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的读后感
余年寄山水
976次浏览
2021年01月17日 03:5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有关母亲河的诗歌-造化
传统节日的读后感
传统节日的读后感
第一次为宝宝申请读书,还有些比较矜持,总觉了占了便宜,有
些理亏似的。
送书到家。
同事感觉不可思议,
一再和我确认是的吗
?
看完了要还
回去吗
?
拿着新到的书去校接宝,老远我就晃她,看 到书她兴奋得哇噻,
迫不及待地在公交车上就开读。
对于中国的传 统节日,六岁的孩子还似知道些又不大懂。刚好这
周的口才课绕口令“十八愁”说到了这些个节日。每一 句话都有个典
故:
暑九寒天冷风嗖,转过年儿来春打六九头。
正月十五的龙灯会,有一对狮子滚绣球
三月三王母娘娘蟠桃会,大闹天宫的孙猴就把那个仙桃偷。
五月初五端阳日,白蛇许仙不到头。
七月七传说本是那个天河配,牛郎织女泪焦流
八月十五云遮月,月里的嫦娥犯了忧愁。。。。。。。。
而收的书 恰恰有:《端午节的故事》《腊八节的故事》《七夕的
故事》《中秋节的故事》。
昨晚,我故作不知,问宝:七月初七,牛郎和织女是通过什么来
相会的呀
?
她 不屑地瞅了我一眼:哎呀,还是我来给你讲讲吧。果不
其然把书全背下来了,从头讲到尾。听后,我再故 意夸张地回馈她:
“哎呀妈呀,你可真厉害,懂得可真多,我今天算是终于明白了,原
来是这么 回事呀”。她得意的摇头晃脑:
“看书看的呗,你也抽时间
自己看吧。。。还是你不懂的就来问 我吧,我给你讲得了”。看来她
更喜欢画面色彩稍艳丽的,故事情节突出的《七夕的故事》。
周三下午休息,带她到公园玩,站在桥上,看水流,野鸭飞入水
中啄食小鱼,我 提醒她:你要跳下去和它们一起玩吧
?
她回敬我:我
现在不想做屈原,我还要留着身体 保卫家园呢。我没笑但憋到内伤。
楚国的大臣屈原,是个爱国人士,整本画 册里没有提到他是如果
爱国的,
如果能举两个小例子会让孩子更加的深入了解他的为人。
然
后就是受不了别国的欺负而投江,
孩子们不明白为什么他就这样死了,
而人们每年 要去纪念他。他应该象他的名字一样,能屈能伸,础泣而
雨。
《腊 八》的色彩灰暗陈旧,其实这和书里故事情节相呼应的。现
在的孩子生活在蜜房里,
尽管我们和 姥姥经常给她讲过去的受冻挨饿
的生活,
她多少会懂,
那时很穷,
现在的好生 活来之不易,
看过的书、
不穿的衣留给贫困山区的小朋友,但看到《腊八》她还是问了:那么< br>穷,人怎么那么胖
?
但主题:“人要节俭勤劳,珍惜劳动成果”还是
给了她人要 靠自己努力付出才能争取想要的幸福生活的认知。
【扩展阅读篇】
所谓“感”
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 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
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
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
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
讽刺。
读后感
的 表达方式灵活多样,
基本属于议论范畴,
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
因为它必须是在读 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
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
“读后感
[1]
”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
基础。
走马观花地读,
可能连原 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
哪能有
“感”
?
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 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
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
要弄清它的论点
(
见解和主张
)
,或者批判
了什么错误观点,
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
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
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
是 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
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
揭 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反映了什
么样的社会现象,
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br>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
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
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 面很多。如对
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
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
写成 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
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能 写成读后感,你需要把你所
知道的都表示出来,这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 只能论述一个
中心,
切不可面面俱到,
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
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 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
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 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
少不了
“叙”
。
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 br>“叙”
的要求。
记叙文中的
“叙”
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 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
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
实际上变成复述了。
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
所要引述部分 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
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
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
(
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
)
、相反联想
(
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
)
、相关联想
(
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
性
)
、
相承联想
(
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
)
、
相似联想
(联想的事物
之间具有相似性
)
等多种。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 br>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本段如何写读后感
格式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 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
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 可以用《读后感》
;
还可以用自己的感受
(
一两个词语
)
做 题目,
下一行是——
《读有感》
,
第一行是主标题,第二行是副标题。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
结合。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
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
力求做到
“读”
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 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
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
;
只有
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
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就 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
对一篇作品,
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
应写自己读后在思 想上、行动上的变化。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 文内容往往用
3
~
4
句话概括为宜。
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要符合情理、写出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