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建筑学课程-数学小报图片
《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四上教材P54、55
教学目标:
1、经历乘法结合侓的探索过程,能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进
一步培养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能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对一些算式进行简
便运算,体
会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引导概括出乘法结合律,并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
乘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及表述。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5=
50×2= 25×4=
40×25= 125×8=
80×125=
2.我们已学习了加法结合律,请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并描述加
法结合律。
(a+b)+c=a+(b+c)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再
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
面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和不变。
3.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探索运算中的其他规律。
二、探索发现
1.出示教材第一个问题中的两组算式。
(2×4)×3 2×(4×3)
(7×4)×25 7×(4×25)
=8×3 =2×12
=28×25 =7×100
=24 =24
=700 =700
(2×4)×3=2×(4×3)
(7×4)×25=7×(4×25)
(逐组出示,留给学生观察思考的时间)
2.仔细观察,每组中的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板书:
乘数、运算(符号)、积(得数)相同
运算顺序不同
3.为什么可以把两个算式用等号连接起来?(积相同)
4.你能仿照样子再写一组吗?(板
书两位学生的算式,教师注意
纠正学生调换位置、不使用小括号的错误)
适时提醒学生并板书:不改变乘数的位置,只改变运算顺序
5.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交流、汇报
(要求:引导学生说出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
三个
数所得的积,与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每一个数所得的积是相
等的。)
三、运用验证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下面我们就找生活中的事
例来解释自己所发现的这个规律。
1.出示教材第二个问题中的两个例子
要求:(1)先说清楚两个算式中每一步表示什么?
(2)再说两个算式特点是否符合我们发现的规律。
2.巩固练习:练一练第1题。
四、表示对比
1.用语言文字来描述这个规律语句比较冗长、复杂,如果用字母
表示
就比较简洁了。用a、b、c三个字母表示这三个数,你能写出这
个规律吗?
汇报
学生口述,板书
(
a×b
)
×c
=
a×(b×c
)
看着字母表示的形式,完整地述说乘法结合律的意义。
板书课题:乘法结合律
2.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对比
(
a+b
)
+c
=
a+(b+c
)
(
a×b
)
×c
=
a×(b×c
)
让学生知道,三个数相加或相乘,可以用小括号来改变原来的运
算顺序,结果不变。
五、简捷计算
1.直接出示125×9×8,让学生明确:算式中只有乘法运
算,
而且是三个数相乘。
2.生观察算示的特点,思考怎样算简便?运用了哪个运算律?
3.展示简便运算过程。
4.总结简便运算的步骤。
(1.先观察算式的特点,从
运算、数据思考是否符合某个运算律
的表达形式;2.接着具体运用运算律,进行算式变形,使计算简便
;
3.注意使用小括号,有时可以两个运算律同时运用。)
六、应用提升
1、说一说,下面算式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72+48=48+72(
)
A×B=B×A( )
a+(20+9)=(a+20)+9( )
(38×40)×25=38×(40×25)( )
(△×○)×b=△×(○×b)( )
(25×12)×4=12×(25×4)( )
2、教材55页练一练第2、3、4、5题
七、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叫乘法的结合律?用字母可怎样
表示?
八、板书设计
(特点:没有改变乘数的位置,只改变了运算顺序)
乘法结合律 乘数、运算、积、位置相同
(
a×b
)
×c
=
a×(b×c
)
运算顺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