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单元《 听听,秋的声音》教案

温柔似野鬼°
957次浏览
2021年01月17日 04:5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什么是白色情人节-离职手续

2021年1月17日发(作者:程云)
最新

Word


7
*

听听,秋的声音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体裁是一首儿童诗。诗歌描写了秋 天大自然里一些特有的声音:
大树的唰刷声、蟋蟀的
、大雁的叮咛和秋风的歌吟,说明秋的声音 藏在大自然的许多事
物中,需要我们细细聆听。这篇诗歌语言精练,表达富有韵味,展现了秋天的生机和 活力。

诗歌共

6
小节。第
1

5小节分述,最后一小节总结全诗。作者抓住大自然中的大树、
蟋蟀、大雁、秋风的声音,写出了秋天 的美丽。其中,第
1

2
小节都是先发出

“听听,秋的声音”的邀请,
接着聚焦某一事物的动作,
然后以拟声词具象地描述声音。
诗歌 用词优美,
想象丰富。拟声词“唰唰”“
”将秋天的声音具象化;“大树抖抖手臂”,让我们仿 佛
看到黄叶飞舞的宜人秋色;“大雁追上白云”,展现的是秋高气爽、雁群南飞的开阔景象;
“ 秋风掠过田野”,呈现了稻谷飘香、金风送爽的画面。诗歌借声音绘秋景,画面具有动态
的美感,突显了 秋天的神韵和活力。



1
.认识

“抖、蟋、蟀”

等生字,能自主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叮咛”

“歌吟”等词
语的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展开想象,从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中体会秋天的活力。

3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仿写诗歌。


教学重点

1
.认识“抖、蟋、蟀”等生字。

2
.能自主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叮咛”

“歌吟”

等词语的意思。

3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 br>.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最新

Word


2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仿写诗歌。


1

字词教学

本课的生字词语,可以让学生自己运用不同的方法去 识记:①通过生字组词进行认读,
如“抖”可以组成“抖动”“发抖”。②通过图片来识记,如“蟋蟀” 。③通过表演加深印
象,如“吟”可以让学生表演“吟诵古诗”或“吟唱歌曲”。④借助语境理解词意, 如“歌
韵”一词可以结合诗句“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进行理解,意思是指好听的歌声。

2

阅读教学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要充分体现略读课文的 特点,教师尽量放手,以学生的自
主学习和交流为主,做适当的点拨。初读诗歌之后,可引导学生关注学 习提示并相互交流:
在诗中,你听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比如:大树的“唰唰”声、蟋蟀的“
” 声、大雁的
叮咛声、秋风的歌吟声。接着,引导学生再读诗歌,说说读到这些秋的声音,眼前展现了什< br>么画面。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话把透过声音想到的画面说清楚。比
如,从 第
1
小节中,仿佛看到一阵阵秋风吹过,黄叶离开了大树飘落下来的情景;从大雁撒
下 叮咛这部分,仿佛听到大雁对地面上的动物植物朋友们说的话。这个环节的交流,要充分
体现学生独特的 阅读感受,言之有理即可。交流的过程也为后面理解“叮咛”“歌吟”等词
语奠定基础。教学时还要注意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先让学生根据诗歌的感情基调,
自己揣摩朗读,教师再适时指导,注意读出 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

表达运用

教学时,应该 在阅读中了解诗歌语言,积累诗歌语言,学会恰当运用比喻、拟人、排比
的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 在课外留意秋天更多的事物和景象,
自己进行仿写或者进行诗歌创作。
还可以搜集描写秋天的诗 歌,举行赞美秋天的诗歌朗诵会。


1
.查阅字典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话音、歌韵、叮咛、掠过、饱满”等词语的意思。

2
.了解作者毕国瑛。

3
.搜集蟋蟀、大雁、田野、音乐厅的图片。

最新

Word


4
.选择一段优美的关于秋的音乐。


1
课时


板块一

音乐导入,引入课题

1
.描述引入: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 声音,不信,你听
——
(
放音乐
)
2
.直观感受: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想象画面。

3
.交流感受: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

导 入课题:
有一位作家也听到了秋的声音,
他听到的和你们听到的是不是相同,
想知道吗?
(
板书课题
)
5
.作者介绍。


毕国瑛,山东人,
1980
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当代诗人、作家。

板块二

初读课文,理解字词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 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并把自己
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2
.指导学生在词语情景中识字。如:抖动、蟋蟀、振动、韵母、掠过、吟唱、辽阔。也
可以结 合偏旁部首给学生进行归类指导:“抖、振、掠”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偏旁都带有


扌”,
这三个字都是表示动作的生字。
“蟋、
蟀”的偏旁都带有“虫”,
和昆 虫有关。
“吟”
的偏旁带有“口”,说明和嘴有关。

3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检查朗读情况,
同时让学生画出难理解的词语。
教师引导学生运< br>用多种方法去理解词语的意思。如借助图片了解“蟋蟀”“大雁”“音乐厅”;通过找近义
词理解 “道别”的意思
(
道别

告别
)

借助语境理解词 意,
如“歌韵”一词可以结合诗句“是
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进行理解,
意思是指好听的 歌声;联系生活实际
(
出去玩时,父母反复说
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
理解“叮咛”的意思。

4

全班齐读课文。
找出表示声音的词语 。
让学生想想还在哪些地方听到过这种声音,

什么是白色情人节-离职手续


什么是白色情人节-离职手续


什么是白色情人节-离职手续


什么是白色情人节-离职手续


什么是白色情人节-离职手续


什么是白色情人节-离职手续


什么是白色情人节-离职手续


什么是白色情人节-离职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