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共5套
我们能不能不分手吉他谱-最美得时光
第五单元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基础积累
一、看拼音,写字词。(8分)
小嘎子zhànɡ( )着自己身体灵活,qī fu(
)小胖墩儿shǎ
( )大黑粗,总想shǐ zhà( ),bān dǎo(
)小胖墩儿。没
想到,他的计谋lòu xiàn( )儿了,被小胖墩儿识破,jiǎo
wàn( )
还没有使劲,就被摔了个仰面朝天。真让人nán kān( )啊!
二、选择题。(12分)
1.下面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揪
.
住(qiū) 包袱
.
(fú)
揩
.
眼泪(kāi)
B.蘸
.
了(zhàn)
捏
.
着(liē) 嘎
.
子(ɡǎ)
C.芝
.
麻(zhī) 神圣
.
(shènɡ)
发怔
.
(zhēnɡ)
D.刀疤
.
(bā)
剃
.
头(tì) 严监
.
生(jiàn)
2.“手疾眼快”中“疾”的意思是( )
A.病,身体不舒服 B.痛恨
C.快,迅速 D.疼痛
3.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最让人叫绝
.
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
②干完活,身上绝
.
没有一个白点。
B.①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
..
有没有白点。
②到底
..
是小胖墩儿的力气大,小嘎子被他推倒了。
C.①这可以暂时对付
..
穿一穿。
②小嘎子知道,小胖墩儿是个难对付
..
的角色。
D.①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
②妈妈吩咐我快把作业做完。
4.对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设问)
B.他们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比喻)
C.刮起的大粒沙石生气似的敲打着玻璃窗户。(拟人)
D.雨落下来了,从灰蒙蒙的天上,从飘动的云层里,从轻悠悠的南风
中……(排比)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所有人都不明白严监生的意思,只有赵氏知道。
B.《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
C.我们要认真找出并改正作业中的错误。
D.所有人的眼睛都目不转睛地看着严监生伸出的那两根手指。
6.读下面的一则故事,诗人的回答表现了什么?( )
一位著名的诗人,在只容一个人通
过的小路上与一个对他怀有敌意的
批评家相遇了。那个批评家蛮横地说:“我从不给疯子让路。”诗人退
让到
路边,说:“我恰恰相反。”
A.表现了诗人的宽宏大量,不与批评家一般见识。
B.表现了诗人的高雅风度。
C.表现了诗人高明的反击艺术,不动声色地给他人回击。
D.表现了诗人的自命清高,不与人计较。
三、下面的句子各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刻画人物?把序号填在括号里。(8
分)
A.外貌描写 B.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 D.动作描写
1.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 )
2.小胖墩儿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 )
3.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 )
4.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
去。
( )
四、按要求写句子。(6分)
1.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改
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
2.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
...
平平整
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用加点字仿写比
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 两人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合成
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文内容回顾。(12分)
1.
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
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
可侵犯的威严。
(1)这两句话选自《_______》一课,作者是__________,本课选
自他
的著作《俗世奇人》。
(2)句中的“他”是__________,他跟刷子李是______关系。
(3)我从
“居然”一词中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
2.《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中“他”是指______,这篇课文选自_____(作者)
的《___________》。《摔跤》的作者是_________,小嘎子是一个________ <
br>__________的人。《__________》是一部古典讽刺小说,该书中的严监生
是
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六、口语交际。(3分)
状状平时很喜欢看动画片,妈妈觉得看动画片耽误学习,因此很生气。
状状该怎样跟妈妈
沟通呢?请写一写。
状状会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
阅读理解
七、课内阅读。(8分)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
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
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
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
挤了一屋的人,
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
得断气
,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
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
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
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
?”他把
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
口道:“老爷
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
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1.说说下面的词语的意思。(2分)
(1)再不回头: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声不倒一声: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家是怎样猜测
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指头”的含义的?严监生的反
应又是怎样的?根据课文选段,完成表格。(4分
)
猜测的内容 严监生的反应
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
大侄子
曾见面?
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
二侄子
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
发指得紧了。
奶妈
3.对选段刻画人物所用的描写方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写几个侄子和奶妈时,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
B.写严监生主要用了神态和动作描写,动作描写主要写了他颈部和手的
动作。
C.“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和严监生弥留时“伸着两个指头”
都属于细节描写。
八、课外阅读。(13分)
白雪塑像(节选)
大约十五六平方米的
屋子里,摆一张双人床,一张占地不大的学生桌,
桌上放着儿子的课本和作业。这是三口人的一个小家。
儿子越大他们就越
觉得这个小屋负荷太重,有点盛不下啦!
一张学生桌只儿子专用,幸亏他们
都不是知识分子,没有伏案书写的
需要。但爸爸不争气,患有北方常见的气管炎,一天到晚总咳嗽,他一
咳
嗽小屋都跟着①震动,儿子写作业聚精会神的思考就会被打乱。儿子苦恼,
他也苦恼,可有啥
办法呢?
儿子很体谅爸爸:“爸爸,你咳吧,不要紧,我一样写作业。”
“唉,儿呵,爸爸
这病影响了你……”他没有读过书,当了一辈子睁
眼瞎,就分外觉得读书重要,他很怕耽误了儿子的前程
。
晚饭后儿子要写作业了,爸爸就该躲出去啦。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
一种习惯。
“爸爸,你别出去了。”儿子阻拦爸爸。
“不,爸爸有点事。”
这天晚饭后,爸爸
说到对面楼里去会棋友杀两盘。儿子临近期末,功
课紧,作业多,他在这个温暖宁静的小屋里,埋在作业
堆中,不知不觉夜
深了,他的作业才做完。这时他精神松弛下来,忽然隐约听到窗外的咳嗽
声,
他凭窗望去,外边早已纷纷扬扬下起鹅毛大雪,雪中一个穿着棉大衣,
戴着大口罩的人,周身洁白,成了
个雪人啦!他像一下子被电着了,受到
极大的②震动,立刻泪流满面地跑了出去,大声呼唤:“爸爸呀,
爸爸……”
话未出口竟不住呜咽起来。
无声的雪花,如银如絮,立刻盖住了这对拥抱着的父子
。安谧的街心
便又多了一座洁白的雕像……
1.“这个小屋负荷太重”一句的意思是指: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用原文回答爸爸每
晚到屋外去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2分)
3.文中①②两处的“震动”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2分)
A.一样。均表示心里受到冲击。
B.不一样。①处的意思是摇动,②处的意思是心里受到强烈冲击。
4.选文中写“爸爸不争气”,其含义是( )(2分)
A.家中地方小,爸爸连大一点的房子都分配不上。
B.爸爸不是知识分子,没有伏案书写的必要。
C.爸爸患有气管炎,一天到晚总咳嗽。 <
br>5.下列三个词语表达了不同情况下儿子对爸爸咳嗽这件事的不同感受,将
这三个词语的序号分别
填在相应的括号里。(3分)
A.心酸 B.苦恼 C.震动
(1)思考受到干扰时( )
(2)晚饭后爸爸躲出去时( )
(3)爸爸站在风雪中时( )
6.对选文题目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以“白雪塑像”为题体现了父亲关心儿子,儿子热爱、感激父亲的感
情。
B.以“白雪塑像”为题表达了作者对这对父子之间的爱的赞美之情。
C.因为父子俩被冻得一动不动,像一尊塑像。
作文天地
九、快乐习作。(30分)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选择一个人,
把
他的特点写清楚。写的时候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把人物的
特点写具体。题目自
拟,不少于500字。
第五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二、1.D 2.C
3.D 4.A 5.C 6.C
三、1.D 2.B 3.A 4.C
四、1
.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也不能一滴不
掉。3.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
,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
五、1.(1)刷子李 冯骥才(2)曹小三 师徒
(3)师傅粉刷墙的技艺之高出乎曹小三的意料
2.祥子 老舍 骆驼祥子 徐光耀
顽皮、争强好胜 儒林外史
爱财胜过生命
七、1.(1)再不见好转。
(2)一声连着一声。 2.把头摇了两三摇。
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
因两位舅爷不在跟
前,故此记念。 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3.C
八、1.小屋面积小,一家人学习、生活不方便
2.他一咳嗽小屋都跟着
震动,儿子写作业聚精会神的思考就会被打乱。 3.B 4.C
5.(1)B (2)A (3)C 6.C
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1.这群小朋友像调皮的小猴子,一会儿玩shuāi jiāo(
)的游戏,一会几玩打shuĭ zhàng
( )的游戏, 一会儿又要玩掰shŏu
wàn( )的游戏。
2.舅舅tì qù liăng sāi(
)的胡须,左边露出一个绿豆大的bā hén( ),
原来是他小时候玩biān pào(
)不小心弄伤留下的。
3.泥人张niē chū( )一个背着bāo fu(
)、提着mù tŏng( )的泥人,活灵
活现。
二、请选择最恰当的答案把序号填写在后面的括号里。(18分)
1.以下词语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胖墩( pàng dūn)
绊倒( bàn dăo) 揪住( qiū zhù)
B.铸就(zhù jiù)
颧骨( quán gŭ) 监生(jiān shēng)
C揩油( kăi yóu)
蘸水( zhàn shuĭ) 吐痰( tŭ tán)
D.侄子(zhí zi)
露馅(lòu xiàn) 破绽( pò zhàn)
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搂抱 难堪 傻眼 喉咙 B.师傅 障碍 之麻 阻挠
C.不堪 欺诈 证住
衔接 D.神圣 豆桨 馅饼 轰隆
3.下列词语搭配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卸了单褂儿 单凭力气 立下规矩 搜索全身
B.能耐有假
名气有骗 白得透亮 白得清爽
C.一定的格局 淘气的样子 高等的车夫
雪白的屏障
D.一盏灯 一块疤 一只灯草 一个规矩
4.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其他三句意思不同的是( )
A.刷过去的墙面,直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屏障
..
。
B.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
..
,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C.在人生路上,自制力是你顺利通过悬崖边的安全屏障
..
。
D.巍峨挺拔的一列山脉像一道天然的护卫, 屏障
..
着我们美丽的家园。
5.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半信半疑
....
,相信这项任务真的是他独自完成的。
B.魔术师手疾眼快
....
,我们根本看不清他的动作。
C.弟弟跑着跑着,一不小心趴在地上,摔了个仰面朝天
....
。
D.这团乌云轰然倒去
....
,天空一下子变得睛朗起来。
6.以下句子的人物描写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他把两眼睁得滴演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B.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
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
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
好听。
C.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 D.我订了一份报纸,每天早上,容容总是搬着椅子,爬上去,踮起脚,从大门口的邮箱里取出
咕咚
一声,小嘎子( )了个仰面朝天。
1.从下面的动词中选择合适的填空:(4分)
推 摔 钩 别
2.文中画“ ”的句子,属于对人物的
描写,这句话把 比作
了 ,写出了
(5分)
3.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时采用了
的战术,他采用这种战术的原因是
报纸来。
三、积累与运用。(12分)
1.以下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写一写(6分)
祥子:
严监生:
刷子李:
2.选一选,填一填。(6分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选自《骆驼祥子》,作者是(
);《两茎灯草》选自《儒林外
史》,作者是(
);《刷子李》选自《俗世奇人》,作者是( )
4.冯骥才 B.老舍
C.吴敬梓
四、阅读理解。(30分)
(一)课内间读。(15分)
摔跤(节选)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
搂。俩人把
“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
br>抖擞,欺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
占
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政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两人走马灯
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
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
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
用脚腕子去( )
他的腿, 不料反给他把脚( )住了。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 ),
(2分)
4.请你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来评价一下小嘎子和小胖墩儿。(4分)
(
)的小嘎子 ( )的小胖墩儿
(二)课外阅读。(15分)
泥活
①兰瑞老头,坐在厚重的桑木案前,腰板挺直,脖筋绷紧,眼神像锥子似的注视着案子<
br>上新捏好的泥活。他手持竹刀,这里抹一抹,那里抹一抹。对这么精巧生动的“武松打虎”,
你还
有什么可挑剔的?武松左膝镇住大虫的花背, 倾全身之力向大虫身上压,右手揪住大
虫的耳朵, ,左
手抡拳,那大虫拱起半条身子,悬口吊牙,眼眶眦裂。这会儿冯兰瑞双眉挤在
一起,只见他那窄细的瞳仁
中有两个香火头般的亮点闪动着,直视自己的这件作品,摇了
摇头。片刻之后,他似有所悟,重新拿起床
上的竹刀,挑一点紫泥,朝着武松的拳背上
三剔两刮
....
,顿时,那拳背上便鼓起
几条弯曲的虬筋。于此,A.冯兰瑞的花白胡子里才露
出一丝儿不易觉察的笑容,放下竹刀,搓着两手,
轻轻地从案边站起来。
②孙子冯大刚正好赶集回来。这个矮墩墩的小伙子进了屋,便从大竹篮里提出一
瓶
通州大曲、一包用荷叶托着的热驴肉。他用手甩了一把流到额上的汗说:“爷爷,这酒这
肉你
就敞开吃!今儿头一天到集上去开张,你猜怎么着?这宗买卖别提多么快!”
③“怎么个快法呢?”冯兰瑞问。
④“我刚把‘芮庄泥人冯’的布幌子打出来,篮子里的各色
泥人才摆到地摊上,眨眼
之间,赶集的人就围了个里外不透,嗬,五十件泥人一下子就卖个精光。好些人
都说,泥人冯
的手艺二十多年没见了!”
⑤“哈哈哈哈!“冯兰瑞老头开怀地笑起来。
⑥B.冯大刚一眼瞄见桑木案上
的“武松”,忙奔过去,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直起来,反反
复复看了又看,乐得眼泪都流出来:“爷爷!
爷爷!这是怎么捏出来的!我压根儿没见过这
么好的活!”他拉着爷爷两只粗糙的大手,说:“爷爷,下
回赶大集,我得把这个也带去。”
⑦“带去吧!”冯兰瑞答应了“,摆到地摊上,先让大伙看个够,收摊时随便卖掉就成。”
⑧
“爷!‘武松’难道不肯帮咱一个忙?”冯大刚忙神秘地靠近爷爷的耳朵说,“今
儿个,管理市场的胖老
刘蹲到地摊旁,捧起这个瞧瞧,抓起那个看看,爱得简直没治!我把
‘武松打虎’带到集上送给他,说不
定他能让咱把泥活的价往高里提!”
⑨C.马兰瑞眼里一闪一闪的亮光熄灭了。他走到桑木案前,用木
滞的眼睛盯着孙子
冯大刚,张开的巴掌放到“武松打虎”上面,狠很向下压去。
1.第①段文字中,用了两个比喻句写冯兰瑞老人的眼睛,请用“
”画出来。第一个比
喻句写出了冯兰瑞老人的( ),第二个比喻句写出了冯兰瑞老人的(
)。(4分)
A.一本正经 B.全神贯注 C.粗中有细
D.精益求精
2.读文中画“ ”的句子,从加点的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分)
3.文中的三个句子分别写出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6分)
A.
B.
C.
A除技艺高超外,你认为冯兰端老人还有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
五、习作。(30分)
生活中,谁给你留下边深刻的印象?请把你记忆中最难忘的一个人介绍
给大家,通过
具体事例让别人了解他(她)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
1.题目自拟,注意通过神态、语言、动作表现人的特点。
2.书写工整,避免错别字,语句通顺,不少于400字。
答案
一、1.摔跤 水仗 手腕 2.剃去 两腮 疤痕 鞭炮 3.捏出
包袱 木桶
二、D A C D B A
三、1.示例:拥有梦想,积极向上
特别吝啬 技艺高超,特别自信
2.B C A
四(一)1.钩 别 推 摔
2.动作 两个人摔跤 走马灯 他们的动作很迅速
3.使巧劲,下冷绊子
他不如胖墩长得壮,在力气上不占优势,只能以巧取胜
4.机智灵活 沉着冷静
(二)1. 眼神像锥子似的注视着案子上新捏好的泥活。
只见他那窄细的瞳仁中有两个香火头般的亮点闪动着,直视自己的这件作品,摇
了摇头。 B
D
2.感受到了冯兰瑞老人技艺高超
3.A.写出了冯兰瑞老人对自己作品的满意和完成作品后轻松、兴奋的心情
B.写出了冯大刚看见泥人后的惊奇,兴奋,激动的心情。
C写出了冯兰瑞老人对孙子冯大刚的失望之情。
4.示例:秉性刚直,不贪图钱财。
第五单元检测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基础积累。(48分)
1.读句子,写字词。(14分)
(1)师fù( )提着一tǒnɡ( )粉jiānɡ( ),看着曹小三发zhènɡ(
)发shǎ
( )的样子,笑了。
(2)小林zhànɡ(
)着自己机灵,喜欢和别人摔jiāo( )、掰手wàn( ),总想着q
ī fu(
)别人,结果被人教训了一顿。
(3)严jiàn( )生hóu lonɡ(
)里的痰响得一进一出,五个zhí( )子穿梭
的过来陪郎中弄药。
2.选择正确的答案。(17分)
(1)下列词语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伤疤(shānɡ bā) 吐痰(tù tán)
铸成(zhù chénɡ)
B.腮边(sāi biān) 难堪(nán
kān) 揩眼泪(kái yǎn lèi)
C.颧骨(quán ɡǔ)
神圣(shén shènɡ) 露馅(lù xiàn)
D.包袱(bāo fu)
屏障(pínɡ zhànɡ) 有诈(yǒu zhà)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破绽
.
(裂开)
半信半疑
.
(不信,因不信而猜度)
B.侵
.
犯(侵犯,夺取别人的权利)
派
.
头十足(作风,风度)
C.轰
.
然(驱逐,赶走)
仰
.
面朝天(脸向上,与“俯”相对)
D.绝
.
活(独一无二的,无人能及的)
三抓两挠
.
(搔,抓)
(3)下列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将序号写在括号里。(8分)
A.语言描写
B.环境描写 C.神态描写 D.动作描写
①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
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小胖墩儿
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 )
②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 )( )
③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 ( )
④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
,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
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
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 )(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妈妈说她大概在6点左右准时到会场。
B.气象专家根据云层变化来预测天气。
C.新生文艺汇演上同学们跳起了欢乐的舞蹈和优美的乐曲。
D.狮子是一种非常猛烈的动物。
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摔跤》这一片段,主要通过人物动作和语言的描写,写了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比赛摔
跤的情
景,反映了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
B.《两茎灯草》这个片段记叙了严
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
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
了一个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形象。
C.《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选自《骆驼祥子》,作者是老舍,本文所
选片段中的“他”就
是指祥子。
D.《刷子李》一文中刷子李手艺高超,他敢穿着一身白衣服刷墙。
4.根据人物动作写心理活动。 (14分)
(1)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
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
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此时,严监生心想:
(2)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
眼
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此时,严监生心想:
二、阅读理解。(22分)
张 大 力
冯骥才
张大力,原名叫张金璧,津门一员赳赳武夫,身强力蛮,力大没边,故称大力。津门的
老少
爷们喜欢他,佩服他,夸他。但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张大力就有这么一件事,
当时无人不晓,现在
没人知道,因此写在下边——
侯家后有一家卖石材的店铺,叫聚合成。大门口放一把死沉死沉的青
石大锁,锁把也
是石头的。锁上刻着一行字: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聚合成设这石锁,无非为了证明它
的石料都是坚实耐用的好料。可是,打石锁撂在这儿,没人举起过,甚至没人能叫它稍稍
动一动
,您说它有多重?好像它跟地壳连着,除非把地面也举到头上去!
一天,张大力来到侯家后,看见
这把石锁,也看见上边的字,便俯下身子,使手问一问,
轻轻一撼,竟然摇动起来,而且像摇一个竹篮子
,这就招了许多人围上来看。只见他手握
锁把,腰一挺劲,大石锁被他轻易地举到空中。胳膊笔直不弯,
脸上笑容满面,好像举着一
大把花儿!
众人叫好呼好喊好,张大力举着石锁,也不撂下来
,直等着聚合成的伙计老板全出来,
看清楚了,才将石锁放回原地。老板上来笑嘻嘻
...地说:“原来张老师来了,快请到里头坐
坐,喝杯茶!”
张大力听了,正色说:“老
板,您别跟我弄这套!您的石锁上写着嘛,谁举起它,赏银百
两,您就快把钱拿来,我还忙着哪!”
谁料聚合成的老板并不理会张大力的话。待张大力说完,他不紧不慢地说道:“张老
师,您
只瞧见石锁上边的字了,可石锁底下还有一行字,您瞧见了吗?”
张大力怔了。刚才只顾高兴,根
本没瞧见锁下边还有字。不单他没瞧见,旁人也都没
瞧见。张大力脑筋一转,心想别是老板唬他,不想给
钱,以为他使过一次劲,二次再举不起
来了,于是上去一把又将石锁高高举到头顶上。可抬眼一看,石锁
下边还真有一行字,竟
然写着:唯张大力举起来不算。把这石锁上边和下边的字连起来,就是:凡举起此
锁者赏
银百两,唯张大力举起来不算。众人见了,都笑起来。原来人家早知道唯有他能举起这家
伙。而这行字也是人家佩服自己,夸赞自己——张大力当然明白。
他扔了石锁,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1.短文中写道“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这“方法”具体指
。(4分)
2.文中画线部分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2分)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夸张
3.“胳膊笔直不弯,脸上笑容满面,好像举着
一大把花儿!”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6分)
4.第4自然段中,加点词语“笑嘻嘻”有什么作用?全文中与之关联最紧密的话是哪一
句?(
6分)
5.这个故事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巧妙之处?(2分) ( )
A.短文中的张大力能轻而易举地举起石锁,这让人们感到惊讶。
B.短文中的张大力不但能举起石锁,还向老板要银两。
C.这篇短文虽然短小精悍,但是却一波三折。
D.短文中的张大力举起石锁,不仅没有得到老板的银两,还让旁人笑话他。
6.短文强调“打石锁撂在这儿,没人举起过,甚至没人能叫它稍稍动一动”的原因是
(
)。(2分)
A.这块石锁从来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村里的人们谁也不会去动它。
B.聚合成的老板是为了证明这块石锁的石料是坚实耐用的好料,所以没有人敢动它。
C.人们知道张大力的力气很大,谁也不愿意和他争高低。
D.为了强调石锁之重,为下文表现张大力的力气大做铺垫。
三、习作天地。(30分)
是谁,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向你伸出了援助之手?是谁,在你失落、伤心的时候,给
了你
前行的信心?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多少人曾给予你帮助,又有多少人给你留下过深
刻的
印象?请把你记忆中最难忘的一个人介绍给大家,并通过具体事例让别人了解他(她)
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的原因,注意运用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题
目自拟。
参考答案
一、1.(1)傅 桶 浆 怔 傻
(2)仗 跤 腕
欺负
(3)监 喉咙 侄
2.(1)D (2)C
(3)①D ②C D
③B ④A D (4)B
3.D
4.(1)示例:二侄子,你想到哪里去了?灯盏里是两茎灯草,应该挑掉一茎啊!
(2)示例:奶妈,怎么你也不懂我的意思呢?我心疼的是那两茎灯草啊!
二、1.聚合成门口石锁上写着“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唯张大力举起来不算”这件事
2.D
3.说明了对张大力来说,这石锁显得很轻,从而写出了张大力的力量之大。这样写很
形象,
不直接说他力气大而是让人从张大力举石锁时的表现中体会出来。
4.“笑嘻嘻”一词在这里表示老板心里早就知道结果,为下文写石锁下边的文字埋下伏
笔。
原来人家早知道唯有他能举起这家伙。
5.C
6.D
三、略
第五单元评价测试卷
(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36分)
1.读拼音,写词语。(5分)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刷浆
.
(jiāng) 发怔
.
(zhēnɡ)
扳
.
倒(bān)
B.监
.
生(jiàn)
脚腕
.
(wàn) 揩
.
泪(kāi)
C.使诈
.
(zhà) 屏
.
障(píng)
难堪
.
(kān)
D.露馅
.
儿(xiàn)
侄
.
子(zhí) 伤疤
.
(bā)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欺负 语重心长 半信半疑
B.郎中 天衣无缝 诸亲六眷
C.格局 仰面朝天 结实硬捧 D.可怜 匀匀实实
平平整整
4.在下面句子中的括号里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江姐遭受酷刑,已经奄奄一息,但她仍然(
)地对敌人说:“你们休想从我口里
得到任何东西。”
A.半信半疑 B.斩钉截铁
C.兴高采烈 D.一丝不苟
5.下列不是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是( )(3分)
A.神采飞扬 B.衣冠楚楚 C.膀大腰粗 D.仪表堂堂
6.对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他面色凝重地坐在窗前。(神态描写)
B.如果举了手,王老师会喊我吗?课后李悦会不会嘲笑我?(心理描写)
C.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外貌描写)
D.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神态描写)
7.对下面语段的主要意思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他一身青布长衫,洗得发了白
,洁净中透着皂角的气味。连那双靴子的样式也没有任
何特别之处。朴素的穿着与他著名的身份仿佛丝毫
不相符。
A.他的穿着很旧。 B.他的穿着很干净。
C.他的穿着很朴素。
D.他的穿着与身份不相符。
8.在下面语段中的括号里填入表示动作的词,最合适的一项是( )(3分)
说时迟,那时快,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手一( ),脚一( ),猛地(
)了起来,
左脚尖( )住起跑线,膝盖一( ),稳稳地(
)着。他的双臂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
整个身体微微前( ),那架势,就像一只准备起飞的雄鹰。
A.撑 踮 跳 顶 弯 蹲 冲 B.撑 踮 爬 顶 弯 蹲 倾
C.踮 撑
爬 踩 弯 蹲 倾 D.撑 踮 跳 踩 蹲 弯 冲
9.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6分)
(1)《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节选自作家冯骥才的小说《骆驼祥子》。( )
(2)《摔跤》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 )
(3)严监生临死前因灯盏燃着两茎灯草一直不合眼,突出了他的形象。( )
1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 的小嘎子、
的祥子、
的刷子李、 的严监生。
二、阅读与欣赏(34分)
(一)
看看我们身边,你也许会发现,不少小学生都戴上了眼镜。请根据“希望小学二至六年
级学生视力情况调查”主题活动中调查搜集到的相关数据,完成题目。
希望小学学生视力调查统计表(调查人数:3 624人)
年级 二 三 四 五 六
近视率
13% 19% 31% 42% 48%
1.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上述调查表所揭示的问题。(5分)
2.根据自己的发现,写一则相关的宣传语。(12字以内)(5分)
(二)苏七块
冯骥才
①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
骨拿环,天津卫挂头牌,连
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②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
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
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
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
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
”,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
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
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
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
夹板,病人回去自好。
倘若再来,一准儿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③人有了能耐,脾气准
各色
①
。苏大夫有个各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
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
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
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
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作: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
他苏七块 ,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
④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
凑上一
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
瓜淌汗,脖子周围
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
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
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谁料苏大夫
听赛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
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
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
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⑤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
后门,绕到前街,远
远地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
转身
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⑥
过一会儿
,
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
,把七块银元
“
哗
”
地往台子上一码。
这下比按铃
还
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
右推
,
下顶上压。
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
,预备重重挨几下
,
苏大夫却说
:“
接上了。
”当下便
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
br>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⑦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
时 ,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
里取出七块, 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
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 的这规矩不能改!”
⑧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 但
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C.唯利是图但心地善良。 D.心地善良且坚持原则。
4.文中画“ ”的部分主要是对人物的( )描写。(3分)
A.语言 B.动作 C.心理 D.神态
5.苏七块是小说《俗世奇人 》中的一个人物,请结合本文分析苏七块的“奇”表现在哪些方
面。(6分)
(选自《俗世奇人》)
注①各色:方言。意思是特殊,与众不同。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口说话, 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
的冤家对头。”这句话说 明苏七块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声音响亮。
B.“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 忽然双手赛—对白鸟,上下翻飞,疾
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这 两句话运用传神的动词和
比喻的手法,表现了苏七块精湛的医术。
C.三轮车夫张四摔伤,因 无七块银元,苏七块坚决不给他治伤,当看到张四把七块银元“哗”
地往台子上一码,苏七块“这下比按 铃还快”,马上给张四治伤,可见苏七块是一个贪财势利、
毫无同情心的人。
D.小说富含浓 厚的“津味”,小说中出现了很多具有天津卫方言特色的词语,如“嘛”“赛”,将
人物表现得活灵活现 。
2.苏七块一直不给车夫张四看病,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他不愿意给张四这样身份低下的车夫看病。
B.因为张四拿不出七块银元,苏七块给他看病挣不到钱。
C.因为苏七块不想破坏自己定下的规矩。
D.因为苏七块看准了华大夫心善,他想等华大夫替张四付钱。
3.下列对苏七块的人物特点概括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医术高明但唯利是图。 B.医术高明且坚持原则。
6.人们为什么称苏大夫为“苏七块”?(6分)
三、表达与交流(30分)
想一想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人是谁,以“我忘不了他(她)”为题 ,通过具体的事例写一
写他(她)的特点,尽量用上本单元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要求:( 1)围绕中心将人物的特点写清楚;(2)做到语句通顺,层次清楚,表达自己的真情
实感;(3)45 0字左右。
答案:
一、1.师傅 摔跤 灵芝 派头 衔接
2.A 3.C 4.B 5.A 6.D 7.C 8.B
9.(1)× (2)✔ (3)✔
10.略
二、(一)1.随着年级的增长,小学生中近视人数也越来越多。
2.示例:保护视力,受益终身。
(二)1.C 2.C 3.B 4.B
5.苏 七块医术出众,技艺高超,原本已在“奇人”之列,但他又立下了严格的“行医规矩”,更是
奇崛之极。
6.因为苏大夫有个各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
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
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
三、略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一、根据语境写字词。
1.我的师傅是一名非常优秀的shuāi jiāo(
)运动员,从来没有人能赢过他。但这次比赛
前,他的jiăo wàn(
)受了伤,比赛过程中不小心露出pò zhàn( ),被对手击中hóu long
(
)。
2.这位fĕn shuā( )shī fu( )的手艺kān
chēng( )一绝,围观的人群经常看得
fā zhèng ( )。
3.一个国家的主权是shèn shèng( )而不容任何人qīn fàn(
)的。
4.别看他年纪小,打起乒乓球来yăn jí shŏu kuài(
),zhī tĭ( )动作协调,wú yí
( )是棵冠军苗子。
5、这位魔术师的shŏu fă( )不太高明,表表演的时候经常lòu xiàn
( )儿,真
让人nán kān( )。
二、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和描写对象。(填序号)
①外貌描写 ②语言描写
③动作描写 ④神态描写
A.祥子 B.严监生 C.小嘎子 D.刷子李
1.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 )
2.头不是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毛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
)
3.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劲,下冷绊子,仿佛占了上风
。
( )( )
4.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好好学本事吧!” ( )( )
三、将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下面的练习。
手( )眼( ) 精神(
)( ) ( )面( )天
( )大( )粗 推拉(
)( ) 蹦来( )( )
1.描写外貌的词:
2.描写神态的词:
3.描写动作的词:
4.任选一个词写一句话。
五、大显身手写一写
1.观察一位同学,捕捉一个瞬间,用上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写。
(1)迷恋读书的她。
(2)爱打闹的他。
六、阅读理解
(一)守财奴弥留之际(节选)
欧也妮把金路易(法国金币
)铺在桌上,葛朗台几小时地用眼睛盯着,好像一个才知道观看的
孩子呆望着同一件东西;也像孩子一般
,他露出一点儿很吃力的笑意。有时他说一句:“这样好教我
心里暖和!”脸上的表情仿佛进了极乐世界
。
本区的教士来给葛朗台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 一 出现, 他似乎
已
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 立刻 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地动了一动。神父把
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作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
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他唤着欧也妮,欧也妮跪在前面,流着泪吻着他已经冰冷的手,
可是他看不见。
“父亲,祝福我啊。”
“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
1.选文的第1自然段中,“好像一个才知道 观看的孩子呆望着同一件东西”“像孩子一般,他露出一
点儿很吃力的笑意”是 描写,形象地表现了
。
2.第2自然段中,你认为哪句话最能体现葛朗台以性格特点?用“ ”画出这个句子,并作
简要分析。
3.选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是 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
A.体现出葛朗台是个守财奴
B.表现出葛朗台对女儿的关心。
C.交代葛朗台最终的结局,把他最后与女儿的亲情体现了出来。
(二)风趣可亲的鲁迅先生
年近九旬的俞芳老人,七十多年前曾与鲁迅先生一家同住在北京的 砖塔胡同61号。对鲁迅先生
的风趣、善良及平易近人,她都有亲身的感受。
鲁迅先生表面上 看,神情严肃,不苟言笑,其实是个很会说笑话的人,尤其是对他的母亲和我
们三姐妹。他只要有空坐上 一阵,屋子里便会笑声不绝。
鲁迅先生讲笑话很有特点,讲起来娓娓动听,有时又把双眼一瞪,这使得 听讲的人笑得前仰后
合,可他自己却一本正经,像没事儿一样。
有人说,鲁迅先生性格乖戾, 一般人很难与之相处,但事实上,鲁迅先生给我的印象却是非常
平易近人。
有一次,夜已深了 ,伏案写作一天的鲁迅先生刚刚睡下,同住西屋的鲁迅家的帮工王妈和我们
家的帮工齐妈发生口角,夜深 人静,越吵越响,以致鲁迅先生整夜失眠。第二天,他精神不支生病
了。我们三姐妹去探望,谈到口角的 事,鲁迅先生问:“你们听到没有?声音可响啦。”我们便问他:
“那你为什么不去‘喝止’呢?其实只 要你咳嗽一下,她们就不会吵了。”鲁迅先生摇摇头说:“她
们吵嘴,彼此心里都有气,若制止她们,虽 然不会再吵,但心火不消,恐怕也要失眠,与其三个人
都睡不着,不如我一个人睡不着。所以还是让她们 吵一吵,等话说清楚了,心里气也就消了。”
鲁迅先生的平易近人还体现在对待人力车夫上。有一 个叫二秃子的人力车夫,住在附近的一个
破庙里,鲁迅先生经常坐他的车。每次回来,鲁迅先生给他的车 费总是最多的。鲁迅先生常说,人
家是要养家糊口的。又说,一个人平时用钱不可浪费,能节省的地方, 应该尽量节省,但克扣劳力
的钱是不应该的。
1.这篇短文是写( )的,是( )对他的印象。
A.俞芳 B.鲁迅
2、鲁迅先生的特点是: 、 、 。
3.为了具体说明鲁迅先生的这些特点,作者列举了三个事例,这三个事例分别是:
(1)
(2)
(3)
4、鲁迅先生的风趣文中哪句话中可以看出来,请用“ ”画出来。
5、文中最后 一段写鲁迅先生每次给车夫的车费总是最多的,这件事不仅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平易近人,
还表现了他的
6、读了这篇短文,我明白了写人的文章,应该( )
A.首先确定写作对象,基次考虑人物的特点,最后要选择恰当的事例来突出人物的特点。
B.首先了解人物有哪些特点,其次确定写作对象,最后选择恰当的事例来突出人物的特点。
七、习作乐园
聪明的她,调皮的他,慈祥的奶奶,严肃的爷爷……在你的身边有哪些性格鲜明 的人给你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位,动笔把他(她)写下来。
要求:题目自拟,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
一、根据语境写字词。
1.摔跤 脚腕 破绽 喉咙
2.粉刷 师傅 堪称 发怔
3.神圣 侵犯
4.眼疾手快 肢体 无疑
5.手法
露馅 难堪
二、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和描写对象。(填序号)
1. ③ ④
B
2. ① A
3. ③ C
4. ②④ D
三、将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下面的练习。
手( 疾 )眼( 快 ) 精神( 抖
)( 擞 ) ( 仰 )面( 朝 )天
( 膀 )大( 腰 )粗 推拉(
拽 )( 顶 ) 蹦来( 蹦 )( 去 )
1.描写外貌的词:膀大腰粗
2.描写神态的词:精神抖擞
3.描写动作的词:推拉拽顶 蹦来蹦去
4.略
五、略
六、阅读理解
(一)1.神态
表现了葛朗台看到金币后贪婪、满足的样子。
2. 他似乎 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 立刻
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地动了
一动。
3.语言 A
(二)1.B A
2.风趣 善良 平易近人(体谅别人)
3.
(1)鲁迅先生很会讲笑话,他在场的屋子里总是笑声不断。
(2)帮工王妈和齐妈吵架,鲁迅先生为了让她们两人消气,没有出面喝止,导致自己失眠。
(3)鲁迅先生给每次给人力车夫的车费总是最多的
4、他只要有空坐上一阵,屋子里便会笑声不绝。
5、善良
6、A
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