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名人故事:中国卓越数学家苏步青

余年寄山水
813次浏览
2021年01月15日 03:2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广域网接口-大中国的歌词

2021年1月15日发(作者:王文通)



数学名人故事:中国卓越数学家苏步青

贫寒出身的老数学家

复旦大学名誉校长、中国数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的苏步青(-)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数学家。他除了当民盟中央参议委员会
主任之外,也是中国第七、 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他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腾蛟区带溪乡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父母生< br>了13个子女,他是次子。童年就要协助家人割草、喂猪、放牛。因为
家庭贫穷,六岁未能上学。 他每天放牛路过私塾,就偷偷跑到窗口去
偷看偷听老师教书。后来父亲看到他这么爱念书,在他9岁时全 家吃
杂粮,省下大米,借了几块钱,挑了一担米,带他到离家100里的平
阳县的一所小学当插 班生。

他理解了一些字后,就自己找书看,读《三国演义》、《水浒
传》,甚至 谈狐说鬼小孩子不容易懂的《聊斋志异》也被他翻阅了一
二十遍。

振作读书发奋图强

平阳县的语言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在苏步青的乡下人们是讲闽南
话,两三百年前,闽南漳州泉州南安有一批人为了避倭乱移民到那一
带,所以在浙南闽北交界地区有一 些人是讲温软闽南话,而在县城里
的人是讲音量大而发音怪的温州话,这两种语言的差别就像意大利语< br>和俄罗斯语。开始苏步青从穷山沟里来到县城,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
事事感到新奇,整天玩耍无心 读书,再加上语言隔阂,结果期末考试,
是全班32人中最后一名。

第二年,离 他家乡10多里的水头镇,办起了一所中心小学,他的
父亲把他转到那儿上课,老师讲书是用闽南话,苏 步青上课是听得懂。
不过因为家穷被老师看不起,有一次在作文时,苏步青认真的写了一
篇文情 并茂的文章,老师却说他抄袭,后来问明老师仍不公正的批个



“差 ”的分数,这损害了小苏步青的自尊心,以后他不听课,并尽情
玩耍,当然这学年他又是考最后一名。< br>
第三年来了一个新的叫陈玉峰的老师,发现了他的问题,就劝告
他应该人穷志不穷 ,努力读书好好向上,不然浪费了农民爸爸的血汗
钱,辜负了父母对他读书识字的期望,以后目不识丁怎 能改变贫苦的
命运?

苏步青看到陈老师对他有爱心及勉励,决定收敛贪玩的心, 决定
振作发奋图强,不要让陈老师失望。除了读课本之外,他也读了一些
古典小说,并且开始读 《东周列国志》,有些字不懂,他步行几十里
山路,向人借《康熙字典》。放假,他就回家放牛,在牛背 上他就背
诵《千家诗》、《唐诗三百首》,他的记忆力特好,过了不久,他就
能把杜甫、李白的 诗背诵如流。这学年结束,他考得第一。以后求学,
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

13 岁那年春天,小学毕业,距离暑假考中学有半年的时间,就把
《左传》从头到尾熟读。192020年, 他以优秀成绩,考进了温州的浙
江省第十中学。最初他立志读完《资治通鉴》,将来当一名历史学家。< br>不过在初中二时学校新聘了一位从日本留学回来的杨老师,他觉得积
弱的中国靠古老的历史和文学 是救不了的,只能以科学才能救中国,
所以这想法影响苏步青。

“苏步青,我觉 得你的历史和文学都学得挺好,不过我觉得你在
学数学方面会有发展前途,今后应该多钻研数学,少看历 史和诗词的
书。”杨老师借给他看科学杂志,鼓励他学科学。

于是苏步青的读书 兴趣逐渐由文学转到理科,特别是对数学很有
兴趣。他为了证明着名的欧几里得几何的一个定理:“任意 三角形内
角之和等于180°”,废寝忘食的找到二十个不同方法的证明,后来写
成了一篇论文 ,送到浙江省的一个学生作业展览会上展览。

中学的校长洪彦远毕业于东京高等师范学校 ,是中国最早去日本
学习数学的二人之一。他兼教平面几何,听到杨老师讲他班上15岁的



苏步青勤奋好学的事,对他注重起来,常在同学自修时过来看苏步青
的作业本,每看一道题,就露出一丝笑容,有时频频点头。洪校长对
几何教得极好,非常欣赏苏步青的解 法。有一天,洪校长把他叫到办
公室,问了他一些学习及家庭情况之后,便觉得这孺子可教,而且可能是未来的国家栋梁,便对他说:“我要调离学校,到教育部去工作。
你毕业后能够到日本去学习, 我一定协助你。”

少年负笈赴东瀛

对于洪校长的鼓励及器重,苏 步青很是感激,这使他更勤奋的读
书及钻研数学。当年中国教育是实施中学四年制,苏步青以第一名的< br>优异成绩毕业。

17岁时中学毕业了,他想起了洪校长的嘱咐,便写信给在教育部
工作的洪彦远,表示想出国留学,不过却没有钱,想请他资助。过了
不久,洪彦远就汇了200 银元给他,并且勉励他为国争光。苏步青捧
着白花花的巨款,激动地滚下热泪,洪校长的钱是“即时雨” ,这是
改变他一生的转折点。

1919年7月的一个秋天,苏步青乘日本海轮, 从上海驶往日本。
洪校长寄了临别赠言几句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要为中华富强
而奋发读 书。”后来他回忆往事写了《外滩夜归》的诗句:“渡头轻
雨洒平沙,十里梧桐绿万家。犹记当时停泊处 ,少年负笈梦荣华。”

他说1919年时中国是列强所任意宰割、任意瓜分的半封建半殖 民
地。英、美、法、日、意、德大小列强等国皆在中国有租借地,在上
海的外滩公园就挂着“华 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在黄浦江上停泊
的是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军舰。而他到日本去每次都从 黄浦江
进出,每逢冬天都看见南京路上有冻死的人,他坐在日本的海轮上想:
“我们自己还不会 造船,有一天我们自己能造轮船就好了!”

到日本后,他先去东京的东亚日语补习学校学 习了一个月,后由
熟人介绍住进一个日本家庭。他向房东大娘学日本文时,不但早上和
她一起去 菜市场买菜,练习日语会话,并且晚上听她读报、讲故事,

贝因美奶粉广告-地藏经念诵


宏观经济学论文范文-雨夜带刀不带伞


春暖花会开-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生活常识网-感恩节的习俗


八千米死亡线-九成宫全文


篮球赛程-悟空传txt下载


杨坚简介-马云辞职演讲


1992年属相-丽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