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讲话]净化语言,美化校园
萌到你眼炸
996次浏览
2021年01月17日 00:1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一望无际意思-金锁记
[
国旗下讲话
]
净化语言,美化校园
_
综合教育论文
_
希望可以帮到您
净化语言,美化校园
同学们:
今天,
老师要 给大家聊聊美化校园的话题。
我想现在可能会有一些同学在想,
美化校园?
我们的校园 不是很美吗?你看校园里:
操场上干干净净无纸屑,
四周围绿树草皮话烂漫,
楼
房整齐一排排,
同学们穿红着绿好漂亮,
外面还有绿水青山来拥抱,
谁敢说我们的校 园不美
吗啊?可是今天,老师要实话实说:我们的校园里还有美中的不足,还存在着
”
丑
”
的东西。
那么这个
”
丑
”
到底藏在哪里呢?
我说这个
”
丑
”
就藏在一些同学的嘴巴 里。前些天,我路过教室门口,竟听到有同学在相互
传唱这样的一首打油诗:
(什么)读书苦啊 ,读书累,读书还要缴学费,不如参加黑社会,
有吃有喝有地位
下 面还有更难听的,
我也不好意思给大家再背下去了。
当时,
我心情沉重地回到了办公室 ,
跟老师聊起这样的事情。
老师们在生气之余告诉我,
前些时候还流传过这样一个顺口 溜:
(什
么)一年级是小偷二年级是贼,
三年级的美女没人追,四年级的帅哥排成对, 五年级的情书
满天飞,六年级的鸳鸯成双对。
这是什么话?是怎样的人编造的?其编造的目的又在哪里呢?同学们对这样的一些问题
思考过吗 ?昨天,老师对这些问题,
思考了一个晚上,现在我的回答是很肯定的,
对于第一
个问 题
--
这是些什么话?我说是瞎话瞎讲,以为根本没有这个事实,纯属胡编乱造。第二个
问题
--
是些怎样的人胡编乱造的?我的回答是:是一些胸无大志,不愿学习,只贪图眼前舒
服与享受的,又别有用心的人编造的。他们的别有用心又再哪里呢?
--
他们学坏了, 还想让
更多的人也跟着学坏。打个比方,他们已经落水了,快要淹死了,
还想多找几个人下水陪 他
们一起淹死,这就是他们的目的。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小心啊
!
古人说:
”
言为心声
”
,就是说,一个人的语言直接反映了他的思想。有人说 ,眼睛是心灵
的窗户,我说,
语言是心灵的一面镜子,
什么样的语言就是一个什么样的 人,如果想做一个
文明的学生,首先应该从学会说文明的语言开始。
校园是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的地方,校园应该是一个美丽而纯洁的地方 ,所以我们绝
不允许此类不文明语言来玷污我们美丽纯洁的校园,
毒害小朋友们纯洁美丽的心灵 ,
大家说,
对吗?
让我们行动起来,自觉地抵制这些不文明语言的传播。
让我们行动起来,人人都来自觉
地使用文明礼貌语言。
让我们人人都来用美丽的语言,给我们的校园再添一份美吧!
第一,要善于展开联想与想像的翅膀
联想与想像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是人们 进行创造
活动的必要因素,
也是诗歌鉴赏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
形象大于 思维
”
的艺术现象就是读
者、鉴赏者发挥了其联想与想像力的结果。
没有想像就没有诗歌。从抽象的文字符号到栩
栩如生、有声有色的画面的形成,这中间的桥梁便是想 像思维。
“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
低见牛羊
”(
刺勒歌》
)
,读到这句诗时,我们自然会在脑海里想像成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
勃的草原的全景图,这是 一种再造想像。然而不止于此,读此句诗,我们也不难想像到,在
无比壮阔的自然美的面前,
作 为自然之子的人在这片土地上生存、
劳动,
是何等的欢乐和美
好
!
这 句诗又是一首多么快乐而又优美的草原牧歌
!
这
“
人
”
的内 容在诗中是没有的,这是在诗
歌鉴赏中的创造想像的表现。
如此吟诵着这诗句,
读者就 仿佛被带入神奇美丽的北方大草原,
领略千里草原、
牛肥羊壮的绮丽壮阔的美;
审美的 主客体有机地融和在一起,
人和自然达到
了最美妙的和谐。
第二,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意象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 铸了作者主观
感情的客观物象
(
或说是指经作者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客观物象
)
。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读者进入诗歌的意境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的。诗 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
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意象 ,是体会作
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
马致远的
《天净沙
·< br>秋思》
写道:
“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 下,断肠人在天涯。
”
这首曲叠用九个名词,描写了
富有特征而又互有联系的景物,< br>并以概括而巧妙的艺术构思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
色彩的秋郊夕阳图。
暮色思归 的乌鸦,安逸自适的人家,
旅途劳顿的老马,
烘托出浪迹天涯
的游子思念故乡彷徨悲苦 的情怀。
曲中的九个名词正是九个意象,
每一个意象都牵连着作者
的那份羁旅愁思,< br>它们有机地组成了密集的意象群,
这种看似简单的意象组合,
却出人意料
地产生 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成为元曲中的绝唱。
第三,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性
格
在诗歌鉴赏中如能充分地把握住 抒情主人公的性格形象,
则能有助于进入诗歌的意境。
“
诗而有境有情,则自有人在其 中
”(
《围炉诗话》
)
,这个人便是抒情主人公的性格形象,所
谓< br>“
风格就是人
”
。
所谓
“
诗品出于人品
”< br>。
我国历代诗论都非常重视和强调人品与诗品的关系,
一个成熟的伟大的诗人,
其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就是他的人格的自我写照。
这里,
我们可
以从毛泽东的《咏梅 》词和陆游的《咏梅》词的比较中深入地认识这一点。毛词:
“
风雨送
春归,飞雪迎春 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
漫时,她在丛中笑。
”
陆词:
“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
意苦 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在毛词中,借梅作喻,树立起了
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的英雄形象,
创造出了时代先驱者的崇高意境,
而在陆词中,
虽表 现了
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
但只是封建士大夫作个人奋斗,
遘悯受侮后的哀怨牢骚 ,
顾影自
怜,
孤芳自赏,
流露着伤感,
表现出脆弱。
同是咏 梅,
为什么创造出了两种迥然不同的意境
?
由于诗人所处的时代不同,所站的立场不同 ,
诗人的心胸气度不同,品格修养不同,审美标
准不同,结果诗篇的意境也便不同。
江泽民同志指出:全党
“
政治思 想上的统一和政治信念上的坚定,只能建立在全党同志自觉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思想的基础之上
”
。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正是在这一基础上的创
新。< br>
一、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唯物
主义的世界观和辩证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就是阐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上
层建筑之间的辩证联系的规律。
从内容(生产力)决定形式来讲,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
命的因素,
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
从形式(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
反作用于内容来
讲,合乎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形式会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
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党的指
导思想属上层建筑。建国后的前
30
年,由于一度忽视这一基本原理,
“
文革
”
期间还大批什么
“
唯生产力论
”
,使我国社会发展举步维艰。后
20
年,党中央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
务是发展生产力,还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才带来中国现在 的繁荣昌盛。由此可知,
在
“
三个代表
”
中,我们党首先要代表“
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
。
又因为生产 关
系应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是由经济利益来实现的,我们党又要代表
“
中国 最广大
人民的根本利益
”
。根本利益要求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 益,使社会
生产力可持续发展,
使广大人民在发展中得益。
我们党在取得政权以后,< br>一方面必须代表先
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才能成为领导力量;
另一方面,< br>她的目的是为了人类美好的未来,
代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根本利益是整体利益和长 远利益,
也就是可持续发展利益。
我
们不仅在概念上不要将局部利益、
当前利 益混同于根本利益,
而且在实践中要使二者服从根
本利益。
这样 ,从社会发展史看来,只有一个层次(生产力)的代表还不够,还必须有
第二、三层次的代表,也就是说 ,要有
“
三个代表
”
。
再说第三层次的
“
先进文化
”
。先进
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
它的前进方向 既应表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还要表现生
产关系的改革创新,并促进人民群众思想、道德、 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这也是我们党所
应代表的。
具体说来,文化犹言 文明,广义地讲包含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狭义地讲指
精神文明,
即意识形态。
精神文 明是物质文明的意识反映,又反作用于物质文明。
文化是一
种历史现象,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而 发展。
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求:提高人民群
众的文化素质,为此要 办好教育事业,这是先进文化的基础;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这是中心环节。
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与党的基本路线
< br>党的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两
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是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
实质是经济发展问题。
但是,
发展有两种方式:
或是滥 用资源,
实是破坏生产力的源泉的结果;或是使用先进技术、合理使用资源,实是提
高生产力的 结果。
自中央指出应该转变增长方式,
人们才逐渐认识到,
只有生产力的发展才
是硬道理。
也就说明基本路线的一个中心说到底就是发展生产力。
这既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 br>务,也是
“
三个代表
”
中第一个要代表的。
两个基本点,一是四项基本原则,一是改革开
放。
基本原则的第 一项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生产关系层次,代表着中国广大人民的
根本利益。
其余三项原则代 表着先进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它们都是为一个中心
(发展生
产力)服务的。邓小平 同志指出:
“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坚持社会主义
制度。
而 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最根本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
改革开放 则是为了优化各
个层次,使它们更具先进性。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就在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
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
长期以来,
人们将市场经济与四项基本原则对立起 来,
认
为它是资本主义经济,
并误以为这是马克思的观点。
其实马克思早已明 确指出,
市场只要求
商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而不问生产该商品的要素归谁所有。
因此,
市场可以和各种不同所有
制相结合。马克思还指出,任何社会,剩余劳动必须始终存在 ,才有积累和发展生产力。因
此剩余劳动以及它凝结的剩余价值既不姓
“
公
”
也不姓
“
私
”
,只是被谁占有的问题。
国有企业
也 要生产剩余价值以保值和增值。
可见,
马克思主义并未过时,
我们应代表这一与时俱进 的
精神文明。
三、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为生产力提供资源,是生产力
源泉。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产载体,
是最广大人民 的根本利益。
反映这种物质文明的精神文明
是生态文明,是党和人民群众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增强 。江泽民同志在《发展要有新思路》中
讲:
“
这里我还要强调,要十分重视生态建设和 环境保护,经过长期的努力,使我国青山常
在,绿水长流,资源永续利用。总之,我们必须从中华民族的 长远发展考虑,从应付世界上
突发事件考虑,
从为子孙后代考虑,
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 战略。
”
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在于按照自然规律与社会 发展规律,
协调人口、
资源、
环境的关系,
核心则是人口问题。
从自 然规律讲,
人与动物,本应从食物链中相生相克。但人能消灭他的天敌,使生态链暂时
断裂,人 口数量因此可以暂时暴增,破坏生态平衡,损毁环境。环境终将惩罚人类,迫使人
口数量限于所能承载的 范围以内。
从社会发展规律来讲,
人作为生产力的主体要素是他的劳
动能力。
这种能力包含体力和智力。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不在体力而在智力。
智力是随着科学
和教 育的发展而发展的。
人类的生产活动是由体力为主发展到以智力为主的。
当着生产力低
下,以体力为主时,人口会增大,当着生产力提高到以智力为主时,人口会自然减少。我们
将
“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
作为基本国策,还以
“
科教兴国”
作为基本战略,既合乎规
律,也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当人口量大质低,资源就被滥用,环境就会随之损
毁。
人多就毁林地、
草场开荒,
导致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无知就滥用矿物资源,
导致水、
大气、
土壤污染。
在经济利益上就表现为以牺牲人类根本利益来获取私人或局部的暂时利益,
与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背道而驰。可见,为了可持续发展,必须狠抓中国人 口问题。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