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吴正宪老师《复习课——数的整除性》
想念短信-立冬习俗
. . . .
浅析吴宗宪老师《复习课——数的整除性》
关键字:教学目标、学习理论、教学过程、作用
摘要
:
吴正宪致力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
br>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取得显著效果。因此有必要对吴老师的可进行分析和学习,以《复习
课——
数的整除性》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入手,有助于我们数学
教师成长,提高数学
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数的整除性》的教学目标
1.
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的整除及其有关的概念,形
成相关的知识链。
2.
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亲历知识点及相关例子的收集、归类及概念的梳
理、应用等过程,培养归纳整理的
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积极探索、团结协作
的精神,获得收获的成功感。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自身的美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
习数学的兴趣。
根据教学目标可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对主要概念进行整理和复习,
深化理解,形成知识
网络.教学难点: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理解易混淆的
概念.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理论
华罗庚曾说过:唯一推动自己学习的力量,就是兴趣与方便。因为数学是充
满了兴趣的科学,也
是最便于自学的科学。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而
讲解法是一种单向性的信息交流方式,在一般
情况下,听讲的学生很难干预教师
传递知识的性质、速率和数量,只能被动的接受信息。从课程的性质来
谈,复习
课不同于新授课,它主要目的就是要及时查漏补缺,更正以前不正确的认知,若
采用这
种“教师讲,学生听”的讲解式教学法的话,容易使学生很快就对这堂课
失去了兴趣,就会存在一种已经
学过,没多大意义的心理。复习课就在于巩固以
前学的知识,再将这些知识串联起来,上这样的课,学生
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吴正宪老师老师采用了“启发式谈话法”,通过师生双方的及时交流,灵<
br>活的操作,重新建立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本节课的容意在复习以前听学的知
. . .
. .
.
. . .
识,将
这些已有的零散的知识联系起来,老师通过引导使学生对此产生兴趣,从
而自主的学习,而非被动的学习
。从课程的容来看,“数的整除”这一章,包涵
了,整除、约数、倍数、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质数、合
数、奇数、偶数、互质、分解质因数、质因数等,概念繁多,散乱,容易混淆,<
br>容易给学生们造成一定的压力和困难,使复习枯燥,了无生趣,但吴老师首先树
立了学生的主体观
和主动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始终处于
一种愉悦的氛围之中,最终孩子们在老师的
引导下,将看似杂乱无章的一堆概念,
梳理清楚,形成知识结构图。
借助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对吴正宪老师“数的整除”复习课的分析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
通过对客观现实(刺激)的认知,获得意义和
联系,形成认知结构(反应)的过程。任何一门学科知识都
有一定的知识结构,
学习数学就是掌握数学知识之间的结构,在脑中能够建立相应的知识编码。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让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把学科看成一刻相互联系的有机整
体。吴老师的课堂设
计,首先,将正数的整除这一单元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基本方法看成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建立知识结
构图,其次,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出
发,由个人过去的知识、经验和观念,把新的学习容纳入原有的认知结
构之中,
从而扩大原有认知结构,即,将知识同化,顺应,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
即通过
,主动尝试: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独立探索、获得初步体验→合作交流:把
自己的理解或探索过程中的困难
告诉同伴或老师,同时理解他人的想法(质疑和
解释)→及时调整:从交流中获得启发,调整自己的思路
或认识→总结反思:学
会了什么(知识与技能)怎么学会的(过程与方法)有哪些收获(情感与态度),
从而促进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首先,吴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在《数的整除性》这一节复习课中,吴老师首先让
学生们自己选择学习方式,
是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改变,而让学生
们
自己利用个人知识解决理顺一堆有关数的整除性的概念,吴老师从知识的权威变
为学生学习的
组织者,同时,吴老师在不仅组织学生们学习了教学方面的知识和
技能,而且还组织发展了班级亚文化,
如集体意识、学会宽容理解、学会与人沟
. . . . .
. . . .
通等等。在这节课中,吴老师一直站在了讲台下面,通过提问、总结同学的发言、
甚至是递话筒
这些细节,去促进了学生思考,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使课堂里有条有理的进行下去。吴老师
的这节课,可以说是今天的教育教学领域
的典,也正是吴老师的促进,使这节课同时存在了:教科书和教
学参考书承载的
法定知识、教师个人知识、学生的个人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新局面。
举以下课堂实录为例
现在呢,老师有两种学习方法来帮助大家更好的梳理掌握数的整除性这一
章
的知识,学习方法一:吴老师今天就站在这儿把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讲给你们听;
学习方法二
:吴老师且慢,让我们自己分小组试试,说不定我们自己就能找出一
组组有关系的概念呢!我不知道在座
的同学们选择哪组学习方法呢?
不求全,能找一组找一组,能找两组找两组,真的不求全,说不定待会
儿大
家你一言我一语,大家会有新的收获。
、、、、
别你自己觉得,你们俩!
谁能帮忙解决这事儿?
我建议把掌声送给这个很善于观察学习的孩子。
这些话语看
似平淡,但却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良好的班级文化。
虽然这对本单元概念的意义建构没有直接
作用,但是学生收获的却是比书本知识
更重要的做人的道理。吴老师的课堂,之所以会让人轻松愉快,就
是因为她的课
堂随处都播种着这种班级亚文化。
其次吴老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合作者和参与者
在整堂课中,对数的整除性的复习,不再只是传统的以完成“教”为核心展
开,而组要围绕着学
生的“学”展开,由此才构成了这种师生互动、合作、共同
参与的和谐局面。吴老师,在这堂课里是中介
和桥梁的作用,把主动权充分交给
了学生,所以整堂课,是学生在课堂上“跑上跑下”。
举以下课堂实例来说:
生1:整数它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
师:整数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为什么啊?大家一定要追问!
生1:我们组觉得,整数包含了奇数和偶数,奇数就是不能被2整除的,偶
. . .
. .
.
. . .
数就是能被2整除的。
师:又补充吗?
生2:没有了。
师:觉得她说的怎么样?
生2:还可以!
师:很好啊,这二位的意思就是说,自然
数中按照奇偶性来分就只能分两类。
一类是——,另一类是——。那你说说你们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的?
生2:是按照能不能被2整除。
师:也就是说,能被2整除的是——,不能被2整除的是——
,二位找的根
据的不错,配合得也很好,我建议第一次掌声,送给他们。是一组了,还有其他
组
来吗?
其实,吴老师整堂课就是采用的启发式谈话法的教学方式,大致的模式是:
让学生展示
小组讨论成果—让学生追问缘由—学生解答—教师复述(补充和强
调)—同伴补充及评价—再反问缘由(
教师引导学生)—学生再回答—教师小结
(复述及评价)—请下一组。
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
整个教学活动中,再恰当的时候指引和点拨了学生,
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是教学过程中的合
作者和参与者。
吴老师的课堂留给我们深刻的映象,这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让我们叹为
止
观,也许方法只有一个,正像吴正宪老师所说的那样:“上课要有课感,要有
对教材的感觉,对学生的感
觉。”才会真正教书育人,才会
以下是第五组全体组员,
观看这次吴老师现场将课后,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
将自己的一点点感想和启发浓缩成了一句话,与林老
师共同分享,与组员们共勉
之:
要更多的关爱更多的孩子,让孩子喜欢上你,然后喜欢上数学。
——静
课堂上多鼓励,正确引导,多问为什么。
. . . .
.
. . . .
——邹琴
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在课堂上尽量照顾到每个孩子。
——琴
让学生动起来,不仅是身体还有心里,这样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
力。
——朱永亮
要了解学生的想法,让他们主动发言,教师用语多运用适合儿童的语言。
——周娅玲
上课不能一味的讲,要注重学生的思维是否跟上了,而且要学生善于发现问
题并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
——涛
如何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一个好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袁琳
注重知识联系,加强思维训练,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实际能力,坚持教书育
人,促进学生发展。
——曾晓玲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