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类文阅读训练附参考答案-26 忆读书
安家电视剧大结局-民事诉讼答辩状范文
类文阅读-26 忆读书
生命的一部分(节选)
刘心武
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每天都离不开书。每天必看书。有时忙得团团转,似乎不可能看书
,但
再忙总得入厕,入厕时我总要读一点东西,如果不是书,那就一定是报纸杂志。
所以,最忙
的时候我也仍能看书。
有一回出差,路上竟把手提包丢了,到了下榻的招待所,懊丧得不行,手
提包里的钞票及一些生活用品固然可惜,最可惜的是带出来的一本心爱的书。
我每次出差总要带上一本
或几本最提神的书,出差时也同在家里一样,躺到床
上后必然要读书,我不能想象,自己可以上床后不读
书便安然入眠。但那一晚
真够狼狈,临时去借书又不可能,躺在床上后,百无聊赖,浑身不自在,忽然
我
眼光扫到了屋中书桌上的台历,啊 那不也可权且当作一本书么 于是
我兴
奋地跳下床 抓过了那一摞台历 那是一份《中外历史知识台历》 真棒
于
是我津津有味地翻阅起来,那一个夜晚就此免去了空虚和寂寞,我像往常一样
读了书。
在旅行途中,火车上、飞机上,我自然更要读书。
不可一日无书。古人早就倡导过抓紧榻上、
厕上、马上的时间读书。仔细
想来,马背上何等颠簸,古人却仍要抽空读书,我们今天的条件无论如何总
要
比马背上好,怎能荒废时间,整天不读一行书呢?
(选自《青少年日记(小学版)》 2014年第3期)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沮丧——( ) 孤独——( ) 浪费——( )
2.“百无聊赖”的意思是
。
像这样含有“无”字的成语还有 、
等。
3.给文中第三自然段画线句子的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
4.作者写了自己在哪些地方读书,古人在哪些地方读书?
【参考答案】
1.懊丧
寂寞 荒废
2.精神无所依托,十分无聊 示例:荒无人烟 茫无涯际
3.,? , , , , !
4.作者写了自己睡前在床上读书
,旅行途中在火车上、飞机上读书;古人
在榻上、厕上、马上读书。
把书当朋友(节选)
(美)司麦斯
书与人的关系,就像朋友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一样,因为书与人之间,存在
着某种情谊,我们往往可以从一个交友的情形,了解他的为人。同样的,从一
个人所阅读的书,来(衡
量 品量)他,也一样的正确,朋友也好,书也好,我
们得好好(重视 珍视)这份友谊。
古往今来,好书总是人们最好的朋友,这层关系,相信永远不会改变,因
为它是一个最有耐心、最令人愉
快的良伴,它绝不会在患难时(抛弃 背弃)
你,它对你永远是那样亲切:年青的时候,它教导你,使
你从中得到乐趣;年
纪大了,它又时时安慰你,鼓舞你。
书有一股力量可以使人真切而紧密地
互相结合,往往由于对某书有共同喜
爱的而彼此产生亲切之感,经由作者的(介绍
媒介),而和作者的生活打成
一片,于是在思想、感触上起了共鸣,而建立了彼此之间的亲密关系。 <
br>一本好书,犹如一个生命的精华,因为个人生命是短暂的。但是光辉的思
想是永存的。一本好书就
是由这些黄金似的思想和那些珠玑似的字句堆砌而成
的宝藏,其中所闪耀着的灵智是那样的令人怀念,令
人珍爱,实在是人类最忠
贞的良友和精神的食粮。
书是人类奋斗史上最为不朽的硕果,多少的
殿堂,多少的雕像已经随着年
代湮没,只有书,还始终屹立着。伟大的思想,伟大的灵智永远经得起时间
的
考验,从几世纪前,在作者的心中孕育成熟,直到今日。始终是经久而常新,
字里行间依然跳
跃着当年的思想和宏论,仿佛先哲就在眼前。
(选自《名人谈读书》经济日报出版社)
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画“√”。
2.“年青的时候,它教导你,使你从中得到
乐趣;年纪大了,它又时时安慰
你,鼓舞你。”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
。作者把“它”当成 来
写,让我们感受到
。
3.画线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
比
作 ,把
比
作 。
4.结合短文内容,想一想,下面哪一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
A.我们可以由一个人阅读的书,或者他所交的朋友,来认识这个人,所以书
和朋友同样重要。
B.只有书才能成为一个人最好的朋友,因为它最有耐心,又最令人愉快。
C.书往往会成为
友谊的桥梁,让人们因为对同一本书的阅读产生思想、情感
的共鸣,从而在彼此间建立亲密的关系。
D.一本好书,犹如生命的精华,将会永存,并且随着年代湮没,成为最不朽
的硕果。
5. 请结合自己的认识,仿写句子。
一本好书,犹如一个生命的精华。因为个人生命是短暂的,但是光辉的思想
是永存的。
一本好书,犹如 。因为
。
【参考答案】
1.品量 珍视 背弃 媒介
2.书 人
在我们不同的年龄段,书起着不同的作用,始终是不可或缺的
3.比喻 一本好书 宝藏
书中所闪耀着的灵智 良友和精神的食粮
4.B
5.示例:一盏成长路上的明灯
书里的知识,总是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指引
着我们前进。
类文阅读-12 古诗三首
军城早秋
(唐)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
A.朔云:北方的云。
B.更催:再次催促。
C.骄虏:骄傲的俘虏。
D.莫遣:不要让。
2.“更催飞将追骄虏”的“更”字读音是 ,意思是
。这
句诗翻译成现代汉语是
。
3.用“ ”画出诗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再改写成现代汉语。
4.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
紧张。( )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担心战争失败的紧张心
情。( )
(3)全诗表现了边防将帅刚毅果敢的性格和蔑视敌人的豪迈气概。( )
【参考答案】
1.C
2.gèng 再次
再次催促勇敢善战的将士们去追击敌军
3.画出: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昨夜萧瑟的秋风吹入我军
驻守的关塞;北方的流云和边疆的明月遍布西山。
4.(1)√
(2)× (3)√
马上作
(明)戚继光
南北驱驰报主情,
江花边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
多是横戈马上行。
1.解释词语。
驱驰:
横戈:
2.“报主情”的“主”指的是 。“江花边月笑平生”这句诗运用
了
的修辞手法。把这两句诗翻译成现代汉语:
3.诵读这首诗时,语气应该是( )
A.平静 B.豪迈
C.悲凉 D.喜悦
4.在这首诗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5.查一查戚继光写的其他爱国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策马疾驰。 指拿着兵器
2.君主 拟人
我常年策马疾驰于南方和北方,以报答君主的恩情;南方
江边的花和北方边地的月笑看着我的一生。
3.B
4.在这首诗中,我读出了诗人转战南北,保家卫国的豪情。
5.示例:寄书向知己,不解作家音。男儿铁石志,总是报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