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语文 部编版《画》优秀教学设计

余年寄山水
794次浏览
2021年01月17日 06:0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梭子鱼图片-借物喻人

2021年1月17日发(作者:庞炳勋)
《画》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



1.
课文是一首五言绝句谜语诗。
四行诗句描述了一幅画呈现的事物景色,
形 成谜面,
形象
生动。诗歌语言浅白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有利于激发学生朗读、识字的兴趣。



2.
课文配有一幅装裱了的中国水墨画,
画中描绘的 景物与诗句一一对应,
在给学生中华传
统文化熏陶的同事,有利于图文结合了解诗句意思,发展 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本课继续让学生认识偏旁走之底和 斜刀旁,
根据教师用书对
“要求认识的字”
教学要注
意的问题,认识偏旁的目 的,是知道合体字这个概念;到认识积累了一定量的字后,再了解其
表意的功能,以帮助学生用自己的办 法识记汉字,现阶段的教学注意不要拔高目标要求。



学情分析:



1.
通过汉语拼音的学习,
大多 学生基本能拼读和认读音节,
但有部分学生的拼读、
认读能
力还是比较薄弱,要充分利 用课文全注音的有利条件,复习巩固提高学生的拼读、认读能力,
让学习慢的学生也能通过课文的学习达 到汉语拼音学习的目标要求。



2.
虽然通过半个多学期的学习 ,
课堂常规、
课堂纪律已经基本形成,
但是由于一上学生的
特点,
要 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是困难的,
因此有必要将学习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
激趣活
动 中,例如“比比谁的红花多”
(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奖励一朵小红花,课堂教学结束后统计
并给 予奖励)“闯关”“登高峰”(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就闯过一关或登上一坡,完成所有学
习,就闯关成功 或登上高峰)寓学于玩中,以唤起注意,维持学习兴趣。(注:这类激励、激
趣活动应根据教师教学风格 、
习惯不同而选择设置,
并成为常态,
故本教学设计不呈现这类活
动的设计。 )



3
.一年级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外部言语能力为主,内部 言语能力开始发展,因此,借
助读物插图阅读,
既是教学目标,
又是很重要的教学策略 。
应充分运用这个教学策略引导学生
了解词句意思,了解课文内容,并以此作为评价标准评价学 生是否了解。



教学目标:



1.
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感知这幅图画描绘的内容。



3.
认识偏旁走字底、刀字头,能正确认读“远”等
10
个生字新词。



4.
能正确读写“水”等
4
个生字,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
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点:



1.
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能正 确认读“远”等
10
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水”等
4
个生字。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感知这幅图画描绘的内容。



教学准备:



教师:“远”等
10
个生字字卡 ,“水”等
4
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
PPT




学生:每人一套“远”等
10
个生字字卡。(不注音)



教学时数




一至两课时。



教学过程:
(注:
1.
教学过程中的
“反馈指 导”
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
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
相 机进行指导达标。
2.
学生答案,
注意指导用完整的句子
说话;并只要求意思 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设计中不再说明。)



一、复习,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一)复习有关的音节、声母、韵母。




出示下面的音节、声母、韵母:



j__q__x sh__s
ɑ
i__
ɑ
n uo__ou in__in
ɡ
y
ó
u yu
ā
n w
ū



出示任务:自由读读这些音节、声母、韵母,注意读准音。



2.
反馈指导。



指名读或拼读,相机指导。齐读。



小结:
读准舌面音 、
舌尖前音和翘舌音,
正确认读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有助于读准字音,
帮助 我们纠正地方音。



(二)看图说话
,
激趣导入,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1.
导语:同学们,我们今天开始又进入一个新的识字单元学习,在新课学习之前, 我们先
来看一幅我们中国特有的水墨画图。



出示任务:(PPT
出示课文插图)仔细观察图画,找一找,图画上画了什么事物?用“图
画上画了…… ”说一说。



个体操作练习。



2.
反馈指导。



预设:



图画上画了大山、瀑布、山村、桃花和鸟。



3.< br>出示任务:
图画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是根据图画上的什么判断的?同桌互相说说。



4.
反馈指导。



预设:



图画画的是春季的景色。我是根据图画上盛开的桃花判断的,桃花是春天开放的。



5.
导语:同学们真会看图说话。这幅中国水墨画,远处,又高又大有陡峭的山,山 上飞流
直下一条银白色的瀑布,
绿树环抱着一个小山村;
近处,
一株盛开着花 儿的桃树上站着一只颜
色鲜艳的鸟儿,是一幅春景图。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与这幅图有关,是一篇什么 课文呢?请
看老师板书课文题目。



1
.老师板书题目:⑥画(“画”注音)



2.
出示任务:自己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3.
反馈指导:指名拼读“画”后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



4.
导语:同学们借助拼音,读好了课文的题目了。这篇课文是一首古代的谜语诗歌 ,谜底
就是课题——画,那么这首谜语诗歌是怎样写谜底“画”的谜面,能让人猜出谜底的呢?我们将课文读好了,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就能知道了。



二、学习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



(一)借助汉语拼音,尝试朗读课文。



1.
出示任务 :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
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br>


个体操作。



2.
反馈指导:



指名每人朗读两行诗句,正音;正音后学生自由朗读或齐读该两行诗句。



3.
出示任务:
朗读课文,
注意刚才纠正的读音,
做到读准字音;< br>还要做到不添字、
不漏字、
不回读。



个体读,同桌互读互纠。



4.
反馈指导:



指名每人朗读两行诗句,师生按要求评议。齐读。



5.
小结:朗读做到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是最基本的要求。同学们能把课文读准了了,把会认读的字单独拿出来,你还会认读吗?



(二)会认的字学习。



1.
导语:
请同学们 像上一篇课文学习那样,
按照课后双横线列出会认的字的顺序,
在课文
里把会认的字圈 画出来,然后借助拼音把这些字读准。



出示任务:把会认的字圈画出来,然后借助拼音把这些字宝宝读准。



个体操作练习。



2.
反馈指导:




1
)订正会认的字的圈画。




2
)出示会认的字字卡(注音),指名拼读(
2

3
人,关 注学习较慢的学生。)相机指
导。




3
)自由拼读、全班齐拼读。



3.
会认读的字音难字学习。




1
)导语:通过刚才会认的字的读音学习,你觉得哪个字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的?



出示任务:读读这些会认读的字,你觉得哪个字容易读错需要提醒大家的?




2
)反馈指导。



预设:(归类进行指导。)



翘舌音:声;后鼻音:听、声;平舌音:色;边音:来。



正音后,单字开火车检查、巩固。



(三)认识走之底、斜刀头。



1.
导语:同学们,我 们在前几课的学习中,知道了构成合体字的部件有一个名称,叫“偏
旁”,还学习木字旁、门字框、三点 水等一些偏旁。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偏旁,请你们在这
一课的会认读的字里找一找,看看有哪些合体字 的偏旁要学习的?



2.
反馈指导:



预设:远(“辶”“元”)



色(“

”“巴”)



3.
小结:同学们找得真准确!“远”“ 色”是合体字,它们分别由不同的偏旁构成,这些
偏旁也有自己的名称,“远”字左边的偏旁“辶”叫“ 走之底”,走之底的字一般与走路,距
离有关;“色”字上面的偏旁叫“斜刀头”。




出示,齐读一遍:





偏旁

偏旁名称







走之底

梭子鱼图片-借物喻人


梭子鱼图片-借物喻人


梭子鱼图片-借物喻人


梭子鱼图片-借物喻人


梭子鱼图片-借物喻人


梭子鱼图片-借物喻人


梭子鱼图片-借物喻人


梭子鱼图片-借物喻人