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杰出的女数学家故事阅读【五篇】
最新手机铃音-满族的风俗习惯
中国杰出的女数学家故事阅读【五篇】
【篇一】中国杰出的女数学家故事阅读:筹算女杰王贞仪
王贞仪(1768-
1797),字德卿,女,安徽天长人,是清
代知名算学家、文学家,著有《西洋筹算增删》一卷、《重
订策算证讹》一卷、《象数窥余》四卷、《术算简存》五卷、
《筹算易知》一卷。王贞仪撰写的
《月食解》一文,精辟地
阐述了月食发生、月食和月望以及食分深浅等知识。
从她遗留下
来的著作可以看出,她是一位从事天文和筹
算研究的女数学家。算筹,又被称为筹、策、筹策等,有时<
br>亦称为算子,是一种棒状的计算工具。一般是竹制或木制的
一批同样长短粗细的小棒,也有用金属
、玉、骨等质料制成
的,不用时放在特制的算袋或算子筒里,使用时在特制的算
板、毡或直接在
桌上排布。在17世纪初叶,英国数学家纳
皮尔发明了一种算筹计算法,明末介绍到我国,也称为“筹<
br>算”。清代数学家梅文鼎、戴震等人曾加以研究。戴震称其
为“策算”。王贞仪也从事研究由西洋
传入我国的这种筹算,
并且写了三卷书向国人介绍西洋筹算。她在著作中对西洋筹
算进行增补讲
解,使之简易明了。王贞仪介绍的纳皮尔算筹
乘除法,当时的读者认为容易了解,但与当时我国的乘除法
筹算的方法相比,显得较繁杂,因此,数学家们没有使用西
洋筹算,一直使用中国筹算法。
【篇二】中国杰出的女数学家故事阅读:数学会女前辈高扬
芝
高扬芝
(1906-1978),江西南昌人,从小学习勤奋,特
别喜欢数学。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
,由于学习成
绩优秀,1930年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上海大同大学担任数学教
员,后成为教授、
数学系主任。长期从事数学分析(旧时叫
高等微积分)、高等代数和复变函数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
她在上海大同大学工作不到五年的时间里,自身潜在的
科研天赋很快被唤醒催发。经过刻苦
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实
践,她撰写出论文《Clebsch氏级数改正》,1935年在交通
大
学主编的《科学通讯》上连载,得到同行好评。解放后,
她又著有《极限浅说》《行列式》等科普读物多
部。
高扬芝是中国数学会创始时的少数女性前辈之一。1935
年7月25日中国数学会
在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举行成立大
会,共有33人出席,高扬芝就是其中的一位。在这次年会
上
,她被推选为中国数学会评议会评议,后连任第二、三届
评议会评议。1951年8月,中国数学会在北
京大学召开了规
模空前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高扬芝出席了大会。她是这
次到会代表63人中
惟一的女代表。20世纪60年代,她被选
为江苏省数学会副理事长。
【篇三】中国杰出的女数学家故事阅读:第一位数学女博士
徐瑞云
徐
瑞云,1915年6月出生,卒于1969年1月,浙江慈
溪人。中国第一位数学女博士。从事分析数学
的研究,特别
擅长于三角级数论。早在40年代就在德国的《数学时报》
上发表过三角级数的论
文。
徐瑞云从小喜欢数学,读中学时对数学的兴趣更加浓
厚,因此,1932年9月高中
毕业后报考了浙江大学数学系。
当时,浙大数学系的教授有朱叔麟、钱宝琮、陈建功和苏步
青。
1936年7月,徐瑞云以优异成绩毕业了,被浙大数学系
留校任助教。1937年2月,26岁的徐瑞
云与28岁的生物系
助教江希明喜结伉俪。新婚三个月后,徐瑞云夫妇获得亨伯
特留学德国的奖
学金,双双乘船漂洋赴德国留学,攻读博士
学位。
徐瑞云因学习勤奋,数学功底扎实,成
了卡拉凯屋独利
的关门弟子。徐瑞云主要研究三角级数论。这门学科起源于
物理学的热传导问题
的傅里叶分析的主要部分,是当时国际
上研究的热门之一,在中国还是一个空白。徐瑞云为将来能
在分析、函数论方面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废寝忘食,广撷博
采,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图书馆里。194
0年底,徐瑞云获得
博士学位,成了中国历第一位女数学博士。她的博士论文“关
于勒贝格分解
中奇异函数的傅里叶展开”,1941年发表在德
国《数学时报》上。
完成学业的徐瑞云夫妇,随即离德回国,于1941年4
月回到
母校,双双被聘为副教授,正式登上在战火硝烟的大
后方培养人才的讲台。她当时教的学生曹锡华、叶彦
谦、金
福临、赵民义、孙以丰、杨宗道等,后来都成了杰出的数学
家和数学教育家。1946年
,31岁的徐瑞云提升为正教授。
1952年,徐瑞云调入浙江师院,被任命为数学系主任,从此
全身投入了艰苦的创建数学系的工作中。在她的领导下,没
有几年功夫,数学系已初具规模,教学质量
不断提高。徐瑞
云在建设数学系的同时,没有忘记科学研究。她翻译了苏联
那汤松的名著《实变
函数论》。译本于1955年由高等教育出
版社出版。
【篇四】中国杰出的女数学家故事阅读:第一位女数学院士
胡和生
胡
和生,女,数学家,1928年6月20日生于上海,籍
贯江苏南京。1945~1948年在交通大学
数学系学习,1950
年初毕业于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数理系。1952年浙
江大学数
学系研究生毕业。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
员(院士)。2002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
士。复旦大学教
授。长期从事微分几何研究。
抗战胜利以后,胡和生考进大学数学系,1
950年毕业,
又报考了浙江大学数学家、中国微分几何创始人苏步青教授
的硕士研究生。1952年院系调整,苏教授与她转入了上海复
旦大
学。复旦是以苏步青为首的我国微分几何学派的策源
地,人才济济,加之老一辈数学家的鼓励指导,同行
的互勉
竞争,托着这颗新星冉冉升起。
胡和生长期从事微分几何研究,在微分几何领域里
取得
了系统、深入、富有创造性的成就。1960-1965年,她研究
有关齐次黎曼空间运动
群方面的问题,给出了确定黎曼空间
运动空隙性的一般有效方法,解决了六十年前意大利数学家
福比尼所提出的问题。她把这个结果,整理在与自己的丈夫
谷超豪合著的《齐性空间微分几何》一书中,
受到同行称赞。
她早期在我国学术刊物之一《数学学报》上发表了《共轭的
仿射联络的扩充》(
1953年)、《论射影平坦空间的一个特征》
(1958年)、《关于黎曼空间的运动群与迷向群》(
1964年)等
重要论文。至今,她发表了七十多篇(部)论文、论著。她在
射影微分几何、黎
曼空间完全运动群、规范场等研究方面都
有很好的建树,成为国际上有相当影响和知名度的女数学
家。她的一些成果处于国际或国际先进水平。1982年,胡和
生与合作者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
984年起担任《数学学
报》副主编,并担任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1989年被聘为我
国数学
界的“陈省身数学奖”的评委;1992年当选为中国科
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
,至今选出来的数
学家院士,只有胡和生一人是女性。
【篇五】中国杰出的女数学家故事阅读:华裔算杰张圣蓉
张圣蓉1948年生于陕西省西安市,出生不久便随父母
到台湾
居住。张圣蓉中学毕业后考入的台湾大学数学系,
1970年获学士学位。她不满足于此,又以优异成绩
考入美国
加利福尼亚大学,攻读数学博士学位。
“函数”是数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
。一位数学家
说过“函数概念是近现代数学思想之花”。它的产生、发展
实质上反映了近现代数
学迅速发展的历程,同时也与函数
论、解析数学的发展相辅相成。张圣蓉选择了现代数学的重
要
前沿分支之一“函数论”作为攻读对象。她的导师是一位
的函数论世界大师,她要同函数论专家一道去摘
取函数论皇
冠上的明珠。
1974年,张圣蓉获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学位,从此在美国从事函数论的研究工作。她对函数论中复平面上的
解析函数、多复变函数以及有界函数的解
析函数的逼近等高
深领域都有涉猎,1976年,28岁的张圣蓉通过对道格拉斯
函数的研究撰
写了世人没有发现的这类函数特征的论文,这
为第二年数学家马歇尔解决的道格拉斯猜测铺平了道路。张
圣蓉一鸣惊人,1977年又撰写出另一篇令函数论专家惊叹的
论文,证明了马歇尔攻克道格拉
斯猜测中的一个未发现的难
题。在清一色的男数学家主导的函数论领域,她确立了自己
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