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方法
巡山小妖精
833次浏览
2021年01月16日 22:1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猜成语图片答案85个-普希金
浅谈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方法
含浦镇九江小学
周雪梅
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识
字,
教师要根据儿 童年龄特点,
有意识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
拓宽识字途
径,培养识字能力。同时,一年 级孩子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
持时间短,要想取得良好的识字教学效果,我觉得应该做到如下 几点:
一、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迎合儿童的思维特点。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
而对于枯燥的十五,
人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 的。
如果学生们一味的被动识字,
不仅识字的效率低,
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
缚了思维的发展。
因此,
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
识字教学的良 好氛围,
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
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
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 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例如,通过各种
各样的会意字、
形声字引发孩子们的兴趣,
在开课之初,
教师通过画面与
文字的演变,
使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资源与眼前所见的 画面产生联系,
从
而激起学生探索祖国文字奥秘的欲望,对学习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调动学生学习抽象蚊子的兴趣,不妨多用游戏等形式。
兴趣是激发儿童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
模仿,
喜欢表现。
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
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 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
朋友、
风车转转
……
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 游戏引入课堂,
使课堂成为
学生学习的乐园。
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
对识字就会兴
趣盎然。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师生一起给字配
“
画
”
。
爱因斯坦说过:
“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 象力
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
在识字教
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
引导学生想象,
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
号具 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简笔画简洁、生动且内蕴丰富,给人以 极大的想象空间。低年级儿童
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
在生字字形教学中,
教师要不失 时机地让学生发
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
“
身体动画
”“
思维动画
”
,如:教学
“
跳、扔、
举、拍、扫、洗、刷、端
”
一课时,让学生运用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
画,
让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
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
初
步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给字配
“
画
”
恰当地结合在图画与文的巧妙联系
中,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生动地识字,有效地提高 学习效率。
如在教
“
雨
”
这一个生字 时,我就根据小学生对这一个字的理解,在黑
板上把这个字生动地画了出来:
“
雨”
字上的一横就代表雷电,
一竖跟横折
钩就代表一间房子,
里面的一竖就 是闪电,
直穿房子,
把房子都打了一个
孔,
那么房子就漏水了,
那里 面的四点就是漏进来的雨水。
学生的想象力
真是不可想象,
我把他们的话转变成了生动 的图画,
收到了很好的认字效
果。
四、无意识字也是识字的一部分,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
低年 级学生年龄小,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他们不仅特别爱听故事、
还爱讲故事,
在识字教学中充分 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
鼓励学生根据
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习掌握一些词语,
在讲故事 时练习使用,
把识字教学寓
于有意无意之中,
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喜欢读故事 是学生的天性,
我们应
因势利导,
经常性地组织、
引导学生看故事课外书,< br>由于这种做法符合学
生的年龄特点,
学生都很乐意做。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常常随手把一
些学生比较熟悉,
字形又不怎么复杂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对一些 易混淆的
同音字、
形近字还适时适度地作一些比较。
在学生看书的时候,
教师 不忘
提醒学生注意看故事中有没有刚学过的生字,它在故事中组成了什么新
词,看到后把它告诉 同学或老师。这种看似无意、实为有意的做法,收到
了非常好的效果。
一是学生在无意中复习巩 固了学过的生字,
更重要的是,
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学会使用这些生字,
是一种知识 的迁移,
是兴趣盎
然中的再学习,取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五、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实践活动是关键点。
教师从 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每
次活动有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个主题 自己动手、动脑去收集资料,
并交流收获。交流之后,还可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如< br>举办
“
娃娃超市
”“
动物运动会
”“
花的世界
”“
秋天的田野
”“
我当小导游
”“
逛
家电商场
”
等等识字活动。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过:
“
活动和交往是发
展 的源泉。
”
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
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
“
我
”
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周围环境,
以吸收各种
信息,
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
因此,
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
乐于 识字、
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六、从教材延伸到课外,从识字开始看世界。
识字教学需要课本 ,这是学习语文的凭借。然而识字仅仅靠几册课本
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课本能容纳的东西实在是 太有限了。
尽管大部分生字
要先后在课本上几次出现,
但绝大部分仍达不到让学生形成 永久记忆的次
数。
至于生字的多义性,
要在有限的课本中多次体现,
更是比较 困难的事
情。
因此,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教材的学习向课外延伸,
把学生学习 生字
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让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广告牌、
商品包装物,
还有
各种报刊杂志都成为儿童识字的好材料。让他们收集起来,剪剪、画画、
贴贴,就成了图文并茂 的
“
识字课本
”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
体会收集、整理 、编排的创造过程。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 主导作用,结合
学生的思维特点,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
处
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
鼓励学生多多实践,
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12
——
对一年级第一课时识字教学规范的思考与实践
【内容摘要】针对一年级学生生字回生现象严重的问题,对现有识字教学模式进行
分析,发现存 在着两大缺失。缺失的原因在于不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基于
对现有模式的分析与思考,我认 为调整教学的顺序之后形成的教学模式
——“
第一步,
初读课文,
借助拼音读 准字音。
第二步,
认读带生字的词语。
第三步,
识记独立的生字。
第 四步,再读全文,识记生字。第五步,多种形式巩固生字。第六步,练写生字,写中
巩固。
”< br>更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能达到降低生字回生率,提高识字成效的
目的,优化第一课时 识字教学。
【关键词】识字复现巩固高效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 br>程标准(实验稿)
》把
“
喜欢学习汉字
”
作为第一学段识字教 学目标的第一条。为此,新
课标建议
“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 ,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
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 设丰富多
彩的教学情境。
”
但是在识字教学过程中由于超大量的识字任务(新课程一年 级上册要
求认
400
个字,写
100
个字;一年级下册要求认
550
个字,写
250
个字;二年级上册要
求认
450
个 字,写
350
个字;二年级下册要求认
400
个字,写
300
个字。
)加上汉字本
身结构复杂多变,以及课时非常紧张等多种因素,制约着学生对汉字的学 习兴趣,因而
也影响着学生学习汉字的效率。为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汉字,提高识字效率,教师在教学中遵循一定的教学规范是必要的。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
我们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通常采用这样的模式进行第一课时的
识字教学:
1
、初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
、认读带拼音的生字宝宝。
3
、记字形。 日常课堂中很多老师会逐个指导记字形,公开课上大多随机学习几个,
但识字方法的指导都比较到位有效 。
4
、去拼音认读。
5
、认读带有生字的词语。
6
、读通带有生字的句子或者长句子,而后读通全文。
细想这种模式存在的原因,大体有三:
首先,初看起来它很符 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字到词,再从词到句,由简单
到复杂,似乎体现了梯度。
其次,记字形环节表面上识字方法多种多样,学生很有兴趣,能够轻松记住生字,
即使个别难记的,在教师引导下也能得到解决。
第三,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也读通了课文。
然而,这种看起来很受用的教学模式,至少还存在着两大缺失:
1
、一部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