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萌到你眼炸
518次浏览
2021年01月17日 05:2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十三钗电影-书名号的用法
第一单元
单元提示
本单元以“乡村生活”为人文主题,编排了《古诗词三首》
《乡下人家》
《 天
窗》
《三月桃花水》四篇课文。
《古诗词三首》分别描绘了儿童戏蝶、初夏田园和< br>农家安居的宋代乡村和谐画卷;
《乡下人家》以诗一样的语言描绘了农家小院门
前屋后在 不同时节中呈现的独特景致;
《天窗》以儿童的视角描绘了乡下儿童放
飞心灵的生活片段;《三月桃花水》是略读课文,描绘了三月春水滋润大地、催
生万物的美丽景色。
四篇课文从 不同角度展现了多姿多彩的乡村生活画卷,
作者
们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在字时行间尽情 跳动。
“抓住关键语句,
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是本单元的语文要 素。
它
既提示了学生阅读课文体会情感的方法,
也明确了学生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 br>其
中“初步体会”则指出了教师教学时应把握的度,引导学生学习要循序渐进。该
要素安 排在第一单元,
是对四年级上册语文要素
“边读边想象画面,
感受自然之
美”
的衔接与提升。
抓住关键语句边读边思,
比四上的要求更加具体、
更加聚焦,
可以促进学生在阅读中逐步丰富个性化感受,
增进理解,
从而提升阅读的综合能
力。
为了把语文要素落到实处,
本单元在选文上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能力培养上又注重了梯度。
《古诗词三首》
书后习题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画面强的诗句,
在想象画面中感受乡村生活的情趣;
《乡下人家》在文末借助泡泡图直接提示抓
关键句来理解课 文要表达的情感;
《天窗》除了书后习题点明需理解结尾的关键
词句外,
还借助泡泡图 提示还需关注藏在课文中间的关键语句;
略读课文
《三月
桃花水》
利用文前的 阅读提示,
引导学生在自读中迁移运用前面学到的抓关键词
句体会情感的阅读方法。
语 文园地的
“交流平台”
整体上梳理了抓住关键词句体
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提示学生 学会在文章不同位置抓关键词句理解作者想
法,体会作者情感;在“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中,通 过城乡生活比较、
看图仿写和自然风光的名联积累,
都指向了让学生从
“内在体会词句 情感”
向
“运
用词句表达感受”的语言内化过程。
“写自己喜爱的 某个地方,
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是单元表达目标,
安排了习
作《我的乐园》< br>,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的乐趣,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这
与单元语文要素互相呼应,
前面的课文从不同角度丰富了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感
受,
利于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
体验生活习惯,
同时也给学生习作中自由表达
感受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这样的安排体现了
“阅读体验”
与
“内化表达”
的结合,
让 学生经历一次
“阅读发现—生活体验—表达自我”
的学习过程,
感受阅读与表
达的乐趣。
乡村生活,
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太过寻常,
对于城市孩子来说又太 过陌生。
因
而老师重在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咀嚼涵咏,
努力想象作者眼中的画面,还原作者
笔下乡村生活的意境,在字里行间领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1古诗词三首
教材品析
纯朴的乡村,美丽的田园,如诗如画,给 人们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记忆。那么
在诗人笔下,
乡村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让我们穿越时空,
领略一下南宋三位
诗人通过诗词描绘的田园美景吧。本课的《宿新市徐公店》
《四时田 园杂兴》是
七言绝句,《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
杨万里的诗意象清新明朗,语言活泼自然,
别具一格,
史称
“诚斋体”
。
《宿
新市 徐公店》一诗充分体现出“诚斋体”的创作特色。诗的前两句描绘出乡村暮
春时的蓬勃生机:
稀 稀疏疏的篱笆旁边,
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树头的新叶还未长
成绿荫。
“树头新 绿未成阴”,这只是暮春时节短期内的景物特征,但被细心的
诗人发现了。此句与韩愈的“草色遥看近却 无”有异曲同工之妙。诗的后两句写
儿童奔跑捕蝶的欢乐场景:
儿童飞快地奔跑着捕捉上下翩飞 的黄色蝴蝶,
蝴蝶飞
入黄色的菜花丛中,
再也找不到了。
篱落疏疏,
新绿萌发,
菜花繁密,
儿童奔跑,
蝴蝶翩飞,
整首诗动静结合,
写得 十分生动,
表达出诗人对乡居生活的喜爱和赞
美之情。特别是结尾处写到蝴蝶与菜花同色,无处 寻找,但蝴蝶还在,儿童还在
寻找,后来的读诗人也在帮着寻找,真是“言已尽而意无穷”啊。
《四时田园杂兴》
组诗共六十首,
最能体现范成大田园诗的特色。
这组诗犹< br>如一幅生动的农村风俗长卷,
展现了宋代农村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
充溢着江南
农村浓郁的乡土气息。
本课选的是其中的一首。
诗中有画,
全诗抓住景物的特征
进行描画,反映出乡村生活的宁静安详。诗的一二两句对仗工整:梅子金黄,麦
花雪白;
杏子 肥,
菜花稀。
诗中有选择性地对果树庄稼的颜色、
形态进行了描绘,
这是古诗 中的一种互文的手法,
如写梅子、
麦花的颜色就让读者联想到杏子、
菜
花的颜 色
(写形态同样如此)
,
这样既省笔墨,
又可进一步拓展读者的想象空间,< br>
让人感受到万物蓬勃生长的繁盛景象。
三四句运用特写镜头,
通过 刻画蜻蜓、
蛱
蝶的翻飞来反衬乡村生活的幽静,
也从侧面写出了初夏农事正忙,
农民早出晚归,
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本诗同样做到了动静结合,诗的后两句,巧于留白,余韵悠
长,表达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欣赏。
《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写的一首词,表现了乡村清 新秀丽的环境、其乐
融融的生活,抒发了作者对乡村安宁平静的生活的喜爱。“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词分上下两阕(或上下两片)。上阕前两句勾勒出环
境:
一座低 低的茅屋前流过一条清清的小溪,
溪边长满了青青的小草。
接下来写
到一对满头白发的 老夫妇,正带着微醉的神态,用吴地的口音亲亲热热地逗趣、
取乐。下阕写到老夫妇的三个儿子的活动: 大儿子正在小溪东边的豆地里锄草,
二儿子正忙着编织鸡笼,最讨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十分顽皮,瞧, 他正躺在小
溪边剥着莲蓬吃呢。
全词笔致轻灵,
前两句写景,
后六句写活了各 具形态的五个
人,
但毫无凝滞之感,
向读者展现出一幅有声有色的农家乐画面。
辛弃疾富有爱
国热情,但他在政治上屡屡受挫,他提出的抗金北伐的主张均未被采纳。
《清平
乐·村居》就是作者晚年遭受排斥,归隐江西上饶,闲居农村时所写。虽然他的
词以豪放为主,
但这首词却清丽脱俗,
语言浅易,
运用白描手法,
融叙事、
写景、< br>抒情于一体。
在教学这三首诗词时,
建议以读为主线,
结合关键词句 展开合理想象,
感受
乡村那独特、和谐的风景,纯朴、可爱的人文。品读诗词时,要有整体观诗 的理
念。比如《宿新市徐公店》一诗,第一句写了在稀疏的篱笆旁边,一条小路伸向
远方,画面 感并不太强。通读全诗后,你会陆续看到树头新绿萌发,路边菜花繁
茂,儿童奔跑捕蝶,此时再回头品悟 第一句中的“深”字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小路在菜花的掩映下显得幽深,
小路在儿童的奔跑中 显得漫长。
通观
《清平乐·
村
居》全词,你会发现开头写到的小溪是一根线, 串起了整首词,人物的活动都是
在小溪边展开的,小溪让村居生活更灵动,更滋润。
本课前两首诗均配有简洁明丽的插图,可作为学生根据诗句想象画面的参
照。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读准字音,正确书写。
2.
有感情地朗读诗词,
体 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背诵课文,
会默写
《宿新市徐公店》
。
3.
抓住关键词句,
引导学生从整体角度关注诗词,
想象画面,
能描述出诗词
中呈现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展开想象,描述诗词中呈现的画面。
2.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诗词中的情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学会前两首古诗中的生字,读准字音,正确书写。
2.
有感情 地朗读前两首诗,
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背诵前两首诗,
会默写《宿新市徐 公店》
。
3.
抓住关键词句,
引导学生从整体角度关注诗词,想象画面,
能描述出诗中
呈现的情景。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看图说话,复习旧知。
(
1
)课件出示《初夏荷塘图》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的景色。
(
2
)图上的景色让你想起了哪首诗?请背诵给大家听。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3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杨万里
(1127 -1206)
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
(
今江西省吉水县
)< br>人。南宋
大臣,
著名文学家、
爱国诗人,
与陆游,
尤袤、范成大并称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被誉为一代诗宗。
其诗大多描写自然 最物,
也有不少反映民间疾苦,
抒发爱国情
感的作品。著有《诚斋集》
。
2.
揭示课题,引出新授。
今天,我们要跟随南宋诗人杨万里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 。
(
板书:宿
新市徐公店
)
(
1
)认读“宿、
徐”
同学们在哪里见过这两个字?再引出题目的意思。
预设:在招待所、小旅馆等的招牌 上见过“宿”
,引导理解应就是住宿、投
宿的意思。引导理解“徐公店”指一位姓徐的人家开的 客店(公:古代对男子的
尊称)
。说出题目的意思就是投宿在新市姓徐的人家开的客店。
(
2
)读诗题。
在明确题目的意思后请把诗题读正确。
二、看图初读,感知大意
1.
创设情境,故事入诗。
(
1
)那一天,杨万里吃过早 饭,走出客房,漫步来到徐公店门外,欣赏周
围的自然景色。他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
?
请同学们自已去读读诗句,把生字圈出
来,把字音读正确。
(
2
)
了解景物。
自由读,
杨万里在诗中写到了 哪些景物,
在诗中做上记号。
再看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
预设:从诗 句里发现写到的景物有“篱”
“树“
“儿童“
“黄蝶”
“菜花”
,从
图中还能看到田边小路,
就是诗中的
“径”
。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指导 理解:
“篱落”
是指篱笆;
“树头”
是指树枝上;小路就是诗中所 写的“径”
,可联系《山行》
中“远上寒山石径斜”
。
2.
再读诗句,读通读顺。
三、难点理解,读出画面。
1.
景物呈现,多姿多彩。
(
1
)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呢?看看图,说一说。
(
)的篱落
(
)的小径
(
)的儿童
(
)的蝴蝶
(
)的菜花
(
)的树
(
2
)读诗句,说一说诗句分别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
讨论交流:指导图文对照了解“疏疏,深”
。看图并根据语境强调“走”在
古时指的就是跑。
“无处寻”
,用你自己的话该怎么说?
预设:树头新绿萌 发,路边菜花繁茂,儿童奔跑捕蝶,此时再回头品悟第一
句中的“深”字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小路在菜 花的掩映下显得幽深,小路在儿
童的奔跑中显得漫长。品读:急走:快速地奔跑。蝴蝶与菜花颜色相同, 因此蝴
蝶飞入菜花就找不到了。诗到此戛然而至,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2.
想象画面,升华情感。
(
1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 菜花无处寻。看看图,再联系生活想一想,你
脑海中浮现出什么画面?
预设:
篱笆旁边开满了金黄色的油菜花,
一大片一大片的。
空气中散发出一
阵阵淡淡的花香 。
一个身穿红衣,
头扎两条小辫的小孩高兴地追赶着黄蝴蝶跑了
进来,
翩翩起 舞的黄蝴蝶忽高忽低,
一转眼就飞入金黄色的油菜花里,
小孩东找
找,西看看,分不清 哪些是油菜花,哪些是黄蝴蝶了。找了很久还是没有找着。
预设:一天中午,杨万里吃完饭出 去散步,看见一片油菜田,田边有一排稀
稀疏疏的篱笆墙,
一条很长很长的小路通向远方。路边有一棵大树,
树上的花已
经落了,刚吐出点点嫩叶。这时,他听到小男孩的声音:“别飞!别飞!
”杨万里
转身一看:
原来是一个小男孩正追赶一只黄蝴蝶。
蝴蝶飞到菜花里不见了,
小男
孩傻眼了,自言自语地说:
“我的蝴蝶呢?我的蝴蝶呢 ?”杨万里看到这里,诗
兴大发,回屋写下了这首有名的《宿新市徐公店》
: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
2
)读好全诗,读出诗人对乡居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学法迁移,自学自悟。
1.
总结方法,自主学习。
(
1
)
现在我们来学习
《四时田园杂兴》
,
但主要是大家自 己运用掌握的方法
自己学。小结前一首诗的学法:自由读诗,感知大意。→想象画面,深入理解。
→深情诵读,体会情感。
(
2
)学生进行学法迁移,自学自悟。
(
3
)师作适时引导。
预设:
如果学生没有提到的,可指出前两句对仗工整:
梅子金黄,
麦花雪白;
杏子肥,菜花稀。这与第一首诗不 同。两首诗都注意了动静结合。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 ,
麦白菜稀,
色彩鲜丽。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 村景物的特点,有
花有果,
有色有形。
诗的第三句,
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 情况:
初夏农事正忙,
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 ”来衬
托村中的寂静,
静中有动,
显得更静。
后两句写出了昼长人稀,
蜓飞蝶舞的景色,
以动衬静。
3.
诵读古诗,日积月累。
视频跟读。引导学生诵读诗,读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欣赏之情。
四、通览拓展,延读古诗
本课学的两首写乡村生活的诗都是原有组诗中的一首,大家可以再见识一下
组诗中的其它的诗。
宿新市徐公店(共两首,此其二)
宋
杨万里
春光都在柳梢头,拣折长条插酒楼。
便作在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
四时田园杂兴(共六十首,选一)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板书设计】
1
古诗词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
宿新市徐公店
动
静
结
合
梅子、杏子、麦花、菜花
篱落、小径、新绿、菜花
儿童、黄蝶
蜻蜓、蛱蝶
喜爱乡村生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学会《清平乐·村居》中的生字,读准字音,正确书写。
2.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清平乐·村居》
,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重点)
。< br>
3.
抓住关键词句,
引导学生从整体角度关注诗词,
想象画面,能描述出词中
呈现的情景(难点)
。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
背背默默,巩固提升
。
(
1
)检查《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的背诵情况。
背给家长听一听。
(
2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默给家长看一看。
2
.由诗及词,导入新课
。
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种新的文学形
式——词。请大家快 速地看一下课文,说一说诗和词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预设:题目不同:“清平乐”是词牌名 ,“村居”是题目。句式不同:词分
上阕和下阕(或上片和下片)两部分,每句字数不同。
二、初读宋词,疏通字句
1.
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
(
1
)学生交流一下对辛弃疾的了解情况。
预设 :辛弃疾(
1140-1207
):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
济南) 人。
21
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投归南宋。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
关方略,均未 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
以豪放为主,富有爱国热情。有《稼轩 长短句》传世。
(
2
)简介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清平 乐·村居》是作者晚年遭受朝廷中的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
归隐江西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所写的 。
2
.通读全词,学习生字。
(
1
)学生自由读词,注意读好每句的节奏。
预设:
< br>茅檐
/
低小,溪上
/
青青草。醉里
/
吴音
/
相媚好,白发
/
谁家翁媪。
大儿
/
锄豆溪东,中 儿
/
正织鸡笼;最喜
/
小儿亡赖,溪头
/
卧剥莲蓬。
(
2
)引导学习生字。
“锄”可用熟字“加一加”偏旁的方法 识记。需特别注意这里的“剥”字,
在文中读“bō”。“剥
bō”是文读,义同“剥
bāo”,“剥
bāo”是白读,用于
口语,如“剥皮、剥花生”等。
另外 ,这首词中有两个较为特殊的字音:“乐
yuè、亡
wú”,引导学生关注
并读准。< br>
三、精读宋词,展开想象
1
.读自悟,品词析句
。
(
1
)学生自主、自由 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注释或查字典,初步了解
词句的意思。
(
2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①谈谈读懂了哪些词句;
②试 着说说词中描写的景象。
③提出不懂的问题进
行交流。
预设:茅檐:茅屋。 相媚好:互相逗趣、取乐。亡赖:同“无赖”,这里指
顽皮、
淘气。
词中所描写的景象 大致是这样的:
一座低低的茅屋前流过一条清清
的小溪,溪边长满了青青的小草。一对满头白发 的老夫妇,正带着微醉的神态,
用吴地的口音亲亲热热地逗趣、
取乐。
大儿子正在小溪 东边的豆地里锄草,
二儿
子正忙着编织鸡笼,最讨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十分顽皮,瞧,他正躺 在小溪边
剥着莲蓬吃呢。
2
.展开想象,描述画面
。
< br>(
1
)引导学生根据词的内容,进一步丰富一下当时的场景:从一个“醉”
字, 联想词中描写的老爷爷老奶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大儿子、二儿子在劳
动,
他们会想些什么 呢?从一个“卧”字可以想象小儿时而仰卧,
时而侧卧,
时
而俯卧等,
一副顽 皮天真的可爱样儿,
他调皮地吃着莲蓬,
又有哪些小心思呢?
通 观全词,
你是否发现词中的小溪是一根线,
串起了整首词,
人物的活动都是在
小溪边展开的,那这又是一条怎样的小溪呢?
(
2
)学生先自己想象,整理语句,然后交流。
预设:
有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从村头缓缓流过,
溪边的绿茵茵的小草,
草地
后边有一所小房子。
房子的屋檐虽然低小,但是房顶上却爬满了瓜藤。屋边种满了花草树木。
屋子里飘来了一阵阵酒香,
原来是一对老夫妻坐在床边喝酒。
老翁和老妇用
好听的当地 方言互相打趣儿。
“时间过得真快啊!
转眼间儿子就长大了,
懂事了。我变成了满脸皱纹的老
太婆了,你也变成了白头翁了。
”老妇一边说一边指自己的脸蛋和老 翁的头发。
“是啊,这么多年来我们养大三个孩子历尽了多少艰辛,如今孩子长大了,
我们可以享福了。
虽然我们老了,
但你的笑容仍然那么美,
你仍然是我亲爱的孩子他娘。
”老翁深情地看着老伴说道。
“三个孩子是我们最大的财富啊!
老大憨厚勤快就像你,
老二心灵手巧就像
我,老小年纪尚小,虽然还贪玩调皮些,但聪明伶俐 ,很讨人喜欢,是我们的开
心果。
”说起孩子,老妇脸上写写满自豪与满足。
“对,感谢您为我生下三个宝贝。干杯!
”老翁高兴地举杯。
老翁老妇边喝酒边尽兴地聊天。
屋外头烈日当空,
大儿子在田地里锄草,< br>虽说是汗流浃背,
但他很愉快地劳
动着。
二儿子在树阴下专心致志地编织着鸡笼 。
而小儿子呢,
他趴在溪边剥莲蓬
呢。
这样安逸平静的生活真是让 人欢喜呀!
现在有多少人能安详平和地度过这样
的一天呢?今天的亲眼所见可真是美好啊。辛弃疾感慨万千,
于是写下了这首
《清
平乐·村居》。
四、注重积累,适度拓展
1.
指导写字,检查背诵
。
(
1
)易错字书写时,学生之间要及时的“友情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