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美术教案 小朋友的画
巡山小妖精
916次浏览
2021年01月17日 05:5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梦见别人掉头发-工程承包合同
一年级美术教案
小朋友的画
课
题
小朋友的画
课
时
1
课时
类型
美术欣赏课
教学内容
欣赏作品中的不同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目的
1
.通过指导欣赏儿童美术作品,启发学生美术创造的愿望,提高学习美术课的兴趣。
2
.利用作品使学生初步接受美的陶冶。
3
.通过作品不同内容的讲解,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树立远大
理想 、培养顽强意志和良好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
讲解儿童画所表达的具体内容,使学生感受其生活情趣。
2
使学生认识和理解作品的创作过程和表现特点。
教具准备
欣赏挂图及幻灯片、幻灯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课本准备情况,稳定全班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I)
导入课题:同学们一定在画册、书籍 、杂志上看到过一些画家的作品,有的同学可能
还跟家长一起参观过画家的作品展览。
画家能创 作出各种各样那么好的美术作品,
是因为他
们从小就喜爱美术,
并不断地刻苦学习,< br>才取得了很大成就。
我们小朋友热爱美术,勤学苦
练,也能创作出很好的作品。今天我们 就来欣赏一下小朋友的画,
这些小朋友的画,还在全
国甚至国际上的儿童画展览中获得过各种奖 呢。
(
板书课题
)
(2)
逐幅欣赏课本上小朋友的画,有条件可出示挂图或放幻灯。
1
.
《孔庙的大龙柱》
(
板书
)
提 问:有谁知道孔庙是什么地方
?
谁去过孔庙
?
里面有什么
?
总结答案。
2
.
《讲卫生》
(
板书
)
提问:画 面上是什么
?
谁见过小猫洗脸
?
能学学小猫洗脸的动作吗
?
徐安安小朋友才六岁,她的画画的很有趣。她抓住小花猫洗脸时的一个动作,用画笔生动地表现了出来。着墨不多,形象简洁,但看上去生动可爱。提示这幅画所用的工具材料:毛
笔、墨和 少量的中国画颜料、宣纸等。这是一幅中国画。
3
.
《新鲜空气好》
(
板书
)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 一下这幅画,
然后提问:
这幅画怎样表现了
“
新鲜空气好
”
这一主题
?
点明
巧妙地表现了保护环境的主题。
4
.
《沂蒙金秋》
(
板书
)
秋 天到了,田野里的庄稼、果园里的果树,都到了收获的季节。金黄色的果实、金黄色
的麦田,在蓝天、绿 草地、红房顶的衬托下,更加醒目,一派金色秋天的丰收景象。小朋友
们采摘果实,放牧牛羊.
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之情。小作者生活在沂蒙山区,怀着对家乡
的热爱心情创作了这幅画,
并 在画中对生活中的所见所感作了深入细致的描绘,
使得这幅画
很有生活气息。
5
.
《百乐图》
(
板书
)
面中的这个场面,是小朋友们熟悉的场面。请两三名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这种场面和自
己的感受 。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
找找画面上的一百个形象中,
哪些是曾见过的,哪些不曾见过。
然后指出,
画中有许多形象是实际的耍龙灯队伍中没有的,
是小作者于斌 根据自己
的想象添加的,
他把平时从动画片里、画书里看到的许多形象加进画面,发挥创造性,
使画
面更有趣、更生动,加强了画面所表达的节日气氛。
6
.
《营救》
(
板书
)
读一读画中的文字:
“
我们原来以为大海透明清洁,鱼儿 一直生活得很快乐。可是,不如道什么时候,大海改
变了颜色,鱼儿忍受不了灰色的寂寞,它们哭了……
纷纷撞到岸上,它们多么想活
!
让我们
把碧蓝碧蓝的颜色都还给大海 .给它们带来幸福和欢乐。
”
提问学生谁在电视中看到过鲸
?
简介 鲸,游上岸集体
“
自杀
”
现象,并与海水污染联系起来。
指导学生观 察画面表现的内容。
刘立峻小朋友用画笔表达了与世界各国小朋友一道为保护大
海不受污染而使 海洋生物永远生存下去的愿望。
画面有主有次,
人物动作千姿百态,
很有童
趣 。
7
.
《我的梦》
(
板书
)
这幅画是朱雀小朋友用彩纸剪贴而成的,叫作剪贴画。它以儿童为主要对象,目的是引起< br>儿童的兴趣,所以,更透出一种儿童的天真烂漫,质朴无华的情趣。各种民间玩具,由于题
材内容 、风俗习惯、制作材料不同等原因,还具有各自的地方特色。
三
巩固练习
学生讨论过程,教师辅导。
四
课堂总结
总结本次的学习情况。
教学内容
第一课
七彩飞虹
教学目标
n
了解彩虹的色彩排序,认识常用色;
n
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画一幅有彩虹的画;
n
增加学生的自然常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七色色标卡片、混色示范工具、多媒体实物投影展示平台等。
教学重点
认识并能准确排序彩虹的七种颜色。
教学难点
大胆想象并表达自己对彩虹的情感或者关于彩虹的故事。
教学过程()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目标
[1] [2] [3] [4]
下一页
7
、色彩的冷与暖
课型
:
绘画基础课
课时:
1
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 习和运用色彩冷暖知识,给学生一把打开色彩知识大门的钥匙,使学生进一步感
受到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 感,培养色彩美感意识,提高学画色彩画的兴趣。
2
、引导学生从盲目用色到懂得色 性运用、色彩冷暖配置的知识上,有目的地正确地表达自
己对色彩的感觉。
教学重点:从感性到理性去认识色性,并会运用色彩冷暖对比的知识。
教学难点:了解产生冷暖对比的原因,认识冷暖色彩并会正确运用。
学具准备:色彩冷暖涂色印样、水粉画颜料、笔、笔洗、调色盒。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组、色相卡、生活中冷暖色调的作品、色轮等。
板书设计:
7
、色彩的冷与暖
冷色:绿、蓝、紫
暖色:红、橙、黄
教学过程()
:
一、
组织教学:请学生放置好学习水粉画的用具及美术书。
二、
导入新课:
(一)
、谈话,引起学生兴趣。
“
在讲课之前,先回答老师几个问题。请大家要结合自己生活实际来回答,看谁最积极、回
答的最好。”
教师提问:
(
1
)你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我喜欢穿蓝色的、白色的、红色的、黑色的
……
。
教师小结:看来大家都很有个性,都有自己比较喜欢的颜色。
(
2
)那你为什么喜欢穿这种颜色?
分别让生谈谈自己的感觉。师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小结,边板书
“
冷、暖
”
两种感觉。
(3)
通过观察,你体会并感觉到色彩有什么属性?(指名回答)
---
色彩有冷与暖。
(二)
、导入课题:
“
色彩的冷与暖是色彩的一种属性。
这节课我们就来体会一下这种冷与暖的感觉,
好不好?
”
(
“
好
”
)
。
板书课题:
7
、色彩的冷与暖
三、
讲授新课:
(一)
、结合作品,讲述色彩的冷暖对比是怎样产生的。
“
色彩有 有彩色和无彩色之分。除了黑、白、灰属于无彩色外,其余的色彩属于有彩色。这
一节课我们来研究感觉 一下有彩色的冷与暖。
我们知道不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感觉,
色彩
的冷暖是人们长期 经验中联想的结果。
”
1
、屏幕放映,看冷暖不同色调的作品,让学生去亲自感觉。
(
1
)
、放映冷色调画面《雪山》
,问: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感觉?(学生观察后回答)---
给人
以冷的感觉。
(
2
)
、放映暖色 调的画面《日出》
,问:这幅画面又给你什么感觉?
---
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
3
)
、屏幕同时显示这两幅画面,让学生再次去体会感觉。
启发提问:这两幅画面为什么会给人以不同的感觉?看哪位同学观察的仔细。
(指名回答)
师根据回答情况小结:那是因为它们有不同的色调(色彩总倾向)
。通过观察比较,我们 体
会到不同色调的画面给人的冷暖感觉是不一样的。
比如在温度相同的室内,
一个屋子 涂成蓝
色,
另一个屋子涂成红色,
两间屋子给人的感觉差别就很大。
两间屋子 给人温度差别可以达
到三、四度,原因是蓝色能减慢人们的血液循环,给人感觉较冷;而红色刺激人们的 神经,
使血液循环加快,给人感觉较暖。
2
、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讲解,体会色彩的冷与暖。
[1] [2] [3]
下一页
江西版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难忘的艺术形像》
一、教学目标
1.
感受竹秀美、挺拔的自然美,体验竹带给人们的美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2.
了解部分竹制乐器(笛、萧、芦笙)的造型、音色和旋律风格。
二、教学重点、难点:准确绘画。
三、教学准备
课件、笛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欣赏民乐《紫竹调》进教室入座。
(二)看竹林,感受竹的色彩、形态。
”
今天,老师邀请同学们一起跟随我走进竹林去看一看。
”
1.
你喜欢竹吗,为什么?
2.
你能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来表达你对竹子的感受?
(三)讨论竹与人们生活的联系。
1.
绘画,以国画居多
2.
雕刻,竹根雕
《多彩的郊外风光》
教学目标:
1 .
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丰富的色彩变化,理解光源色、环境色对物体产生的影响。
2 .
引导学生体会色彩风景画与音乐作品的情感、意境。
教学难点:如何调配颜色,如何画一幅色彩风景画。
教学重点:条件色对固有色的影响;体会色彩风景画的情感。
教学手段:示范、观察、讨论、作业、多媒体演示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
引入课题:
欣赏风光片:
①提出问题:雪为何会呈现出黄色和蓝色
?
②演示、观察环境色、光源色对白色石膏体色彩的影响。
③分析风景画中,
白色物体的色彩变化。
二、讨论:
如果物体的固有色不是白色,
而是红色、
蓝色或其他的颜色,
那它的色彩会呈现怎样的
变化
?
①得出结论:
1 .
受光面:固有色
+
光源色
2 .
中间面:固有色为主
3 .
背光面:固有色加暗
+
环境色的反光
4 .
投影:固有色加暗
+
环境色
②总结:大自然是我们色彩的宝库,
自然界丰富的色彩是由于不同的固有 色在不同的
环境、在不同光源的影响下,所呈现出来的颜色。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一幅< br>幅多彩的风景画,
三、练习从景物中提取色、彩,并讲述它的色彩变化。
四、教师指导:
主要针对调色问题进行演示。
第二课时
一、引入
同学们都知道,
音乐作品能以它特有的方式来感染人们的情绪,
其实美术作 品尤其是色
彩画,也能让人触景生情,现在让我们
把它们结合在一起,体会一下两者是否有某种联系。
二、欣赏民乐合奏,并体会能受到何种感染。
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会:
①节奏
(
欢快
)
;
②旋律的起伏
(
起伏大
)
;
③是否有多种乐器合奏
(
多种不同音色交织在一起
)
.
三、欣赏风景画《夏日》
,分析色彩,体会情感。
1 .
回答问题:
①跳跃的笔触;
②响亮、纯净的色彩对比;
③色彩的明暗对比。
2 .
欣赏同类型的风景作品。
3 .
欣赏不同类型的风景作品《三片云》
,分析色彩,体会情感,回答问题。
①笔触柔和、细腻;
②纯度低的色彩对比变化细微,对比不强。
4 .
为《三片云》配上合适的音乐,来烘托画面的意境。
5 .
欣赏同类型的作品。
四、小结:美术作品中不同的色彩、不 同的色调、不同的表现手法,都能给人带来不同
的情感感受。
五、作画步骤:
1 .
取景、构图。
2 .
大色块的铺垫。
3 .
调整完成。
《亮丽的城市景观》
教学目标:
1
、积累一些词语,如
”
返璞归真
”
、
”
陶冶
”
、
”
静谧
”
、
”
姹紫嫣红
”
、
”
赏心悦目”,
能书写、
能掌握词义。
2
、能了解景观花卉的分类、材料和设计原则。
3< br>、初步了解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对象特征,能整体感知文意,简单地辨别一些说明方
法,培养初步 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美、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培养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
2
、引导学生把握景观花卉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具:多媒体
课时:
4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出示一些不同的城市景观所采用的花卉装饰图片
生活在城市中,
一些起到装饰作用的花卉随处可见,
有的绚烂夺目,有的娴静优雅,给
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带来了赏心悦目的感受。
但是同学们可能不知道花卉的装饰是讲究一
定 的原则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专门说明花卉装饰的文章《城市景观花卉装饰》
。
二、学习新课
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1
、用
5
分钟 默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并能掌握一些词语的读音和含义
返璞归真、陶冶、静谧、姹紫嫣红、赏心悦目
2
、思考:说明文首先要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那么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设想:城市景观花卉装饰
3
、思考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并用简短的语言概括。
(
1
)城市景观花卉的作用
(
2
)城市景观花卉的分类(气候、形态)
(
3
)城市景观花卉的材料
(
4~ 7
)城市景观花卉的设计原则(实用角度;布置的环境特点;欣赏的角度)
(
8
)总结
概括段意能帮助我们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第二课时
一、深入研读课文,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基本常识
重点研读
4~7
段
1
、请同学散读
4~7
段
思考:< br>(
1
)
、从花卉装饰的实用角度,花卉装饰应掌握什么原则?
(
2
)
、从环境特点,花卉装饰应掌握什么原则?
(
3
)
、从欣赏角度,花卉有哪些效果?
设想:
(
1
)
、实用角度:布置庆典场所,色彩鲜艳,用 期不长;
布置展览馆、阅览室,淡雅朴素,花期持久
布置陵园,常青,简素
(
2< br>)
、环境特点:花材应与环境的色彩、光线的强弱、陈设布局相适宜
(
3
)
、欣赏角度:花类,色彩绚丽,温暖、热情
叶类,青翠舒展、宁静、清爽
果类,鲜艳可爱,丰收的喜悦
二、
小结:
在 研读每段内容时应注意一些路标性的词语以及一些重要的标点符号的运用,
在这几段中,多次用到了分号 ,这其实已经暗示了学生文章的条理结构。
第三课时
1
、介绍初中阶段常用的说明方法
”
举例子
”
举例子:
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
加以说明。
”
举例子
”
是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进行说明。
这是常用的说明方法,
例子前面常
有
“
比如
”“
例如
”“
如
”
等标志词语。举例子的作用是反映一般情况,真切、有 力的说明事物。
2
、思考:在
4~7
段中, 作者是否用到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请举出一个例子,并试着
说说它的作用。
(小组讨论)
例:第
5
节,为了更好地说明布设展览馆要求时,作者列 举了
”
山石盆景、蕙兰和富贵
竹
”,
具体地说明了布设展览馆要求时 花期长,淡雅的花卉。
请同学朗读语段,更好地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
请同学个别发言
第四课时
一、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1
、用
5
分钟默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并能掌握一些词语的读音和含义
2
、让学生找出文章的说明对象。
3
、思考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并用简短的语言概括。
小结:概括段意能帮助我们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深入研读课文,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基本常识
重点研读
4~7
段
4
、请同学散读
4~7
段
思考:< br>(
1
)
、从花卉装饰的实用角度,花卉装饰应掌握什么原则?
(
2
)
、从环境特点,花卉装饰应掌握什么原则?
(
3
)
、从欣赏角度,花卉有哪些效果?
5
、
小结:
在研读每段内容时应注意一些路标性的词语以及一些重 要的标点符号的运用,
在这几段中,多次用到了分号,这其实已经暗示了学生文章的条理结构。
总结:
通过这篇说明文,
我们大致了解了一些阅读说明文的基本 方法,
包括概括每段段
意,
注意一些路标性的词语和标点,
以及能够辨别一些 说明方法并了解作者运用说明方法的
作用。
二、作业:
1
、抄写词语并解释:返璞归真、陶冶、静谧、姹紫嫣红、赏心悦目
2
、选择一个社会活动,并自己给它配适合的花卉,并且作一定的文字说明,说说为 什
么要选择这样的花卉的原因。
《有趣的影像》
活动目标:
1.
通过照哈哈镜,
激发孩子在生活中寻找发现。
2.
通过照一照,摸一摸,说一说等操作活动使孩子能知道凹、凸镜。
3.
培养孩子乐于探索影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生活中各种不锈钢制品(如:碗、杯子、热水瓶、 锅子、锅铲等)
;凹、凸两面哈哈镜;
人手一张会发亮的板(制作方法:在每块泥工板上贴上银 色闪亮即时贴)
。
课时:
4
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活动,激发孩子在照哈哈镜时寻找发现。
师: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面很有趣的哈哈镜,
你们想不想来照一照,
看 看哈哈镜
里的你是什么样的?照完以后请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二、进入活动主题,使学生发现影像。
1
、初次尝试
——
发现影像
师:其 实呀,在我们的生活周围也有许多东西会让我们照了变的很有趣。比如:我们吃
饭的碗、烧菜的锅子、热 水瓶等等。不信呀,就请大家试一试。照一照热水瓶里,碗里
------
的你是什么样的?< br>
师:你照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
我发现碗里的我倒过来了;
我发现锅铲柄上的我变长了;
我发现茶杯盖子上 的我
头变大了脖子变小了
------
师:为什么热水瓶里,碗里,锅子里的你会变的这么有趣呢?
第二课时
1
、再次尝试
——
探索影像
师:请小朋友再去照一照,并且用手模一摸,想想你为什么会变。
学生:
我摸到碗的外面有的地方高有的地方低;
我摸到锅铲有的地方光滑有的地方不光滑
------
小结:原来这些东西都是凹凸不平的,所以照出来才这么有趣呢!
2
、探索活动
师:
请小朋友从椅子底下取出 一块板,
这快板也能让我们的脸照的很有趣。
请小朋友动
动手、动动脑,怎样照才能让 我们的脸变的很有趣?
请学生上前边演示边讲解自己的发现。
总结:
原来呀当板凹进去的时候会把我们的脸照的胖胖的,
这就 是凹透镜;
当板凸出来
的时候会把我们的脸照的瘦瘦的,这就是凸透镜。我们去把这个发现告诉 其他小朋友吧!
第三课时
一、引导学生照哈哈镜
师:
哈哈镜里的你,是什么样的?
生:
”
变成大胖子了
” “
变得又瘦又高
”“
上面瘦瘦的,下面很肥
”
师:
为什么哈哈镜里照出来的人,会变得这么有趣呢?
(请你看一看,摸一摸哈哈镜面和我们平时照的镜子有什么不同?)
”
小结:哈哈镜的镜面是凹凸不平的,是不是这个原因才使里面照出来的人变得很有 趣
呢?老师先不告诉你,要请你们来玩一个东西。
二、引导孩子操作锡箔纸板。
1
、师:请你用不同的 方法来照一照,让照出来的你变得很有趣。并把自己所用的方法
及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进行探 索)
2
、师:你是怎样玩的?发现了什么?
小结:
当这块板凹进去或凸出来的时候,
照出来的我们会变得很 有趣。
现在,
你知道哈
哈镜的秘密了吧。
第四课时
一、引导学生在周围生活中寻找有趣的影像。
1
、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东西能照出你有趣的脸,现在,老师要请 你到四周去
照一照找一找。学生进行操作探索活动
师:你发现了什么?
2
、小结:小朋友发现有许多东 西都能照出脸。当镜面凹进去或突出来时,照出来的脸
会变得很有趣。
二、游戏
——
《我照哈哈镜》
请学生边念儿歌边用肢体表现高、矮、胖、瘦等。
《我们来照哈哈镜》
嘻嘻哈哈,我们来照哈哈镜。
不准动不准笑不准开玩笑。
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投放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望远镜等,引导学生继续探索光的秘密。
《标志的应用》
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学设计说明及教学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综合运用艺术字、自选图形知识制作班徽。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教师提出问题,
学 生分析问题,
最后解决问题的方式落实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通过
学生的学习汇报,还有 最后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的能力及表达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自我展示的过程也 是在进行自我激励,
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同时提升个人审
美能力、创新能力。< br>
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利用自选图形和艺术字制作班徽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审美能力。
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播放课件《标志设计》< br>,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各种有特点的标志应用(交通标
志、安全标志、商标标志、电视台标志 )
,产生联想,然后适时与学生共同总结标志设计的
三种构成方式:图形、文字、图文结合。< br>
二、
1
、提出本课任务:发挥你的想象力为本班设计一 个班徽,要求:利用自选图形和
艺术字制作。
2
、提 供参考样式:让学生参考几个班徽形象设计,给学生一个引导的方向,而不是让
他们盲目的去创作。
3
、师:为完成本课任务我们需要应用以下内容,现在以组为单位 讨论这三个问题(五
分钟)
:
1
)插入自选图形、艺术字
2
)调节图形之间的层次关系(上、下)
3
)组合图形
(以上内容让学生小组讨论,最后汇报讨论结果。
)
第二课时
一、布置任务:上机实践,并让学生遵循以下几个原则设计:
●
简:简洁简练,一目明了
●
准:内容准确,有主题思想
●
奇:独树一帜,不能雷同
●
美:符合艺术美的规律
符合大众审美情感
制作的过程中以组为单位进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