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典型例题

别妄想泡我
895次浏览
2021年01月16日 23:1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e218-五猖会

2021年1月16日发(作者:曾鲁)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

(典型例题)

1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



1
如图,
O


ABCD
对角线的交点.

OBC
的周长为
59

BD=38

AC=24
, 则
AD=____
若△
OBC
与△
OAB
的周长之差为15
,则
AB=
ABCD
的周长
=____.
分析:

AC
,可得
BC
,再由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知AD=BC
,由平行四
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可知△
OBC
与 △
OAB
的周长之差就为
BC

AB
之差,可得
A B
,进而可得
ABCD
的周长.


对角线互相平分
)
∴△
OBC
的周长
=OB

OC

EC

=19

12

BC=59

BC=28
ABCD
中,


BC=AD(
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

AD=28

OBC
的周长
-

OAB
的周长

=(OB

OC

BC)-(OB

OA+AB)
=BC-AB=15

AB=13

ABCD
的周长

=AB

BC

CD

AD
=2(AB

BC)
=2(13

28)
=82
说明:
本题条件中的


OBC
占△OAB
的周长之差为
15”

用符
号语言表示出来后,便容易发 现其实质,即
BC

AB
之差是
15



2
判断题

(1)
两条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


)
(2)
平行四边形的两角相等.

(



)
(3)
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



)
(4)
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

(




)
(5)
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任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垂 线段叫
做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




)
(6)
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

(





)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判断.

解:

(1)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是两组对边,
而不
是两条对边.如图四边形
ABCD
,两条对边
AD

BC
.显然四边形
ABCD< br>不是平行四边形.

(2)


平行四边形的性定理
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对角是指四
边形中设有公 共边的两个角,也就是相对的两个角.

(3)


平行四边形的性 质定理
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般地不相等.
(
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


(4)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3
可判断是正确的.

(5)


线段图形,而距离是指线段的长度,是正值正确的说法是: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任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
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6)


由定义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
知.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




3
.如图
1
,在
ABCD
中,
E

F

AC上的两点.且
AE=CF
.求证:
ED

BF



分析:
欲址
DE

BF

只需∠< br>DEC=

AFB,
转证
=

ABF
≌△< br>CDF,

ABCD

则有
AB
CD
从而有∠
BAC=

CDA

再由
AF=CF

AF=CE
.满足了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证明:


AE=CF
AE+EF=CF+EF

AF=CE

ABCD


AB

CD(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
)
∴∠
BAC=

DCA(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AB=CD(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也相等
)
∴△
ABF
≌△
CDE(SAS)
∴∠
AFB=

DCE

ED

BF(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说明:解决平行四边形问题的基本思想是化为三角形问题不处
理.




4
如图已知在△
ABC

DE
∥< br>BC

FG
,若
BD=AF
、求证;
DE

FG=BC



分析
1
:要证
DE
FG=DC
由于它们是平行线,由平行四边形
定义和性质.
考虑将DE
平移列
BC
上为此,

E(

D)

EH

AB(

DM

AC)
得到
DE=BH

只需证
HC=FG


AF =BD=EH


CEH=

A.

AGF
=∠
C
所以△
AFG
≌∠
EHC
.此方法称为截长法.< br>
分析
2


C
点作
CK

AB

DE
的延长线于
K

只需证
FG=EK< br>,
转证△
AFG
≌△
CKE



证法
1



E

EH

AB
交于
H

DE

BC
∴四边形
DBHE
是平行四边形
(
平行四边形定义
)

DB=EH
DE=BH(
平行四边形对边也相等
)

BD=AF

AF=EH

BC

FG
∴∠
AGF=

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同理


A=

CEH
∴△
AFG
≌△
EHC(AAS)

FG=HC

BC=BH+HC=DE=FG

CE+FG=BD

证法
2


.

C

CK
AB

DE
的延长线于
K.

DE

BC
∴四边形
DBCK
是平行四边形
(
平行四边形定义
)

CK=BD DK=BC
(
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

BD=AF

AF=CK

CK

AB
∴∠
A=

ECK(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BC

FG
∴∠
AGF=

AED(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又∠
CEK=

AED(
对顶角相等
)
∴∠
AGF=

CEK
∴△
AFG
≌△
CKE(AAS)
FG=EK
DE+EK=BC

DE+FG=BC



5
如图
ABCD
中,∠
ABC=3

A
,点
E

CD

,CE=1

EF
CD

CB
延长线于
F
,若
AD=1
,求
BF
的长.


分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对 角相等,
邻角互补,
可得∠
C=

F=45°
进而由勾股定 理求出
CF

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BF
的长.< br>
解:


ABCD
中,
AD

BC
∴∠
A+∠
ABC=180°
(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
ABC=3

A
∴∠
A=45°
,∠
ABC=135°

∴∠
C=

A=45°
(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

EF

CD
∴∠
F=45°
(
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

EF=CE=1


AD=BC=1




6
如图
1

AB
长为
6c m
,求
ABCD
中,
对角线
AC
长为
10cm

CAB=30°

ABCD
的面积.


解:

过点
C

CH

AB
,交
AB
的延长线于点
H

(

2)
∵∠
CAB=30°



S
答:
ABC D

AB·
CH


5=30(cm2)
ABCD
的面积为
30cm2


=

×
高,题设中已知
AB
的长,须求出与底
AB
说明:

由于
相应的高,由于本题条件的制约,不便于求出过点
D
的高,故选择
过点
C
作高.




7
如图,
E

F
分别在
BD
ABCD
的边
CD

BC
上,且
EF


求证:
S

ACE=S

ABF
分析:

运用平行四形的性质,利用三角形全等,将其转化为等
底同高的三角形.


证明:将
EF
向两边延长分别交
AD

AB
的延长 线于
G

H.
ABCD DE

AB
∴∠
DEG=

BHF(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GDE=

DAB(
同上
)
AD

BC
∴∠
DAB=

FBH(
同上
)
∴∠
GDE=

FBH

DE

BH

DB

EH
∴四边形
BHED
是平行四边形


DE=BH(
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
∴△
GDE
≌△
FBH(ASA)

S

GDE=S

FBH(
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
)

GE=FH(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

S

ACE=S

AFH(
等底同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

S

ADE

S

ABF
说 明: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它的底和高的积.

S
=a·
ha

a
可以是平行四边形的任何一边,
h
必须是
a
边与其对 边的距离.即
对应的高,为了区别,可以把高记成
ha
,表明它所对应的底是
a





8
如图,在
ABCD中,
BE
平分∠
B

CD
于点
E
,< br>DF
平分∠
D

AB
于点
F
,求证
BF=DE




证明:

∵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DE

FB
,∠
ABC=

ADC(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也平行对角相
)
∴∠
1=

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
1=

2
∴∠
2=

3

DF

BE(
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
∴四边形
BEDF
为平行四边形
(
平行四边形定义
)

BF=DE

(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
说明:

此例也可通过△
ADF
≌△
CBE
来证明 ,
但不如上面的方
法简捷.




9
如图,
CD

Rt

ABC
斜边
AB
上的 高,
AE
平分∠
BAC

CD

E
EF

AB
,交
BC
于点
F
,求证
C E=BF



分析


EG

BC
,交
AB

G
,易得
EG=BF
.再由基本图 ,
可得
EG=EC
,从而得出结论.


证明:


E
点作
EG

BC

AB
于< br>G
点.

∴∠
EGA=

B

EF

AB

EG=BF

CD< br>为
Rt

ABC
斜边
AB
上的高

∴∠
BAC
+∠
B=90°
.∠
BAC
+∠
ACD

90°

∴∠
B=

ACD
∴∠
ACD=

EGA

AE
平分∠
BAC
∴∠
1=

2

AE=AE
∴△
AGE
≌△
ACE(AAS)

CE=EG

CE=BF


说明:

(1)
在上述证法中,

平移

起着把条件集中的作用.< br>AE

(

F
点作
FG

AE,交
AB

G)
本题也可
(2)
以设法平移



10
如图,已知
ABCD
的周长为
32cm

AB

BC=5

3

AE

BC

E

AF

DC

F,∠
EAF=2

C
,求
AE

AF
的长.


分析:

从化简条件开始


①由
长.

ABCD
的周长及两邻边的比,
不难得到平行四边形的边

②∠
EAF=2

C
告诉我们什么?


这样,立即可以看出△
ADF
、△
AEB
都是有一个锐角为
30°< br>的
直角三角形.

e218-五猖会


e218-五猖会


e218-五猖会


e218-五猖会


e218-五猖会


e218-五猖会


e218-五猖会


e218-五猖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