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_乘法结合律、交换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别妄想泡我
604次浏览
2021年01月15日 01:1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北门南牙-形容好男人的词语

2021年1月15日发(作者:贝俊)


《乘法结合律、交换律(信息窗2)》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2~26页。
学习目标:
1 、结合已有的知识和具体情境,运用猜想、举例、验证的方法探索并掌握乘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并能 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单计算,体会类比的思想方法。
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发展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探索并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
学习难点: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进行简算。
学习过程:
环节预设 教师活动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从苗木基地
购买树苗和花苗后,还要购进花土和化
肥 ,这是购买记录单,请同学们认真观
一、创设情
境,提出问
题。 花土
20袋
每袋25包
每包2千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生读信息,并提出数学
问题。
①一共购进多少千克
情境导
入,激发 学习
的兴趣。引导
学生提出数
学问题。
察并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记录单
花肥
10袋
每袋8包
每包5千克
花土?
②一共购进多少千克
花肥?
1、解决问题①。
师:列综合算式,并且要说说你是
先求什么,后求什么?
师:你的算式的意思是先要求出什
么?
二、自主学
习,小组交
流。
师:其他同学同意吗?还有其他方法
吗?
师:同意吗?看来啊,思路虽然不同,都可以解决一共有多少花土。一种方法
是……,另一种方法是先求……。同学
们掌握了吗?
2、解决问题②。
师:来考考大家,我们来解决第②
个问题,口答综合算式,并且要说说你
1 6
生1:(2×25)×20=。


生1:先求每袋花土有
多少千克?再求20袋花土
有多少千克。
生2:2×(25×20)=,先
求一共有多少包花土,再求
一共有多少千克花土。



生3:(5×8)×10=,我先
求每袋花肥多少千克,再算
引导学
生自主解决
问题。


是先求什么,后求什么?





3、组内交流、归纳方法。
师:同学 们,老师刚才写的四个算
式都是三个数连乘,你能不能帮老师把
这四个算式分分类?同桌两人讨 论一
下。
师: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个算式是
有着共同的特点的,你能试着用自己的< br>话猜想一下这里面隐藏的规律吗?
先在小组里面说一说你的想法。

师:那 也就是说这个规律现在对于
我们来说还是一个猜想,要想知道这个
猜想是否成立,我们还要进一 步的怎么
样?

师:其实啊,这个规律叫做“乘法
结合律”。
师:同学们,你能用字母abc来表
示乘法结合律。
师:刚才同学们就像数学家一样 通
过观察、猜想、验证得出了结论,并且
还用字母表示了乘法结合律,给自己掌
声鼓励 好吗?
师:同学们,你们来想一想,乘法
运算中还有其他规律吗?

师:你能具体说说吗?你是怎么想
到的?(从加法迁移过来的)
2 6
10袋花肥有多少千克。

生4:5×(8×10)=,
我先求一共有多少 包花肥,
再算这些花肥一共有多少
千克。



生答:分为两类:一类
是先前两个数相乘,一类是
后两个数相乘。
全班交流 :三个数相乘,先
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
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
乘再乘第一个数 ,积不变。

生:好。
生: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
个 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
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
第一个数,积不变。


生:(a·b)·c=a·(b·c)




生:乘法交换律。




如果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你怎
样表示?

同桌两人各举 一个例
师:为了验证这个规律是不是正确,子并交流,然后把结论补充
我们还是要举例验证。
老师纠正结论。
课件出示课本上“自主练习”的习
三、巩
固应用。
题。
师: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
师提问生计算的结果。
学生自主完成,同桌互
相订正。
自主完
成巩固本节
知识点。
了解本
四、回
顾整理
1. 学生自己谈收获。 节课的学习
师:你对自己本节课的表现有什么
评价?还想对同学说什么?
2. 自评。
3. 互评。
收获和学生
掌握知识的
情况。


完整。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四年级下册的小学生, 从知识的起点上看,学
生已经学习了乘法,并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同时他们具
备了 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和逻辑思维,这些都是学生同化新知的知识
与经验基础,对知识的学习起着正迁移的 作用。同时,处于这一时期
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感,并对数学的学习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
求知欲。但是他们对简便运算的概念还比较模糊,需要教师利用丰富
的数学活动,引导他们积极地思考, 在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乘
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当中。

<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效果分析
本课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了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开展
3 6

观察、猜想、验证、交流等活动,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激发
探究欲望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 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从而发展数学
思维与数学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与人交流与合作。将
问题的解决权交给学生,完全由学生自主解决,小组在交流思路的过
程中思维产生碰撞,教师在 旁引导,加之学生在加法交换律的基础上,
很自然地想到乘法可能也有交换律。因此给学生留足够的时间 和空间,
让学生在猜想、举例、验证中探索发现。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
性,促进学生思维 的发展。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材分析
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是学生在乘法学习中的重要部分。
教 材在之前便安排学生学习了乘法,也在本学期前面的学习中学习了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这些知识都 为本课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同时,学好本课也为接下来学习简便计算和小数的运算定律铺平了道路。
本课的教材内容
本课教材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出发,紧 密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植树这一情景作为引入,并提出问题,让学
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发现乘 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在探索乘法结合
律的过程中感知简便运算。同时,要求学生利用字母表示运算 定律,
建立数学模型,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也加深了对乘法交换律
4 6


和乘法结合律的理解和记忆。最后,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与乘
法交换律和乘法结 合律进行比较,将新旧知识紧密结合,充分体现了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评测练习
1、我会填。
(1)a×b=_____×_____
(2)(a×b)×c=a×(_____×_____)
(3)5×______=46×_______
(4)45×5×4=45×(______×_____)
(5)125×32×25=(125×______)×(_____×_______)
(6)400×______×8=400×(15×8)

3、简算
33×15×2 25×7×4×3


25×50×8 25×125×16




3、有8个书架,每个书架都有7层,每层可放125 本书,这些书架一共可放多
少本书?


《乘法结合律、交换律(信息窗2)》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用字
5 6


母表示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教学重
点是经 历探索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过程;难点是能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
律进行简便运算。
上完这节课,我对这节课值得反思的东西还是挺多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基本达到教学目标。在课堂上 我花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整个课堂气
氛比较好,师生交流和谐融洽。首先我在通过复习加法 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引入
课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我通过观察情景窗的形式让学生仔细观察,说
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先自主探究,再小组合作讨论,让每一个学生都参
与学习的全过程 ,体会学习的方式的多样化,在老师的引导下将学生的发现规律
加以整理归纳得出: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 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它们的
积不变,引出乘法结合律。最后练习在运用和巩固已学乘法运算定 律的基础上,
深化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的广阔空间,培养学生创新意
识 和探求精神。最后由学生归纳小结本课所学知识,便于知识的主动建构。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力 求突出知识的系统性,学生的亲历性,尽量培养学
生的主体意识,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揭示,方法让学生自 己去探究,规律让学生自
己去发现,知识让学生自己去获得。课堂上给学生以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 ,
同时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学生的主
体作用。
不足的是:在推导规律的过程中,导课比较快,应该在课前出几个口算题,
如:25×4、 125×8、50×2等等。在归纳乘法结合律的内容时,主观上是时间紧张,
可课后想想,实际上是引 导不到位,难以完整地总结出乘法结合律。结果,有个
别学生对乘法结合律不太理解,运用时问题较多。

<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课标分析
本课是青岛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个教 学内容,乘法结合律这一内容与
以往教材安排不同的是把认识乘法结合律放在学生自主探索中,通过创设 情境活
动,让学生逐步发现乘法计算中的特殊现象。这样安排不仅是让学生能发现乘法
运算定律 ,懂得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变得更简便;更主要的是让学生经历探索过
程,通过对乘法结合律探索基本步 骤的体验为学生今后的数学探索活动打下基础。
根据教学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三 维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通过探索活动,发现乘法结合律,并用字母进行表示。在理解乘法结合律的< br>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过程与方法:经历数学探索过程,进一步体会
探索的过程和 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究问
题的能力。其中将引导学生探索概括 出乘法结合律,并初步理解运用乘法结合律
可以进行简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是 学习的难点。


6 6

时不我待的意思-德国莱茵河


物业保洁-易经看风水


泡茶技巧-精彩广告词


销售技巧ppt-撒旦的恩典


老年人食品-机关公文写作


qq登不上去怎么办-2015年春节联欢晚会


初伏-以和谐为话题的作文


excel技巧-司仪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