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课前谈话和趣味小游戏集锦
舞蹈学习班-五一节放假通知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课前谈话和趣味小
游戏集锦
“方程”一课,采用数学游戏“猜你心中想的数”
师:请同学们想好一个数,经过加减乘除一
系列运算,把运算过程和结果
告诉我,我就能猜中你想的是什么数,看哪个先想好。
生:一个数乘以3,加上7,减9,再减去所想的数结果是10.师:你想的数
是6.
2、传话游戏。
课前:把同学分成几组,然后你告诉每组第一个同学一句话,小声说,不能让别的同学听见。然后同样让那些同学去转告第二个同学。传到最后看看那
组完成的最佳!之后把
第一组到最后一组的话连到一起说。(当然,那几组的
话连一起是一首大家不熟悉的诗或短文)看看到最
后变化成了什么样。
规则:
每人只有一次机会告诉下一个人他说的是什么(根据难易程度可
以改
变)。不可做动作也就是肢体语言,前面的同学说的时候后面的都闭上眼睛,
直到前面的同
学招呼的时候才可睁开。以免互相看口型!
3、听指令,快速反应。指令由慢到快,难度逐渐加强,最
后则是听指令,
做相反动作,做错的同学淘汰,很快就能决出第一名,稍加奖励。这个游戏的
优
点是身心结合,既锻炼了学生们的反应能力和迅速应变能力,又能在无限的
空间里活动身体。
4、反口令。教师说“大西瓜”学生说“大西瓜”,手时却做出小西瓜的动作。
教师说“站”,说生坐下
,反之,教师说“坐”,学生站起来。
5、.一边说一边示范做师)请你摸摸右耳,(生)我就摸摸右
耳,(师)请你摸摸左
耳,(生)我就摸摸左耳.……请你跟我拍拍手,(我就跟你拍拍手);请你跟我
跺跺
脚,(我就跟你跺跺脚);请你跟我弯弯腰,(就跟你弯弯腰);请你跟我点
点头,(我就
跟你点点头);请你跟我坐坐好,(我就跟你坐坐好)。
1 7
6、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使学生在欢
愉而又吃紧的氛围中学会这一抽象的知识。
刚上课,我就给学生讲一个“猴子分饼”的故事:
猴山上的小猴喜欢吃猴王
做的饼。一天,猴王做了3个大小同样的饼,先把第一个饼平衡分成4块,给<
br>猴(1)1块。猴(2)看到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把第二个饼平衡分成
8块,给他2
块。猴(3)更贪心,说:“我要3块”,猴王又拿出第三个饼平衡
分成12块,给他3块。小朋友,你
们知道哪只猴子吃得多?”不一会儿,学生
都说:“同样多”。于是,我追问道:“聪惠的猴王是用什么
办法来满足小猴子的
要求,而且又分得公平呢,你们想知道吗?”合法学生聚精会神地听完故事,而又百思不得其要领时,我说“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你们就知道了!”在学生最
佳的心理状态之下自
然地导入了新课,使学生怀着深刻的兴趣转入下一阶段的
学习。在这里,疑问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好奇
心又使学生转化成剧烈的求知
欲和深刻的学习兴趣。
7、指指点点”的游戏。以人的五官为指
点对象,教师报到其中一个器官的
名称,学生就快速指向哪里。随着速度的不断加快,你的注意力也得高
度集
中。这个游戏我也曾经试用,学生非常喜欢,有时候会来不及往往把眉毛指向
了眼睛,闹出
笑话。在不经意的欢声笑语中间,消除了多少心理上的障碍,在
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放松警惕,很自然
得让我们引进了课堂里来了。
8、“对号入座”
这个游戏很简单,但效果却很好。就是教师
在课前根据要求做各种卡片,
发给学生,供上课使用。例如,在正、负数初步认识的复习课上,课前,我
给
班里的每一位学生发了一张卡片,卡片上是一个数字,包括0,(-1)到(-
20),1到
20,当我叫到某一个数字的时候,就请学生举起这个数字,如“+1的
相反数”“-3的相反数”“比
-10小的数”“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数”……学生们都
很积极,也很投入,课堂气氛更是活跃,更
为重要的是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正
负数有关的基本概念。
9、“永攀高峰”
2
7
这个游戏比较适合用于没趣的计算教学中。在高入云霄的“山
峰”两侧贴上
题卡,选两队队员当“登山队员”,分别从两侧向顶峰挺进。其他学生当裁判,
哪
队答对一题就插上一面红旗表示前进了若干米,哪队先到达顶峰,就可以获
得奖励。在游戏中,参赛队员
像登山运动员那样坚韧不拔,勇往直前,裁判员
们默默地抢先算出答案以便正确评判。全体学生欢愉地在
游戏中完成了学习任
务,而且避免了计算学习的没趣。其实这种游戏还可以有很多变化,如“步步为零”,就是让学生通过计算,使最后的结果尽可能接近零。学生计算兴趣陡然倍
增,学习效果也就水
到渠成。
10、”扑克妙用”
扑克牌是学生经常使用的游戏工具,用它作为数学学习的道具
,学生会更
加乐于接受。在正、负数加减法时,我利用扑克牌,让学生通过游戏来进行正
负数运
算能力的训练。红色为正,黑色为负,任意出示两张牌,构成两个正负
数计算。课堂上,学生们都很活跃
,纷纷举手回答。没想到一副小小的扑克牌
竟有这么大的魔力,这也是数学游戏的魔力,看到学生玩得开
心,学得结壮,
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扑克牌的用途还有很多,如在有理数混合运算中设计“二十
四点”游戏等。这样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学而不厌的效果。
11、每一个人都要站在杜泊远的位子
旁边,然后向着讲台桌上有一张纸挡
住了“学无止境”的几个字的地方看,看看你看见了什么。
付建华先看,他只看到了“学无”和“止”字的一半。下一个是张瑞子,她只看
到了“学无止”3个字
。最后一个是李硕,他把“学无止境”4个字都看到了。这个
实验的最终目的是让大家明白观测的特征:
什么越高,看到的物体就越多。
12、刚开始,老师念的是3至5个数,生背下来,举手背一下。
老师再念到6至9个数的时候,学生背下来,站起来背下来。
13、【情境】一名借班上课的
老师站在一个陌生的班级面前。没有留给他
更多的时间去熟悉班级,留给他的只有短短的5分钟。【话题
】如何第一时间
走进学生,缩短因师生不熟悉而产生的心理距离?
3 7
我们无数次地追问,千百次地尝试,但总觉得与学生之间有距离。“山穷水<
br>尽”之时,我们不妨暂时从这个问题的深思中走出来,去听听名师们是怎样进行
开场白的?也许会
受到一点启发,找到一些答案,也许会迎来“柳暗花明”。
人物:于永正
风格:简约而不简单
经典片段:
师:小朋友们好,很高兴和大家见面。你们认识我吗?生:不认识。
师:那我得自我介绍一下。(师板书:于永正)你们应该怎么叫我?
生:于老师。
生:于爷爷。
师:还可以怎么叫呢?(生默然,师指着名字)谁敢叫我的名字?
生:于永正。
师:(立正)到。还有谁愿意叫的?
生:(大声)于永正。
师:(双手抱拳)在下便是。(全场笑声)
师小结:名字是给人叫的。你们可以叫我于老师、
于爷爷,也可以对我直
叫其名。这不是没礼貌,因为我是你们的大朋友。总之,你们想怎么叫就怎么叫。
评析:
“简约是一种境界。”听于永正老师的课,给人的第一感觉:这种开场白方
式真简易,不就是让学生“想怎么叫就怎么叫”自己的名字吗?再一听语言也十
分简陋,似乎每
个老师平时都在这样说。细一想,又不是这样的,我们老师平
时这样说的,多半是在课下,一到课上,“
师道尊严”,立马扮演起“法官”、“传
4 7
道士”的角色。于永正老师真正地把新课程倡导的“你——我”式的同等关系落实
在了课堂上。
开场白时间很简短,但目标很贴心:真心诚意地做学生的朋友;设计很简
短,但功能不大凡,一
个“立正到”一个“双手抱拳在下便是”,包蕴着尊崇、信
任、激励、关爱与温暖;自我介绍很扼要,但
学生深深感受到:学习语文很喜
悦,做于老师的学生很美满!简约雕刻出的是一片美丽。14、人物:窦
桂梅
风格:顶着阳光,一路走来
经典片段:
师:第一次见面,送你们一份见面礼——三句话。
第一句:“我很棒!”(送给你自己)
第二句:“我真的很棒!”(也送给你的同伴,把手搭在同伴的肩上说)
第三句:“我们真的很棒!”(咱们一起来大声说)
(生练说,课堂顿时热烈起来。)
师:咱们把这句话也送给听课老师:“你们很棒,你们真的很棒,你们真的
真的很棒!”
(生齐说,听课老师鼓掌。)
师:老师给你掌声,你明白了什么?
生:很光荣!
生:很温暖!
师:找到感觉没有?什么感觉,温暖中觉得很棒。让我们就带着这个感觉
一同走进课文。 评析:“礼物”,我们见多了老师给学生送礼物了——“大苹果”、“小红花”、
“大拇指”……花
儿会“凋谢”,苹果会“衰弱”,拇指会“遗忘”。而窦桂梅老师送给学
5 7
生的,相信学生会永远珍藏在心底。因为这是他们学习上最需要的,是人的一
生十分宝贵的东西,那就是自信。“我很棒!”“我真的很棒!”“我们真的很
棒!”“你们真
的真的很棒!”阳光心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也滋润了听课老师
的心田。这份珍稀的礼物使学生感受到
分享喜悦,分享鼓励,就是分享生活,
分享美满,窦桂梅老师不是在上课,而是在为学生的一生奠基。
【结语】我们选取了四位名师,阅读他们的开场白让我们剧烈地感受到这
样一个词:爱!爱得透
明,才会透出滑稽,透出智慧,透出大气,透出阳光。
我们明白的同时,就要懂得付出。在那短促的5分
钟上千锤百炼自己!
15、特级教师:孙双金
开场白:尊崇学生,调动了学习的主体
孙老师在上课伊始向学生作的开场白:
“同学们,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三人行,必
有我师焉。就是说,
三个人当中,肯定会有一个人在某一方面超过我,那么这个人就是我的老师。
今天在这节课上,孙老师希望你们能勇于做孙老师的老师,你们答不答应?答应
的请举手!”课堂气氛
一下活跃了起来,学生个个举起了手。可这时孙老师话锋一
转,说:“要想做孙老师的老师可不简易呀!
”坐在下面的学生面面相觑,不知道
孙双金老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陆续把手放了下去。
紧
接着孙老师又说:“因为孙老师年龄毕竟比你们大,在知识和生活经验上
也比你们丰盛,所以你们要想做
孙老师的老师就必须做到什么呢?特别在这节课
上。”
有学生老老实实地答道:“上课必须认
真听孙老师讲课。”孙老师笑答:“这
样说来,你还是不能做孙老师的老师呀!”这时另一个学生出其不
意地回答:“我
们在这节课上一定专心听讲,如果能指出孙老师讲课的错误,提出孙老师不能
解
答的问题,那我们就是孙老师的老师。”(注:下面全体听课老师齐鼓掌)孙老
师及时表扬说:“这位同
学说得很好,只要你们在这节课能提出孙老师不能解答
的问题,你们就是孙老师的老师。”
6 7
理论对接:孙老师的这个别具一格的开场白,通过暗示
、鼓励等手段,一
下子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将传统意义上不同等的师生关系置于一种
同等友情的关系之中。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已经把老师当作“自己人”了,
或者说已把老师当作朋友
了。在这样的新关系下,学生消除了对老师的戒备心
理,就会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言向老师毫不保
留地和盘托出。这样,教
师不仅可以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想法,确凿把握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从而为因材<
br>施教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营造了一种阻抑调和的课堂氛围。事实证明,这
样的氛围对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意识和能力大有裨益。
16、来一个数字接力,比如都说奇数,第一个同学说1,那第二
个同学就得说3,
第一个同学说11,第二个同学就得说13等,好可以让他们说都是3的倍数的数,比
如第一个同学说3,那第二个同学就得说6,第一个同学说15,那第二个同学就要说
18等等
,如果难点的就说7的倍数,9的倍数等等,这种方法在教学中能培养学生的
快速反应和他们的数感.
17、师报一,生击掌两下。师报二,生击掌三下。依次类推
7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