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最全文言文虚词用法-例句含翻译
巡山小妖精
845次浏览
2021年01月17日 02:5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开往春天的列车
文言文常用虚词
1.
之
(一)
代词
1.
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 作“他(她)
(他
们)”、“它(它们)”。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鲁 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
,
在长勺和齐军作战。《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胜帮助他
一同杀死了两个军官。《陈涉世家》)
③肉食者谋之。(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曹刿论战》)
2.
有时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
①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假如太尉 认为我是个可教之才而不吝赐教
,
那就是我的福
气了。《上枢密韩太尉书》)
(二)助词
1
.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岳阳楼记》)
②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
,
即使不能一一明察
,
也要根 据实情去处理。
《曹刿论战》)
2
.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①医之好治不病 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病
(
的人
)
治病
,
把
(< br>治好“病”)作为
(
自己的
)
功劳。《扁
鹊见蔡桓公》)
②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我唯独喜爱莲花
,
它从淤泥中长出来< br>,
却不沾染污秽。
《爱莲说》)
③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我认为大王手下的官吏攻打宋国
,
是和这种做法一样。《公
输》)
3
.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①公将鼓之(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瞑, 意暇甚(过了很久
,
狼好像闭上了眼
,
神情十分悠闲《狼》)
③怅恨久之(因失望而叹息了许久《陈涉世家》)
4
.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①何陋之有?(这有什么简陋呢?《陋室铭》)
②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呢?《公输》)
③而城居者未知之也。(但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罢了《满井游记》)
5
.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 忧其君。(
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
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岳 阳楼记》)
②北顾黄河之奔流。(《上枢密韩太尉书》)
(三)作动词,可译为“到”、“往”
。
①吾欲之南海,何如?(我想到南海去,(你觉得)怎么样?《为学》)
2
、者
(一)
结构助词,
译作
“……的”“…… 的人”“……的事物”“……的情况”“……
的原因”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
。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挖土《愚
公 移山》)
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如有作恶违法的人,或行 为忠善的人,都应该
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出师表》)
③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学》)
④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 者,徒以有先生也。(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
因为有先生您在啊!”《唐雎不辱 使命》)
(二)语气助词,用在主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
用
。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
岁了《愚公移山》)
②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诸葛孔明这个人,是人间卧伏着的龙啊《隆中对》)
3
、
而
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
l
.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温故而知新,可 以为师矣《在温习旧知识时
,
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论语)
十则》)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核舟记》)
2
.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
。
①扁鹊望桓候而还走(扁鹊远远看见蔡桓公就转身就走《扁鹊见蔡桓公》)
②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尉官将长剑挺立起来
,(
即举起长剑
),吴广奋起反击
,
夺
了剑并杀掉了
尉官。
《陈涉世家》
)
③环而攻之而不胜。前一个
“
而
”
就表示承接关系。(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得道多
助,失道寡助》
)
3
.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
①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br>(
但
未曾知道
西山
的怪异独特《始得西山宴游记》
)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 )可以远远地观赏
(莲)
,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爱莲说》
)
③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
,
但是自己的智谋浅短《隆中对 》
)
④环而攻之而不胜。后一个
“
而
”
字表示转 折关系。
(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得道多
助,失道寡助》
)< br>
4
.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①饮少辄醉,而年 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喝得很少就会醉了
,
并且
(
太守在宾客中
)
年龄最大
,
因此
(
太守
)
自己给自己取号
“
醉翁
”
《醉翁亭记》
)
②学而时习之,
不 亦说乎
(学到待人处世的道理并适时实践练
习
,
不是一件令人心生喜悦的事吗 ?
《
(论语)十则》
5
.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 之曰(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
《愚公移山》
)
②施 施而行,漫漫而游。
(缓步行走
,
没有目的地出游《始得西山宴游记》
)
4
、其
(一)代词
1
.作第三人称代词,
可译作“他
(她)
”“他
(她)
的”“他们” “他们的”“它”“它
们”“它们的”
。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要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
,
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
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 点
,
若有
,
要一起加以改正。
《
〈论语〉十则》
)
②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即使一个
人有
上百只< br>手
,
每只
手有
上百个指头
,
也
不能
指出其中任何的一种声音《口技》
)
③屠大署,恐前后受其敌(屠夫十分害怕
,
担心在
前后
受到狼的攻击《狼》
)
有时也译作第一人 称代词“我
”
。如: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
《上枢密韩太尉书》
)
2
.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
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
,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
的。
《核舟记》
)
②复前行,欲穷其林(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源记》
)
③以勉其学者也(
《墨池记》
)
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①其一犬坐于前(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狼》
)
②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
《为学》
)
(二)副词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 语气词
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
①其如土石何?(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愚公移山》
)
②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
《马说》
)
前一个
“
其
”
可译作
“
难道
”
,
后一个
“
其
”
可译为
“
恐怕
”
。
难
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③安陵君其许寡人! 其:可译为
“
可要
”
。
(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
《唐雎不辱 使命》
)
(二)
连词,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
。
①其业有不精,
德有不成者,
非天质之卑,
则心不若余之专尔。
(
《送东阳马生序》
)他们学业< br>(
还
)
不精通
,
德行
(
还
)
有不具备的
,(
那就
)
不是
(
他的
)
智 力低下
,
而是
(
他的
)
思想不象我那样专注罢了
5
、
以
(一)介词
1
.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岳阳楼记》
)
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所以先帝
(
刘备
)
把他们选拔出来留 给陛下
(
使用
)
前一个
“
以
”
表原因,< br>后
一个
“
以
”
表目的。
)
(
《出师 表》
)
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
,
皇上派
(
他
)
在外面带兵。
《陈涉世家》
)
2
.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
。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来驱使它< br>,
喂养它却
不能
使它的才
能充分发挥《马说》
)
< br>②以残年余力,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就凭你残余的年岁和力量
,
就连山 的九牛一毛都不能毁掉
《愚
公移山》
)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 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管理人民
,
不是靠疆域的界限
,
巩固 国防
,
不是靠山溪的险恶
,
威慑天下
,
不是靠兵器的锋利。
《
〈孟子〉二章》
)
3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
。
① 屠惧,投以骨(屠夫害怕了
,
用骨头扔
(
狼
)
《狼》
)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于是答应先帝竭尽全力奔走效劳《出师表》
)
③以人之逸,待水之劳(
《峡江寺飞泉亭记》
)
(二)连词
1
.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
《狼》
)
②以光先帝遗德(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出师表》
)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岳阳楼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