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史料概述
余年寄山水
763次浏览
2021年01月17日 05:0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美国黄石火山爆发-婆媳
2014
学年秋季学期课程作业
明代史料概述
明朝自
1368
年朱元璋改元洪武到
1644
年利 来亨抗清失败止,
前后近三百年的历史。
明代的历史内容特别丰富,史料在明代也有所发展,留 存下来的史料很多。
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第一,私人著述多。明代时期出了一大批知 名的史学家:
郑晓、王世贞、焦竑、胡应麟、何乔远、陈仁锡、谈迁等。第二是史学著作数量浩繁。官修
书籍据李晋华的《明代敕撰书考》的统计,有二百多部,其中明朝前期的居多;官修实录累
计有 三千多卷,线装本达五百多册;私人著述中仅文集来说,著录于《千顷堂书目》的,就
有近五千人的别集 。第三,体裁相当完备。诸如纪传、
编年、
纪事本末、
杂记、志书、舆图、
类 书、丛书等都有。第四,内容丰富。明朝历史著述反应的内容十分广泛和丰富,包含着社
会经济、典章制 度、政治事件、农民起义、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各
方面。
但是明朝史料也有诸多局限:
明代的历史著述除了受坐着的阶级立场局限之外,
或由于
朝堂水火、
互相倾轧、人各为说,以致多有缺漏或是失实之处;或由于为科举考试为应对时务之需“书肆刊本盛行”
,以致杂滥而不精;或囿于作者的经历见闻,此因彼袭,辗转相因,
以至于不确切和重复者也为数不少。
所以广泛收集史料并加以鉴别和考订,
以求材料的翔实< br>准确,十分重要。接下来我们就开始梳理一下明朝的史料:
一、基本史料
(一)
《明实录》
《明实录》
明代历朝官修的编年体史书。
从明太祖朱元璋到熹宗朱由校十三朝,
均经修
纂,计《太祖实录》二百五十七卷,
《太宗实录》二百七十四卷,
《仁宗实录 》十卷,
《宣宗
实录》一百一十五卷,
《英宗实录》三百六十一卷,
《宪宗实 录》二百九十三卷,
《孝宗实录》
二百二十四卷,
《武宗实录》一百九十七卷,
《世宗实录》五百六十六卷,
《穆宗实录》七十
卷,
《神宗实录》
五百九十 六卷,
《光宗实录》
八卷,
《熹宗实录》
八十七卷
(今存七十四卷)
,
累计三千零四十五卷。其中《太祖实录》修过三次:第一次为建文帝时方孝孺主持修撰;第< br>二次为永乐时由李景隆等修,
并由熟悉明初事物的刘辰参加编撰;
第三次也是永乐时,< br>由姚
广孝、夏原吉等人主持重修。永乐两次修撰,使得《太祖实录》多有失实。此外,建文一朝< br>实录附于《太祖实录》中;景泰已超的事实,全部附于《英宗实录》中,
《熹宗实录》无完
本,缺四年及七年者。
- 1 -
2014
学年秋季学期课程作业
明代历朝实录修成后,< br>誊录正副两本,
其底稿则于进呈正副本前,
由史官会同司礼监官
于太液池旁椒园 焚毁。实录正本放在皇史宬,副本放在内阁(文渊阁)
。因此明朝实录“有
成书,无刊本”。万历二十二年为修“国史”
,才将实录提出来,供编史者参考。这样,明实
录的手抄本在 民间流传,
据说有十几种本子,
且各地抄本卷帙也不同,
内容亦有详略。
19 40
年汪伪时期,梁鸣志根据江苏国学图书馆本影印,是现在通用的本子,共五百册,错字、讹
字极多。
抗战期间,
前中央研究院语言研究所曾组织王崇等人对明实录进行校勘,
后一 度中
断,
1962
年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黄彰健等继续校勘,并以影印出版 ,计正文一
百三十三册,校勘记二十九册,附录二十一册。
(二)《明史》
《明史》三百三十六卷,
清朝张廷玉等奉敕撰。本书是纪传体的官修史书,
乾隆四年修
成,是我国历史上修纂时间最长的一部官修史书。清修《明史》主要取材于明朝《实录》
、档案,以及文集、奏议、图经、志书、传记、邸报等有关材料和著述,经过一些著名的史家
的整理和 考订,因而具有较高的水平。不仅体例严谨、叙事清晰、文字简单、编排得当,而
且引述的材料也很多。 因此,
《明史》应该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明史》在体例上有些不同于前史:本纪 方面,建文、景泰两朝均在列,即卷四《恭闵
帝纪》和卷七《景帝纪》
;志方面,
《历 志》中加了一些表,使读者便于明了文字中的内容,
《艺文志》则是对明代以前的著述概不涉及;表方面 ,增加了《七卿表》
(六部尚书及都御
使)
;传方面,专门立有《阉党传》
、
《流贼传》
、
《土司传》
。这些不停不仅反映了明代社会的
突出问题 ,
也是为了了解和研究宦官、
明末农民战争和民族问题,
提供了集中而系统的材料。< br>但是《明史》从史料上来说还是过于简略,尤其是社会经济方面的史料,更有许多缺漏和不
足之处 。
加之清朝统治者的文网密布,
对建州的先世及其与明朝的臣属关系,
以及双方争执< br>的症结,都语焉不详,切多失实之处。这要求大家在读《明史》要多加注意。
(三)《明史纪事本末》
《明史纪事本末》八十卷,清朝谷应泰著。本书虽成书于顺 治十五年,
但内容是就明代
历史中的八十个重要事件或问题按时间前后编排叙述。
虽然
《明史纪事本末》
收集史料丰富,
叙事简明扼要,首尾一贯,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是 它竭力回避明满关系。此外,关于明朝
的纪事本末体史书还有明人高岱《鸿猷录》十六卷,此书收录在《 记录汇编》中;清人彭孙
贻《明朝纪事本末补编》五卷;专门记南明史事的倪在田《续明纪事本末》十八 卷。
(四)
《明通鉴》
《明通鉴》
九十卷,
清 朝夏燮著。虽是成书于清朝咸丰末年的编年体史书,
但作者博览
- 2 -
2014
学年秋季学期课程作业
群书、旁征博引,对《明史》中的问题,另 撰《考异》附在正文之下,对鉴别史料和考订史
实都有参考价值。
(五)
《国榷》
《国榷》一百零八,谈迁撰。编年体明史,按年、月、日记 载明朝一代的重要史实。这
本书的特点有三个:
(
1
)对于明实录中避而不谈 的事件,敢于直书。
(
2
)善于评论。对于明
朝重要事件的发生,
作 者经常将自己的以及诸家的议论并列于后,
既便于读者的了解,
也有
一定的参考价值。
(
3
)详于史实的考订。作者对于一些史实,总要进行精审考订,从而使材
料 具有相当的可靠性。
《国榷》一书也存在局限:有的叙事过于简单,也有同一事件先后记
述重复 或说法不一,使用时要值得注意。这本书有古籍出版社的
1958
年铅印本。
(六)《明会典》
《明会典》
是关于明朝一代的典章制度最重要的基本史料 ,
其材料以洪武二十六年
(
1393
年)刊布的《诸司职掌》
(见《 玄览堂丛书》影印本)一书为主,参以《明祖训》
、
《大诰》
、
《大明令》< br>、
《大明集礼》
、
《洪武礼制》
、
《礼仪定式》
、< br>《稽古定制》
、
《孝慈录》
、
《教民榜文》
、
《大明 律》
、
《军法定律》
、
《宪纲》等十二种书,并附以万历的事迹。
《 明会典》的体力以六
部为纲,详述其执掌及历年事例,而以宗人府置六郡之前,诸文、武职置六部之后。 在明朝
修过多次,北京图书馆现存的万历刻本,是正德四年(
1509
年)李东阳重校 刊行的,共一
百八十卷。除官修的《明会典》之外,记载典章制度的还有:万历十四年王圻的《续文献通
考》
、陈仁锡的《皇明世法录》
(明刻本)
、朱健的《古今志略平》
(明刻本)
。
(七)明人的史学著作
《弇州史料》前、后集,王 世贞撰,共一百卷,前集三十卷。后集七十卷,书中关于明
代君臣事迹、
盛事轶闻、
社 会经济、
典章制度、
礼仪风俗、
朝野掌故、
人物事迹、
民族关系、< br>对外关系、史书考订等多方面的材料。本书有万历四十二年刊本。
《国朝会典》二百卷 ,徐学聚撰,记述从太祖起,终于穆宗,汇集了不少有关政治、经
济、军政、军事等方面的资料。本书有 明朝刻本,但是流传较少。
《南疆逸史》
,五十六卷,温睿临撰。本书为纪传体史书 ,记福王弘光、唐王隆武、桂
王永历三朝事,包括本纪四卷和列传五十二卷。现有版本为中华书局
1959
年铅印本。
二、其他史料
在其他史料这一 块,具体分类有纪传体史书、各种专题性史料、编年体史书、政书、
传记和年谱、奏议和文集、笔记、地 志、内阁大库明档案、文书契约和碑刻等文物资料、有
关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方面的著述和书目与丛书。 本文主要选取纪传体史书、编年体史书、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