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四年级科学教材分析
绝世美人儿
920次浏览
2021年01月17日 01:1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别忘了给生活加点糖-释怀
文档来源为
: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
三、四年级小学《科学》教材分析
我们三四年级使用 的是青岛版《科学》教材。当我们走进教材,并在实践中
作一些深层次的接触时,便深深感悟到:新教材 展示的全部是儿童生活的缩影,
营造的是一种与儿童生活一致的情境。
一个个鲜活的主题,一个个活动场景,
一
个个熟悉的开放的问题,一幅幅孩童的图例……都给师生构建了无限创 新的空
间,引领师生利用和开发教材。
一、以人为本,以生活为本。
科学课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科学素质主要包括学生的科学知识、
科学探究能力、科学的思 维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伦理等。科学学科
不仅强调科学知识的获取与积累、
科学探 究能力的提高,
还强调科学品质的培养
和发展。
学生的科学品质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
需要学生在平时的生活、
学习
中逐步形成与积累。教材以人为本,以生活为本,努力 贯彻“学生是科学学习的
主体”
的基本观点,
把教材的表现主体和使用主体都落实在学 生身上,
为他们搭
建了尽情展现个人创意,放飞自己想象,抒发个人情感,展示自己才艺的舞台 ,
拓宽了科学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更大的空间里得到自我积累与发
展,
它 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
力,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帮助学生形成对自然和社
会的责任感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亲近科学,感受科学的魅力,使教材成
为学生的“学材”
,学生能 够自主使用教科书,自主展开探究活动。探究空间是
广阔的,探究活动是自由的,内容处理是灵活的,学 生可以动手做一做雨量器、
蜡花、小潜水艇、小火轮、小玩具、简单的小乐器,可以尽情玩一玩自己制作 的
小玩具,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可以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画一幅科幻画,
编一个科幻小 故事,试一试自己制作的风向仪,测一测当地的气温,风向等。青
岛版《科学》教材除关注科学本身之外 ,还注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
受,
很好地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使科学 教育既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又能
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扩大了科学教育的内容,
增加了活动形式,
扩大了教
育空间。诸如:
“我们制作一些自己喜欢的玩具玩 一玩。
”
“我们来饲养自己喜欢
的小动物。
”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 美水吧!
”……这样一些非常具有人性化的语
言出现在教材中,增添了不少人文气息,体现了科 学性与人文性的融合。
二、目标的弹性化,内容综合化,结论多元化。
目 标弹性化,
满足不同水平和不同爱好的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
是青岛版
《科学》教材 的突出特点。有些教学目标在完成“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有一定
的弹性和灵活性。
如在每一课 的自由活动中,
多数设计了
2
—
3
个自由活动内容,
学生可 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进行探究,教师处理这些教学内容时可以选择一
项、
两项或几项活动进行 ,
可以自己设计自由活动,
也可以把自由活动中的部分
活动延伸到课下,由学生在课外 完成,充分体现了自由活动的灵活性。
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更是贴近生活,
立足学生 已有的生活经验,
学习兴趣和
发展需要。
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在充分了 解小学生生活经验大致脉络的基
文档来源为
: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版本可编辑
.
欢迎下载支持
.
础上,精心筛选典型生活经验为“切入点 ”和“生长基”
,选择和设计与学生生
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探究内容,
引导学生循序展开 活动,
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
心,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打破了传统 意义上的学科体系,
将与学生生活
经验相关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内容,按照事物自身的联系, 综合设计在一册,
一个单元或一课中,
使科学恢复其本来面目,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 ,
建构更加
科学合理的科学知识与方法体系,养成善于用综合与联系的思考方法去认识问
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教材以“玩耍活动、游戏活动、玩玩具、观察小动物”等
作为学生的活动内容,
这些活动既有横向联系,
又有螺旋式的上升,
辅以科学探
究的态度与价值观作 为线索,
使整册教材呈现综合化、
主体化的结构体系,
体现
了事物本来的内在 联系。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
资源多样化才能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和< br>创新的空间。
学生探索、
表达的方式方法不同,
所探究的科学结论就会是多元化
的。结论不是唯一的、固定的,更不是僵化的,一层不变的,这是青岛版三年级
科学教材的又一 特色。
《纸的秘密》一课活动过程二:我们来研究一下各种各样
的纸。
教材引导学生从 纸的平滑程度,
软硬程度、
吸水能力等方面研究纸的特征。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尽 情的去研究,
教材并没有用标准答案限制学生。
引导
学生总结研究成果的形式,教材采 用了“我们的研究结果是……”
,这样学生就
不必考虑与科学家研究的结论去对照,
更 不必考虑与老师的答案有没有出入,
就
学生面前各种各样的纸而言,
学生、
教 师与科学家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三者
得出的结论有差异是很正常的。
在这种情况下 ,
学生就会毫无顾虑地展示自己的
研究成果,
汇报自己得出的科学结论。
教材 确实成了激发学生思维的平台,
展示
成果的舞台,在这里,只要是认真研究的,其成果都是色彩 斑斓的。
三、开放性强,空间广阔。
为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br>充分拓展实践与创新的空间,
教材不拘泥
于课本,以开放的理念和心态,引领学生利用广 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
自然、
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学科学、
用科学,
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
阔的背景之中,
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中的科学现象的 体验。
使教材内容
更具体、更鲜活。如《我的雨量器》活动一:怎样知道雨下得有多大?教材设 计
了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通过一幅图展现了下大雨的场景,
让学生先利用已有的经验对雨量进行估测,以“雨真大呀”引领学生描述,并提示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说
法进行描述。
第二个环节,
学生提出问题并思考交流。
教材中展现了学生发现问
题、提出问题并思 考交流讨论的组图,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怎样才能准确知
道降雨量呢?”通过研讨提出“最 好用雨量器”
。教科书中展示了雨量器的实物
图,一学生说“有刻度”
,意在引导学生 通过探究自己发现雨量器的构造。第三
环节,学生总结交流以上的探究成果。通过“我知道……”让学生 交流自己的发
现,
旨在扩大交流空间,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学生可以交 流雨量器的作用、
构造、
制作方法等。
总之教科书越是没有给出
“我知道”< br>的答案,
答案的空间性、
开放性就越大,
这足以体现了教学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提示教师创造性地利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