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运
用运算定律。
教学反思:
二 次 备 课 教 案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教学内容

主备人
备课组长签字
第六课时:乘法分配律 P36例3

朱生兰


备课时间

教务主任签字
备 课 过 程

3.17----3.19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
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2.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思考问题。
在学习乘 法的运算定律时,我们观察了一幅主题图,有的同
学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 树活动?
二、新授
1.教学例题3





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
(1)(4+2)×25

个性化完善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6×25
=150(人)
4+2是每组一共有多少人,在乘25就算出25个小组一共有
多少人了。
(2)4×25+2×25
=100+50
=150(人)
4×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个人负责挖坑、种树,2×25
表示25 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负责抬水、浇树。再把它们加起来
就是一共有多少人了。
2.小组合作:
(1)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
(2)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点?
(3)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
3.汇报。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汇报,灵活地进行引导,总结出要点。
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几组算式吗?
4.学生举例。
根据学生举例板书。
到底我们举的例子是不是符合这样的规律呢?请学生验证。
请学生用语言表述出发现的规律。
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
别相乘,再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a×(b+c)=a×b+a×c
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大家记住乘法分配律?
简记为:
和与一个数相乘=积相加
三、巩固练习
P36做一做
P385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在练习小结中,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分配律。
四、小结
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
教师引导小结,相应完善板书。
五、作业设计
练习五4---5题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1)(4+2)×25 (2)4×25+2×25
=6×25 =100+50
=150(人) =150(人)
(4+2)×25=4×25+2×25
4×25+2×25=(4+2)×25
(学生举例)
(a+b)×c=a×c+b×c
a×(b+c)=a×b+a×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
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教学反思:



二 次 备 课 教 案
教学内容

主备人
备课组长签字
第七课时: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朱生兰

备课时间
教务主任签字
备课过程
教学目标:
精品文档
3.17----3.19


个性化完善


精品文档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
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熟练运用乘法运算定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73+27 138×100 100-64 64×1 8×9×125
(4+40)×25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02=300+□ (300+2)×43=300×□+2×□
2003=2000+□ (2000+3)×14=2000×□+□×□
二、新授
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今天继续研究怎样应用乘法分
配律使计算简便。
出示102×( )
学生任意填上一个两位数。
老师迅速说出它的得数,而不用笔算。
出示:计算102×43
小组讨论完成。学生可能出现:
(1)(100+2)×43
(2)102×(40+3)
在对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的特点,以及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从而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
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 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
可以使计算简便。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小练: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001×84=□×84+□×84
92×203=92×(200+□)=92×200+92×□
(2)计算102×24
出示:9×37+9×63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1)9×37+9×63
=333+567
=900
(2)9×37+9×63
=9×(37+63)
=9×100
=900
找出不同的方法,进行板演。
引导学生对比两种方法,重点理解、说明第二种方法。
小结: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的特点是算 式的运算符号一般是
×、+、×的形式,也就是两个积的和。
在两个乘法算式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也就是两个数的和
要乘那个数。
另外两个不同的因数,一般是两个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
的数。
小练:(80+8)×25
32×(200+3)
35×37+65×37
38×29+38
讨论:这个题目符合乘法 分配律的结构形式吗?你能把它转
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吗?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订正时,说明怎样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
引导学生小结:我们运用乘法分配律简算时,一定要 认真审
题,观察算式的特点,有的不能直接简算,只要将题型稍加改变,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就能进行简算。
三、 巩固练习
1.师生对出题。
我们运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对出题,你出一个乘法算式,我出
一个乘 法算式,但这两个算式合起来要能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2.根据乘法分配律把相等的算式用“=”连接起来。
23×12+23×88 23×(12+88)
(35+45)×12 (35×45) ×12
(11×25)×4 (11+25)×4
25×(4+40) 25×4+25×40
讨论:2、3题为什么不相等?要使等号两边的算式相等,符
合乘法分 配律的形式,应该怎么改?
四、小结
谈收获。
五、作业设计
第38页6—8题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102×43 9×37+9×63
= 102×43 =9×(37+63)
=(100+2)×43 =9×100
=100×43+2×43 =900
=4300+86
=4386

38×29+38 99×23
=38×(29+1) =(100-1)×23
=38×40 = 100×23-1×23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520 =2300-23
=2277
教学反思:








二 次 备 课 教 案
教学内容

主备人
备课组长签字
第八课时:连减的简便计算

朱生兰


备课时间

教务主任签字
备 课 过 程

教学目标
精品文档
3.17----3.19


个性化完善


精品文档
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体验计算
方法的多样化。
2.使学生感觉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现思
维的灵活性。
4.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注意正确理解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实质。
2.加减法运算中简便计算的实际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购物:一个电脑桌497元,一种电脑椅203元,另一种电 脑
椅235元。带1035元买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还剩多少钱?
学生自己选择条件,独立解答。
汇报:(1)1035-235-497 1035-497-235
(2)1035-(497+235)
二、新授
(1)出示例题:




“李叔叔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
234页,还剩多少页没看?”
师:现在是踏青的好时节,李叔叔打算外出旅游,在出发前,
他查阅资料,请同学们看:你从图 上能了解到什么信息?
生1:我了解到李叔叔正在阅读《自助旅行》这本书。
生2:我了解到他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生3:我还了解到这本书一共234页。
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生:还剩多少页没看?
师: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
师:好,把自己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看看有什么好办法。
(2)小组交流,汇报。
师:你们是怎样想的?
生1:我们是从这本书的总页数里先减去李叔叔昨天看的
66 页,再减去今天看的34页,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
生2:我们先算出李叔叔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 页,然后
再从总页数里面减去看过的页数,就是剩下多少页没看。
生3:我们的方法和第一组差不多,只是先技掉今天看的
34页,再减去昨天看的66页。
随学生板书:234-66-34 234-(66+34) 234-34-66
师:同 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讲得很有道理,那
李叔叔到底还剩多少页没看呢?好,请拿出练习本, 请你从这三
个算式中选择一个进行计算,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师:都算完了吗?你是用哪种方法进行计算的?
生:我是用第二种方法。
师:选这种方法的同学请举手。哦,这么多同学都选择这种
方法,请你来说理由。
生:用这种方法算起来比较简便,66+34刚好是100。
师:是吗?谁还有不同的选择?
生:我选的是第三个算式,我认为第三种方法算起来也比较
简单,因为234-34正好得20 0。
师:有道理。选第一种的请举手?噢,只有几个同学,“这
种方法计算起来比较麻烦。”
师:同学们,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李叔叔旅行中的问题。
(3)小结:通过解决问题可以 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
种多种方法,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出可以把减数加起来,
再从 被减数里去减;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我们可以根据算式中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连减的计
算。
(4)现在我们把234改成266,再想一想,你认为怎样算
简便?(学生思考回答)
师:希望同学们在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根据数据的特点,
找出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P39做一做1、2
简算:
(1)1245-(245+673)
(2)1275-(164+36)
(3)480-82-18
(4)673-84-71-45
四、小结
学生谈收获,以及本节课的重点和做题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五、作业设计
第41页2---4题
板书设计
连减的简便计算
234-66-34 234-(66+34) 234-34-66

教学反思: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美国化妆品品牌大全-实习心得体会范文


腾讯聊天室-东北松花江上


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优美的语句


微博名言-初中语文评课稿


笑话全集-六级阅读答案


小作文-解约


吃柿子不能吃什么-春天的作文200字


螃蟹死了能不能吃了-穿透灵魂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