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运算定律说课稿
非主流搞笑图片-小心翼翼的反义词
课题:乘法运算定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及简便运算的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例证、表达、猜想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出示主题图,并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2、根据条件让学生提出问题: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3、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板书。
[设计意图] 这幅图以植树为背景,展示了植树过程中同
学们挖坑、种树、抬水、
浇树等活动的情境。通过情境图让学生认识植树活动中的数学知识,并能利用这
些知
识解决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
1、4×25=100(人)
25×4=100(人)
1
p>
(1)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两个因数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结果相等,可写成4
×
25=25×4。)
(2)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学生举例,教师板书。)
(3)你们能总结乘法的这种规律吗?
板书: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4)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b=b×a(让学生说说:这里的a、b可以是哪些数?)
(5)我
们在原来的学习中用过乘法交换律吗?(在验算乘法时,可以用交换因
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
算,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
[设计意图]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思,提高学生的学习意
识和学习
信心,使学生在获取新知的同时,培养初步推理能力。
2、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出示学生解决的问题算式:
(25×5)×2
25×(5×2)
=125×2
=10×25
=250(桶) =250(桶)
小组合作学习。
(1)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
(2)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3)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
(4)字母表示。
(5)小组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整理。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合作、推理、判断、例证、表达、猜想的能力。
三、方法应用
1、
2、
2
(学生可能用不同的方法做题,只要说明做题的思路正确即可
,但要提醒学生比
较不同的方法的计算,要用简单的。)
[设计意图]
两
道题分别是乘法交换律在计算中的应用与乘法结合律在解决实际
问题中的应用,目的在于通过应用加以巩
固,加深印象,并使学生初步看到乘法交换
律与乘法结合律的作用。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提问: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
结合律和乘法结
合律,你发现了什么?
(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明确:交换律是两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交换加
(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数相加、相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
依次计算,
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对比、观察,可以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培养学生的
归纳
、总结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A
1、
根据乘法的运算定律,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48×70=70×( )
a×603=603×( ) 26×150=( )×26
19×5×8=19×( × ) 32×40×25=( )×(
× )
2、不用计算把下面左右两组算式中相等的算式用线连接起来.
(25×13)×4 a×(25×4)
48×25
(125×8)×17
56×32 25×48
125×17×8 (25×4)×13
25×a×4
32×56
3、
4、
3
课堂检测B
六、布置作业
P372—4
答案:
课堂检测A
1、48;a;150;5、8;32、40、25.
2、
(25×13)×4 a×(25×4)
48×25 (125×8)×17
56×32
25×48
125×17×8 (25×4)×13
25×a×4 32×56
3、7×2×50=7×(2×50)=7×100=700(米)答:他每次游700米。
4
4、4×7×25=(4×25)×7==100×7=700(套)答:学校一共
要购进700套桌椅。
课堂检测B
1、36、25、4、25、8、15、8、4、5、7.
2、400×30=12000(克) 12000克=12千克 答:(略)
3、四年级一共捐了多少钱?
60×9×5=60×5×9=2700(元)答:(略)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