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的整除问题的讨论
年轻的战场歌词-感恩节的歌曲
关于数的整除问题的讨论
麟游县九成宫中学 田宏刚
关于整
数问题(特别是正整数)它与人们的生活实践密切相关。
在整数性质单位讨论中,发现最多的还是它的整
除性质,下面做一些
分析、说明,以便进一步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 数的整除
讨论
(一)关于数的整除的概念 这一理解有多种方法,一般认为:
若存在整数a,正整数
b,当a=b成立,这时称b整除a,或a被b整
除,表示为b∣a,a叫b的倍数,b叫a的两数;b
不能整除a,表示
b+a;它与除尽所区别的是:除尽要求的是两数的商为有限小数,而a,b
本身也在有理数范围内或a,b是非有理数。总之,只要两数的商是有
限小数即可。而整除则是在整数范
围内讨论的,并且两数的商为整数,
余数为o;两整数a,b,若b∣a,则b一定能除尽a;而b能除
尽a,
则b不一定能整除a。从同余角度,b∣a还可表示为a≡o(modb)这就
是说,两
整数a,b,若a除以b商为整数,当且仅当余数R=o时, b∣a。
(二)2
n
及5
n
(n为正整数)整除定理介绍 关于整除问题,
我们
先来讨论除数为个别正整数的情况,若除数为这些书的相反数时,只
需在商前面添符号“—
”其余性质都不变。关于除数为2、5、3、9、
10的情况,我们已比较熟悉,不再述了,我们来讨论
除数为2
n
及5
n
的
情况(n∈N﹡)
1. 2
n
及5
n
整除定理,若一整数(十进制的)若能被整除,则它的
1到n位数能
被2
n
整除。
证:设Z=
a
n
·
10
nm
+
a
n1
·
10nm1
+
a
n2
·
10
nm2
+„
+
a
nm1
·
10
n1
+
a
n
m
·
10
n
+
a
nm1
·
10
n1
+„
a
3
·
10
2
+
a
2
10
1
+
a
1
能被2
n
整除。设它<
br>的第n+m+1位到第n+m位为M,第n位到第1位为N,即
M=
a
n
·
10
nm
+
a
n1
·
10
nm
1
+
a
n2
·
10
nm2
+„+
a
nm1
·
10
n1
+
a
nm
·
10
n
,
N=
a
nm1
·
10n1
+„
a
3
·
10
2
+
a
2
10
1
+
a
1
,则2
n
∣M,2<
br>n
∣N,则Z=
10
n
·
M
+N,所以2
n
∣Z。
反之,若2
n
不整除N,由于2
n
∣
10
n
·
M,所以
10
n
· M+N不整除
2
n
。所以Z能被2n
整除的充分必要条件是:Z的1到n位数能被2
n
整
除。
由于10
n
=2
n
·
5
n
,Z=
10
n
· M+N,所以 N=
a
n
m1
·
10
n1
+„
a
3
·
102
+
a
2
10
1
+
a
1
能
被5
n
整除时,Z必然能被5
n
整除。反之不能被5
n
整除
。
推论1:若一整数的末两位数字能被4或25整除,则这个数能被4
或25整除。否命题亦
成立。
推论2:
若一整数的末三位数字能被8或125整除,则这个数能被
8或125整除。否命题亦成立。
(三)整数的奇偶性及其运算。
整数的奇偶性分析在解决整数,方程及图形的性质问题中有着广泛
的应用,下面作初步说明。
1. 主要运算性质:
(1)两奇数的和差为偶数;积商(存在b∣a,b≠0)为奇数。
(2)两整数a,b中若有一奇一偶;则它们和,差为奇数。积为偶数,
商(存在b∣a,b为
奇数)为偶数。
(3)若两整数a,b(o除外)的和为奇数,
则a,b有不同的奇偶性;
若ab的积为奇数,则a,b同为奇数。
(4)若两整数a,b的和为偶数,则a,b有相同的奇偶性。
(5)奇数的乘方及连续乘积
为奇数;偶数的乘方及连续乘积为偶
数;若n个数的乘积为偶数,则它们之中有一个必然为偶数(逆定理亦成立)
(6)奇数≠偶数。
(7)对整数a,b。则a+b与a-
b有相同的奇偶性。
说明:对于以上的推论,均可把偶数表示成2m(m∈z),奇数表示成
2n+1(n∈z)的形式加以证明(从略)。
2. 定理及应用:
(1) 对于一元二次
方程
ax
2
+bx+c=o(a≠o)若a,b,c均为奇数且
a=1,那么
此方程无整数根。
证明:(反证法)若设有整数根
X
1
,
X
2
.
由韦达定理:
X
1
+
X
2
= —= — b,
X
1
·
X
2
= = c .
由
X
1
·
X
2
= c为奇数知:
X
1,
X
2
.均为奇数,则
X
1
+
X
2<
br>= —= —
b为偶数,则b为偶数,这已知b为奇数矛盾。
假设不成立,故此方程无整数根。
(2) 在勾股定理
a
2
+
b
2
=
c
2
中,若要求勾股数a,b,c(即a,b,c
为正整数)那么a,b中至少有一正偶数。
证:(反证法)下面我们来反设a,b都为正奇数的情况:
设a=2m+1,b=2n+1,(m﹒m∈N)
b
a
c
a
b
a
则
a
2
+
b
2
=
(2m1)
2
+
(2n1)
2
=4
m
2
+4m+2+4
n
2
+4n
=4(
m
2
+m+
n
2
+n+)
由分析:若a,
b同为奇数,则
a
2
,
b
2
均为奇数,
a
2
+
b
2
=
c
2
为偶数。
求算术平方根得c为偶数,则c中含因数2.则
c
2
中含因数4,但实际
上
c
2
=4(
m
2
+m+
n
2
+n+)
却不能被4整除,则这种结论不成立,所以
a,b不能同为奇数。
(3)这样,我们可以介绍发现一组或几组勾股数的一般方法:
∵a,b中必有一偶数,∴不妨设b=2n(n∈N※)
联想
(ab)
2
+
(ab)
2
=2
(a
2
b
2
)
=2
c
2
.则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由于
a
2
+
b
2
=
c
2
中,a与c的奇偶关系有两种情况存在:(1)a为
奇数,则c为奇数;(2)
a为偶数,则c为偶数。(分析从略)联想m+t
与m—t
(n,t∈
N
)有相同的奇偶性,可令a= m—t,c=m+t,则
a
2
=
(mt)
2
,
c
2
=
(mt)2
,那么
b
2
=
(mt)
2
—
(m
t)
2
=4 mt ,由此b=2
mt
,
1
2
1
2
但为了避免
mt
不是正整数的情况,可再次联想‘‘奇数的平方为奇数”
“偶数的平方为偶数”不影响a,c的奇偶性,可令a=
m
2
t
2
,c=
m
2
t
2
,
则b
2
=
c
2
a
2
=
(m
2
t
2)
2
—
(m
2
t
2
)
2
=
4
m
2
t
2
,所以b=
4m
2
t
2
=2mt, (m,t∈
N
)
即b为偶数。
2°对比b=2
mt,与b=2n,于是得:(1)b为偶数,把b写成b=2n(n
∈N※)的形式,求出n的各个正
约数(包括1和n)把相乘得n的两个
约数编为一组。(2)可令m=
m
1
,
t=
m
2
,(
m
1
,
m
2
∈N※
且
m
1
·
m
2
=
n
2
)
不妨设m,t中较大的为m,较小的为t (m=t时划去这一组)用方法
(1)(2)联合起来,可在已知2 mt时求得a=
m
2
t
2<
br>,c=
m
2
t
2
的全部
勾股值。
3°若已知
am
2
t
2
,则a=
(mt)
(mt)
,可用方法(1)分解a的全部
正约数对,相乘为a的编为一组,但两因数相同时即
除去,设m﹥t, (m,t
∈
N
),代入b=2 mt,c=
m
2
t
2
可得。(2)应注意:求m,t时需解方程
组{
mtm
1
mtm
2
其中
m
1
,
m
2
为a的不同正约数,且
m
1
,
m
2
的奇偶性不同
时应舍去。
amt
4°勾股数组的两种形式(1)
b2mt
( m,t∈
N
,m﹥t,且mt为<
br>
cmt
大于1的完全平方数)。
am
2
t
2
(2)
b2mt
( m,t∈
N
,且m﹥t),
cm
2
t
2
其中a,b的表
达式可以互换.
5.举例:已知下列勾股数中的一个,求另外两个。(1)a=4;(2)b=8.
解:(1)a=4=2
2, 代入(2)式∴mt=2.求2的约数1,2.且2
﹥1,∴
m=2,t=1.∴b=
m
2
t
2
=3,c=<
br>m
2
t
2
=5,所以这组勾股数组为:a=4,
b=3,c=5.
(2)∵b=8,代入(1)式,mt=16,m﹥t,∴m=
16,t=1;或m=8,t=2.即可
分别求得勾股数组:a=15,b=8,c=17或a=6,b
=8,c=10.
(四)同余法及余数定理在整除中的应用:
1.余数问题 两整
数a,b(a,b≠0)且除数大于1或小于-1时,若两
整数不能整除时,必然会出现余数,记为R,
令商为m ,则a,b的关系
可表示为:a=bm+R,(a,m,R
Z且b≠0)。
2.余数的有关定理及同余式表示
一般地,在除数b为正整数时,余数R的取值范围是R
<
br>[o,b),但
在余数的应用和计算过程中暂且“看作”余数小于0或大于除数的情
况,
还可以把这个关系式用同余式表示为a≡R(mod b).
利用同余式来计算余数会带来方便。有下面的:
同余定理:设a
R
1
(mod b) , m
R
2
(mod b) ,其中0
R
1
﹤
b, 0
R
2
﹤ b, 则:(1)a+m
R
1
+
R
2
(mod b) ;(2)a-m
R
1
—
R
2
(mod
b);
(3)am≡
R
1
R
2
(mod b);
(4)若n
N
,a≡R(mod
b),则
a
n
≡
R
n
(mod b)。
证:(1)由题意,a-
R
1
≡0(mod
b)及m-
R
2
≡0(mod b),设a=Ab+
R
1
,m=Bb+
R
2
(A,B∈Z)∴a+m= Ab+
R
1
+Bb+
R
2
=(A+B)b+(
R
1
+
R
2
),其中A+B∈
Z, ∴a+m
R
1
+
R
2
(mod b).
( 2 ) 类似的,可证:a-m
R
1
—
R
2
(mod b)
( 3
)1°先证明:若a≡R(mod b) ,则—a≡- R(mod b)。
证:a≡R(mod
b)
a=Ab+R
—a=-Ab+(-R)
—a≡- R(mod b).
2°再证明:am≡
R
1
R
2
(mod
b)。a≡
R
1
(mod b)
a=Ab+
R
1
m
R
2
(mod b)
m=Bb+
R
2
(A,B∈Z)则am= (Ab+
R<
br>1
)
(Bb+
R
2
)=AB
b
2
+
Bb
R
1
+Ab
R
2
+
R
1
R<
br>2
=b(ABb+B
R
1
+A
R
2
)+R
1
R
2
am≡
R
1
R
2
(mod b).
( 4 )
a≡R(mod b)
a=Ab+R
(A∈Z),n
N
时,
a
n
=
(AbR)
n
=
012rnn
C
n
(Ab)<
br>n
C
n
(Ab)
n1
RC
n
(Ab)
n2
R
2
C
n
(Ab)
nr
R
r
C
n
R
=b
0nn11n1n22n2n32rnrnr1rn1nn
(C
n
AbC
n
AbRC
n
AbRC
n
A
bRC
n
AR
n1
)C
n
R
其中A,n,R,r都为正整数,且n
r
1.
∴
a
n
≡
R
n
(mod b)。
3.
余数的处理方法:
由以上证明可知:两整数的和,差,积,乘方除以同一正整数b的余
数,等
于他们分别除以b的余数的和,差,积,乘方。这样,在整
数除法中,余数可按整数运算做各种运算,但
这样计算出来的余
数可能不在[o,b),怎样把最终的余数计算到[o,b)呢?(1)若余
数R′﹥b,则从R′中减去b的正整数倍,使得R﹤b,(2)若余数
R′﹤0,则从R′中加上b的
正整数倍,使得0﹤R。
4. 应用举例:
例1:求证:
8888
222
2
7777
3333
能被37整除。
证明:设N=
8888
2222
7777
3333
=
(8888
1111
)
2
(7777
1111
)
3
∵8888≡8(mod 37)
7777≡7(mod 37)
∴N=
(8888
1
111
)
2
(7777
1111
)
3
≡(
(8
1111
)
2
(7
1111
)
3
(mod 37)
≡
(8
2
)
1111
(7
3
)
1111
(mod 37)
又∵
8
2
≡—10(mod 37)
7
3
≡10 (mod 37)
∴ N≡
(8
2
)
1111
(7
3
)
1111<
br> (mod 37)
≡
(10)
1111
+
10
1111
(mod
37)
≡0 (mod
37)
即
8888
2222
7777
3333
≡0 (mod
37) ∴
8888
2222
7777
3333
能被37整除。
例2:求证:X为奇数时,
x
2
≡1(mod 8)
证:设X=2n+1(n
Z)则
x
2
=
(2n
1)
2
=4
n
2
+4n+1= 4 n(n+1)+1
∵n
Z,则n与n+1必为连续整数,则n与n+1中必有一奇一偶,
∴4
n(n+1)≡0 (mod 8)
∴4
n
2
+4n+1≡1 (mod
8) 即
x
2
≡1(mod 8)。
例3:今天是星期五,再过
3
1998
天是星期几?
解:
3
1998
=
(3
6
)
333
∵
3
6
≡1 (mod 7 )
∴
(3
6
)
333
≡1 (mod 7 )
∴再过
3
1998
天是星期六。
例4:
若一正整数被2除余1,被5除余2,被7除余3,被9除余4,
求这个最小的正整数M.
解:由题意M≡1(mod 2 ) M≡2(mod5) M≡3(mod7)
M≡4(mod 9 )
又
5,7,9
=315≡1(mod
2 )
2,7,9
=126≡1(mod 5
)
126×2≡2(mod
5 )
2,5,9
=90≡6(mod 7)
90×4≡24(mod 7) ≡3(mod7)
2,5,7
=70≡7(mod 9)
70×7≡4(mod 9)
∴N=315+126×2+90×4+70×7=1417.∴M=
N-2×
2,5,7,9
=1417—2×
630=157 <
br>例5:求证:对于任何整数X,Y,则2
x3y
,
9x5y
或同时
能被17整
除,或同时不能被17整除。
证:若17︱2
x3y
,则
整数m,使得17m=2
x3y
( 1 )
x17t
1
7t
2
求方程(1)的整数解得
yt
2
(
t
1
,
t
2
Z )
m2tt
12
<
br>把方程的解代入多项式
9x5y
=9(
17t
1
7t2
)+
5t
2
=
153t
1
68t
2
=17
(
9t
1
4t
2
)
这表明2
x3y
的必要条件是17︱
9x5y
.
( 1 )′
若17︱
9x5y
.则
整数n,使
得17n=9x+
5y
( 2 )
xt
3
求方程(2)的整数解得
y17t
2
5t
3
(
t
2
,
t
3
Z )
n
5t2t
23
把此方程的解代入2
x3y
得,2
x3y
=
2t
3
+3(
17t
2
5t
3
)=
51t
2
17t
3
=17
(3t
2
t
3
)
这表明17
︱2
x3y
的充分条件是:17︱
9x5y
(
2 )′
由( 1 )′( 2 )′可知:17︱
9x5y
17
︱2
x3y
。即原命题得
证。
例6:
设p为奇质数,求方程+=的正整数解。(
xy
)
解:+=
1
x
1
x
1
y
2
p
1
y
2
x
y2
2
xy
=
p
(
xy
),若
x,y
为整数,则2xy
xyp
p
为正偶数,那么
p
(
xy
)为偶数,由于p为奇质数,∴2不整除p ∴
2︱xy
,即
xy
为偶数∴令
xy
=2m,
(m
Z) 则
xy2
,即
xyp
2m2m1
x
xy
=pm
m.y
,由于m
Z,p为质数,∴x,
y中至
xypxypp
少有一个含因数p,不妨设y=pn
(n
N
), 令t=X,(t
N
)
则由
ty2pt
ptpy2ty
pt(2tp)y
y
,又由y=pn,∴
typ2tp
p
2t
t
由于p为奇质数,对比系数不难发现:只有当t=n, p= 2t-1n
时,y=pn(由于n,t
N
∴还可以直接令
xn)由t=n, p=
2t-1
2np1
n
p1
2
(p1)
x
2
∴
为此方程组的正整数解。
p(p1)
y
2
分析检验可知:p为奇数,则p+1为偶数且p+1〉0,(
p
3)∴
xn
p1p(p1)
为正整数,
同理分析得
y
为正整数。
22
这样,对于奇质数p
的每一个值,可以确定x, y对应的每一组值,
可列举如下:
x2
x3
x4
x6
(p3
)
(p5)(p7)
(p11)
y6
y15
y28
y66
x7
x9
x10
x
12
(p13)
(p17)
(p19)
(p23)
„
y91y153y190y276
其中每组解中
x,y
的取值还可以调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