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画》教学设计
绝世美人儿
695次浏览
2021年01月17日 05:4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感冒食疗法-我的母亲作文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画》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
验,感 受语言的优美。同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
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
所以本课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展开想象,
乐于表达,
结合
图画感 知自然美。
另外,
应当明确
古诗是识字的 载体,
识字始终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
在这个重点教学的过
程中,
学生除了通 过反复认读、
多次强化巩固认知以外,
教学中还要大力开掘多种方式,通
过多种途径来 识字。
如在看图中识字,
在表演中识字等,
让识字自然地与阅读、
看图、想象、
游戏整合在一起,让识字变得更轻松。
课前准备
1.
写有反义词的头饰
;
一幅山水画
(
题写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
惊
);
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
教师
)
2.
预习生字,朗读课文。
(
学生
)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图画,引入诗句
1.
教师呈现一幅彩色的大 幅的课文插图。
(
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
远看山
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
2.
教师引学:
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些什么
?(
教师根据 学生的回答,相机评价并板书
山、
水、
花、鸟
)
3.
教师引问:会认这四个字吗
?
引导学生个别读、自 由读、齐读,抽读等多种读书方式进行
朗读。
4.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
图上还有
)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还发现了什么。引
导学生发现画上有题字或诗句。
5.
教师导言:仔细看,画上题了哪些字
?
预设:如生发现题字是课文的四句诗,就直接板书课文的四句诗。如不能发现,则直接引导学生与书上的《画》作比较。
6.
学生读诗。
7.
教师引学:这四句诗中,你们认识哪些字呢
?
读一 读。哪些字不认识
?
请用铅笔标出来。
设计意图:由 看画引入读诗,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发现图中有诗,
诗中有画。
在读诗看 画中认识事物和生字,把读诗、学字引入活动情境中,
引发学生探究学
习的兴致。
二、初读古诗,正确识字
1.
学生朗读诗句,对于在自学过程中用铅笔标出不认识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
2.
学生充分朗读,同桌互读互考。同桌之间充分发挥合作和帮扶的精神,把会读的 大声读
一遍。如果发现同桌读错了,一定要教给同桌多读几遍。
3.
全班齐读,齐读之后轮读。考查学生是否都会读了。
4.
教师用生字卡片抽读要求会认的
近、
色
等
10
个生字。
注意倾听下列生字的发音:
色
是
平舌音,
声
是翘舌音
;
近、远、还
是前鼻音,
声、听
是后鼻音。有错及时纠正。
5.
学生读生字,教师检测。
(1)
学生自由读。
(2)
重点抽读,用生字卡片抽读,主要抽读
声、色、近
3
个易错的重点字。
(3)
抽读重点字。
(4)
全班齐读。
6.
导学:生字我们都认 识了,再读古诗,你能把它读好吗
?
请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古
诗,争取把字音读 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
7.
学生自由练习读古诗,教师巡视指导读诗节奏,纠正字音。
8.
师导学:下面我们开展一个朗读比赛,比一比读古诗的时候,谁声音最洪亮,句子读得最正确、最流畅。
9.
学生先在小组内赛读,选出优胜者 一名,然后派优胜者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赛读,其他同
学认真倾听,评选出你认为读得最好的选手。
设计意图:本环节遵循了汉字认知规律
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
句不离文。结合古诗这个语
境,不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而且还能 在语境中加深对汉字音、形的印象,
感受汉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先看图读诗句,再识字。通过初读古 诗,读通句子,认读和
积累本诗中的词语,学生们扫除了生字障碍。读通、读顺了课文,对课文的内容、 思想也有
了整体的感知。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引导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感悟和体验语言的优美。
三、熟读成诵,感知大意
1.教师导言:同学们朗读得很棒啊
!
我想很多同学都已经熟读成诵了吧,我们来比一比谁背< br>得最快。
2.
学生自由背诵。
3.
教师抽测学生背诵古诗情况,表扬背诵好的同学,鼓励背诵稍慢的同学。
4.
教师引言:大家背得不错
!
你们在朗读背诵的时候 有什么疑问吗
?(
这首诗写的景色跟我们
平时看到的景色正好相反。
)
5.
教师引问:是呀,真有点怪
!
怎么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呢
?
怎么
春去花还在,人来
鸟不惊
呢
?
6.
教师引问: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
?
哪位同学见过
山
?
说说
山
是什么样的。
(
教
师归纳,板书或课件呈现:
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
7.
学生正确朗读两首诗,比较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远看山有色,
远看山无色,
近听水无声。
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
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不惊。
人来鸟儿惊。
8.
教师总结: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
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
在,人来鸟儿惊
。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
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
远看山
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呢
?
引出课文题目。
9.
学生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
(1)
来
去
什么是
来
,什么是
去
?
找学生现场演一演,体会
来、去
的意思,同时知道
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
(2)
远
近
哪种情况算
远
,哪种情况算
近
?
通过课件演示,体会
远、近
的意思,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