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教学设计
伤不起的歌词-业务工作总结
《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通过
课文中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
内心”。语文园地安排了四个板块的内容。
“
交流平台”结合本单元课文,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抓住动作、语言、神态
体会人物内心的阅读方法。教材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一是从人物的语言中
体会人物的精神;二是从人物神态的一系列变化中,体会
人物的内心变化。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题提供了三组例句,要求学生在体会人<
br>物的内心后,选择一种情景仿写,引导学生学习根据具体情境恰当地运用动作、
语言、神态描写表
现人物内心。例句后给出了三个日常生活情景,供学生选择仿
写。第二题提供了两个例句,要求学生体会
其表达效果并仿说,意在让学生学习
运用对比的方法描写人物的状态,增强表达效果。
“
书写提示”从标题和作者的书写位置要醒目、段落要分明两个方面提示了书
写要点,是全套教材第一次从
篇的角度对书写提出要求,意在让学生学习规范书
写整篇文章。
“日积月累”编排了两首
唐诗。第一首是王之涣的《凉州词》,第二首是李白的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引导学生朗读、背诵
。
二、教学目标
1、能交流、总结和掌握“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的阅读
方法。
2、能从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例句中体会人物的内心,并能选择一种情景
进行仿写;
3、能体会“描写人物与平时不同的表现”这一表达方式的效果并能仿说句子。
4、了解篇章
书写的格式要求,书写时能做到标题和作者位置醒目、段落分明,标
点符号不顶格书写。
5、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理解古诗《凉州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积
累古诗。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能交流、总结和掌握“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的阅读
方法。
2、能从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例句中体会人物的内心,并能选择一种情景
进行仿写;
3、能体会“描写人物与平时不同的表现”这一表达方式的效果并能仿说句子。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抓住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内心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能从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例句中体会人物的内心,并能选择一种情
景进行仿写;能体会“描写人
物与平时不同的表现”这一表达方式的效果并能仿
说句子。
三、教学过程
模块一:交流平台
1、导语:同学们,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我们看到了手术台前担忧病人
的沃克
医生、手术台上毅力惊人的刘伯承,感受到了毛主席老来丧子的无限悲痛,更体
会到了方
志敏作为共产党员清贫的美德。我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都用到了哪
些方法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呢?
课件出示:(抓住关键词句;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
2、小组交流:
回顾我们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物,说说自己还从哪些人物的动作、
语言、神态中,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
3、小组汇报,同学倾听补充。
教师点拨:通过交流,我们明白了体会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
同学们可以尝试运
用刚才总结的方法去体会我们学过的其他课文,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让学生畅所欲言。读完交流平台,明确交流
主题、围绕交流主题回顾
本单元抓住人物细节描写体会人物内心的方法。让学生
在交流中进行思想的碰撞,掌握体会人物内心的方
法。
模块二:词句段运用
(一)读下面的例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选择一种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1、读一读,找规律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
着一支地吸着烟。
◇
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营参
谋长说:“参谋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
◇将军看了看他们桌子上的罐头,喉咙哽了一下,说:“同志
们……”停了一下,又说
:“孩子们,我给大家分菜,每人一筷子。”
朗读例句并思考:句子中的哪些描写让
你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体会到了人物
怎样的感情,他们当时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
2、练一练,学运用
过渡:我们已经了解了这三个句子所反映的人物的心理活动,在诵读的同
时,
你能仿照例句的写法,想象在以下情景中人物会有怎样的表现,然后选取其中的
一种写一写
吗?(课件出示备选情景)
焦急地等人 期待落空 久别重逢
(2)学生自由练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小组合作,互助修改。
(4)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
(二)下面的语句写出了同一个人物前
后不同的表现,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照
样子说句子。
1、比一比,找特点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
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
一次又一次。
◇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我都能一笑而过,可是这件事让我实在无法释
然,胸口总
像是被什么堵住了似的,白天心神不宁,晚上也无法入睡。
思考:上面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们有什么表达效果?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教师点拨:以平时表现作铺垫,更能突显此刻表现得特别之处。对比鲜明,
表达效果更强烈。
2、练一练,学运用。
(1)小组交流:照样子说句子。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三、课堂回顾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这节课,我们交流了体会
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加深了对本单元所学
课文的理解。此外,我们还结合例句体会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及
变化,并进行了仿
写。希望大家能够把握这堂课所学的内容,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2.
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收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例句,想象句子中人物的内心,在品读让学生感受细
节
描写表达人物内心的方法,并进行仿写训练,夯实方法的运用。仿写句子让学生
学以致用.
三、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动作
抓人物内心 语言
神态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篇章书写的格式要求,书写时能做到标题和作者位置醒目、段落分明,
标点符号不顶格书写。
2、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理解古诗《凉州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积累古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把握钢笔字篇章书写技巧,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诗意及所表达的情感,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模块三 书写提示
(
一)导语: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在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书法占有一席之地,
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书写
范例,说说在格式上有什么特点?
1、小组交流。
2、小组代表发言参与全班交流。
3、根据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小结:标题和作者要写在醒目的位置;段落要分明。
(二)学生自由练习书写一段话,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选择在巡视中发现的优秀作业
,投影展示,师生评议,相机指导学生在书
写中特别需要注意的两点。
1、标题和作者要写在醒目的位置。
2、段落要分明。
(四)邀请书写最好的学生介绍书写的诀窍,其他学生补充,教师做好总结。
明确:要想提高书写的速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集中注意力。
(2)掌握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3)掌握正确的运笔方式。注意手指与手腕相互配合,
同时运动,通过手腕的活
动带动手指的运动,手指再带动手中的笔。
(4)一句话(诗)要连贯地写下来。可以先熟悉要抄写的内容,再一句一句地抄
写。
(5)书写速度要均匀,不要忽快忽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范例,总结书写的格
式要求,在观察中总结,在
交流中加深印象。让学生感受汉字之美。
模块四 日积月累
(一)知诗人,解诗题
1、在璀璨的中华文明中,还有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古诗词,唐代是中国诗
歌成熟的阶段,也是诗歌发展最繁荣的时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唐诗,近
距
离感受它们的风采。板书古诗题目,齐读古诗题目。(板书:凉州词)
2、理解诗题
凉州词,又称《凉州曲》,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
曲调名。
3、关于作者,你有哪些了解呢?
(二)诵诗句,明诗意
1、教师范读古诗(课件出示古诗节奏划分)
2、学生自由朗读。
3、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学习古诗,除了“解题目,知诗人,明诗意”的方法,还有哪些?
(解题目、知诗
人、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4.那就请大家运用自己最擅长的方法,自学古诗。
5.小组讨论交流自学古诗的情况。
(三)诵诗文,悟诗情
1.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学生欣赏图片,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2.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3.全班交流汇报自学情况,老师相机指导。 <
br>4.老师在配乐中诵读古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随着诗文中的情景展开想象。你
眼前浮现出怎样
的情景画面?(指名学生回答)
5.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6.同桌间比赛朗诵古诗。
7.学生背诵古诗,积累古诗。
(四)品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送别诗的情感基调。
(1)了解作者,
(2)在理解诗大意的基础上,想象诗境
2.背诵古诗。古诗填空练习。 <
br>【设计意图】以读为主,自读自悟。汇报交流自学成果,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指导朗诵,让学生
入情入境地朗诵古诗。熟读成诵,背诵古诗以达到积累的目的。
结束语:
相约经典,传递永恒。请大家把这两首古诗背诵下来,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板书设计
标题、作者位置醒目
书写提示
段落分明
语文园地
边塞诗
日积月累
送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