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全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别妄想泡我
554次浏览
2021年01月15日 01:1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8月19日是什么节日-感恩的诗

2021年1月15日发(作者:颜博文)



乘法结合律与交换律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探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
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 便计算。
2、在具体运算中了解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中进行应用。
3、在探索学习运算律的过程中,体验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
4、学生在数学 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
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理解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
整理、归纳乘法结合律和结合律及其应用。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游戏激趣:
(1)猜谜语: “兄弟四五个,各有各的家,有谁走错门,让人笑掉牙。(打
一物品)”
谜底:纽扣
师:如果早晨急急慌慌,迷迷糊糊扣错扣子就出门{师出示一男孩扣错扣子
慌忙出门的滑稽图片},那会闹出笑话。纽扣交换位置会闹出笑话,那还有没有
因交换位置而闹出的笑 话呢,请看屏幕。
(2)交换词语读一读:
课件出示:a、我最爱骑马。B、小明喜欢钓鱼。
让学生把“我和马” “小明和鱼”交换过来读一下。
师:通过刚才一些简短的小游戏,我们知道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中交 换并
不是随意进行的,是不是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进行交换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


这方面的探讨与学习。(板:交换)
2、情景引入
(1)师:为了美化我们 的校园,学校买来了许多漂亮的花,我们要把它们栽上
就要购进一些花土和花肥。(多媒体出示)


(2)情境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指生说一说)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预设:
①1袋花土有多少千克?
②1袋花肥有多少千克?
③一共购进了多少千克花土?
④一共购进了多少千克花肥?
⑤………..
师:我们能提出很多的问题,今天我们重点研究“③一共购进了多少千克花土?
④一共购进了多少千克花肥?”这两个问题。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出示问题:③一共购进了多少千克花土?
①同学们,你们独立解决这一问题,想一想你有几种方法解决,把方法写在



你的练习本上。不能独立解决的小组合作探究。
②指两名解法不同的学生上黑板板演解题过程。
生1:2×25×20 生2:(2×25)×20 生3: 2×(25×20)
=50×20 =500×20
=1000(千克) =1000(千克)
③ 小组内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
预设:
第一个同学和第二个同学的解法是先计算 每袋花土多少千克,再算20袋一
共多少千克。其实这两种方法是一种思路。
第三个同学的解法是先计算一共多少包花土,再算一共多少千克。
师:既然前两种方法是一种 思路,那我们就可以任选其中一种算法和第三
种算法进行观察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观察发言,归纳得出:两个算式中的三个数都相同,计算顺序不同,但结果
相等。
师:是不是所有的数都具有这个特点呢,这是不是一个规律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吧。
以小组为单位探讨验证。(学生展示算式。)
=2×500
=1000(千克)
生1:13×6×5=13×(6×5)
生2:(40×20)×7=40×(20×7)
生3: (65×49)×3=65×(49×3)
… …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探讨乘法结合律
① 发现规律
从这些例子 中你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小组交流后,每个小组选出一名成员进行汇
报,然后全班交流。



引导观察上面的式子,问:左右两边都有几个因数相乘?左右两边的因数都一 样
吗?位置呢?有什么不同?结果呢?
引导学生概括: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 ,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
再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② 得出结论:
三个数相 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
第一个数,积不变。这个规律叫做 乘法结合律。(板书:乘法结合律)
③ 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字母a、b、c 分别表示这三个数,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吗?
生在练习本上书写,并指生回答。
师板书:(a×b)×c=a×(b×c)
简写为:(a·b)·c=a·(b·c)
2、自主探究乘法交换律
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猜想。加法运算中有交换律,乘法运算中是否也有交换
律呢?
⑴ 出示多媒体图片: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些笑脸,不用一个一个数,你能
很快知道它们一共有多少个吗?








⑵你是怎么想的?你能用式子表示出来吗?
横看:6×5=30(个) 竖看:5×6=30(个)
⑶比较:这两个式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因数相同,因数位置不同,但结果相等。
⑷结果相等,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起来?
6×5=5×6
5.全班猜测举例验证:是不是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它们的位置,结果都相等
呢?
3×5=5×3
6×8=8×6
125×40=40×125
... ...
6.小组内进行汇报交流。
(我们可以根据乘法的意义来理解,如:6×5表示“六 个五或五个六的和”,
而5×6也表示“六个五或五个六的和”,所以6×5和5×6积相等。)
7.得出结论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如果用a、b分别表示任意两个因数,
则乘法交换律就可以用字母表示为:a×b = b×a
简写为 a.b=b.a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我们学过了加法的哪 两个运算定律?请用字母表示出来。我们来看看加法结
合律和乘法结合律,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你 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结合律是三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先把前两数相加、相乘,
或者 先把后两数相加、相乘,和或积不变;交换律是两数相加或相乘,交换加数、
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
今天,我们通过猜想,举例,验证,归纳发现了乘法运算的结合律,还发现
了乘法的交换律。这 些规律在以后的乘法的计算中要经常用到。我们在探讨这两
个规律时,用了归纳的数学思想,这种思想方 法是我们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方法。
我们把它称为归纳法。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教材24页自主练习第1题。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



36×□=12×36 17×25×4=17×﹙□×□﹚
43×b=□×□ 15×﹙7×4﹚=﹙15×□﹚×□
①让学生先自己独立完成,然后教师提问。
②学生回答方框里应该填什么数时,并说明一下你的依据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运
算律。
此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掌握情况。
2、教材24页自主练习第2题。

①学生独立连线。
②提问时让学生说清每道题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此题 是用连线的方式巩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从连线中进一步辨别和加法
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异同。
2、你能很快算出每组气球上三个数的积吗?(课件出示)




4、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这节课的 表现满意吗?在小组里
跟其他同学说一说。
板书设计

乘法结合律与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a×b)×c=a×(b×c)
简写为:(a·b)·c=a·(b·c)
乘法交换律 a×b=b×a
简写为 a.b=b.a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1)学法指导,授之以渔 。在教学时,我注重彰显的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方
法,挖掘在探讨规律过程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而这正是 对学生终身发展最有价
值东西。如:由个别算式到一般算式的归纳推理,猜想——验证的解决问题方法,……所有这些都在课堂上放大提升,让学生感受得到,体会的深,掌握得牢。
(2)自主探究 ,融入课堂。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力求通过学生的“提出
问题→自主探究→交流质疑→概括提升→应用 提高”等环节,培养学生的主体意
识,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揭示,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规律让学生自己 去发现,
知识让学生自己去获得。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觉地融
入课堂 。
本节课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学目标逐步得到落实,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主
要亮点有:
本课自主探究发现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并能归纳总结规律。我设计这节课
时,从信息窗入手, 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这个问题,根据学
生列出的式子开展观察、猜想、举例验证、交 流等活动,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
经验和激发探究欲望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自主探 究,主动
学习,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发展数学思维与数学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学会 与人交流与合作。



但整节课上下来后发现,教学设计相对开放,对于大部分 学生来说,思维的
发散性和严密性有了很好的体现。但有一小部分学困生,他们在课上还习惯于充
当“观众”,被动的接受,或者“坐享”其他同学之成。因此,在小组合作上还
应加强指导,真正让每 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2、使用建议。
探究乘法结合律时,不要刻意或者过分追求算法的多样化,以免出现乱、
杂等情况。
3、需要破解的问题。
比如时间的把握;课中如何激发学生互相评价促进互动等等。这也是我 在以
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提高不断改善的问题。

非主流火星文-五一广告语


查理巧克力工厂电影-金锁记之局外人


名人传-三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卷


十月一日放假-出乎意料造句


有关雪的歌曲-企业培训心得


了解背后的我-三只蝴蝶


中国白酒企业排名-体育教师工作总结


企业变更登记申请书-张超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